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的探讨,以及高校摄影教育现状的考察,来说明摄影作为艺术在当代的价值,同时唤起当代摄影人探索出富有创新精神的更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并使更多人了解当代摄影艺术的诸多问题,以期使当下人们更好的认识摄影并理解摄影作为当代艺术所承担的角色。
关键词:摄影摄影教育摄影现状
一、高校摄影教育现状
摄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门类,作为由西方传入的艺术门类,在国内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强大的学术理论支撑,很难找到其以后的发展道路。而当代中国摄影理论研究处于襁褓阶段,不像西方艺术界具有强大的艺术理论来指导实践。而对于中国摄影教育现状着实令人担忧。仅就目前高等院校摄影学科课程设置而言,可总结为三个字:多、旧、浅。
所谓“多”,是因为课程设置太多,院校专业太多,虽然当下中国多数院校开设了摄影专业,但整体水平不是很高,甚至于某些院校水平堪忧。这是一多。院校专业多而不精。课程内容重复多,课程种类多,不仅致使课程越设越多,而且讲授越来越空,从而导致学生的基础不扎实。其结果就是,摄影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很难适应报社媒体的工作,甚至于连最最基本的摄影理论都搞不清楚。因为愚以为摄影专业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应当适当减少课程门类及相应课时,给学生们留一些较多的阅读理论和运用到实践的时间,而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这是第二多,院校摄影专业课程多而不精。
所谓“旧”,指课程内容陈旧,教师思想观念陈旧。虽然近年来教育部提倡教育改革,编写了一大批的专业教材,但其本质上还是缺乏一套完整的體系。摄影艺术作为西方传入的艺术门类,在中国起步较晚,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教育教学体系仍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和发展。这使得我国摄影与西方有一定的差距。再议教师,部分摄影专业的教师可能由绘画或者设计专业半路出家研究摄影的,因此他们的知识体系相对陈旧,虽然从部分优秀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深厚的功力,但有时会落入一定的模式之中,无法有所突破,因此可以说思想被禁锢住了。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学生身上,部分大学生知生活在周围班级中,殊不知江湖之中,高手如云。犹如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一般。
所谓“浅”,不得不说的是,多数院校开设的摄影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多如牛毛:广告摄影,人像摄影,观念摄影等。但其开设的课程大多较为肤浅,没能深入的学习领会其中的精髓,只若蜻蜓点水的一带而过,因此这可称为第一浅。而作为摄影专业的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大多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如前所述,摄影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专业是否决定着中国摄影理论界至今未曾出现大师?
由此,我们看到这三点明显归因于中国摄影的学术体系的不完善,在于观念上的落伍。而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失为学好摄影的好的方法论。
二、关于摄影理论地位与建议
上世纪刘半农在《半农谈影》中曾探讨过摄影在当时社会的地位,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又有几个人关心摄影是作为一门艺术还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在这个人人皆可为摄影师的当代,摄影的地位不比百年之前,当下的摄影可以说变成了一种快餐文化,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我们逐渐淹没在图片的海洋,而理论界却鲜有人踏足,这与中国摄影界一直存在的重技术,轻艺术,重实践,轻理论的观念是分不开的。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摄影仅仅只是简单的按下快门。研究理论能有什么前途。可以认为这些人仅仅把摄影当作一种工具,一种用来简单记录所看到的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工具。仅仅将摄影看作一门技术而非艺术。如果仅仅是按一下快门便通晓摄影,便无异于工匠。
当下中国摄影界存在着一定普遍性的问题:不知拍什么。如前所述,作为两类的层次的题材都可以去拍摄。而总有那么一群爱好者带着各种先进的器材去拍摄,每每总是走马观花的观看,甚至于一路上相机都不曾打开,问他们为何不拍,然而他们理直气壮地回答:这地方没什么好拍的啊。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对我们身边的美好的事物熟视无睹,甚至于多次错过身边的精彩瞬间。因此我们作为专业摄影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文化知识和理论修养,又要有良好的品德和崇高的审美理想,要学会用发展和发现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不要等到已然失去才追悔莫及。丰斯顿可以将青椒拍得那么有艺术性,而我们却未曾对其引发层层联想,这不禁使我们深思。
有一个好的想法和主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新的问题:怎么拍,或者说如何拍好。关于怎么拍这个问题,多少应该深思熟虑些。首先是构图,比如拍一个物体要考虑如何摆放,放在何,是放在中心还是画面的边缘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艺术创作者不断深入思考,因为如何构图是关系到艺术家如何的主观表现。而摄影理论中常见的诸如三分法构图,S 形构图,三角形构图等等。虽都是史上前辈所总结传下来的秘诀,但作为艺术家而言切不可生搬硬套公式,切不可将其作为“普适原则”,在具体艺术创作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艺术家应围绕自己的表现主题,适时选取合适的构图员额,也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情感适时对原则进行突破和创新,而切莫让所谓的“金科玉律”将自己的思想束缚住。而用光亦是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具体艺术创作中,具体使用何种光线都与艺术主题有关,因此艺术家要明了各种光的特性及造型特征。技术问题此处不再多述。
关于建构中国摄影理论几点建议:
1.组织力量,从实际出发,总结当下摄影艺术创作各类题材,风格的经验及规律。
2.系统整理并研究我国及西方摄影美学思想。
3.以马列主义哲学、美学为指导,进行深层次理论概括,使摄影作为当代艺术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西方摄影文论选》顾铮编译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7年
[2]《摄影艺术论》林茨,王瑞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年
作者简介:钟纪翔(1994.12),男,汉族,山东枣庄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研究生,本科毕业于(院校):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研究方向:摄影。
关键词:摄影摄影教育摄影现状
一、高校摄影教育现状
摄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门类,作为由西方传入的艺术门类,在国内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强大的学术理论支撑,很难找到其以后的发展道路。而当代中国摄影理论研究处于襁褓阶段,不像西方艺术界具有强大的艺术理论来指导实践。而对于中国摄影教育现状着实令人担忧。仅就目前高等院校摄影学科课程设置而言,可总结为三个字:多、旧、浅。
所谓“多”,是因为课程设置太多,院校专业太多,虽然当下中国多数院校开设了摄影专业,但整体水平不是很高,甚至于某些院校水平堪忧。这是一多。院校专业多而不精。课程内容重复多,课程种类多,不仅致使课程越设越多,而且讲授越来越空,从而导致学生的基础不扎实。其结果就是,摄影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很难适应报社媒体的工作,甚至于连最最基本的摄影理论都搞不清楚。因为愚以为摄影专业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应当适当减少课程门类及相应课时,给学生们留一些较多的阅读理论和运用到实践的时间,而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这是第二多,院校摄影专业课程多而不精。
所谓“旧”,指课程内容陈旧,教师思想观念陈旧。虽然近年来教育部提倡教育改革,编写了一大批的专业教材,但其本质上还是缺乏一套完整的體系。摄影艺术作为西方传入的艺术门类,在中国起步较晚,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教育教学体系仍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和发展。这使得我国摄影与西方有一定的差距。再议教师,部分摄影专业的教师可能由绘画或者设计专业半路出家研究摄影的,因此他们的知识体系相对陈旧,虽然从部分优秀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深厚的功力,但有时会落入一定的模式之中,无法有所突破,因此可以说思想被禁锢住了。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学生身上,部分大学生知生活在周围班级中,殊不知江湖之中,高手如云。犹如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一般。
所谓“浅”,不得不说的是,多数院校开设的摄影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多如牛毛:广告摄影,人像摄影,观念摄影等。但其开设的课程大多较为肤浅,没能深入的学习领会其中的精髓,只若蜻蜓点水的一带而过,因此这可称为第一浅。而作为摄影专业的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大多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如前所述,摄影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专业是否决定着中国摄影理论界至今未曾出现大师?
由此,我们看到这三点明显归因于中国摄影的学术体系的不完善,在于观念上的落伍。而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失为学好摄影的好的方法论。
二、关于摄影理论地位与建议
上世纪刘半农在《半农谈影》中曾探讨过摄影在当时社会的地位,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又有几个人关心摄影是作为一门艺术还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在这个人人皆可为摄影师的当代,摄影的地位不比百年之前,当下的摄影可以说变成了一种快餐文化,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我们逐渐淹没在图片的海洋,而理论界却鲜有人踏足,这与中国摄影界一直存在的重技术,轻艺术,重实践,轻理论的观念是分不开的。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摄影仅仅只是简单的按下快门。研究理论能有什么前途。可以认为这些人仅仅把摄影当作一种工具,一种用来简单记录所看到的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工具。仅仅将摄影看作一门技术而非艺术。如果仅仅是按一下快门便通晓摄影,便无异于工匠。
当下中国摄影界存在着一定普遍性的问题:不知拍什么。如前所述,作为两类的层次的题材都可以去拍摄。而总有那么一群爱好者带着各种先进的器材去拍摄,每每总是走马观花的观看,甚至于一路上相机都不曾打开,问他们为何不拍,然而他们理直气壮地回答:这地方没什么好拍的啊。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对我们身边的美好的事物熟视无睹,甚至于多次错过身边的精彩瞬间。因此我们作为专业摄影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文化知识和理论修养,又要有良好的品德和崇高的审美理想,要学会用发展和发现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不要等到已然失去才追悔莫及。丰斯顿可以将青椒拍得那么有艺术性,而我们却未曾对其引发层层联想,这不禁使我们深思。
有一个好的想法和主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新的问题:怎么拍,或者说如何拍好。关于怎么拍这个问题,多少应该深思熟虑些。首先是构图,比如拍一个物体要考虑如何摆放,放在何,是放在中心还是画面的边缘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艺术创作者不断深入思考,因为如何构图是关系到艺术家如何的主观表现。而摄影理论中常见的诸如三分法构图,S 形构图,三角形构图等等。虽都是史上前辈所总结传下来的秘诀,但作为艺术家而言切不可生搬硬套公式,切不可将其作为“普适原则”,在具体艺术创作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艺术家应围绕自己的表现主题,适时选取合适的构图员额,也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情感适时对原则进行突破和创新,而切莫让所谓的“金科玉律”将自己的思想束缚住。而用光亦是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具体艺术创作中,具体使用何种光线都与艺术主题有关,因此艺术家要明了各种光的特性及造型特征。技术问题此处不再多述。
关于建构中国摄影理论几点建议:
1.组织力量,从实际出发,总结当下摄影艺术创作各类题材,风格的经验及规律。
2.系统整理并研究我国及西方摄影美学思想。
3.以马列主义哲学、美学为指导,进行深层次理论概括,使摄影作为当代艺术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西方摄影文论选》顾铮编译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7年
[2]《摄影艺术论》林茨,王瑞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年
作者简介:钟纪翔(1994.12),男,汉族,山东枣庄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研究生,本科毕业于(院校):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研究方向: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