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一个字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就一个字。在美丽的水电城——宜昌,在“全国首届小学作文教学论坛”的现场,在王崧舟老师的作文教学课堂,这一个字,被演绎成了一篇篇动人的文章。我有幸亲历了这个演绎过程。或许,是这诗意的课堂触动了灵性的绽放,我很自然地联想到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的“三重境界”,这里,也想用这充满诗意的境界来表达内心真实的感悟。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师:请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纸,这是一张干净的白纸,清清爽爽,没有一个字。
  生:(拿纸等候)
  师:请拿出笔,听清楚要求。在这张最干净的纸上,写上你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五个人。也许你最爱的人不止五个,可只能写五个。
  生:(开始写)
  师:因为是你最爱的人,所以你的字一定是最工整的。你在写的时候,他们的音容笑貌好像就在你的面前。不着急,我们有的是时间。
  生:……
  师:最爱的五个人啊,带给我们是快乐,是温馨,是幸福,是家。好,现在请你拿起笔,听清楚要求:在我们最爱的人当中,请你划去一位。
  生:(沉思、为难)
  师:对不起,老师让你难过了。但这是规则,必须划去。请大家再划去一个。
  生:……
  师:孩子们,记住,这是规则!生活中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你非常非常希望永远和他们在一起,可是,在一个雪花飘飘的早晨,或在一个大雨倾盆的黄昏,他们其中的一位离我们而去,永远永远不会再回来。孩子们,请拿起笔来,再划去其中一个。
  生:(有的哭了)
  师:放下笔,深深地吸一口气,在干净的白纸上,还剩下最后的两位,不管他们是谁,一定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定是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人,一定是你生命中最难以割舍的人,看着他们,你浮想联翩,你心中浮现曾经有过或不曾有过的感受,你是那样那样需要他们。我知道这非常残忍,可这是规则,必须把这最爱的两个人划去。
  生:(趴在桌子上,流泪)
  ……
  《“爱”就一个字》,台湾歌手张信哲几乎把这首歌唱到了家喻户晓。说六年级的学生也能信口哼来,我绝对相信,可要说这群孩子能将这个挂在嘴边的字,写成一篇篇触及心灵的文章,我表示怀疑。王老师巧妙地将心理测试的内容引进作文课堂,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好奇,看到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轻松而理性地进入状态,我的怀疑开始动摇。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悱愤”状态是启发教学的基础。王老师正是利用了测试中虚拟的失去,一步步将学生送上空无人烟的“高楼”,送进“高处不胜寒”的境地。虽然这对习惯了被照顾、被保护的独生子女来说是“残酷”的,但看到孩子们的心情在一次次的“失去”中变得复杂,目光在“望尽天涯路”的“悱愤”中变得凝重,我又不得不从心里赞叹这一精巧的设计。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片段一
  师:请注视干净的纸上这五个你最爱的人的名字,静静地看着他们,你觉得他们还是五个符号吗?
  生:不是,我看到了五个活生生的人。
  师: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很温暖。
  生:我感觉是心与心的温暖。
  生:是无微不至的爱。
  师:请换一张纸把刚才的过程以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三分钟。
  片段二
  师:你划去了谁?
  生:我划去了我的舅妈,因为我觉得她在我的生活中不经常跟我接触,只是在我小的时候,她常带我玩,所以我把她划去了。
  师:这不是理由,因为我分明看到你在划的时候,手在颤抖。
  生:我心里不想划,可是……(孩子哭了)
  师:我理解,但这是规则。
  片段三
  师:当你的笔尖触及你奶奶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受?
  生:难受,不甘心。
  师:还可以用别的词来形容内心的感受吗?
  生:舍不得,很无奈!
  师:当你划去爷爷的一瞬间,你想到了什么?
  生:爷爷无微不至的爱
  师:你能说一件事情吗?
  生:有一次……(学生叙述了她生病时,爷爷送她去医院的事情)
  师:你用手中的笔划去了他们的名字,你们感觉那笔还是笔吗?
  生:它变成了一把刀,割断了亲情……
  片段四
  师: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亲、母亲是最亲的人,失去了他们的爱,你感到无助,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
  生:荒芜人烟的地方。
  生:我仿佛掉进了冰窟窿。
  师:你孤独,你想大声地喊——
  生:爸爸、妈妈,我爱你!
  师:我也有最爱的人,那是真的失去。我觉得很奇怪,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吗?他们都好好的,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这是一个问题,你们这个年纪是该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请同学们把刚才发生的那一幕,用你的文字原原本本地记下来。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开始,老师说了什么,你做了什么?在你做的过程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的同桌,你的伙伴,你要好的朋友,其他的同学,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在说些什么,他们有一些怎样的表现?当你面对这五个最爱的人的时候,当你一次又一次地将他们划去的时候,你的手,你的笔,仿佛……当最后两位被你划去的一刹那,你脑海里边冒出的又是怎样的画面,一段怎样的故事?孩子们,把所有的这一切都用你的文字记下来。给大家十五分钟的时间。好,开始。
  “‘爱’就一个字。”然而更多的时候,它像空气,像水分,像阳光,因为免费而遭忽视,因为习以为常而被遗忘。但是,有一天,你发现这些东西在一点点消失,你恐慌,你窒息……你突然间感到爱对于你是多么重要!你想倾诉,想表达……“作文课就是要让孩子们寻找到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找到这种难以抑制的感觉,要让他们感到有话想说。只有情动于中而辞发,孩子们的作文才能够做到下笔如流水。我们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深刻的体验。”这是我在王老师简短的报告中记下的“语录”。我突然明白:王老师勇敢而执着地选择“亲情测试”这个颇有争议的材料作为习作教学的课程资源,其实是在踏踏实实地做着一件事情——帮助学生寻找一种深度的情感体验。王老师的指导是到位的,从“写下”到“划去”,他指导的角度不同:“写”重在整体感知拥有的幸福,“划”重在细致体验失去的痛苦。而在四个“割舍”的环节中,每一步指导的侧重点都不相同:有“说表现”,有“谈感受”,有“想象画面”,有“回忆事件”……不是一步到位,亦不是浮光掠影,无论哪一步都渗透着深深的情感、浓浓的爱意。从“颤抖”到“不舍”、“无奈”,再到“孤独”、“无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深入,最后用15分钟的时间,写就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
  
  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我们再进入这个游戏,把眼睛闭上。现在,我们眼前再次出现这五个最爱的人的名字。你把划去的痕迹看得淡一些,再淡一些。这时候,你发现,划去的痕迹,都没有了,五个你最爱的人在你的面前,熠熠闪光。那五个人的名字走进你的生命,有一股暖流从你的脚底往上升腾。你的脚热起来,你的身心热起来,你再一次被温暖包围……孩子们,我们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生:文章还没有题目。
  师:假如为文章写题目,你想写什么?
  生:《生离死别的爱》
  师:给你提一个建议,给“生离死别”加上引号。
  生:《不平常的爱》
  生:《是笔还是刀?》
  师:这个题目特别让人产生往下看的欲望。
  生:《割舍不下的亲情》
  生:《“失而复得”的爱》
  生:《“残酷”的游戏》
  生:《难忘的瞬间》
  生:《亲情不是游戏》
  ……
  师:你们的题目中最多的是一个“爱”字。《亲情不是游戏》是爱,《难忘的瞬间》也是爱,《“残酷”的游戏》是为了爱,《是笔还是刀?》发出这样的质问,是因为爱……你们长大了,成熟了。
  短短的一个小时中,学生经历了从天堂一下子掉进地狱的痛苦,然后仿佛突然惊醒,突然明白了什么。蓦然间,那颗破碎的心化成了笔下的文章,这文字是什么?这文字是一颗颗温暖的心!“爱”就一个字,它就在孩子们的心里!
  “爱”就一个字,透过这个字,我看到了学生心灵深处的真情独白;透过这个字,我看到了王老师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透过这个字,我看到了小学作文教学的希望。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大公桥小学)
其他文献
根据教育部实施“教师网联计划”的部署,广州在2003年正式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远程培训工作。2007年教育部在广州召开现场会之后,广州的教师远程培训又实现了新的突破,形成“全员培训以远程培训为主,骨干培训以面授培训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的三头并举的培训模式,积极开展大规模、广覆盖的教师培训。五年来,广州市本级共投入超过8 000万元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已经实现全过程信息化
在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园丁”被引入教育领域是近现代以来的事情。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著名的“种子说”,即“学问、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自然存在我们身上的”[1]。在种子隐喻中,“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2]由此引申出来的教师与园丁之间的类比成为后世“园丁说”的缘起。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的发现在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反映就是儿童的发现,儿童的独特性和主体性得
小学品德学科内涵丰富,包括许多社会常识、道德规范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认知。假如光靠书本所提供的内容和素材,缺少一定质量的资源建设和素材拓展,尤其是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就会使教学对话不能畅快自由,课堂气氛不能融洽和谐,学生参与也自然无法热情投入。  其实,品德课的教学素材无处不在,社会、学校、家庭、班级,甚至是在课堂上,只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体会,都能从中寻
周作人本是中国现代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五四新文学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很难设想,若没了周氏兄弟,中国的新文学将会是何等模样。也许是泄露了天机,以“作人”为名的他,偏偏在做人上不那么成功。且不说他落水成了汉奸一节,单单是既“谢师”又“破门”一事,就足以叫后人精神痉挛、咋舌不已了。  秦牧先生在《谢本师》一文中这样说:“以我们百年来的思想史上,那几回可怕的‘谢本师’的事件为例罢!清末俞曲园曾以‘治小学不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协作意识和自主能力。那么,怎么样才能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在教学设计中呢?笔者结合“有丝分裂”教学案例进行一些深入的实践和反思。    一、“课伊始,趣亦生”——创设问题
山西省教育厅:  “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对我省教师培训工作无疑起到了示范引领、雪中送炭的巨大作用,但实施过程中新老问题也得到集中暴露。如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问题,中小学校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支持问题,大面积培训的后勤保障、专家团队、实训基地等问题,顶岗大学生的生活与实习指导问题等。今后工作应力争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1.对教师参加培训及其作用发挥有更明确的奖惩政策规定;  2.对中小学校长安排教
驻鄂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  “建议仿照‘经济特区’的做法,在全国选择若干个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区域,由中央确定为国家教育特区,赋予一系列权力和优惠政策,允许这些区域在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试验中先行先试点。”    支持方:  驻鄂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可以选择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域进入教育特区  其一为省级行政区域(含直辖市),其二为较低层级(市州或
和于漪老师接触过的人都会被于老师的生命状态深深地感动。她已经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但她依然活跃在教科研一线。她已经没有任何职衔,只是一位退休教师,但在上海普教领域,其影响力却是不可替代的,其声望却是无人能及的,而这都是因为于漪老师的生存方式。我们都知道上一两堂好课不难,难的是不断地上出好课,上出几千堂好课;做一两次报告不难,难的是不断给人启迪;发表一两篇文章不难,出版一两部著作也
每一间教室也应该放尸个诗人,一个教室里同时有一个诗人,还有一台电脑,让他们共存……我们确实非常有必要使两者保持平衡:高技术和高格调。我们的技术变得越技术,我们就越需要诗人。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我们将进入一个什么时代》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文化渗透在整个中国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渗透于我们血液里的一种民族意识、一种挥之不去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于漪老师经常喜欢引用柏拉图“洞穴里的囚徒”①作为隐喻来回答这一问题,而这一切实际上就是对于生命的发展、灵魂的提升的关注。但是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勇气,教育的这种本质诉求就会迷失在世俗功利的茫茫苍苍的丛林里。环顾周围,由于思想的缺位,有多少人不是对育“分”兢兢业业,对育人置若罔闻?在这些人的心目中,教育不过是为稻粱谋或邀取名利的工具,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和精神期许在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