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与语文教学

来源 :现代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king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种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要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好书不厌百回读。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身醉其意。朗读具有综合的效应。朗读是最能体现语文教学本质的主要方法。教学中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朗读,却是需要老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呢?
  一、运用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现象就是让学生自己爱怎样读就怎样读,在学生自己读后指名读,点了几个学生读都没有能读好,教师却总会再请,屡次受挫,学生越读越没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读书还处于初步的学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子,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是有一定困难的,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在低年级进行教师的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语音是日耳之学,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加上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如,在教学第11课《我们成功了》时,我利用举国欢庆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我激动、自豪的读书声,给学生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中得到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学生仿佛置身于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欢呼出“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可见,教师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的是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体会了激荡于语言文字之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语文是母语教学,学生在生活中都在观察、体验、学习,也就是说学生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但缺乏的是不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重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进行引导。有的课文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有体验,然而学生没有读出该有的情感,正是因为没有找到让学生体会的切入点,这切入点正是叶圣陶先生说的:“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如,我在教学《清澈的湖水》时,其中当小洁想把面包纸丢进湖里,却惊喜地看到有许多小鱼在游,看到小鱼为她表演,她很高兴。课文句子是“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学生朗读这句话时都能体会到小鱼很多,却没有读出当时小洁惊喜的语气。我就引导学生想象:小洁看到这么多小鱼,不由地发出了“哟”的声音,你平时惊喜时,又会怎样说呢?学生纷纷想到平时自己惊喜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啊”“哇”“呀”“咦”等等,当涉及学生生活实际时,惊喜的语气和表情便水到渠成了。因此,我们老师要在引导上多下工夫,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和积累生活经验,在朗读中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即使课文中写的人或事离自己的生活较远,学生也可以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三、运用比较、揣摩,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符号,是传递情和意的一种符号载体。课文里有许多描写得优美的词句,这些关键词句正是作者需要表达的情和意。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一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朗读课文只能读出字音,没有能感知、领悟语言文字中所传递的情意。所以教师务必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可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色,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课文《秋天的图画》,有一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为了让学生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我采用对比出示句子“金黄的梨树,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海,火红的高粱。”让学生谈谈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课文的好,因为它写出了梨树的颜色、样子”,我们班一向不发言的雷柠珊说“课文的好,因为它还写出了动作,‘挂起,露出,翻起,举起’。”我顺势说全班做动作表示,我说这里不仅写出了颜色、样子,还写出了植物的生命,就是秋天的勃勃生机。请大家读出美,读出勃勃生机。学生马上能入情入味地朗读,有的学生还边做动作边读,以此表达感情。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这样长期的训练,语感就会油然而生了。
  四、发挥想象,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阅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信息转换为生动的表象组合的过程。如果是朗读,还是一个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课文《清澈的湖水》描写湖水清澈、湖水的美丽主要体现在文中“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学生知道这句写出了湖水的美,却不能读出美的感情。是,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读完后,学生说:“我看到了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我看到了连绵起伏的群山。”学生学着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赞美湖水清澈的感情就读出来了。
   此外,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入情入境的体会作者的情感,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体会。朗读训练常用的方法有:教师范读、录音范读、提问接读、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表情朗读、分角色读、轮读、领读、分合读、自由读等等。对所读材料可采取全篇读、分段读、重点读等。总之,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应因文而异。注意语感的培养。反复朗读可以便于记忆,积淀语感和美感。对记忆来说,朗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朗读才能积累大量语言材料和背景经验,激发出思考的热情,从而获得深刻的语言洞察力和透视力,达到如水入口,冷暖自知的境界。加强课文朗读,精彩段落、关键句子要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材料。重视了朗读教学这一环节,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其他文献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的提出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进步性,它为传统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他的最大特点是创新。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已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创新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
期刊
【摘要】在开展传统形式的音乐教研工作的同时,加强网络教研的研究,发挥网络教研的独特优势,可以推动我们的教研工作向更全面、更具体、更深入的发展。小学音乐课堂中计算机作曲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作才能呢?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致力于探索计算机作曲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创作欲望,引导孩子进行音乐创作,挖掘学生创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以兴趣唤醒创新,以想象开拓创新,以质疑培育创新,收到了很好的实效。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
期刊
【摘要】巧妙的导入、精彩的讲解是课堂必不可少的,但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也不容忽视的。利用贴近生活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安排学生练习要从兴趣入手,要适时适量、易难有度,方式多样,才能推动数学学习的不断成功;要保护学生的好胜心,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中,搞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设计的练习为各类不同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努力后所取得成功的快乐,
期刊
【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化学实验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验探索,教材、实验册及教学辅导资料的严重束缚,实验教研气氛营造不起,忽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从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化学实验的理念要变 ,行为要改。因此必须明确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真正在行
期刊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面向化学教学的改革,首先是一场化学教学观念现代化的变革。如果没有化学教学新观念,我们不可能让学生走出学习化学的困境,也挣脱不了应试教育所形成的化学教学僵化与陈旧。因此,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对实现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创新途径起着先导和关键的作用。   “关注学生的 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重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情系
期刊
【摘要】民区语文教学必须充满活力,要富有情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让语文课堂有生气,有发展。   【关键词】 民区教学;语文课堂;教法  我所执教的学校在川南边远山区安宁河支流--茨达河畔,我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大部分农村家长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对孩子的督促。另外,农村学校的藏书有限,或者形同虚设,造成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不足。因此,便给农村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指导农村孩子进行阅读教学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下面就来浅谈一下本人的一点体会。  一、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程怎样教》中讲到:“学习兴
期刊
一、课前激趣   数学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应该抓住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注意。怎样在一开始就让学生对你上的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主地去思考、研究和探索,这成了上好数学课的关键。我认为课前两分钟讲些生活中的趣味数学引入最为合适。例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告诉学生一个小窍门:计算9的乘法时,张开你的十根手指,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九的乘法算式,假设这个乘式是6×9。只要弯曲代表
期刊
我国古代诗歌在千百年的发展中不断完美,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美,而且是一种音乐、绘画、田园风光等综合艺术,是我国文化的宝库,同时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和人生哲理。我在古诗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诗题,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再诱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力,让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得教育。  一、 重视题解,了解诗人概况   在初中教材中所选古诗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时首先从诗题入手,了解诗人的概况,以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