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商业化”成为当代文坛无法回避的一种文化现象。学术界对商业化写作现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着重分析商业化写作产生原因,从市场经济社会的影响、浮躁社会心态的诱导、急功近利的思想的侵蚀、文化消费观念的渗透和时下流行文学的冲击五方面进行论述,进而探索当代文学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当代文学 商业化写作 消费文学 流行文学 写作成因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商业化写作是以读者为本位,以谋取利益为目的,充分考虑作品的畅销因素和商业效果的写作行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化写作渐成气候,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有甚嚣尘上之势。形形色色的时尚写手如雨后春笋,花花绿绿的畅销作品层出不穷,热热闹闹的新闻事件风生水起。在转型期社会环境下,商业物欲氛围的冲击,社会浮躁风气的蔓延,市场功利主义的污染,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时代审美风尚的诱导,世俗文化趣味的渗透,都对当代文学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商业化写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 市场经济社会的影响
商业化写作,是以版税和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写作,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是其显著特征。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在轰轰烈烈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中国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文学领域,大众化和世俗化成为一种审美需求,休闲化和释放化成为一种欣赏方式,个人化和自由化成为一种写作姿态,明星化和利润化成为一种价值追求。于是,私人化写作此起彼伏,时尚化写作如火如荼,市场化写作风起云涌。商业化写作渐渐成为文学领域的一股潮流,愈演愈烈。
商业化写作归根结底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与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以市场的需求为舞台,以市场的需要为准则,以市场的喜好为导向,以市场的利益为中心。商业化写作之所以心甘情愿投身市场洪流,无怨无悔满足市场需要,苦心孤诣献媚市场应求,是因为商业利益的诱惑,是因为巨额财富的吸引,是因为显赫声名的勾牵。
在商业化写作看来,文坛就是喧嚣的市场,是表演的舞台,越热闹越好;创作就是经营的手段,是出名的招数,越狠辣越好;作品就是谋利的商品,是贩卖的货色,越畅销越好。于是,“畅销作品排行榜”、“作家富豪排行榜”、“作家实力排行榜”、“热门作家排行榜”纷纷出笼了,抄袭案件、娱乐事件、骂仗风波蔚然成风。当浩浩荡荡的人群前仆后继进军文学界的时候,几人怀抱文学的理想?几人遵奉作家的道义?几人坚守文学的精神?几人追求文学的价值?自古以来,文学创作是孤独的差事,是寂寞的行当,是清苦的职业。作家要耐得住创作的寂寞,守得住做人的清高,抵得住名利的诱惑。只有这样,才可能出现名垂史册的作家,才可能诞生流传久远的作品。
二 喧嚣浮躁心态的诱导
当今文坛,浮躁之风日烈,喧嚣之势日猛,已是不争的事实。文坛常常喧哗四起,不再是一方净土,超凡脱俗;文学变身流行时尚,不再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创作可以名利双收,不再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商业化写作,是市场的宠儿,是时尚的产物。投身市场的洪流中,才能如鱼得水;取悦市场的应求,才能左右逢源;获取市场的青睐,才能游刃有余。
在商业化写作背景下,美女作家、青春写手、言情高手粉墨登场;富豪作家、明星作家、青春偶像闪亮登场;私密小说、情色小说、玄幻小说新鲜出炉;签名售书、粉丝成堆、前呼后拥的场面屡见不鲜;上街乞讨、卖身富婆、裸体颂诗的奇闻不绝于耳;相互叫骂、八卦绯闻、抄袭杜撰的事件层现迭出。
喧嚣的世界浮躁的时代里,鲜见精品,更无经典。当商业化的作家们为了功、名、利、禄,忙碌奔波、乐此不疲的时候,文坛日益热闹,文学日趋商化,作家日渐异化。商业化写作的结果是,作家沦为商家,文学变身商品。商品喜新厌旧,商家追逐时尚。“十年磨一剑”的创作时间太长、过程太繁、效率太低,为了快速致富早日成名,只有制造文字垃圾、文化快餐、文学泡沫。为了打开市场,推销产品,只有费尽心机,包装炒作。一篇篇水准平平的作品,一经炒作,即可大红大紫,成为“经典”之作、“传世”之作;一个个平庸浅薄的写手,一经包装,即可名扬天下,成为文坛新秀、知名作家。文坛热闹并不代表兴旺,作品多产并不意味着繁荣。文学只有远离物欲和虚名,才能走出迷茫和浮躁。“任性灵,却尘累,超物象”,文学才可能健康发展。
三 急功近利思想的侵蚀
商业化写作,尊奉拜金主义的思想,崇尚名利至上的观念,贪图眼前的成效利益。因而,商业化作家,无不期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一鸣惊人。为了急于求成,可以炮制文本,不惜制造文学垃圾;为了快速致富,可以胡编乱造,不惜铤而走险;为了赶早出名,可以兜售隐私,不惜颠覆传统。有的作家一年出六七部长篇,有的作家一两部作品版税收入上千万元,于是乎,一个个“高产作家”、“多产作家”、“速产作家”乃至“富豪作家”应运而生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急功近利的商业化写作,带来的是内容空洞的泡沫文学,是俗不可耐的时尚文学,是目不忍睹的情色文学,是速生速朽的快餐文学,是昙花一现的表面繁荣。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人最容易滋生好大喜功的思想。从心理学上说,急功近利是由“即时强化”导致的。所谓“即时强化”,就是人在看到了结果的情况下,就会强化自己的行为,以结果为导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指引。急功近利的商业化写作,受物欲的驱使,被名利所牵引,做凡俗的奴隶,为财富而疯狂,因声名而痴癫,是近视和短见的。眼界狭小,就会只顾眼前,不顾后果;目光短浅,就会迷失心性,愈走愈远。创作不是潜心励志,如琢如雕,而是时下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市场热卖什么就炮制什么。“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面对社会的喧嚣与浮躁,作家的宁静与淡薄,创作的理性与超脱,文学的沉静与厚重,更显得格外可贵,弥足珍贵。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不知文学商业化的道路还能走多远?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作家凭艺术水准立身,用传世作品说话。文学创作,不是商品制造,只有潜心积淀才能酝酿精品,千锤百炼才能打造真金,呕心沥血才能产生经典。
四 文化消费观念的渗透
文化消费时代的到来,已经毋庸置疑。在很大的程度上,文学也进入了消费领域,从生产、传播到阅读已经消费化了。在文化消费潮流的裹挟之下,五花八门的消费性文学写作浮出水面。诸如新状态写作、新体验写作、美女写作、美男写作、都市时尚写作、小资写作、青春写作、身体写作以及形形色色的网络写作,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坛上旌旗招展,各领风骚。
消费时代的文学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商业化、快餐化、低俗化。文学商业化,意味着作家蜕变为商人,作品异化为商品,谋取商业利益成为创作的追求。文学快餐化,意味着快速写作,快速出版,快速成名,快速致富。文学低俗化,意味着文学不再神圣,不再崇高,不再脱俗。在消费时代,文学的价值被消费消解,作家的创作被消费支配,文学的没落也将从消费开始。
商业化写作一方面是内在的写作观念和写作姿态上的商业化,另一方面是创作方式和外在操作流程、价值实现的商业化。消费时代的文学,首先表现在作家文学精神的迷失,为了攫取最大利润而放弃艺术的操守,不再是为人类、为理想、为艺术而写作,而是为金钱、为获奖、为名利而写作。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贩卖青春、出卖隐私、销售情色、猎奇玄虚的创作了。消费时代的文学,还表现在作品创作个性的缺失,创作不再是苦心孤诣、精雕细刻,而是贪功求名、粗制滥造。过分的暗藏商业动机,追求商业效果,谋取商业利益,必然导致唯利是图,制造卖点;唯名是取,大耍花枪;唯财是逐,抢占市场。因此作家被包装、炒作,作品被注水、掺假,也就不足为怪了。
过分强调文学的消费性,强调文学的商品属性,必然导致文学的堕落和没落。文学批评家白烨曾说,最近几年,中国的文坛肯定出了问题:“文坛变得越来越大,文学变得越来越小;作品变得越来越多,影响变得越来越小;写手越来越多,有分量的越来越少。”他分析说,近年的市场化好像制造出很多的东西,但却使经典不断被边缘化,不断被快餐所覆盖。商品化带来文学的低俗,娱乐化带来文学的浅薄,快餐化带来文学的粗糙。“赫赫而暂,寂寂而久。”拙劣的艺术商品只会败坏消费者的胃口,并加速它退出市场的速度。消费时代的文学是速生速朽的,必然时过境迁、销声匿迹。
五 时下流行文学的冲击
商业化写作,也可以称作职业化写作、时尚化写作、流行化写作或者后现代式写作。时下流行的言情小说、玄幻小说、魔法小说、武侠小说、搞笑作品、私密小说,无不打上商业的烙印,它们是商业化写作的代表作。
流行文学有自己的突出特点,首先,流行文学追赶风潮,迎合时尚。要流行就要把握市场的风向,揣摩时尚的脉搏,追赶消费的潮流。商业化写作的作家们在创作时,大多左半脑思考文字,右半脑思考市场。诸如畅销书排行榜、图书发行量、版税收入、商业品牌、市场收益等,成为他们写作的主要心理动机和写作标准。对市场察颜观色,对潮流了如指掌,对风尚高度敏感。什么样的作品畅销,什么样的作品赚钱,就追随仿效、如法炮制。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时间“身体写作”甚嚣尘上,网络文学热火朝天,青春小说遍地开花,情色小说声名鹊起。
其次,流行文学借着时髦,标新立异。流行的商业化写作往往喜欢标新立异,颠覆经典。时尚的写手,时常口出狂言,令人瞠目结舌。他们时常放纵青春、颠覆传统、离经叛道,尊崇时髦另类、堕落颓废、前卫反叛。这在一些青春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青春文学的主要受众是青少年,而魔幻、时尚、唯美、伤感、颓废、反叛和另类,则是他们眼里最时尚、最流行的东西。前卫时髦,才能招揽读者;标新立异,才能吸引眼球。
再次,流行文学满足消遣,缺少内涵。流行的商业化写作是应时之作,是应景之作,是应急之作,为了满足消费需要,或兜售隐私,或贩卖情色,或闲适搞笑,或大话经典,或猎奇猎古,看起来五彩缤纷、美艳动人,读起来肤浅粗鄙、枯燥无味。
此外,流行文学往往速生速灭,昙花一现。流行的商业化写作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被人称为“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流行一阵,风靡一段,名噪一时。哲学学者赵林曾用“短平快”、“麦当劳化”、“好莱坞化”来形容对当下中国文学的印象。商业化写作背景下,文坛鲜见名副其实的作家,货真价实的力作,历久弥新的精品,出现更多的是一时“著名”,一时“大家”,一时“大师”,一时“辉煌”,一时“兴盛”。文学的大众化和商业化,制造了一种表面的文学繁荣,本质上将加速文学的世俗化和物质化,促使文学的浅薄化和边缘化。
六 结语
商业化写作是悬崖勒马,还是愈走愈远?是山穷水尽,还是柳暗花明?是穷途末路,还是方兴未艾?社会有社会发展的规律,文学有文学演变的轨迹。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热切地期待,当代作家面对市场经济和商业浪潮的冲击,坚守作家的信念理想与道义使命;面对功名利禄和金钱名誉的诱惑,坚守作家的文学精神与个人操守;面对喧嚣社会和浮躁风气,坚持创作的潜心励志与精雕细刻;面对社会转型和时代浪潮,坚持作家的独立品格和审美精神。“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我们相信,当代文学发展的道路是宽广的,前景是喜人的,未来是美好的。我们期待着更多流传久远的精品力作诞生,期待着更多跨越时代的文学经典问世。
参考文献:
[1] 邵茹波、宋明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80后”写作》,《当代文坛》,2008年第1期。
[2] 刘轶:《对近年来市场化写作的一种溯源》,《理论与创作》,2006年第5期。
[3] 彭学明:《文坛病毒与文学尊严》,《当代文坛》,2009年第2期。
[4] 江腊生:《“个人化”写作与市场消费》,《北方论丛》,2009年第3期。
[5] 马英群:《浅谈商业化背景下的小说创作》,《安徽文学》,2009年第5期。
作者简介:魏玲玲,女,1964—,河北元氏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指导中心。
关键词:当代文学 商业化写作 消费文学 流行文学 写作成因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商业化写作是以读者为本位,以谋取利益为目的,充分考虑作品的畅销因素和商业效果的写作行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化写作渐成气候,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有甚嚣尘上之势。形形色色的时尚写手如雨后春笋,花花绿绿的畅销作品层出不穷,热热闹闹的新闻事件风生水起。在转型期社会环境下,商业物欲氛围的冲击,社会浮躁风气的蔓延,市场功利主义的污染,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时代审美风尚的诱导,世俗文化趣味的渗透,都对当代文学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商业化写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 市场经济社会的影响
商业化写作,是以版税和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写作,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是其显著特征。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在轰轰烈烈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中国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文学领域,大众化和世俗化成为一种审美需求,休闲化和释放化成为一种欣赏方式,个人化和自由化成为一种写作姿态,明星化和利润化成为一种价值追求。于是,私人化写作此起彼伏,时尚化写作如火如荼,市场化写作风起云涌。商业化写作渐渐成为文学领域的一股潮流,愈演愈烈。
商业化写作归根结底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与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以市场的需求为舞台,以市场的需要为准则,以市场的喜好为导向,以市场的利益为中心。商业化写作之所以心甘情愿投身市场洪流,无怨无悔满足市场需要,苦心孤诣献媚市场应求,是因为商业利益的诱惑,是因为巨额财富的吸引,是因为显赫声名的勾牵。
在商业化写作看来,文坛就是喧嚣的市场,是表演的舞台,越热闹越好;创作就是经营的手段,是出名的招数,越狠辣越好;作品就是谋利的商品,是贩卖的货色,越畅销越好。于是,“畅销作品排行榜”、“作家富豪排行榜”、“作家实力排行榜”、“热门作家排行榜”纷纷出笼了,抄袭案件、娱乐事件、骂仗风波蔚然成风。当浩浩荡荡的人群前仆后继进军文学界的时候,几人怀抱文学的理想?几人遵奉作家的道义?几人坚守文学的精神?几人追求文学的价值?自古以来,文学创作是孤独的差事,是寂寞的行当,是清苦的职业。作家要耐得住创作的寂寞,守得住做人的清高,抵得住名利的诱惑。只有这样,才可能出现名垂史册的作家,才可能诞生流传久远的作品。
二 喧嚣浮躁心态的诱导
当今文坛,浮躁之风日烈,喧嚣之势日猛,已是不争的事实。文坛常常喧哗四起,不再是一方净土,超凡脱俗;文学变身流行时尚,不再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创作可以名利双收,不再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商业化写作,是市场的宠儿,是时尚的产物。投身市场的洪流中,才能如鱼得水;取悦市场的应求,才能左右逢源;获取市场的青睐,才能游刃有余。
在商业化写作背景下,美女作家、青春写手、言情高手粉墨登场;富豪作家、明星作家、青春偶像闪亮登场;私密小说、情色小说、玄幻小说新鲜出炉;签名售书、粉丝成堆、前呼后拥的场面屡见不鲜;上街乞讨、卖身富婆、裸体颂诗的奇闻不绝于耳;相互叫骂、八卦绯闻、抄袭杜撰的事件层现迭出。
喧嚣的世界浮躁的时代里,鲜见精品,更无经典。当商业化的作家们为了功、名、利、禄,忙碌奔波、乐此不疲的时候,文坛日益热闹,文学日趋商化,作家日渐异化。商业化写作的结果是,作家沦为商家,文学变身商品。商品喜新厌旧,商家追逐时尚。“十年磨一剑”的创作时间太长、过程太繁、效率太低,为了快速致富早日成名,只有制造文字垃圾、文化快餐、文学泡沫。为了打开市场,推销产品,只有费尽心机,包装炒作。一篇篇水准平平的作品,一经炒作,即可大红大紫,成为“经典”之作、“传世”之作;一个个平庸浅薄的写手,一经包装,即可名扬天下,成为文坛新秀、知名作家。文坛热闹并不代表兴旺,作品多产并不意味着繁荣。文学只有远离物欲和虚名,才能走出迷茫和浮躁。“任性灵,却尘累,超物象”,文学才可能健康发展。
三 急功近利思想的侵蚀
商业化写作,尊奉拜金主义的思想,崇尚名利至上的观念,贪图眼前的成效利益。因而,商业化作家,无不期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一鸣惊人。为了急于求成,可以炮制文本,不惜制造文学垃圾;为了快速致富,可以胡编乱造,不惜铤而走险;为了赶早出名,可以兜售隐私,不惜颠覆传统。有的作家一年出六七部长篇,有的作家一两部作品版税收入上千万元,于是乎,一个个“高产作家”、“多产作家”、“速产作家”乃至“富豪作家”应运而生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急功近利的商业化写作,带来的是内容空洞的泡沫文学,是俗不可耐的时尚文学,是目不忍睹的情色文学,是速生速朽的快餐文学,是昙花一现的表面繁荣。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人最容易滋生好大喜功的思想。从心理学上说,急功近利是由“即时强化”导致的。所谓“即时强化”,就是人在看到了结果的情况下,就会强化自己的行为,以结果为导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指引。急功近利的商业化写作,受物欲的驱使,被名利所牵引,做凡俗的奴隶,为财富而疯狂,因声名而痴癫,是近视和短见的。眼界狭小,就会只顾眼前,不顾后果;目光短浅,就会迷失心性,愈走愈远。创作不是潜心励志,如琢如雕,而是时下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市场热卖什么就炮制什么。“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面对社会的喧嚣与浮躁,作家的宁静与淡薄,创作的理性与超脱,文学的沉静与厚重,更显得格外可贵,弥足珍贵。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不知文学商业化的道路还能走多远?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作家凭艺术水准立身,用传世作品说话。文学创作,不是商品制造,只有潜心积淀才能酝酿精品,千锤百炼才能打造真金,呕心沥血才能产生经典。
四 文化消费观念的渗透
文化消费时代的到来,已经毋庸置疑。在很大的程度上,文学也进入了消费领域,从生产、传播到阅读已经消费化了。在文化消费潮流的裹挟之下,五花八门的消费性文学写作浮出水面。诸如新状态写作、新体验写作、美女写作、美男写作、都市时尚写作、小资写作、青春写作、身体写作以及形形色色的网络写作,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坛上旌旗招展,各领风骚。
消费时代的文学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商业化、快餐化、低俗化。文学商业化,意味着作家蜕变为商人,作品异化为商品,谋取商业利益成为创作的追求。文学快餐化,意味着快速写作,快速出版,快速成名,快速致富。文学低俗化,意味着文学不再神圣,不再崇高,不再脱俗。在消费时代,文学的价值被消费消解,作家的创作被消费支配,文学的没落也将从消费开始。
商业化写作一方面是内在的写作观念和写作姿态上的商业化,另一方面是创作方式和外在操作流程、价值实现的商业化。消费时代的文学,首先表现在作家文学精神的迷失,为了攫取最大利润而放弃艺术的操守,不再是为人类、为理想、为艺术而写作,而是为金钱、为获奖、为名利而写作。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贩卖青春、出卖隐私、销售情色、猎奇玄虚的创作了。消费时代的文学,还表现在作品创作个性的缺失,创作不再是苦心孤诣、精雕细刻,而是贪功求名、粗制滥造。过分的暗藏商业动机,追求商业效果,谋取商业利益,必然导致唯利是图,制造卖点;唯名是取,大耍花枪;唯财是逐,抢占市场。因此作家被包装、炒作,作品被注水、掺假,也就不足为怪了。
过分强调文学的消费性,强调文学的商品属性,必然导致文学的堕落和没落。文学批评家白烨曾说,最近几年,中国的文坛肯定出了问题:“文坛变得越来越大,文学变得越来越小;作品变得越来越多,影响变得越来越小;写手越来越多,有分量的越来越少。”他分析说,近年的市场化好像制造出很多的东西,但却使经典不断被边缘化,不断被快餐所覆盖。商品化带来文学的低俗,娱乐化带来文学的浅薄,快餐化带来文学的粗糙。“赫赫而暂,寂寂而久。”拙劣的艺术商品只会败坏消费者的胃口,并加速它退出市场的速度。消费时代的文学是速生速朽的,必然时过境迁、销声匿迹。
五 时下流行文学的冲击
商业化写作,也可以称作职业化写作、时尚化写作、流行化写作或者后现代式写作。时下流行的言情小说、玄幻小说、魔法小说、武侠小说、搞笑作品、私密小说,无不打上商业的烙印,它们是商业化写作的代表作。
流行文学有自己的突出特点,首先,流行文学追赶风潮,迎合时尚。要流行就要把握市场的风向,揣摩时尚的脉搏,追赶消费的潮流。商业化写作的作家们在创作时,大多左半脑思考文字,右半脑思考市场。诸如畅销书排行榜、图书发行量、版税收入、商业品牌、市场收益等,成为他们写作的主要心理动机和写作标准。对市场察颜观色,对潮流了如指掌,对风尚高度敏感。什么样的作品畅销,什么样的作品赚钱,就追随仿效、如法炮制。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时间“身体写作”甚嚣尘上,网络文学热火朝天,青春小说遍地开花,情色小说声名鹊起。
其次,流行文学借着时髦,标新立异。流行的商业化写作往往喜欢标新立异,颠覆经典。时尚的写手,时常口出狂言,令人瞠目结舌。他们时常放纵青春、颠覆传统、离经叛道,尊崇时髦另类、堕落颓废、前卫反叛。这在一些青春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青春文学的主要受众是青少年,而魔幻、时尚、唯美、伤感、颓废、反叛和另类,则是他们眼里最时尚、最流行的东西。前卫时髦,才能招揽读者;标新立异,才能吸引眼球。
再次,流行文学满足消遣,缺少内涵。流行的商业化写作是应时之作,是应景之作,是应急之作,为了满足消费需要,或兜售隐私,或贩卖情色,或闲适搞笑,或大话经典,或猎奇猎古,看起来五彩缤纷、美艳动人,读起来肤浅粗鄙、枯燥无味。
此外,流行文学往往速生速灭,昙花一现。流行的商业化写作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被人称为“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流行一阵,风靡一段,名噪一时。哲学学者赵林曾用“短平快”、“麦当劳化”、“好莱坞化”来形容对当下中国文学的印象。商业化写作背景下,文坛鲜见名副其实的作家,货真价实的力作,历久弥新的精品,出现更多的是一时“著名”,一时“大家”,一时“大师”,一时“辉煌”,一时“兴盛”。文学的大众化和商业化,制造了一种表面的文学繁荣,本质上将加速文学的世俗化和物质化,促使文学的浅薄化和边缘化。
六 结语
商业化写作是悬崖勒马,还是愈走愈远?是山穷水尽,还是柳暗花明?是穷途末路,还是方兴未艾?社会有社会发展的规律,文学有文学演变的轨迹。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热切地期待,当代作家面对市场经济和商业浪潮的冲击,坚守作家的信念理想与道义使命;面对功名利禄和金钱名誉的诱惑,坚守作家的文学精神与个人操守;面对喧嚣社会和浮躁风气,坚持创作的潜心励志与精雕细刻;面对社会转型和时代浪潮,坚持作家的独立品格和审美精神。“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我们相信,当代文学发展的道路是宽广的,前景是喜人的,未来是美好的。我们期待着更多流传久远的精品力作诞生,期待着更多跨越时代的文学经典问世。
参考文献:
[1] 邵茹波、宋明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80后”写作》,《当代文坛》,2008年第1期。
[2] 刘轶:《对近年来市场化写作的一种溯源》,《理论与创作》,2006年第5期。
[3] 彭学明:《文坛病毒与文学尊严》,《当代文坛》,2009年第2期。
[4] 江腊生:《“个人化”写作与市场消费》,《北方论丛》,2009年第3期。
[5] 马英群:《浅谈商业化背景下的小说创作》,《安徽文学》,2009年第5期。
作者简介:魏玲玲,女,1964—,河北元氏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