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反映学生学习语文质量的体现,有不少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痛。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我认为,老师不但在作文课上对写作技巧加以指导,而且还要将日常生活、学习和作文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具体如下:
一、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配合
学生认识事物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作文水平的高低。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由认识简单的事物到复杂的社会现象,利用一切机会组织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又便于及时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向。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学生具备了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才能写出思想健康、中心突出的文章。
二、材材积累和精心点拨配合
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作文素材的积累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多积累材料,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如每天三分钟口语交际,坚持写日记,体验生活,有目的地组织活动,等等。学生大脑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后,怎样选材就成了写作文的关键。这时,教师关键的点拨是激发学生的灵感,激起写作文的欲望。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为学生提供若干情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自己生活中的有关情景深化认识,然后选取其中的某一情景。2.以问题拨动学生灵感的心弦。如哪件事最令你伤心?你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吗?等等。经过这样的点拨,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说真话。写真情。
三、课文和作文的配合
学生选定材料后便要注意作文技巧的运用。作文技巧的指导不能是孤立的、空洞的、应渗透在平时学习的课文之中。如教《詹天佑》一课时,就要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对突出中心的作用,再通过“读写例话”加深认识,掌握用环境衬托中心的技巧。作文指导时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作文技巧去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作文能力,形成课文和作文的有机配合。
四、作文与修改的配合
不少学生不爱修改自己的作文,认为修改是老师的事,这是不对的。要从思想上明确修改作文是自己的事,养成不修改不算完成作文的好习惯。这种训练应该贯穿于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训练开始可由老师初改,提出修改意见。具体地指导学生思考、修改,使学生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当有了一定的修改能力后,可采用自改、同桌交换修改、小组讨论修改等形式。
五、赏析与评讲的配合
作展示与推荐发表,在教室开辟一“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种声势:“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要在课堂E细细地评讲,讲一讲好在哪里,妙在哪里。并建议这些同学把作品往报社发表,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写作也由课内到课外扩展了。这样,既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写好作文需要学生平时多观察、多读、多说、多写,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头痛,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两这些所有的关键都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写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本能。
一、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配合
学生认识事物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作文水平的高低。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由认识简单的事物到复杂的社会现象,利用一切机会组织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又便于及时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向。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学生具备了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才能写出思想健康、中心突出的文章。
二、材材积累和精心点拨配合
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作文素材的积累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多积累材料,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如每天三分钟口语交际,坚持写日记,体验生活,有目的地组织活动,等等。学生大脑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后,怎样选材就成了写作文的关键。这时,教师关键的点拨是激发学生的灵感,激起写作文的欲望。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为学生提供若干情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自己生活中的有关情景深化认识,然后选取其中的某一情景。2.以问题拨动学生灵感的心弦。如哪件事最令你伤心?你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吗?等等。经过这样的点拨,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说真话。写真情。
三、课文和作文的配合
学生选定材料后便要注意作文技巧的运用。作文技巧的指导不能是孤立的、空洞的、应渗透在平时学习的课文之中。如教《詹天佑》一课时,就要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对突出中心的作用,再通过“读写例话”加深认识,掌握用环境衬托中心的技巧。作文指导时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作文技巧去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作文能力,形成课文和作文的有机配合。
四、作文与修改的配合
不少学生不爱修改自己的作文,认为修改是老师的事,这是不对的。要从思想上明确修改作文是自己的事,养成不修改不算完成作文的好习惯。这种训练应该贯穿于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训练开始可由老师初改,提出修改意见。具体地指导学生思考、修改,使学生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当有了一定的修改能力后,可采用自改、同桌交换修改、小组讨论修改等形式。
五、赏析与评讲的配合
作展示与推荐发表,在教室开辟一“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种声势:“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要在课堂E细细地评讲,讲一讲好在哪里,妙在哪里。并建议这些同学把作品往报社发表,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写作也由课内到课外扩展了。这样,既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写好作文需要学生平时多观察、多读、多说、多写,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头痛,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两这些所有的关键都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写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