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时评写作教学实践出发,总结时评写作课堂形式的构建与特色,总结成效,反思不足。先放后收、先写后导的课堂组织形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保证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是时评写作课有序有效进行的保障。
关键词: 时评写作 先放后收 先练后导
一、缘起
在这个讯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时事新闻以它的立体、高速、全球性展示在我们面前,极大地开阔了语文教学的胸襟和视野。为了利用好时事新闻这一百科全书,提早让学生接触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引导学生客观正确地评论时事,提高写作水平。笔者从2009年开设时评写作课,经过几年的摸索,积累了一定的资料,下面具体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思考。
二、时评写作课堂形式的构建与特色
(一)课堂流程。
时评写作课是按“学生选材——合作分析——独立写作——对比交流——互相点评——例文导引——修改润色”的流程操作。
(二)特色。
1.先放后收
先放后收包括选材的放与收与课堂讨论的放与收。
选材的放指的是学生在选择时事素材时的自主性。时事写作以学生为起点,由学生负责整理素材,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自主搜集热门时事。由于素材是学生自己“自由挑选”,选取的内容都是他们感兴趣的,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当然,学生的自主选材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有些学生选择的话题过于娱乐性,不具备深入探讨的价值,也有些学生关注的时事过于宏大,仅凭借师生的能力无法深究。所以笔者确定了引导学生选材的三原则:一是所选新闻贴近自己的生活,适合自我的认识水平,有话可说;二是选择那些热点新闻,使自己有话想说;三是选择包含有更多评论点的新闻,让自己有更多、更妙的话可说。
课堂讨论的放指的是在时事点评课上,学生自由地表达对某一时事的看法。学生兴奋敢说,课堂此起彼伏,有些精彩的言论就有可能会淹没于其中,而有些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可能就会大行其道。比如2012年末“毕节五男童垃圾箱点火取暖窒息而死”这一令人痛心的事件出来之后,有学生将这一事件作为时评课堂讨论的焦点,在探讨悲剧原因时有学生质疑父母没有尽到抚养的责任,有学生声讨政府收容机构不作为,有学生指责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辍学不闻不问,有学生对路人的漠然不伸手援助表示寒心,有学生认为责任在于学校没有强调用火安全,也有学生认为悲剧背后另有隐情,因为垃圾箱装不下五个孩子。这堂课,在总结了学生的观点之后,笔者提出一个问题:“只有彻底解决了什么问题,这几个可怜的孩子才能长久地活下来?”学生思考之后,得出一致结论,这个悲剧首先责任在父母,其次为政府与学校,再次为路人。在分清主次原因之后,学生质疑:“为什么垃圾箱如此之小却容得下五个孩子,世界如此之大却容不下他们!”那堂课在群情激愤中结束。由此可见,课堂讨论中教师的引导是必要的。
2.先写后导
学生“先写”主要体现在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写作的内容,学生既可以选择课堂讨论的时事作为话题,又可以自行选择有感触的材料写作。这样一来,有想法、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发挥优势自主独立创作,而一般的学生则可以在课堂讨论中有所收获,降低写作难度。并且在写作之前,教师不做写法上的任何引导,以免影响学生的创意性表达,造成模式化的恶果。
在“先写”基础上的“后导”是从容的,教师可以从习作中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和归纳,也可以挑选优秀的学生习作或者评论员文章作为范文,或者调动学生给同桌或周围的同学写点评。
“导”的方法主要采用对比激励法,通过学生习作的比对,评论员文章的比对,学生习作与评论员文章的比对,学生前后文章的比对,过程写作中的学生、老师和同学之间,更多的是相互激发、互相配合,形成一个课堂环境下的互动、交流、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或者“工作坊”。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思维的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作文。
三、成效
自从开设时事点击与时评写作课以来,学生的写作情绪、内容、观点与表达都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丰富的素材积累,行文言之有物。
学生关注的面很广。“霾”的关注环境,到“正能量”的正导向,到“女汉子”的社会性别角色意识,“拆迁”与城市的文化的文化视野,再到“曼德拉”的国际视角,以及“喜大普奔”等网络用语。基本上涵盖“自然”“生活”“国际”和“人文”的各个方面。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通过联想,由一个事件联系到另外相似的事件,比如从“最美妈妈”想到“溺死脑瘫双胞胎的悲情母亲”,从“虎妈”到“鹰爸”、“狼爸”,得到作文素材的整理与归类。
(二)有效的思维锻炼,分析透彻深刻。
而时评写作课的开设,利用时评“一事一评”的针对性特点,培养学生紧扣关键,采用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循因问果、追根溯源、一分为二、求同存异等方式进行分析阐述。
比如注重一分为二,多角度看待事物。对“杜甫很忙”事件的看法,站在严肃派的角度,思考恶搞经典的害处;站在娱乐角度,思考年轻人网络狂欢的原因。
又如,有些复杂的事件,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清華“真维斯楼”事件点评,焦点一:可不可以冠名?焦点二:能不能以“真维斯”冠名?这两个问题环环相扣,而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时出现了不同的意见,课堂讨论变成一场小型的辩论赛。
(三)语言的锤炼,改变“学生腔”。
从语言风格方面看,时评相对于一般议论文而言,遣词为文注重自然鲜活,用语可庄可谐,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行文自然、生动、不拘一格。可灵活引用、化用一些流行歌曲、成语、俗语、广告语、名句等,使语言生动俏皮而富有内涵。可将口语与书面语灵活搭配,庄谐结合,自然之中也不失文雅大方、端庄严肃。时评写作为改变学生华而不实的“学生腔”提供训练机会。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3稿教育部制定.
[2]刘德斌.新闻引路作文教学法[J].中国教育学刊,2005,08.
关键词: 时评写作 先放后收 先练后导
一、缘起
在这个讯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时事新闻以它的立体、高速、全球性展示在我们面前,极大地开阔了语文教学的胸襟和视野。为了利用好时事新闻这一百科全书,提早让学生接触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引导学生客观正确地评论时事,提高写作水平。笔者从2009年开设时评写作课,经过几年的摸索,积累了一定的资料,下面具体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思考。
二、时评写作课堂形式的构建与特色
(一)课堂流程。
时评写作课是按“学生选材——合作分析——独立写作——对比交流——互相点评——例文导引——修改润色”的流程操作。
(二)特色。
1.先放后收
先放后收包括选材的放与收与课堂讨论的放与收。
选材的放指的是学生在选择时事素材时的自主性。时事写作以学生为起点,由学生负责整理素材,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自主搜集热门时事。由于素材是学生自己“自由挑选”,选取的内容都是他们感兴趣的,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当然,学生的自主选材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有些学生选择的话题过于娱乐性,不具备深入探讨的价值,也有些学生关注的时事过于宏大,仅凭借师生的能力无法深究。所以笔者确定了引导学生选材的三原则:一是所选新闻贴近自己的生活,适合自我的认识水平,有话可说;二是选择那些热点新闻,使自己有话想说;三是选择包含有更多评论点的新闻,让自己有更多、更妙的话可说。
课堂讨论的放指的是在时事点评课上,学生自由地表达对某一时事的看法。学生兴奋敢说,课堂此起彼伏,有些精彩的言论就有可能会淹没于其中,而有些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可能就会大行其道。比如2012年末“毕节五男童垃圾箱点火取暖窒息而死”这一令人痛心的事件出来之后,有学生将这一事件作为时评课堂讨论的焦点,在探讨悲剧原因时有学生质疑父母没有尽到抚养的责任,有学生声讨政府收容机构不作为,有学生指责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辍学不闻不问,有学生对路人的漠然不伸手援助表示寒心,有学生认为责任在于学校没有强调用火安全,也有学生认为悲剧背后另有隐情,因为垃圾箱装不下五个孩子。这堂课,在总结了学生的观点之后,笔者提出一个问题:“只有彻底解决了什么问题,这几个可怜的孩子才能长久地活下来?”学生思考之后,得出一致结论,这个悲剧首先责任在父母,其次为政府与学校,再次为路人。在分清主次原因之后,学生质疑:“为什么垃圾箱如此之小却容得下五个孩子,世界如此之大却容不下他们!”那堂课在群情激愤中结束。由此可见,课堂讨论中教师的引导是必要的。
2.先写后导
学生“先写”主要体现在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写作的内容,学生既可以选择课堂讨论的时事作为话题,又可以自行选择有感触的材料写作。这样一来,有想法、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发挥优势自主独立创作,而一般的学生则可以在课堂讨论中有所收获,降低写作难度。并且在写作之前,教师不做写法上的任何引导,以免影响学生的创意性表达,造成模式化的恶果。
在“先写”基础上的“后导”是从容的,教师可以从习作中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和归纳,也可以挑选优秀的学生习作或者评论员文章作为范文,或者调动学生给同桌或周围的同学写点评。
“导”的方法主要采用对比激励法,通过学生习作的比对,评论员文章的比对,学生习作与评论员文章的比对,学生前后文章的比对,过程写作中的学生、老师和同学之间,更多的是相互激发、互相配合,形成一个课堂环境下的互动、交流、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或者“工作坊”。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思维的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作文。
三、成效
自从开设时事点击与时评写作课以来,学生的写作情绪、内容、观点与表达都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丰富的素材积累,行文言之有物。
学生关注的面很广。“霾”的关注环境,到“正能量”的正导向,到“女汉子”的社会性别角色意识,“拆迁”与城市的文化的文化视野,再到“曼德拉”的国际视角,以及“喜大普奔”等网络用语。基本上涵盖“自然”“生活”“国际”和“人文”的各个方面。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通过联想,由一个事件联系到另外相似的事件,比如从“最美妈妈”想到“溺死脑瘫双胞胎的悲情母亲”,从“虎妈”到“鹰爸”、“狼爸”,得到作文素材的整理与归类。
(二)有效的思维锻炼,分析透彻深刻。
而时评写作课的开设,利用时评“一事一评”的针对性特点,培养学生紧扣关键,采用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循因问果、追根溯源、一分为二、求同存异等方式进行分析阐述。
比如注重一分为二,多角度看待事物。对“杜甫很忙”事件的看法,站在严肃派的角度,思考恶搞经典的害处;站在娱乐角度,思考年轻人网络狂欢的原因。
又如,有些复杂的事件,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清華“真维斯楼”事件点评,焦点一:可不可以冠名?焦点二:能不能以“真维斯”冠名?这两个问题环环相扣,而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时出现了不同的意见,课堂讨论变成一场小型的辩论赛。
(三)语言的锤炼,改变“学生腔”。
从语言风格方面看,时评相对于一般议论文而言,遣词为文注重自然鲜活,用语可庄可谐,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行文自然、生动、不拘一格。可灵活引用、化用一些流行歌曲、成语、俗语、广告语、名句等,使语言生动俏皮而富有内涵。可将口语与书面语灵活搭配,庄谐结合,自然之中也不失文雅大方、端庄严肃。时评写作为改变学生华而不实的“学生腔”提供训练机会。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3稿教育部制定.
[2]刘德斌.新闻引路作文教学法[J].中国教育学刊,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