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主体性教育理论和“主动学习”原理,构建以“提出问题”、“自主探索”、“拓展延伸”和“达标反馈”为主线的“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不断收获、不断成长。
关键词: 主体探究 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
“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为基本特点,由教师教的程序和学生学的程序有机组成的教学实践活动结构。
一、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核心是“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因此,“建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参照中心的自身思维构造的过程,是主动活动的过程,是积极创建的过程。
2.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无论是主体意识形成,还是主体能力获得都要通过教育,任何教育教学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3.G·波利亚提倡的“主动学习”原理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学习,学生应在给定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发现学习的材料。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应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友好的教学环境和师主关系,让知识借助情感沟通更好地被学生内化。
二、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知识是靠他们主动思维获得的。因此教学立足点必须由“教”转变为“学”。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提问、消化,鼓励学生提问、争论、质疑,给各层次学生都提供表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和获取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
“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探索与研究,让学生在深层次探索活动中体验乐趣、培养情感、学会创新策略和方法。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和时间,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探索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3.问题性原则
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源头活水。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成为“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原则。
4.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的优化组合,是具有发现、发明或创造价值的高效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发展求异思维和敢于怀疑的精神、敢于否定前人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哪怕是错的,也要让学生互相争论、互相启迪。
三、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1.模式结构图
2.模式结构说明
(1)学案导学,提出问题。
“学案导学”指学生基于课前导学案进行课前学习,将疑问记录于导学案之上,于上课之初提出,并进行归纳和评价,明确本堂课需解决的问题。
(2)主体参与,自主探索。
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探究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之后,各小组间还可以就探究方法和结果等进行质疑、交流与评价。
这一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共同发挥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给学生必要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动手实践。另外,教师对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探究给予充分肯定,激励学生把探究学习变成学习的一大乐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
(3)拓展延伸,灵活运用。
在自主探索之后,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变式问题、延伸问题和应用问题,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学创结合,获得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并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整体化、灵活化、深刻化。
(4)梳理总结,达标反馈。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可能有新问题出现,这时教师要留时间给学生提问并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把比较零散的知识构成一个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的整体。最后,让学生完成教师预先设計的达标检测题,让学生发现一堂课学习之后还有疑问,需进行课后钻研;让教师通过检测查找教学中的疏漏,并在下一堂课解决。
“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的教学理念。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以前沉闷的课堂气氛变活跃了,大家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对知识的探究充满了渴望。教师须坚定实施“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信念,创设并合理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不断收获、不断成长。
关键词: 主体探究 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
“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为基本特点,由教师教的程序和学生学的程序有机组成的教学实践活动结构。
一、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核心是“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因此,“建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参照中心的自身思维构造的过程,是主动活动的过程,是积极创建的过程。
2.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无论是主体意识形成,还是主体能力获得都要通过教育,任何教育教学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3.G·波利亚提倡的“主动学习”原理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学习,学生应在给定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发现学习的材料。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应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友好的教学环境和师主关系,让知识借助情感沟通更好地被学生内化。
二、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知识是靠他们主动思维获得的。因此教学立足点必须由“教”转变为“学”。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提问、消化,鼓励学生提问、争论、质疑,给各层次学生都提供表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和获取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
“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探索与研究,让学生在深层次探索活动中体验乐趣、培养情感、学会创新策略和方法。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和时间,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探索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3.问题性原则
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源头活水。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成为“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原则。
4.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的优化组合,是具有发现、发明或创造价值的高效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发展求异思维和敢于怀疑的精神、敢于否定前人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哪怕是错的,也要让学生互相争论、互相启迪。
三、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1.模式结构图
2.模式结构说明
(1)学案导学,提出问题。
“学案导学”指学生基于课前导学案进行课前学习,将疑问记录于导学案之上,于上课之初提出,并进行归纳和评价,明确本堂课需解决的问题。
(2)主体参与,自主探索。
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探究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之后,各小组间还可以就探究方法和结果等进行质疑、交流与评价。
这一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共同发挥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给学生必要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动手实践。另外,教师对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探究给予充分肯定,激励学生把探究学习变成学习的一大乐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
(3)拓展延伸,灵活运用。
在自主探索之后,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变式问题、延伸问题和应用问题,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学创结合,获得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并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整体化、灵活化、深刻化。
(4)梳理总结,达标反馈。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可能有新问题出现,这时教师要留时间给学生提问并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把比较零散的知识构成一个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的整体。最后,让学生完成教师预先设計的达标检测题,让学生发现一堂课学习之后还有疑问,需进行课后钻研;让教师通过检测查找教学中的疏漏,并在下一堂课解决。
“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的教学理念。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以前沉闷的课堂气氛变活跃了,大家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对知识的探究充满了渴望。教师须坚定实施“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信念,创设并合理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不断收获、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