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三国:士大夫与豪门政治(一)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fe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武中兴:刘秀柔道治国
  《资治通鉴》讲座
  ◎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前256—前195)、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前6—57)、蜀汉开国皇帝刘备(161—223),号称“三刘”。他们各自成就了一番功业,年寿也大体相当—— 都在虚岁63岁左右。刘邦、刘备可谓家喻户晓,而了解刘秀事迹的人似乎不多。
  刘邦打天下,有西楚霸王项羽衬托,显得波澜壮阔;刘备的事业,有对手曹操,有军师诸葛亮,猛将关羽、张飞、赵云,说起来也是精彩纷呈;唯独刘秀的事迹,则是比较平实的。
  少年情怀 青年造反
  刘秀是一个“老实人”,这一点与刘邦、刘备不同。刘邦年轻时就不安分,刘备也是不爱读书,不爱耕田,成天与邻居的孩子们追逐玩耍。刘秀却是一个读书、力田的乖孩子,他的造反,是他哥哥刘縯(yǐn)带出
  来的。
  刘秀字文叔,曾经在长安上过太学,读书期间,就很关注时政。从他的年龄推断,刘秀在长安读书,正值王莽改革的天凤年间①。由于王莽的改革牵涉千家万户的现实利益,刘秀与同窗们对此十分关注,常常私下讨论,各抒己见。刘秀的见解不凡,当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拥护者,比如后来的名臣邓禹,当时是太学里比刘秀年级低的学生。刘秀的家境比较富裕,但不属于“土豪”级别。他曾与同学合伙买了一条驴,租赁出去,赚一点学杂费和生活费。这些细节,都透露出刘秀是一个既有远大志向又脚踏实地做事的人。
  回到家乡后,刘秀依然过着种田、卖粮的生活,大哥刘縯自比高祖刘邦,笑话刘秀就像刘邦的二哥刘仲。史称“縯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这“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的架势,分明是刘邦再世呀。①
  有一回,刘秀与姐夫邓晨参加一个朋友聚会,大家谈到民间流传的谶文,“刘秀当为天子”。王莽的军师本名刘歆,后来改名叫刘秀。所以,大家都说,这个刘秀指的是国师公刘歆吧?刘秀却半开玩笑地说:“安知非仆耶?”怎么就知道不是我呢?虽然是句玩笑话,姐夫邓晨却暗中窃喜,因为他觉得平日老实厚道的这位妻弟,其实内心并不像外表所表现的那样。
  邓晨的一位姑姑嫁给了南阳殷实的大户阴家,阴家小姐阴丽华美貌出众,比刘秀年少十多岁,28岁的刘秀还没结婚,就是因为暗恋着自己的这位梦中情人。在长安读书期间,看见皇家禁卫部队执金吾(警备司令)威风凛凛,刘秀曾羡慕地说:做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如果没有造反和战争,也许刘秀就会按照这樣的目标,追逐自己的人生梦想。
  王莽地皇三年(22)冬,刘縯带头在家乡南阳郡湖阳县舂陵乡举兵,反对新莽统治。刘秀积极追随,同时起事的还有其他绿林豪杰,如常林兵、平林兵、下江兵,北方山东等地则有赤眉军。
  正式举事那天,还有一个细节。刘縯召集诸豪杰计议说:“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众皆然之。于是分遣亲客于诸县起兵,縯自发舂陵子弟。诸家子弟恐惧,皆亡匿,曰:“伯升(刘縯字伯升)杀我!”及见秀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凡得子弟七八千人,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秀时年二十八。
  刘縯平素喜欢惹事,举事时大家颇为犹豫,担心受牵连。普通农民,很容易这样想,等到看见刘秀也穿着造反者的军服入列,才稍微安心。老成持重的刘秀也参加了,我们干嘛不干!一下子拉出了八千人的队伍。刘秀时年28岁。
  归纳前面的论述,造反之前,刘秀是一个乖孩子。建武十七年(41)冬十月,刘秀回到家乡,回顾少年时光,访寻往日宅院田庐,置酒作乐。当时刘姓诸母酒酣欢悦,相互夸赞刘秀年少时谨慎柔和的性情,说道:“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读书,种田,卖粮,暗恋邻村的美少女,是一个普通农村青年的形象。但是,刘秀并不甘心平庸。他读书时就很关心时政。“安知非仆”的玩笑话,也流露出他并非胸无大志之人。
  刘秀总是做好现在该做的事,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刘縯倒是好高骛远,不务正业,结果未必成功!一个不能做好当前事情的人,何谈做好未来的事情!
  大战立功 韬晦免祸
  舂陵兵从家乡开始,进而攻打湖阳县,攻打南阳郡。在从舂陵起兵到攻打湖阳县的过程中,舂陵兵与常林、下江兵一起作战,小试锋芒,获得初胜。“军中分财物不均”,战利品分配起冲突,差点火并,“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刘秀连忙出来和稀泥,“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你看,造反开始,刘秀就显示出与农民军不同的价值取向—— 不贪浮财。
  在随后的战争中,刘秀的母亲(大约是病故)、二哥和大姐以及几个甥侄辈都丢了性命。接下来的“昆阳之战”中,农民军多有把保住浮财视为第一要务的短见,刘秀劝告大家,战争失败,人头都没有了,留钱财何用?战争赢了,多少钱都可以得到。最后,他集中全部兵力,与王莽官军拼死一战,获得全胜。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保持定力,不因一时之利而鼠目寸光,是打天下者赢得最后胜利的关键素质之一。
  所谓“昆阳之战”,是指绿林军与王莽军之间进行的一次决定生死存亡的战争。王莽孤注一掷,调集了40多万大军,企图剿灭绿林军。因为,他发现这支造反军队与其他农民军不同,他们有推翻新莽政权的政治诉求。
  此时,绿林军这边兵力孤弱,而且分散在各处攻打南阳下属各县。刘縯率领主力军攻打宛城,昆阳在宛城之北,因此,守住昆阳,顶住北来的新莽大军,事关绿林军的整体战略部署。刘秀说服大家,把分散在各县的军队调集在一起,采取以点突围、内外合击的战术,击败了王莽军。这一方面是因为突然的雷雨冰雹天气相助,对远道而来的王莽军不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王莽军是临时拼凑而成,人无斗志,兵败如山倒,几乎全被歼灭。刘秀率众以少胜多,给王莽政权以致命一击。刘秀也以此战成就其骁将之名。   早在昆阳之战前几个月,绿林军就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推戴舂陵戴侯曾孙刘玄为帝,恢复大汉国号,年号更始,史称更始政权。这一年就是更始元年(23)。刘縯等主力早在昆阳大捷前夕攻下了宛城,更始政权也随即迁到了这里。当初刘玄被推为帝,刘縯及其部下就有所不满。现在刘縯、刘秀兄弟都立了大功,舂陵刘氏之间就发生了冲突。
  从辈分上说,刘玄与刘縯兄弟都是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之后,他们的高祖即舂陵戴侯刘买。刘买的大儿子就是刘玄的曾祖父刘熊渠。刘熊渠是长房,袭爵舂陵戴侯。其弟刘外是老二,是刘縯的曾祖父,曾任郁林(今广西贵港市)太守。但是刘玄的祖父刘利是刘熊渠的庶出,曾任苍梧(今广西梧州市)太守。因此,刘玄与刘縯就宗室关系亲疏而论,大约旗鼓相当。刘玄之所以能越过刘縯,被推举为帝,不是由于其宗室身份的亲疏,而是因为后面有人策划支持。
  绿林军一共有如下几支:王匡、王凤、马武领导的新市兵,还有朱鲔、张卬等分支;王常、成丹领导的下江兵;陈牧等领导的平林兵;然后是舂陵兵。新市兵与下江兵在几年前都曾啸聚绿林,本来是一伙,以王匡、王凤为首,后来分头发展。平林兵陈牧曾与新市兵互相声援。所以,新市、平林将帅,“先共定策立之(指刘玄),然后使骑召伯升,示其议”①,就不足为怪了。相反,舂陵兵则与之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现在要拥立刘氏为新盟主,在平林中的刘玄获得更多支持,是可以预期的。
  更始政权的职位是如此分工的:“以族父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余皆九卿将军。”② 刘良曾任萧县令③,是刘縯、刘秀的叔父,曾抚养刘縯兄弟长大成人。推刘良为名誉性质的国三老,不仅是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公职(萧县令),也是照顾到了刘縯兄弟所领舂陵兵的情绪。王匡、王凤是绿林起义的最早领导人,现在为新市兵的领导者,他们担任“上公”,照顾到了二人的首出地位。大司马朱鲔、大司徒刘縯、大司空陈牧分别来自新市兵、舂陵兵、平林兵,从排序来看,突出了新市兵的势力,平林兵势力比较小,而且其中的“更始将军”已经推为皇帝,陈牧的位置靠后,也算对舂陵诸刘的一种平衡性安排。在这个政权中,刘秀是太常(主管文化礼仪的官)、偏将军。
  史料说,刘玄性懦弱,即位典礼上羞涩,若不能言。刘玄当年是为了给弟弟报仇而结交他人(也许是刺客或者亡命之徒),惹上官司,最后假装死亡,躺在棺材里还乡,救出因为自己闯祸而被捕入狱的父亲。从这些挺身而出的作为来看,刘玄不是一个羞涩之人,但刘玄不擅长在隆重场合表现得轻松自如,这是有可能的。
  总之,刘玄登帝位而不是刘縯,是绿林军势力对比的产物,也与刘縯在各种势力之间,未能做有效的纵横捭阖的沟通有关。也许他还没有来得及做统战和整合的工作,也许刘縯有些咄咄逼人,其过度张扬的个性,不容易被其他几支农民军领袖接受。更始政权入宛城不久,刘縯就因为部下不服更始帝管辖,而连带被杀。
  此时,刘秀正在父城(今河南宝丰县)一带拓展,得知兄长被杀的消息,立即赶回宛城,面见刘玄,他一不为兄长解释,二不为自己争功,三不与刘縯的部下接触,只是为刘縯的不当行为谢罪。谢罪之外,谈笑自若,没肝没肺,好像兄长的死去,与他全不相干。刘秀甚至在此时举行了与梦中情人阴丽华的婚礼。结果,刘玄不仅没有给刘秀连带治罪,还命令他前往整治洛阳宫室,准备迁都,十月又给了他北巡河北的
  机会。
  从刘縯六月被杀,到刘秀十月北巡河北,中间有四个月的时间。这四个月内,发生了很多事情,九月王莽在长安被杀。十月,刘秀一方面韬晦,保住自己;另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支持其北巡河北的首先是族兄刘赐,刘赐接替了刘縯出任大司马后,力主派刘秀北巡河北,说刘氏宗亲中只有刘秀堪当此任。其次是采纳冯异建议,结交更始帝的宠臣曹竟、曹诩父子。①刘秀北巡,反对者众。但是,最后刘玄仍然把任务交给了他。可见,刘秀的韬光养晦,不仅保住了自己,而且迷惑了更始帝,从而使他获得北巡河北,独立伸张拳脚的发展平台。
  帝王事业 历史评价
  王夫之曾比较刘邦与刘秀,说:“光武之得天下,较高帝而尤难矣。”因为,刘邦的主要对手只有一个项羽,而刘秀到河北奠基后,天下群雄割据。“其视高帝出关以后,仅一项羽,夷灭之而天下即定,难易之差,岂不远哉?”① 总结一下刘秀之得天下的过程,有如下几点,值得分析。
  第一,统一战线的战略,为自己打出一片蓝天。
  刘秀到河北之后,代表更始政权安辑各地郡县。当时,他最大的威胁是在邯郸建国的王郎。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遗落民间,得到了河北豪强赵王刘林、广阳王刘接的支持,势焰熏天。刘秀以信都、渔阳、上谷三郡为基础(三郡皆拥护更始政权),又成功地争取到了有一定势力的真定王刘杨的合作,并娶其外甥女郭圣通为妻,此外,已经迁都长安的更始政权也派尚书谢躬带兵前来支援,凭着这几股力量,公元24年五月,刘秀消灭了王郎,从而在河北立住了足。
  第二,自立门户的韬略,该出手时就出手。
  更始政权对刘秀在河北的发展不放心,于是封刘秀为萧王,征其入朝。更始帝从公元24年二月入长安之后,即陷入腐化之中。“是时,长安政乱,四方背叛。梁王刘永擅命睢阳,公孙述称王巴蜀,李宪自立为淮南王,秦丰自号楚黎王,张步起琅邪,董宪起东海,延岑起汉中,田戎起夷陵,并置将帅,侵略郡县。又别号诸贼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这个时候,刘秀若入长安,不仅再次受缚,而且会同归于尽。刘秀以河北未平拒绝了更始帝的要求,还兼并了更始帝派来的谢躬所部,从此“贰于更始”①,自立门户。
  刘秀的这步棋其實在其出巡河北之前,就谋划好了。他在与阴丽华结婚之时,拒绝了更始政权要他把家属迁到洛阳和长安的要求,直接把家属送到了老家安置下来,这说明,脱离更始政权,刘秀蓄谋已久。
  第三,运筹帷幄的谋略,各个击破统一全国。
  刘秀于公元25年六月在河北鄗(今河北柏乡县)南千秋亭即位。此时,更始政权仍在长安挣扎,与赤眉火并。此外,还有公孙述在蜀中称天子,隗嚣在河西割据,不久,梁王刘永又在河南称帝,与刘秀争夺汉室正统。刘秀分兵合击,运筹帷幄,前后花了十多年时间,逐渐平定各地割据势力。
  第四,机智灵活的策略,注意笼络各方人才。
  刘秀在整个打天下的过程中,注意笼络人才,注意分化瓦解对手,所谓建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就包括各路英才。击破王郎,在邯郸宫中发现许多书信,是刘秀的部下写给王郎暗通款曲的。刘秀当众付之一炬,说是让“反侧子”消除疑虑。对于曾经杀死他大哥的朱鲔,也表现出极大的宽厚;至于翻覆小人李轶,则用借刀杀人的办法除之,表现出灵活的策略。
  南宋学者陈亮说:“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矣。奋寡而击众,众弱而复强,起身徒步之中甫十余年,大业以济,算计见效,光乎周宣。此虽天命,抑亦人谋乎!何则?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略者不可以仓促制,而功者不可以侥幸成也。”②陈亮是南宋时代呼喊“中兴”最力的书生之一。他认为刘秀的成功,不仅是天命攸归,更是依赖人的“谋”和“略”。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源远流长。《管子·桓公问》记载黄帝立明台、大禹立谏鼓、周武王设灵台等,用以采察民意、求贤纳谏,被认为是古代监察制度的滥觞。西周时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监察职能的官职,秦汉时独立设置监察机构(御史府、御史台),至唐宋成熟,明清完备。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世界监察制度史上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位置,它的发展与成熟有诸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吏治的高度重视,所谓“治国必先治官,治国之本在于治
期刊
东汉的宦官专权  东汉宦官参与政治,在和帝以及邓太后时就有了,比如,忠心耿耿的郑众和大名鼎鼎的蔡伦(造纸专家),都曾是皇帝和太后的得力助手。宦官整体得势,是安帝去世之后。由于阎太后的干预,安帝独子刘保不能顺利即位,宦官孙程等十九人歃血为盟,发动宫廷政变,杀死阎氏兄弟子侄,将阎太后迁出宫,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刘保为帝,是为顺帝。事后十九位宦官因拥立之功全部封侯。汉顺帝刘保靠宦官上位,宦官自然得势,但是,
期刊
说长篇评书的时候,说书人最讲究“卖关子”,每次总在重要关节停下来,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给听众制造悬念,借以吸引听众接着往下听。“卖关子”也就比喻说话、做事在紧要的时候,故弄玄虚,使对方着急。  为什么关子能卖呢?这大概和“关子”最初的意思有所关联。古时的关子确实是可以买卖的。宋代时,关子通常指会计、贸易、税收、开垦土地的凭证,或者空白执照。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载:“宣和间,亲王
期刊
《资治通鉴》选读  初,长沙定王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戴侯熊渠,熊渠生考侯仁。仁以南方卑湿,徙封南阳之白水乡,与宗族往家焉。仁卒,子敞嗣;值莽篡位,国除。节侯少子外为郁林太守,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娶湖阳樊重女,生三男:縯,仲,秀,兄弟早孤,养于叔父良。a  縯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秀隆准日角,性勤稼穑。縯常非笑之,比于
期刊
明朝开国元勋刘基,被朱元璋视为“吾之子房(西汉刘邦的谋士张良,字子房)”,世人谓之“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在襄助朱元璋灭元兴明和明朝建立后的稳定发展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基博通经史、洞晓天文、精通兵法,是元末明初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尤以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著称  于世。  刘基原是元朝官员,仕途坎坷,仕元二十余年间,为官刚直,政声颇佳,然而屡遭打击排挤,三度辞官归隐。至正二十年(
期刊
古之人目短于自見,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a,故佩韦以缓己b;董安于之心缓c,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韩非子·  观行》)  注释:  a西门豹:战国时魏国政治家。  b韦:熟牛皮,这里指柔韧的皮带。  c董安于:春秋时晋国赵简子家臣。  大意:  古人因为眼睛看不到自己的
期刊
〔宋〕司马光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a,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b,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c,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d。此
期刊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文正公集》)  【解读】  在宋朝,人们对范仲淹的评价就已经非常高了。王安石说他是“一世之师”,苏轼说他“轶后空前”。他智谋过人,文武兼备,一生因批评朝政和推行庆历新政等原因多次被贬,但仍然坚持以天下为己任,从不因个人荣辱改变为国为民的志向。晚年他家无余资,居无定所,临终上书却仍不言私事,死后百姓為之恸哭举哀。  松江鲈
期刊
天津利顺德饭店诞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那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1860年英法联军打到北京,咸丰皇帝逃亡承德,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皇帝好面子,不肯回京,次年死在避暑山庄。那时的清朝统治者仍在虚妄中生活,自以为是天朝上国,不敢承认“西夷”的力量,实际上又包含惧怕对方的成分。虚骄心理下不会处理好国际事务,更严重的是不可能去奋发图强。《北京条约》规定天津为通商口岸。天津本来就是进京
期刊
旻天疾威a,敷于下土。谋犹回遹b,何日斯沮?谋臧不从c,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d。  潝潝訿訿e,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f。  我龟既厌g,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h,匪大犹是经i。维迩言是听j,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k,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l。民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