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幸参加了今年本县的新教师招聘,在招聘过程中,专家出了这样一道题:“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先喜欢你的学生还是让你的学生先喜欢你?请选择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有位考生是这样回答的:“我希望我的学生喜欢我,但是我必须首先喜欢我的学生!因为,作为教师,喜欢自己的学生是学生喜欢自己的前提。”听完回答,我给了他高分,评委们也多数给了他高分,这个考生的回答让我联想到如何与差生批评教育思路上。
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批评教育是常见的。它的前提是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学生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认和改正缺点、错误。 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了。
中小学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犯错误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对他们“严中有爱;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就会收到宽严相宜的良好教育效果,更好的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我这里的严主要通过批评来体现,下面是我“批评”学生的体会。
一、批评学生要有明确的目的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形象。“责”可指为批评,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一是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更不是发泄对学生的恨,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实践证明,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学生更富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更容易自觉督促自己,取得进步与成功,因此,批评既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我形象,又要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形象。
二、批评学生要有科学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心理特征对不同的批评对象和不同批评内容要分别坚持如下原则:
1.公开性
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班团等讨论活动,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单一的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就在活动中惊觉醒,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2.隐蔽性
对于个别学生的错误行为,应本着保护学生自我形象的原则,采取一对一的批评教育方式,注意隐蔽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告之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自然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并愿意为改正错误而付出努力,达到了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三、批评学生要有批评的艺术和技巧
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导致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1.谈话式批评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和年龄与性格特征等,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除去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2.巧用情境批评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他们往往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比如: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这种情况,可以采取集体活动、小品表演,讽刺与幽默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因势利导地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的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3.“批评”要在点上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我们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如何“批评” 在点上,要注意下面“三要素”:
(1)要“批”而有情 我们教师要使自己的“批评”为学生乐于接受,就不但要做到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否则,理虽直,情不通也是难以奏效的。只有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这样的批评才能起到警策,激励,鼓舞,教育的作用。
(2)要“批”而有度 批评有的宜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中公开“说”,有的宜在课后个别谈心时悄悄“说”,有的宜点到为止,留点“情面”,让学生自己去思索领会。但不管采用哪种,都要适可而止,不侮辱挖苦学生。
(3)要教学生怎样“改” 我们批评学生,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改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形象。批评时,我们教师必须注意恰如其分地点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即如何去完善自我形象。让学生明白如何去完善自我形象,才能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预定目标前进,才能实现我们教师批评学生的真正目的——改正缺点,完善自我,不断提高。
总之,教育的本质就是爱。在民族农村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中,我们教师只有懂得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进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德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又具有爱心的工作,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学生。
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批评教育是常见的。它的前提是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学生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认和改正缺点、错误。 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了。
中小学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犯错误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对他们“严中有爱;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就会收到宽严相宜的良好教育效果,更好的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我这里的严主要通过批评来体现,下面是我“批评”学生的体会。
一、批评学生要有明确的目的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形象。“责”可指为批评,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一是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更不是发泄对学生的恨,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实践证明,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学生更富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更容易自觉督促自己,取得进步与成功,因此,批评既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我形象,又要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形象。
二、批评学生要有科学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心理特征对不同的批评对象和不同批评内容要分别坚持如下原则:
1.公开性
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班团等讨论活动,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单一的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就在活动中惊觉醒,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2.隐蔽性
对于个别学生的错误行为,应本着保护学生自我形象的原则,采取一对一的批评教育方式,注意隐蔽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告之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自然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并愿意为改正错误而付出努力,达到了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三、批评学生要有批评的艺术和技巧
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导致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1.谈话式批评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和年龄与性格特征等,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除去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2.巧用情境批评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他们往往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比如: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这种情况,可以采取集体活动、小品表演,讽刺与幽默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因势利导地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的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3.“批评”要在点上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我们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如何“批评” 在点上,要注意下面“三要素”:
(1)要“批”而有情 我们教师要使自己的“批评”为学生乐于接受,就不但要做到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否则,理虽直,情不通也是难以奏效的。只有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这样的批评才能起到警策,激励,鼓舞,教育的作用。
(2)要“批”而有度 批评有的宜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中公开“说”,有的宜在课后个别谈心时悄悄“说”,有的宜点到为止,留点“情面”,让学生自己去思索领会。但不管采用哪种,都要适可而止,不侮辱挖苦学生。
(3)要教学生怎样“改” 我们批评学生,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改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形象。批评时,我们教师必须注意恰如其分地点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即如何去完善自我形象。让学生明白如何去完善自我形象,才能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预定目标前进,才能实现我们教师批评学生的真正目的——改正缺点,完善自我,不断提高。
总之,教育的本质就是爱。在民族农村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中,我们教师只有懂得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进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德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又具有爱心的工作,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