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它强调整体性、程序性,但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启发式教学就是其中实践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应该是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基础,推导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结构、过程、方法设定的有机整体。近几年来,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为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整体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把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启发方法总结出来,和同仁们一起探讨。
关键词 启发式 教学法 教学模式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探索创新型教学方式,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说来,在教育理念方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全面素质,强调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在教学内容方面,不仅需要分门别类的专门性的学科知识,也需要更加强调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反映学科交叉与融合趋势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拓宽视野,掌握科学方法、科学手段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敏锐洞察力;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不仅是文化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且与教师一样,是知识的积极探索者,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自觉运用研究型、启发式教学方法,变灌输为启发,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探索精神的同时,做到教学相长。
多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多用“灌输式”方法,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大有教师唱独台戏,学生被动当观众的感觉。目前职业教育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展,教师更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能力本位的观念。自觉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教学模式。
实施研究型、启发式教学,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和方向,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实施研究型、启发式教学,能够很好地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自主学习、研究活动中逐步建立起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索研究的学习模式。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锻炼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充分体验探索性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氛围。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一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更可以学到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严谨治学、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启发式教学法,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导向、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优化组合、灵活运用的教学体系,构建以准备、诱发、释疑、转化、应用为基本要素的传动结构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诱发导引,并结合课堂练习精讲启发,及时总结学生讨论交流结果,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笔者就常用的几种启发方法做如下讨论。
1 实验启发和直观启发。根据学科特点,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实验和直观教具启发学生思维,得出科学结论。例如在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教学中,通过金属钾、钠、镁、铝与水反应的实验对照,使得很抽象的递变规律直观而易于总结。通过观察,启发学生对比实验现象:①钾、钠与冷水即可以反应,说明金属性很强,那么哪个更强昵?钾与水反应,在水面上可以看到火苗;钠与水反应。钠粒变成小球在高速度旋转。②镁与水加热可以反应;铝与水不反应。③镁、铝与稀盐酸反应,哪个金属性更强?镁粉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较快。在教师的启发下,多数学生可以得出结论:金属性由强至弱为钾>钠>镁>铝。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设疑应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实验事实入手,去归纳概括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2 问题启发。“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学中提出知识实际应用的相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在渗透现象的教学时,举例提问,“中午我们还没下课,就已经闻到了食堂饭菜的香味。这是为什么?”“去医院点滴,护士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葡萄糖配好药液,为什么?”这些虽然是学生们熟知的事实,但在这一节课学习之前却难以做出正确的解释,于是很容易产生解答问题的内在需要,学习便兴趣盎然。
3 比喻启发。恰当地以生活现象为例,用生动的比喻引起学生兴趣,运用联想开拓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不难学。而是满有趣味的。讲化学键一节。对于“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的说法,内容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做了如下比喻:共价键的作用形式共用电子对由双方提供,好比两名同学各自买好午饭,一起在食堂吃;配位键由单方提供电子,另一方提供空轨道,作用形式仍然是共用电子对,这好比一名同学请另外的一名同学吃午饭一样,由一个人出钱·又如,在有机化学链式反应特点的教学中,链式反应一经引发就不能终止,如何理解呢?我们将其比喻成多米诺骨牌,第一颗骨牌倒下去,就会一直传递下去,直到最后一颗骨牌也倒下才可以停止。形象的比喻,学生连连点头称是,欢笑不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化解了难点,掌握了知识。
4 对比启发。化学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学生如果靠死记硬背,学起来自然感觉枯燥无味,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找出易混淆的知识点问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帮助学生全面、准确、深刻地记忆它们的共性与个性,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如学习分散系时,把分散粒子直径、存在形式、分散系特征、透过滤纸及半透膜等,与学生一道边讲边作一次认真的归纳,列成表格,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以同样的方法把卤素、硫、氮的性质等列成表格,以达到条理清楚、一目了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对比分析,抓住矛盾的普遍性,又突出了各元素的特殊性,使思维条理化,促进了思维的敏捷性。
5 联想启发。在化学结构式教学中,学生如果机械地去记忆,很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办法帮助学生记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单糖结构式教学中,要求学生能书写葡萄糖的开链式、氧环式及哈沃撕式。我在课堂教学中,先写出葡萄糖的开链式,同时画出其骨架式,启发学生联想像一条被吃掉了肉的鱼骨架;进而变换写出葡萄糖的氧环式,并向右扳倒启发学生联想鱼摆尾翘在环的上边;苷羟基在环下方(与2位羟基一致)为α-葡萄糖,苷羟基在环上方(与3位羟基一致)为β-葡萄糖,启发学生联想2和α、3和β形似的特点。这样记忆就不容易遗忘了。
6 跨学科知识应用式启发。在化学教学中通常离不开数学、物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尤其医用化学与医学知识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跨学科知识的应用。在溶液PH值计算的教学中,应用数学的对数知识绘出PH函数曲线,直观讲解溶液PH值与氢离子浓度的关系。并可以推导;PH+POH=14。又如,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内容中,为了使学生初中已经掌握的电子排布规律与教材中的能量最低原理有机联系。特提出“为什么最外层电子数≤87次外层电子数≤187”提示学生用能量最低原理去说明。并画出原子轨道填充顺序示意图。并用到数学上的反证法加以说明,假设某层为最外层且超过8个电子或次外层超过18个电子成立,依据能量最低原理进行分析,便可以得出我们假设的那层不是最外层的结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跨学科知识之间的借鉴能力。
7 小结式启发。化学课的小结,也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带有总结的性质,与传统教学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的分段讲述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识结果,推导出结论,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迈进。由于学生思维主动性的贯穿和渗透。其教学结构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目标、内容、形式及手段上的根本否定和变革。谈话法、讨论法、图示法、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将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充实和丰满。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在健康的积极进取的心理驱使下更加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 启发式 教学法 教学模式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探索创新型教学方式,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说来,在教育理念方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全面素质,强调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在教学内容方面,不仅需要分门别类的专门性的学科知识,也需要更加强调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反映学科交叉与融合趋势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拓宽视野,掌握科学方法、科学手段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敏锐洞察力;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不仅是文化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且与教师一样,是知识的积极探索者,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自觉运用研究型、启发式教学方法,变灌输为启发,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探索精神的同时,做到教学相长。
多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多用“灌输式”方法,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大有教师唱独台戏,学生被动当观众的感觉。目前职业教育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展,教师更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能力本位的观念。自觉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教学模式。
实施研究型、启发式教学,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和方向,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实施研究型、启发式教学,能够很好地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自主学习、研究活动中逐步建立起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索研究的学习模式。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锻炼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充分体验探索性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氛围。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一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更可以学到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严谨治学、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启发式教学法,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导向、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优化组合、灵活运用的教学体系,构建以准备、诱发、释疑、转化、应用为基本要素的传动结构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诱发导引,并结合课堂练习精讲启发,及时总结学生讨论交流结果,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笔者就常用的几种启发方法做如下讨论。
1 实验启发和直观启发。根据学科特点,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实验和直观教具启发学生思维,得出科学结论。例如在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教学中,通过金属钾、钠、镁、铝与水反应的实验对照,使得很抽象的递变规律直观而易于总结。通过观察,启发学生对比实验现象:①钾、钠与冷水即可以反应,说明金属性很强,那么哪个更强昵?钾与水反应,在水面上可以看到火苗;钠与水反应。钠粒变成小球在高速度旋转。②镁与水加热可以反应;铝与水不反应。③镁、铝与稀盐酸反应,哪个金属性更强?镁粉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较快。在教师的启发下,多数学生可以得出结论:金属性由强至弱为钾>钠>镁>铝。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设疑应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实验事实入手,去归纳概括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2 问题启发。“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学中提出知识实际应用的相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在渗透现象的教学时,举例提问,“中午我们还没下课,就已经闻到了食堂饭菜的香味。这是为什么?”“去医院点滴,护士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葡萄糖配好药液,为什么?”这些虽然是学生们熟知的事实,但在这一节课学习之前却难以做出正确的解释,于是很容易产生解答问题的内在需要,学习便兴趣盎然。
3 比喻启发。恰当地以生活现象为例,用生动的比喻引起学生兴趣,运用联想开拓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不难学。而是满有趣味的。讲化学键一节。对于“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的说法,内容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做了如下比喻:共价键的作用形式共用电子对由双方提供,好比两名同学各自买好午饭,一起在食堂吃;配位键由单方提供电子,另一方提供空轨道,作用形式仍然是共用电子对,这好比一名同学请另外的一名同学吃午饭一样,由一个人出钱·又如,在有机化学链式反应特点的教学中,链式反应一经引发就不能终止,如何理解呢?我们将其比喻成多米诺骨牌,第一颗骨牌倒下去,就会一直传递下去,直到最后一颗骨牌也倒下才可以停止。形象的比喻,学生连连点头称是,欢笑不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化解了难点,掌握了知识。
4 对比启发。化学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学生如果靠死记硬背,学起来自然感觉枯燥无味,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找出易混淆的知识点问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帮助学生全面、准确、深刻地记忆它们的共性与个性,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如学习分散系时,把分散粒子直径、存在形式、分散系特征、透过滤纸及半透膜等,与学生一道边讲边作一次认真的归纳,列成表格,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以同样的方法把卤素、硫、氮的性质等列成表格,以达到条理清楚、一目了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对比分析,抓住矛盾的普遍性,又突出了各元素的特殊性,使思维条理化,促进了思维的敏捷性。
5 联想启发。在化学结构式教学中,学生如果机械地去记忆,很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办法帮助学生记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单糖结构式教学中,要求学生能书写葡萄糖的开链式、氧环式及哈沃撕式。我在课堂教学中,先写出葡萄糖的开链式,同时画出其骨架式,启发学生联想像一条被吃掉了肉的鱼骨架;进而变换写出葡萄糖的氧环式,并向右扳倒启发学生联想鱼摆尾翘在环的上边;苷羟基在环下方(与2位羟基一致)为α-葡萄糖,苷羟基在环上方(与3位羟基一致)为β-葡萄糖,启发学生联想2和α、3和β形似的特点。这样记忆就不容易遗忘了。
6 跨学科知识应用式启发。在化学教学中通常离不开数学、物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尤其医用化学与医学知识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跨学科知识的应用。在溶液PH值计算的教学中,应用数学的对数知识绘出PH函数曲线,直观讲解溶液PH值与氢离子浓度的关系。并可以推导;PH+POH=14。又如,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内容中,为了使学生初中已经掌握的电子排布规律与教材中的能量最低原理有机联系。特提出“为什么最外层电子数≤87次外层电子数≤187”提示学生用能量最低原理去说明。并画出原子轨道填充顺序示意图。并用到数学上的反证法加以说明,假设某层为最外层且超过8个电子或次外层超过18个电子成立,依据能量最低原理进行分析,便可以得出我们假设的那层不是最外层的结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跨学科知识之间的借鉴能力。
7 小结式启发。化学课的小结,也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带有总结的性质,与传统教学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的分段讲述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识结果,推导出结论,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迈进。由于学生思维主动性的贯穿和渗透。其教学结构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目标、内容、形式及手段上的根本否定和变革。谈话法、讨论法、图示法、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将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充实和丰满。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在健康的积极进取的心理驱使下更加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