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门听觉艺术,但是在音乐欣赏时,绝不能仅以听代之。本人尝试运用音乐表演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体验、合作的过程,将标题音乐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体验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内容,获得音乐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音乐表演;体验;实施方法
本人在一所普通农村中学任教,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发现农村学生对于教材上的内容,特别是纯音乐缺少兴趣,甚至排斥。鉴于此,在一次《1812年序曲》教学设计上,我在欣赏和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上,增加了一个演的环节,以增加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性。具体方法如下:
一、简洁的导入和讲解
一开始,我便以俄法战争导入课题。通过学生回答和教师补充,将战争概况和《1812年序曲》的创作背景呈现给学生(在讲解时出示相应的课件,列举出作品中的关键词如“法军”、“俄军”、“俄军民撤退”等),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
音乐是听觉艺术,要通过欣赏来感知音乐形象,则需要自身的阅历和知识的积累。这恰恰是农村学生所欠缺的。教材上的很多作品,是我们农村中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所以欣赏无从下手是学生的一个普遍问题。我们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此时应充分做好学生与知识间的桥梁作用,先将学生引入音乐之门、兴趣之门、方法之门,再带着学生在音乐的天空中翱翔。
所以,在教学之初,教师即可对作品做一些整体性的介绍或是提示性的重点介绍,以帮助学生明确欣赏作品发展脉络和重点。让学生知道待会要听什么,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因学生漫无目的地欣赏,而兴趣索然。同时,简短的导入与介绍也为下面的教学环节节省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欣赏、体验和展示。
二、展示主题 摆出造型
导入之后,我将作品的六个主题片段单独列出来,并将答案“众赞歌、俄骑兵、战斗、法军、俄军民Ⅰ、俄军民Ⅱ”打乱放置。让学生去欣赏、判断(学生依据旋律判断主题并不困难,此举也增加了趣味性)、哼唱。接着就进入角色演绎阶段,请同学依据主题特点,讨论并设计静止的造型。例如“众赞歌”,学生就推荐一位男生反串少女做祈祷,俄国骑兵由3个男生拿着“马刀”威风凛凛地“骑在马上”,法军则由4个男生拿着“枪”不可一世地“刺”向前方,俄军民Ⅰ由若干男女生摆成成扶老携幼的造型,俄军民Ⅱ则在此基础上让一位同学站出来摆出一个舞蹈的造型。最后牢记各自的主题。
农村学生一般都没有接受过舞蹈或律动训练。让学生随音乐即兴表演,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但是,依据音乐特点,摆出止的造型,他们是可以做到的。一个小小的主题,内容少而具体,学生也容易去听、记,关注了音乐,就能精益求精地去设计造型。当然,如果是在班级上首次进行这种表演,可以多使用一些男生。因为男生相对来讲比较放得开,如果是反串女生角色,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三、音乐表演
当学生牢记好各自主题时,就可以播放全曲,开始“演”音乐了。听到哪个主题,哪组学生就上讲台前摆造型。
而在听赏过程中某一主题演奏的时间相对较长,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随音乐发展做一些简单的律动。例如,在欣赏到战斗主题和法军主题时,两组学生摆好造型,然后挥着“刀、枪”“ 对打”。当前两次的法军主题比较强时,“法军”步步紧逼着“俄军”,双方的步伐随法军主题音乐的节拍缓慢移动;再现部分的法军主题因渐弱和下行音列的出现,“法军”则扔掉“枪”,狼狈撤退(这里最好要求学生随着节拍慢慢去走)。
在全曲欣赏过程中,如学生表演上有需要改进或者是做一些说明的地方时(如尾声部分俄国骑兵主题出现时,还出现了俄国国歌《上帝保佑沙皇》),教师将音乐暂停,经过补充讲解和表演完善后再进行下去。
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因为学生分组摆造型时,所选取仅仅是主题片段,时间较短。而欣赏过程中主题的时间相对较长且有反复。所以,在长时间里让学生去摆一个造型显然会冷场。满足不了学生爱动的天性,学生就会开小差。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做好引导作用。这既避免因放任学生去演,导致其不知所措,又避免了学生乘机胡闹,借表演之名,行玩耍之实。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依音乐节奏去“打”,手上可以“乱舞”,但是脚步得依音乐节奏走。必要时,带着学生走。这样就能牢牢地要将学生的关注点放在音乐上。关注了音乐,就能有更多的体验,才能做出更具创造性的造型来。从而将音乐的形式和内容细致地表现出来。形成一个欣赏与二度创造的良性循环。
最后,在整个欣赏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表演的过程,在板书上写下相应的主题,如a、b、c、d等。当音乐结束时,稍加归纳,整个作品结构就能全部呈现,一目了然。这比单纯向学生讲解曲式结构要生动的多。
通过这三个步骤,用表演的方式去欣赏,学生们更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以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相信,只要不断去探索和尝试,我们会在音乐教学之路上越走越精彩。
参考文献
[1]张放.《就这样欣赏音乐》写作札记[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6(01)
[2]丁凡.乐理教学中两对基本概念之我见[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0(03).
[3]曾令士.彝族“都火”歌的文化和音乐特征[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0(04).
[4]马客蓉.歌唱行为初探[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0(04).
[5]雷小琴.视唱——积累音乐语言、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听觉能力的有效途径[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0(04).
【关键词】音乐表演;体验;实施方法
本人在一所普通农村中学任教,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发现农村学生对于教材上的内容,特别是纯音乐缺少兴趣,甚至排斥。鉴于此,在一次《1812年序曲》教学设计上,我在欣赏和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上,增加了一个演的环节,以增加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性。具体方法如下:
一、简洁的导入和讲解
一开始,我便以俄法战争导入课题。通过学生回答和教师补充,将战争概况和《1812年序曲》的创作背景呈现给学生(在讲解时出示相应的课件,列举出作品中的关键词如“法军”、“俄军”、“俄军民撤退”等),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
音乐是听觉艺术,要通过欣赏来感知音乐形象,则需要自身的阅历和知识的积累。这恰恰是农村学生所欠缺的。教材上的很多作品,是我们农村中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所以欣赏无从下手是学生的一个普遍问题。我们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此时应充分做好学生与知识间的桥梁作用,先将学生引入音乐之门、兴趣之门、方法之门,再带着学生在音乐的天空中翱翔。
所以,在教学之初,教师即可对作品做一些整体性的介绍或是提示性的重点介绍,以帮助学生明确欣赏作品发展脉络和重点。让学生知道待会要听什么,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因学生漫无目的地欣赏,而兴趣索然。同时,简短的导入与介绍也为下面的教学环节节省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欣赏、体验和展示。
二、展示主题 摆出造型
导入之后,我将作品的六个主题片段单独列出来,并将答案“众赞歌、俄骑兵、战斗、法军、俄军民Ⅰ、俄军民Ⅱ”打乱放置。让学生去欣赏、判断(学生依据旋律判断主题并不困难,此举也增加了趣味性)、哼唱。接着就进入角色演绎阶段,请同学依据主题特点,讨论并设计静止的造型。例如“众赞歌”,学生就推荐一位男生反串少女做祈祷,俄国骑兵由3个男生拿着“马刀”威风凛凛地“骑在马上”,法军则由4个男生拿着“枪”不可一世地“刺”向前方,俄军民Ⅰ由若干男女生摆成成扶老携幼的造型,俄军民Ⅱ则在此基础上让一位同学站出来摆出一个舞蹈的造型。最后牢记各自的主题。
农村学生一般都没有接受过舞蹈或律动训练。让学生随音乐即兴表演,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但是,依据音乐特点,摆出止的造型,他们是可以做到的。一个小小的主题,内容少而具体,学生也容易去听、记,关注了音乐,就能精益求精地去设计造型。当然,如果是在班级上首次进行这种表演,可以多使用一些男生。因为男生相对来讲比较放得开,如果是反串女生角色,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三、音乐表演
当学生牢记好各自主题时,就可以播放全曲,开始“演”音乐了。听到哪个主题,哪组学生就上讲台前摆造型。
而在听赏过程中某一主题演奏的时间相对较长,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随音乐发展做一些简单的律动。例如,在欣赏到战斗主题和法军主题时,两组学生摆好造型,然后挥着“刀、枪”“ 对打”。当前两次的法军主题比较强时,“法军”步步紧逼着“俄军”,双方的步伐随法军主题音乐的节拍缓慢移动;再现部分的法军主题因渐弱和下行音列的出现,“法军”则扔掉“枪”,狼狈撤退(这里最好要求学生随着节拍慢慢去走)。
在全曲欣赏过程中,如学生表演上有需要改进或者是做一些说明的地方时(如尾声部分俄国骑兵主题出现时,还出现了俄国国歌《上帝保佑沙皇》),教师将音乐暂停,经过补充讲解和表演完善后再进行下去。
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因为学生分组摆造型时,所选取仅仅是主题片段,时间较短。而欣赏过程中主题的时间相对较长且有反复。所以,在长时间里让学生去摆一个造型显然会冷场。满足不了学生爱动的天性,学生就会开小差。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做好引导作用。这既避免因放任学生去演,导致其不知所措,又避免了学生乘机胡闹,借表演之名,行玩耍之实。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依音乐节奏去“打”,手上可以“乱舞”,但是脚步得依音乐节奏走。必要时,带着学生走。这样就能牢牢地要将学生的关注点放在音乐上。关注了音乐,就能有更多的体验,才能做出更具创造性的造型来。从而将音乐的形式和内容细致地表现出来。形成一个欣赏与二度创造的良性循环。
最后,在整个欣赏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表演的过程,在板书上写下相应的主题,如a、b、c、d等。当音乐结束时,稍加归纳,整个作品结构就能全部呈现,一目了然。这比单纯向学生讲解曲式结构要生动的多。
通过这三个步骤,用表演的方式去欣赏,学生们更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以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相信,只要不断去探索和尝试,我们会在音乐教学之路上越走越精彩。
参考文献
[1]张放.《就这样欣赏音乐》写作札记[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6(01)
[2]丁凡.乐理教学中两对基本概念之我见[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0(03).
[3]曾令士.彝族“都火”歌的文化和音乐特征[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0(04).
[4]马客蓉.歌唱行为初探[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0(04).
[5]雷小琴.视唱——积累音乐语言、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听觉能力的有效途径[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