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合作能力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小学科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还应当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因此,教师需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做好充足的合作学习准备,注重小组成员的合理划分;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思维能力;提供不同类型的探究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多多肯定和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终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稳步提升。
  一、做好小组合作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需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因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在成长基础、个性品质、成长环境、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要想将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和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就应当全面了解和分析学生的不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的合理划分。教师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爱好,将学生分为4~6人的小组。每个小组中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可担任组长的角色,认真严谨的学生可承担记录员的角色,具有较强表达能力的学生可承担汇报员的角色。教师需遵从组间相同、组内存异的原则,保证各小组学生之间的能力相差较小,保证性格外向的学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性格内向的学生能够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下积极讨论和交流。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确各自的职责,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不断增强自信心。
  其次,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合作学习规则。在缺少规矩的情况下,学生将难以遵守课堂秩序,整个课堂将会变得十分混乱,也就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应当为学生认真讲解合作学习规则,使注意力不够集中、较为活泼的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教师还可采用小组相互监督、组长负责制的方式,使各个小组之间能够相互监督,避免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讨论课外话题的情况,为合作学习和探究奠定良好基础。
  二、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也得到了学生的青睐。但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小组中存在嬉笑打闹的情况,经常谈一些与科学知识、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是学生不够了解合作学习,不具备较强的学习热情。因此,为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更多的探究动力,教师就需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并加入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兴趣和问题的驱使下,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有关光的传播内容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就可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首先,可为学生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即手电筒发出的光以及光路,并在呈现图片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否使用过手电筒?你是否见过手电筒发出这样的光?”教师需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分析问题,还可继续提问:“你们认为手电筒应当发出怎样的光呢?”教师可借此再为学生展示与之相关的图片,引出该节课的新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和图片内容分析并解决问题。
  三、开发多样化的探究资源
  小学科学教学中涉及很多不同类型的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探究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探究和学习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声音产生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实验器材,如棒槌、小提琴、音箱、黄豆、音叉、鼓等,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东西是否能够发出声音,并提出任务:分析和研究这些实验器材,分析这些物品在发出声音时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实验资源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条件。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惊奇地发现这些物品能够发出不同声音,并且这些物品在发出声音时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振动,音叉在不停地振动,黄豆在鼓面上奋力跳跃。在学生完成各自的实验操作后,教师需再次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物品在发出声音时具有怎样的共同特征?”学生需分享各自的实验过程和想法,并由组长分享各自的结论:这些物品在发出声音时会产生振动。利用这样的实验,学生能够认识到振动与声音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关联,但并不能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之后,教师需增加问题的难度:是否这些物品发出声音时恰好在振动?如果不是的话,你能否证明声音就是借助振动产生的呢?在道具和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与探究,实现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
  三、結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需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主动参与教师创设的教学活动,积极探究和学习。教师应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全面了解学生,并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不同类型的探究资源,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需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和激励,点燃学生的合作热情,增强其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深度学习,即鼓励学生自主构建、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勇于质疑,在学习中收获智慧与乐趣。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启蒙时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有限,需要教师给予耐心且正确的引导,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综合发展。  一、创设学习情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基本都是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
期刊
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不断更迭的背景下,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广受人们关注。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打造高效的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摸索,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全面提高,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对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现高效课堂构建,进行了探索与分析。  目前,我国科学素养教育备受人们关注,科学
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很多教师都会思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他们对于有效教学的追求更甚以往。为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多人都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研究和认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笔者也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并得出了几点结论,现简要归纳如下,以期共享。  一、精心设置问题,提升课堂提问质量  数学学习就应该多提问、多探究。就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科技强国背景下,我国对科学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希望通过提升科学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科学素养水平,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本文聚焦小学科学教学,分析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构建高品质小学科学课堂、提升科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一、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探究资源投入少,影响探究体验  小学科学新课标明确
小学科学学科的知识教育是围绕现实生活进行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至关重要。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角度来看,要想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关键作用,就必须做好生活化内容与科学知识的有效连接,保证科学知识能够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出现,从而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铺垫。  一、生活化教学的课前导入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做好课前导入环节的生活化设计,能够
在信息化时代,更多新型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工作有了灵活融合,为教学手段的升级、优质课堂的构建打下了基础。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发展下,智慧课堂进入了更多教师的视野,它一改以往的授课模式,更大程度地依靠信息技术和设备完成教学,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完成学情分析,给教师提供更专业真实的教学参考。信息技术是一类实用性较强的教学科目,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帮助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掌握基础的信息化操作,为其学习及后续发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课程,特别是对于一二年级学生而言,其尚未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思维也没有发展成熟,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难免会有难度。为此,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为例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优化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我们平常在课堂上接触到的数学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并且最终还会回归生活,用其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在小学阶段,老师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需要逐渐引导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之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许多教师已将微课教学形式融入教学中。教师运用微课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无论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有效掌握知识都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就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展开分析。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由于微课的特点比较多,便于在教学中运用,所以微课形式现在已在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存在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还会导致素质教育目标无法实现。所以,做好学困生的有效转化,不仅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措施,还是实现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的必然选择。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对他们的学习困难状态予以转化,本文以此为核心点展开讨论。  一、学困生成因  (一)基础知识薄弱  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来看,学困生的出现与他
探究激励教学方法要留有余地,要追求启发思维实效,确保科学课始终有深刻问题供学生思考、探索。作为理解事物本质、掌握事物之间关系的基础课程,科学教育具有逻辑性、实践性、探索性的学习特征。为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思想、知识技能、科学精神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根本,让探究与激励贯穿于教学始终,促使学生在与生活相联系的实践中,发展科学探索精神,提高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一、渗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