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少数民族学生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够运用。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汉语是我们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汉语在社会交际和信息传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今后的社会生活、工作、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总结经验方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兴趣才能有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汉语深感兴趣爱好学习,才能学的好。在课堂上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加强趣味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从学生特点和需要出发,学习的内容应是真实而实用的,“学以致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激励学生,信任学生,从他们内部产生行动,增强自信,促进自身转化,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他们有一种乐学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习惯
许多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地方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讲母语成为习惯,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效果,学习习惯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的习惯就是一种自动化的倾向,当违背习惯时就会产生一种不安的情绪表现。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规范,在此基础上对他们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让他们摆脱那种被动的学习状态,真正的成为学习的注入。在汉语课堂中,尝到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的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探索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调控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营的提高,采用听、读、说、写、玩、演唱等形式作为活动的主要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激发兴趣,培养汉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建立学好汉语的自信性,主动性,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正确的听、说、读、写并运用汉语。
三、培养学生应用汉语的能力
学习汉语的目的是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大多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着会读,会写,能听懂但不会能够完整的表达出来的问题,对这种问题作为老师首先让学生用所学的汉语知识进行口头回话,用课文设置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会话训练,要求学生同桌之间,朋友之间合作学习,学过的进行巩固,多跟汉族同学交朋友,提高表达能力。其次,老师用汉授课,要求学生用汉语提问,回答问题,学习时要大胆发言,不要怕说错,不应该害羞,尤其是我们民族学生有这样的看法;“如果我说错了,周围的人,同学都会嘲笑我”以前我们班有这样的同学,有一次回答问题时他把话说错了,说完同学们都给他纠正,但他特别害羞再次没有举手发言,通过几次的谈话,沟通他慢慢开始发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如果你决心学习一种语言,就应该克服各种困难,为自己的学习创造语言环境,要去灵活运用。
四、创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
要多训练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语文教师应当摒弃“重知识讲解,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言的训练规律,创设优化汉语教学环境,制定一套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大量时间去训练学生。一是要立足于教学,精心创设交际情境,使教学语境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调动起他们的情感和思维,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有感而发,学会用汉语做事情,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生存。二是要重视生活实践,训练方法要灵活多样,采用听、说、读、写、玩等各种形式,可以让少数民族学生讲讲本民族的历史、风情和故事,也可以说一说听到的新闻、复述读过的文章以及谈论自己的理想等。教师通过汉语言口头表达训练,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活跃少数民族学生的思维,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五、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模式
老师在教学中,以普通话教学为主线,既在教学及与学生的各种交流中以标准普通话为主,同时,以本民族语言为辅线,在教学及与学生的交流中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则以本民族语言予以协助过渡,帮助学生跨过理解难关。少数民族学生自小学习本民族语言,使用本民族语言交流,本民族语言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思维习惯的影响是深刻而长久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推行“双语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把汉语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便于少数民族学生理解汉语。笔者认为,“双语教学”在小学一二年级实施即可,对于已经能够听懂汉语的高年级学生就没必要再使用。学校、教师要尽力为少数民族学生创设学习汉语的大环境,让少数民族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听到汉语,用到汉语。课堂上,语文教师要用普通话教学,其他科目任课教师也要用上普通话讲课,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与评优等挂钩,促使教师努力学习普通话,用好普通话。校园内,学生在任何场所,包括球场、宿舍、饭堂都要用上普通话进行交流,不要只图轻松只讲本民族语言。
总之,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仅仅靠这几个方法是不够的,作为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指导和培养,还要不断探索,努力寻求并掌握好的教学方法,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兴趣才能有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汉语深感兴趣爱好学习,才能学的好。在课堂上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加强趣味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从学生特点和需要出发,学习的内容应是真实而实用的,“学以致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激励学生,信任学生,从他们内部产生行动,增强自信,促进自身转化,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他们有一种乐学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习惯
许多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地方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讲母语成为习惯,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效果,学习习惯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的习惯就是一种自动化的倾向,当违背习惯时就会产生一种不安的情绪表现。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规范,在此基础上对他们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让他们摆脱那种被动的学习状态,真正的成为学习的注入。在汉语课堂中,尝到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的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探索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调控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营的提高,采用听、读、说、写、玩、演唱等形式作为活动的主要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激发兴趣,培养汉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建立学好汉语的自信性,主动性,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正确的听、说、读、写并运用汉语。
三、培养学生应用汉语的能力
学习汉语的目的是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大多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着会读,会写,能听懂但不会能够完整的表达出来的问题,对这种问题作为老师首先让学生用所学的汉语知识进行口头回话,用课文设置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会话训练,要求学生同桌之间,朋友之间合作学习,学过的进行巩固,多跟汉族同学交朋友,提高表达能力。其次,老师用汉授课,要求学生用汉语提问,回答问题,学习时要大胆发言,不要怕说错,不应该害羞,尤其是我们民族学生有这样的看法;“如果我说错了,周围的人,同学都会嘲笑我”以前我们班有这样的同学,有一次回答问题时他把话说错了,说完同学们都给他纠正,但他特别害羞再次没有举手发言,通过几次的谈话,沟通他慢慢开始发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如果你决心学习一种语言,就应该克服各种困难,为自己的学习创造语言环境,要去灵活运用。
四、创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
要多训练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语文教师应当摒弃“重知识讲解,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言的训练规律,创设优化汉语教学环境,制定一套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大量时间去训练学生。一是要立足于教学,精心创设交际情境,使教学语境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调动起他们的情感和思维,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有感而发,学会用汉语做事情,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生存。二是要重视生活实践,训练方法要灵活多样,采用听、说、读、写、玩等各种形式,可以让少数民族学生讲讲本民族的历史、风情和故事,也可以说一说听到的新闻、复述读过的文章以及谈论自己的理想等。教师通过汉语言口头表达训练,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活跃少数民族学生的思维,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五、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模式
老师在教学中,以普通话教学为主线,既在教学及与学生的各种交流中以标准普通话为主,同时,以本民族语言为辅线,在教学及与学生的交流中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则以本民族语言予以协助过渡,帮助学生跨过理解难关。少数民族学生自小学习本民族语言,使用本民族语言交流,本民族语言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思维习惯的影响是深刻而长久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推行“双语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把汉语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便于少数民族学生理解汉语。笔者认为,“双语教学”在小学一二年级实施即可,对于已经能够听懂汉语的高年级学生就没必要再使用。学校、教师要尽力为少数民族学生创设学习汉语的大环境,让少数民族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听到汉语,用到汉语。课堂上,语文教师要用普通话教学,其他科目任课教师也要用上普通话讲课,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与评优等挂钩,促使教师努力学习普通话,用好普通话。校园内,学生在任何场所,包括球场、宿舍、饭堂都要用上普通话进行交流,不要只图轻松只讲本民族语言。
总之,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仅仅靠这几个方法是不够的,作为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指导和培养,还要不断探索,努力寻求并掌握好的教学方法,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