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ig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心理健康,指在身体智能及感情上与其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纵观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娇气金贵,过强的自尊心和脆弱的自信心使他们防卫意识强,逆反心理重;加上考试、升学等压力,造成现代中学生心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学校教育中,一提到心理健康教育,许多教师就把责任推给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其实,每个教师都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活动。在这一特定环境中,师生关系、课堂氛围、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以及教师、学生的评价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平时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总结,现我就课堂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赏识、理解和关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尊重学生,形成爱的约束。于丹教授曾说“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也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尊重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需求,对于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社会人看待,特别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因为它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内驱力和精神支柱,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教师不说伤学生尊严的话,态度和善,给学生平等的对话机会,学会换位思考,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同时一定要是非分明、坚持原则。这样教师得到学生信任和尊敬的机会更大,学生也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对每一个平凡生命的尊重。
  2.赏识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经常受打击的人总是尽量少做事情。如果用训斥、惩罚的方式对待那些缺乏信心的学生,就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而教师一个肯定的动作、一句肯定的语言就能使学生心平气和地对错误行为进行自我批评,减少对抗,增加交流,让学生在教师的欣赏、期待中自觉学习、自觉改进、自我完善。
  3.实施多元评价,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来自结果的反馈,反馈是成功的前奏。日常教学中,我不仅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还巧妙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情感评价,让学生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面带微笑,眼光里流露出热情和期待。认真倾听,运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评价、引导,使学生最终回答出问题,在成功中体验欢乐,获得满足,提高自信心,进而获得奋发向上的动力。
  二、自主合作学习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新课改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激励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通过近几年教学实践表明,自主、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最终目标,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还调动学生积极性,人人参与、人人展示,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完善和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往的好办法。合作学习能减轻学生的焦虑,增强自尊心,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
  好的课堂应该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和谐的气氛,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广度和趣味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解决问题,质疑问难,能把知识学得更广、更活。主要形式有:
  1.角色互换。每个成员代表小组传授自己学到的知识,由其他组学生逐步把知识补充完整。还可以让学生评价同学的作业,包括正误、解题格式、解题方法等。互相鼓励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2.联系生活。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如学习中和反应时,以人们在生活中缓解蚊子叮咬后的痛痒感理解:蚊虫分泌的蚁酸使人痛痒,涂抹碱性的牙膏或肥皂中和蚁酸从而止痒。再如羊毛衫、真假黄金的鉴别等实例,让学生感受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正是由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此他们更容易信服和接受,更能自觉按照科学要求做。
  3.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利用化学史中居里夫人、侯德榜等中外名人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激励学生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意志。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师的自身修养、价值取向,阳光感恩的心态,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贯穿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活力和生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课堂中的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及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真正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幼儿园常见的区域游戏即学习性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分析其教育的侧重点。以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发展为例,探寻在主题教育背景下二者相融合的契机,实现教育的最优化,为幼儿创造有利于其全面发展又符合其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游戏的教育环境,探寻有利于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游戏进行方式。  关键词: 学习性区域游戏 角色游戏 融合方式  一、学习性区域游戏与角
近年来,小学数学领域关于课堂教学的新提法越来越多,如:“简约课堂”、“灵动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幸福课堂”……这些提法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相当一部分数学老师费尽心机,刻意追求改变教学方式,通过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虽然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异常饱满,但是形式的背后透露出浮华,折射出令人深思的
摘 要: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倡导合作学习,利用差异促提高,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本文就是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形声字教学的一些教法、途径进行的摸索探究,意在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形声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发现形声字的奇妙所在。  关键词: 明确概念 发现规律 归纳整理 诵读儿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
摘 要: 以网络通信技术与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迅速席卷全球,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应用是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国外和国内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对策,找准国内与国外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差距,及时调整信息化建设思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信息技术教学 融合对策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发
诗歌教学比较特殊,在教学中要能体现诗歌的特点,更要通过诗歌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及时引导,通过活动体现语文教师的人文关怀。诗歌中的古典诗词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诗歌中凝练的语言、深情的表达、巧妙的结构、新颖的立意、特殊的角度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而且通过诗歌学习,学生的心灵受到滋润,情操受到陶冶,毕竟诗歌距离学生较远,立意比较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如何让学生爱上古典诗词,让学生走进诗词世
摘 要: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及文明程度的标尺。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存在师资水平不高、课程设置单一等问题,原因可归为我国社会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特殊教育事业社会福利投资渠道单一、特殊教育社会福利水平滞后于总体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等。通过建立以社会福利方向的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机制,改单向消极福利为自助型积极福利,提高社会福利倾向性,等等,可以使我国残疾儿童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与开放的教育环境,帮助残
摘 要: 本文从时评写作教学实践出发,总结时评写作课堂形式的构建与特色,总结成效,反思不足。先放后收、先写后导的课堂组织形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保证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是时评写作课有序有效进行的保障。  关键词: 时评写作 先放后收 先练后导  一、缘起  在这个讯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时事新闻以它的立体、高速、全球性展示在我们面前,极大地开阔了语文教学的胸襟和视野。为了利用好时事新闻这一百
摘 要: 本文通过大学校园大学生中存在的现象分析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影响和亲子关系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重点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呼吁为了大学生在大学顺利地完成学业,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的教育重点应该回归家庭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 家庭问题 家庭教育  大学是知识、学术、思想、文化、道德的共同体,大学生是否甘于寂寞做学问,是否甘心守候传统文化思想不被充满诱惑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拟从教学管理系统的教师评价体系,包括督导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院领导及系领导评价出发,结合近两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赛的评分标准,重点分析并展望网络自主化学习新背景下的新型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以期为改革中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可以借鉴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为大学英语教学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评价标准 网络自主化学习
摘 要: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女性话语也有所提高。把性别、语言和话语权三者结合在一起,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研究女性话语权的逐步获得,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 女性 话语权 社会语言学  引言  性别问题与语言使用的差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国内外语言学家通过大量研究证明不同性别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和产生的社会根源。话语权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是语言权利的一种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