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物内容的最重要部分就是遗传学的内容。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遗传内容有哪些变化呢?笔者就人教版的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部分的内容如何改变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以及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实施对应的教学进行了思考分析。
关键词:遗传;高中生物教材;思考分析
人教版教材内容的改变大体可从六个视角去比较。
1.视角一:教材的编排体系
[课程标准] 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
[新教材]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
[旧教材] 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
由以上对比可看出,旧教材以现代遗传学的理论体系为编排体系,而新教材以遗传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为编排体系。这样充分凸显了生物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尊重了科学发展一般过程,更能让学生站在前人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体现了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
(1)现代遗传学的逻辑方法与体系分析
①现代遗传学的主要逻辑方法:假说—演绎法
从逻辑方法的使用及发展过程看,新教材的编排体系,体现了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发展过程,更有利于掌握逻辑方法,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②现代遗传学的逻辑体系:
Ⅰ.增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Ⅱ.讲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后,再安排“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遗传学的科学史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分析
以遗传学的历史发展线索为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就能大量地采用科学史作为探究情景,追寻科学发展的轨迹,尝试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解释和推理,通过一个个迷人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体悟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美妙思维,既能增强学科的历史厚重感,更有利于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按照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构建遗传学的知识体系。
2. 视角二: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1)教材知识内容变化
《遗传与进化》模块整合了原大纲教学内容“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三章内容。删掉第五章中“生殖的類型”和“个体发育”两部分,增加“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等内容。
(2)教材知识水平变化
知识性目标共12条:理解水平10条、应用水平2条;
技能性目标共7条:模仿水平1条、独立操作水平6条;
情感性目标共4条:经历水平2条、反应水平1条、领悟水平1条。
可见必修二的知识内容的广度有一定程度的扩展,而知识内容的难度和要求有了较大的提升。
3. 视角三:探究活动及科学方法
(1)教材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的类型又分为:实验、探究、模型构建、资料收集和分析、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技能训练和调查。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2)教材的科学教育方法
① 通过生物学史案例展现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例如,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分别例举了几位科学家的探究实验过程,从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杆菌的转化实验到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一步步分析了决定生物性状的转化因子。展现了利用生物学史科学探究的过程.
②通过相关知识的教学应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是进行科学方法渗透的理想素材。本章分两小节,围绕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展开,两节内容的编写均遵循假说—演绎法的思维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一顺序。
教材在杂交实验(二)的内容中进一步强化并巩固了这一科学方法。这反应了
教材加大了科学方法教育的强度,更加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4.视角四:知识的呈现方式
(1)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问题情境驱动知识的建构。
如:设置“问题探讨” 栏目,创设“问题链”。
(2)加强引导性和开放性,培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如:设置 “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栏目。正文的叙述方式易读易懂,图文并茂。
(3)章节版块与栏目丰富多彩,信息量大,便于知识系统化。
5.视角五:STS教育思想
遗传部分与STS有关的内容主要有:
(1)搜集有关试管婴儿的资料,评价其意义及伦理问题
(2)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3)DNA指纹技术(4)生物信息学
(5)练习增加了遗传定律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训练
新教材体现了学科的时代性,反映了学科的研究进展和社会价值,充分体现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体现了三维课程目标
6.视角六:教学评价
项目:节后“练习”与章后“自我检测”
功能:概念检测重在概念的理解和概念逻辑体系建构。
知识迁移重在新情境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技能应用重在训练科学探究技能。
思维拓展重在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材在遗传部分更加尊重科学认知的一般规律,强调从现象入手,借助科学严谨的方法归纳推理,得出结论,进而将方法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生物学科“偏文重理”属性中的“重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李红波.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分析、思考及改革思路[J]. 中学生物教学,2010(5):29-30.
[2] 姜文新,刘希玉. 浅谈高中生物学中家族遗传病系谱分析的教学[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1997(6):40-42.
关键词:遗传;高中生物教材;思考分析
人教版教材内容的改变大体可从六个视角去比较。
1.视角一:教材的编排体系
[课程标准] 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
[新教材]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
[旧教材] 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
由以上对比可看出,旧教材以现代遗传学的理论体系为编排体系,而新教材以遗传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为编排体系。这样充分凸显了生物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尊重了科学发展一般过程,更能让学生站在前人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体现了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
(1)现代遗传学的逻辑方法与体系分析
①现代遗传学的主要逻辑方法:假说—演绎法
从逻辑方法的使用及发展过程看,新教材的编排体系,体现了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发展过程,更有利于掌握逻辑方法,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②现代遗传学的逻辑体系:
Ⅰ.增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Ⅱ.讲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后,再安排“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遗传学的科学史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分析
以遗传学的历史发展线索为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就能大量地采用科学史作为探究情景,追寻科学发展的轨迹,尝试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解释和推理,通过一个个迷人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体悟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美妙思维,既能增强学科的历史厚重感,更有利于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按照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构建遗传学的知识体系。
2. 视角二: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1)教材知识内容变化
《遗传与进化》模块整合了原大纲教学内容“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三章内容。删掉第五章中“生殖的類型”和“个体发育”两部分,增加“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等内容。
(2)教材知识水平变化
知识性目标共12条:理解水平10条、应用水平2条;
技能性目标共7条:模仿水平1条、独立操作水平6条;
情感性目标共4条:经历水平2条、反应水平1条、领悟水平1条。
可见必修二的知识内容的广度有一定程度的扩展,而知识内容的难度和要求有了较大的提升。
3. 视角三:探究活动及科学方法
(1)教材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的类型又分为:实验、探究、模型构建、资料收集和分析、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技能训练和调查。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2)教材的科学教育方法
① 通过生物学史案例展现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例如,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分别例举了几位科学家的探究实验过程,从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杆菌的转化实验到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一步步分析了决定生物性状的转化因子。展现了利用生物学史科学探究的过程.
②通过相关知识的教学应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是进行科学方法渗透的理想素材。本章分两小节,围绕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展开,两节内容的编写均遵循假说—演绎法的思维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一顺序。
教材在杂交实验(二)的内容中进一步强化并巩固了这一科学方法。这反应了
教材加大了科学方法教育的强度,更加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4.视角四:知识的呈现方式
(1)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问题情境驱动知识的建构。
如:设置“问题探讨” 栏目,创设“问题链”。
(2)加强引导性和开放性,培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如:设置 “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栏目。正文的叙述方式易读易懂,图文并茂。
(3)章节版块与栏目丰富多彩,信息量大,便于知识系统化。
5.视角五:STS教育思想
遗传部分与STS有关的内容主要有:
(1)搜集有关试管婴儿的资料,评价其意义及伦理问题
(2)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3)DNA指纹技术(4)生物信息学
(5)练习增加了遗传定律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训练
新教材体现了学科的时代性,反映了学科的研究进展和社会价值,充分体现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体现了三维课程目标
6.视角六:教学评价
项目:节后“练习”与章后“自我检测”
功能:概念检测重在概念的理解和概念逻辑体系建构。
知识迁移重在新情境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技能应用重在训练科学探究技能。
思维拓展重在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材在遗传部分更加尊重科学认知的一般规律,强调从现象入手,借助科学严谨的方法归纳推理,得出结论,进而将方法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生物学科“偏文重理”属性中的“重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李红波.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分析、思考及改革思路[J]. 中学生物教学,2010(5):29-30.
[2] 姜文新,刘希玉. 浅谈高中生物学中家族遗传病系谱分析的教学[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1997(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