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网络通信技术与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迅速席卷全球,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应用是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国外和国内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对策,找准国内与国外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差距,及时调整信息化建设思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信息技术教学 融合对策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提出了教学信息化的概念,其信息管理和应用水平堪称世界最高。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处在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在软件配备上都已经投入很多人力和物力,需要进一步开拓创新,加快融合的进展。
国外高职院校信息化起步早,发展快,国内高职院校要赶上国外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首先要分析国外高职院校信息化发达的原因,调整信息化建设思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下面就国外和国内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一些对策做比较。
2.国内外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对策比较
(1)国家重视程度。
从1993年美国政府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即俗称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开始,各国就在大力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进程中逐步践行教学现代化。在美国,在国家重大教育战略中就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在NETP规划强烈要求国家关注教育研究和发展中存在巨大挑战的问题,它们需要集中山科学家和研究者组成的共同体的力量一起寻找运用信息技术革新教育的解决方案。
为推动高职教学信息化,美国各州政府采用多种手段,欧盟政府发布一个题为“信息社会的学习:欧洲教育创意行动规划”,旨在加速高职院校的信息化进程,同时推出多项有关教学信息化和教学改革的开发计划。英国政府与1995年推出了一个题为“教育高速公路:前进之路”的动议,日本在其公布的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所有公立学校与因特网的连接,并为公立学校的每个教师配备一台计算机。新加坡于1996年推出全国教育信息化计划,投资20亿美元使全国每个家庭和每个教室连通因特网。
近年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在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等方面为教学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信息化建设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的机遇和挑战。1995年,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2001年国家投入巨大财力建设全国远程教育资源库和教育软件开发基地,启动高等学校远程教育实验。“十一五”期间,政府提出以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加速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学信息化的网络,公共教学信息资源初步实现全面共享。2012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2011-2020)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几年的教学信息化蓝图。
(2)校企合作重视和开展程度。
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是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美国在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学校网络建设中,十分重视企业参与。从企业角度讲,为提高本企业职工的素质,扩大企业影响,十分愿意与高校合作。2015年美国政府对教育信息化经费有所削减,为减少经费支出,在一些美国高职院校中出现了“外包”现象。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保证体系,是德国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基础;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享誉世界的制度设计,突出实践特色。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是校企合作中的核心要素,它是一切职业教育的出发点。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应认真研究发达国家如何重视和促进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高职教学信息化校企合作的发展,促进培养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更要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参考国外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经验解决高职院校信息化经费不足和减少开支等问题。
(3)完善高职院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总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既要有超前意识,又要以应用为导向,应用始终是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一些发达国家,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完善,在2002年的调查就发现,美国各类院校都在积极发展无线校园网络,已有67.9%的调查对象建成了无线局域网络。其中,有10%的被调查对象建成了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校园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购置在教科研改革、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经验较少,信息化基础建设滞后于校园建设,制约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教学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从教学信息化的技术属性角度出发,即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现代化等技术属性角度进行投入和建设。
(4)重视教学信息资源建设。
在教学信息化建设中,硬件建设是基础,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是教学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美国在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是设计与开发分开,由高职院校教师做好资源的教学设计,媒体公司负责制作。有些发达国家高职院校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建设了相当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共享性、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和探究性等。
我国非常重视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部分高职院校也是教师提出设计,由公司参与制作的建设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建设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严重,建设缺乏平衡,忽视创建友好型、人性化的用户操作界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完善,要进一步加强教学信息资源建设。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研究、融合,寻找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各科的试题库、素材库等资源库的建设,使学生在信息资源平台中不仅学到知识,更学到创新的理念,提高个人能力。我国高职院校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应用软件建设方面要进行有效的系统集成,使信息数据便于交换和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 (5)加强师资培训,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的一个教育技术专家组建议将教育技术投资中的30%用于师资培训。英国政府曾将1998年宣布为英国的网络年,实施全国上网学习计划,并将其重点放在“为全国教师提供机会,以更新他们的信息和通读技术能力”。日本从2000年开始在教师培训阶段设立“信息设备操作”的实用课程。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提高,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能够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还不是很多。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与职称评定结合起来,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师业绩考核中加入使用信息技术的相关条款,从而激励教师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辅助教育教学,高职院校也可以建立一定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给予评价,强化培训效果。
教育部《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通知》还要求,力争在“十五”期间基本完成对全国高校教师技术培训。
(6)肯定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国外,过去三十年里,提高信息素养已经成为馆员和学者们的主要目标之一,美国是发达的信息社会,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较高,如一项调查显示55%的美国大学生认为他们有能力使用图书馆提供的各种联机数据库。高职院校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育服务意识,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力资源。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及广泛摄取知识与锻炼思维的机会。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网络以外的信息源、获取渠道、检索技巧所知甚少,应引导学生从使用网络设备以看新闻、聊天为主转变以为学习和研究为主。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就表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质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
(7)高职教学信息化均衡发展。
美国为了帮助贫困地区高职院校,由联邦政府通讯委员每年从通讯服务基金中向有待帮助的高职院校在高速上网、Internet配线和长途通信方面提供资金费用折扣,还为经济上处境不好的学生规定了有关技术的投资。特困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残疾学生将有机会运用相对于其他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同等先进的技术。
我国在推进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方面虽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总体来讲,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地区之间,尤其是东西部之间,同区域高职院校之间,尤其是公办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国家必须积极借鉴国外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成功经验,采取强有力的统筹举措,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向中西部和民办高职院校倾斜,加强高职院校的交流与沟通,广泛征求意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信息化教学经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加快全面实现我国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的步伐。
(8)重视对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
在美国,信息化教学开展得比较早,其相应的调查研究工作比较系统、完善。“信息化校园计划”项目展示了美国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世界各国高等教学的信息化进程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在日本,国立东京大学多媒体教育研究所从1999年起对日本大学的多媒体应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日本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我国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只是由于起步较晚,详尽、完备的调查还不够。我们应继续加强此方面的研究,以便发现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努力的方向。
3.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让教育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国外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起步早,发展快,国内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仅十余年,尚处初级阶段,本文分析了国外和国内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找准国内与国外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差距,及时调整信息化建设思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总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高职院校、教师、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岳秋.从整合到融合: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5.
[2]王文君,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分析.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3.
[3]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05.
[4]柯清超,陈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08.
[5]张春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03.
[6]张飞雁.陕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延安大学硕士论文,2010,6.
[7]汪基德,韩明秋.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06.
本文隶属于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国内外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对策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XIV45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信息技术教学 融合对策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提出了教学信息化的概念,其信息管理和应用水平堪称世界最高。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处在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在软件配备上都已经投入很多人力和物力,需要进一步开拓创新,加快融合的进展。
国外高职院校信息化起步早,发展快,国内高职院校要赶上国外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首先要分析国外高职院校信息化发达的原因,调整信息化建设思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下面就国外和国内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一些对策做比较。
2.国内外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对策比较
(1)国家重视程度。
从1993年美国政府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即俗称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开始,各国就在大力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进程中逐步践行教学现代化。在美国,在国家重大教育战略中就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在NETP规划强烈要求国家关注教育研究和发展中存在巨大挑战的问题,它们需要集中山科学家和研究者组成的共同体的力量一起寻找运用信息技术革新教育的解决方案。
为推动高职教学信息化,美国各州政府采用多种手段,欧盟政府发布一个题为“信息社会的学习:欧洲教育创意行动规划”,旨在加速高职院校的信息化进程,同时推出多项有关教学信息化和教学改革的开发计划。英国政府与1995年推出了一个题为“教育高速公路:前进之路”的动议,日本在其公布的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所有公立学校与因特网的连接,并为公立学校的每个教师配备一台计算机。新加坡于1996年推出全国教育信息化计划,投资20亿美元使全国每个家庭和每个教室连通因特网。
近年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在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等方面为教学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信息化建设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的机遇和挑战。1995年,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2001年国家投入巨大财力建设全国远程教育资源库和教育软件开发基地,启动高等学校远程教育实验。“十一五”期间,政府提出以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加速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学信息化的网络,公共教学信息资源初步实现全面共享。2012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2011-2020)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几年的教学信息化蓝图。
(2)校企合作重视和开展程度。
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是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美国在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学校网络建设中,十分重视企业参与。从企业角度讲,为提高本企业职工的素质,扩大企业影响,十分愿意与高校合作。2015年美国政府对教育信息化经费有所削减,为减少经费支出,在一些美国高职院校中出现了“外包”现象。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保证体系,是德国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基础;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享誉世界的制度设计,突出实践特色。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是校企合作中的核心要素,它是一切职业教育的出发点。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应认真研究发达国家如何重视和促进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高职教学信息化校企合作的发展,促进培养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更要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参考国外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经验解决高职院校信息化经费不足和减少开支等问题。
(3)完善高职院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总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既要有超前意识,又要以应用为导向,应用始终是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一些发达国家,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完善,在2002年的调查就发现,美国各类院校都在积极发展无线校园网络,已有67.9%的调查对象建成了无线局域网络。其中,有10%的被调查对象建成了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校园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购置在教科研改革、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经验较少,信息化基础建设滞后于校园建设,制约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教学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从教学信息化的技术属性角度出发,即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现代化等技术属性角度进行投入和建设。
(4)重视教学信息资源建设。
在教学信息化建设中,硬件建设是基础,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是教学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美国在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是设计与开发分开,由高职院校教师做好资源的教学设计,媒体公司负责制作。有些发达国家高职院校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建设了相当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共享性、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和探究性等。
我国非常重视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部分高职院校也是教师提出设计,由公司参与制作的建设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建设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严重,建设缺乏平衡,忽视创建友好型、人性化的用户操作界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完善,要进一步加强教学信息资源建设。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研究、融合,寻找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各科的试题库、素材库等资源库的建设,使学生在信息资源平台中不仅学到知识,更学到创新的理念,提高个人能力。我国高职院校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应用软件建设方面要进行有效的系统集成,使信息数据便于交换和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 (5)加强师资培训,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的一个教育技术专家组建议将教育技术投资中的30%用于师资培训。英国政府曾将1998年宣布为英国的网络年,实施全国上网学习计划,并将其重点放在“为全国教师提供机会,以更新他们的信息和通读技术能力”。日本从2000年开始在教师培训阶段设立“信息设备操作”的实用课程。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提高,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能够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还不是很多。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与职称评定结合起来,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师业绩考核中加入使用信息技术的相关条款,从而激励教师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辅助教育教学,高职院校也可以建立一定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给予评价,强化培训效果。
教育部《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通知》还要求,力争在“十五”期间基本完成对全国高校教师技术培训。
(6)肯定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国外,过去三十年里,提高信息素养已经成为馆员和学者们的主要目标之一,美国是发达的信息社会,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较高,如一项调查显示55%的美国大学生认为他们有能力使用图书馆提供的各种联机数据库。高职院校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育服务意识,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力资源。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及广泛摄取知识与锻炼思维的机会。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网络以外的信息源、获取渠道、检索技巧所知甚少,应引导学生从使用网络设备以看新闻、聊天为主转变以为学习和研究为主。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就表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质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
(7)高职教学信息化均衡发展。
美国为了帮助贫困地区高职院校,由联邦政府通讯委员每年从通讯服务基金中向有待帮助的高职院校在高速上网、Internet配线和长途通信方面提供资金费用折扣,还为经济上处境不好的学生规定了有关技术的投资。特困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残疾学生将有机会运用相对于其他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同等先进的技术。
我国在推进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方面虽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总体来讲,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地区之间,尤其是东西部之间,同区域高职院校之间,尤其是公办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国家必须积极借鉴国外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成功经验,采取强有力的统筹举措,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向中西部和民办高职院校倾斜,加强高职院校的交流与沟通,广泛征求意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信息化教学经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加快全面实现我国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的步伐。
(8)重视对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
在美国,信息化教学开展得比较早,其相应的调查研究工作比较系统、完善。“信息化校园计划”项目展示了美国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世界各国高等教学的信息化进程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在日本,国立东京大学多媒体教育研究所从1999年起对日本大学的多媒体应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日本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我国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只是由于起步较晚,详尽、完备的调查还不够。我们应继续加强此方面的研究,以便发现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努力的方向。
3.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让教育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国外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起步早,发展快,国内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仅十余年,尚处初级阶段,本文分析了国外和国内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找准国内与国外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差距,及时调整信息化建设思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总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高职院校、教师、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岳秋.从整合到融合: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5.
[2]王文君,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分析.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3.
[3]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05.
[4]柯清超,陈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08.
[5]张春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03.
[6]张飞雁.陕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延安大学硕士论文,2010,6.
[7]汪基德,韩明秋.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06.
本文隶属于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国内外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对策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XIV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