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所受到的教育对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好的教育能够对小学儿童人格的塑造、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儿童的成长过程当中,家长和老师往往只重视头脑的开发和身体的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应该成为社会各界广泛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如何保护和增强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来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小学儿童;心理健康;保护和增强
引言: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生活中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够使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生活的幸福,而且有助于形成心理上的自我保护能力。另外,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小学阶段的可塑性与可逆转性是最强的。对小学儿童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有助于个体发展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人出生之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对个人一生的影响非常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出现了“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在这种家庭模式下,许多儿童在家长的溺爱之下成为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容易使儿童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不能与其他儿童和平共处。同时,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极高,甚至在小学阶段就给孩子安排了十分繁重的学业任务,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
另外,家庭关系也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近些年,随着人们婚姻观念的改变,闪婚这一情况日益增多的同时,离婚率日益升高,使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即使有些父母勉强的维持着这段婚姻,也会使孩子在家暴与争吵中留下了许多成长的阴影,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家庭成长出来的孩子,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例如自卑、自闭、易怒等性格问题,甚至偷盗、伤害等不良行为。
2、学校因素
当适龄儿童正式进入小学进行学习之后,校园成为了儿童一天当中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中的一草一木、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儿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由于部分小学老师专业水平有限以及小学的教学资质不够正规,不能给小学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成长环境,不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据报道,在某市的一所小学中,有多名一年级的儿童受到了老师的体罚,原因只是因为部分学生在课上交头接耳。
另外,许多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与孩子的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不能够及时的对孩子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详细的了解,导致不能够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积极的引导,甚至出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另外,如果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会使得孩子在不同的要求与约束下显得束手无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3、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严峻的升学考试形势下,应试化教育成为了主流教育形式。即使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升学压力。由于智育教育成为了主流教育,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够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另外,众所周知,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一直是高校就业当中的“红牌专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没有充足的就业岗位,导致许多应届生在毕业后没有从事心理学的相关工作,甚至面临着事业。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之下,我国的心理学领域极度缺乏专家与人才,部分医院的心理科如同虚设。
二、保护和增强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
1、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在家长的备至呵护下,孩子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在面临挫折与困难时,往往容易意志薄弱、自暴自弃。因此,家长应给孩子适当的提供实践和劳动的机会,在培养孩子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充分的理解父母的辛劳,并好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另外,适当的劳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与社会服务意识,帮助他们更好的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例如:在饭后,家长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给家里进行擦桌子、扫地等简单劳动,并且在孩子顺利完成任务之后,家长要及时的对孩子进行表扬与鼓励。同时,家长从劳动中教会了孩子日常的生活技能,并给孩子灌输为人处世的思想,教给孩子“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道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尊重孩子,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有更强大的自愈能力,能够在乐观中战胜困难。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作,但确是每一名家长都必须要做到的。另外,在对小学儿童进行家庭教育过程当中,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年龄太小,不能够很好的明辨是非,所以一味地要求孩子遵循自己的要求,从不听从孩子的看法与意愿。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开始一味地听从父母的要求,形成胆小、没主见、懦弱的个性。
基于此,家长应当从尊重孩子做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进行选择和决定的时候,要听从孩子的看法,尊重孩子的意愿。另外,家长要多对孩子进行表扬与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例如:家长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听从了孩子的想法,为孩子选择了绘画兴趣班;对孩子认真完成的绘画作品,家长及时的进行表扬,并将其摆放在家中显眼的位置,对孩子进行鼓励。
(3)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由于生活的节奏加快以及消费水平的升高,家长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当中,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家长与孩子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当孩子面临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的时候,家长无法即使对孩子进行疏导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久而久之,孩子将遇到的问题憋在心里,不再将父母列为自己倾诉问题的对象,孩子和家长之间产生隔阂。 基于此,家长的工作即使再忙,也应该腾出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解决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例如:家长在睡觉前和孩子一起阅读一篇“睡前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和在校园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这样的过程中,家庭氛围更加的和睦,孩子越来越信任家长,对家长敞开心扉。
2、学校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1)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小学生
小学教师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由于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在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指导,老师在体力劳动的同时,不断的伴随着脑力劳动,工作压力较大。在每天长时间的工作之下,老师难免会产生厌倦情绪。在这个时候,老师应努力克服心理上的压力与烦躁,保持良好的心态,给孩子呈现乐观积极的一面。基于此,加强自身的心里健康,也是小学教师要努力完成的一项工作。
例如:老师面临活泼好动的孩子,时常担心他们的安全问题,导致了在工作中时刻提心吊胆,长此以往造成了相当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之下,老师及时的寻求了学校和同事的帮助,进行了心理调整的同时,学习了小学生安全保护的相关知识,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信心。从此,老师减轻了工作带来的压力,每天和孩子开心生活的同时,保护着孩子的安全、呵护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2)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小学生
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总是认为孩子的年龄尚小,听不懂他们的谈话,所以在孩子面前无所顾忌,即使谈话的内容不小心伤到了孩子也无从察觉。另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即使是粗鄙的语言和动作孩子也无从分辨,甚至加以模仿。基于此,身为一名小学教师,应时刻注意着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自己的一举一动伤害到了孩子。
例如:老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要避免用过于严厉、嘲讽的话语,能够随时给孩子一个和蔼的微笑,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老师所喜欢的,被周边的人所呵护的。另外,老师要以优雅、大气的姿态展现在孩子面前,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3)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所谓的情感教育,首先要给学生树立信心,敢于及时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学会表达后,要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良好的情感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基于此,老师可以运用同伴互助的教育方式。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各小组的学生在团结协作下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鼓励学生们在小组中勇于表达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并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通过小组的力量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
3、社会各界应广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心理健康问题频发,我国应不断加强心理健康建设,提升社会幸福感,为小学生打造出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首先,应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一批心里领域的优秀人才。紧接着,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并呼吁社会各界要趁早加强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力求“从娃娃抓起”,培养品格健全的好公民。然后,应付诸行动,在各所小学附近开办心理教育委员会,专门负责本区域的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受到了社会普遍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应时刻关注着社会价值观的导向,并及时的扭转局势,给小学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把他们培养成品格健全的人。
结束语:
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个体发展,更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素质教育当中的重中之重。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教育工程,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以及相互之间的有机结合,为小学儿童打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孩子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只有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才能让祖国的未来绽放出更加鲜艳的花朵。
参考文献:
[1]俞國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
[2]向晴. 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相关因素研究[C],2005,(9).
[3]张玲玲.小学生心理卫生调查分析. [J] 中国校医.2002(9).
关键词:小学儿童;心理健康;保护和增强
引言: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生活中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够使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生活的幸福,而且有助于形成心理上的自我保护能力。另外,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小学阶段的可塑性与可逆转性是最强的。对小学儿童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有助于个体发展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人出生之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对个人一生的影响非常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出现了“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在这种家庭模式下,许多儿童在家长的溺爱之下成为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容易使儿童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不能与其他儿童和平共处。同时,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极高,甚至在小学阶段就给孩子安排了十分繁重的学业任务,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
另外,家庭关系也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近些年,随着人们婚姻观念的改变,闪婚这一情况日益增多的同时,离婚率日益升高,使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即使有些父母勉强的维持着这段婚姻,也会使孩子在家暴与争吵中留下了许多成长的阴影,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家庭成长出来的孩子,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例如自卑、自闭、易怒等性格问题,甚至偷盗、伤害等不良行为。
2、学校因素
当适龄儿童正式进入小学进行学习之后,校园成为了儿童一天当中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中的一草一木、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儿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由于部分小学老师专业水平有限以及小学的教学资质不够正规,不能给小学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成长环境,不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据报道,在某市的一所小学中,有多名一年级的儿童受到了老师的体罚,原因只是因为部分学生在课上交头接耳。
另外,许多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与孩子的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不能够及时的对孩子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详细的了解,导致不能够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积极的引导,甚至出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另外,如果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会使得孩子在不同的要求与约束下显得束手无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3、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严峻的升学考试形势下,应试化教育成为了主流教育形式。即使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升学压力。由于智育教育成为了主流教育,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够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另外,众所周知,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一直是高校就业当中的“红牌专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没有充足的就业岗位,导致许多应届生在毕业后没有从事心理学的相关工作,甚至面临着事业。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之下,我国的心理学领域极度缺乏专家与人才,部分医院的心理科如同虚设。
二、保护和增强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
1、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在家长的备至呵护下,孩子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在面临挫折与困难时,往往容易意志薄弱、自暴自弃。因此,家长应给孩子适当的提供实践和劳动的机会,在培养孩子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充分的理解父母的辛劳,并好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另外,适当的劳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与社会服务意识,帮助他们更好的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例如:在饭后,家长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给家里进行擦桌子、扫地等简单劳动,并且在孩子顺利完成任务之后,家长要及时的对孩子进行表扬与鼓励。同时,家长从劳动中教会了孩子日常的生活技能,并给孩子灌输为人处世的思想,教给孩子“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道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尊重孩子,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有更强大的自愈能力,能够在乐观中战胜困难。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作,但确是每一名家长都必须要做到的。另外,在对小学儿童进行家庭教育过程当中,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年龄太小,不能够很好的明辨是非,所以一味地要求孩子遵循自己的要求,从不听从孩子的看法与意愿。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开始一味地听从父母的要求,形成胆小、没主见、懦弱的个性。
基于此,家长应当从尊重孩子做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进行选择和决定的时候,要听从孩子的看法,尊重孩子的意愿。另外,家长要多对孩子进行表扬与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例如:家长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听从了孩子的想法,为孩子选择了绘画兴趣班;对孩子认真完成的绘画作品,家长及时的进行表扬,并将其摆放在家中显眼的位置,对孩子进行鼓励。
(3)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由于生活的节奏加快以及消费水平的升高,家长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当中,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家长与孩子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当孩子面临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的时候,家长无法即使对孩子进行疏导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久而久之,孩子将遇到的问题憋在心里,不再将父母列为自己倾诉问题的对象,孩子和家长之间产生隔阂。 基于此,家长的工作即使再忙,也应该腾出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解决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例如:家长在睡觉前和孩子一起阅读一篇“睡前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和在校园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这样的过程中,家庭氛围更加的和睦,孩子越来越信任家长,对家长敞开心扉。
2、学校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1)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小学生
小学教师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由于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在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指导,老师在体力劳动的同时,不断的伴随着脑力劳动,工作压力较大。在每天长时间的工作之下,老师难免会产生厌倦情绪。在这个时候,老师应努力克服心理上的压力与烦躁,保持良好的心态,给孩子呈现乐观积极的一面。基于此,加强自身的心里健康,也是小学教师要努力完成的一项工作。
例如:老师面临活泼好动的孩子,时常担心他们的安全问题,导致了在工作中时刻提心吊胆,长此以往造成了相当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之下,老师及时的寻求了学校和同事的帮助,进行了心理调整的同时,学习了小学生安全保护的相关知识,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信心。从此,老师减轻了工作带来的压力,每天和孩子开心生活的同时,保护着孩子的安全、呵护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2)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小学生
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总是认为孩子的年龄尚小,听不懂他们的谈话,所以在孩子面前无所顾忌,即使谈话的内容不小心伤到了孩子也无从察觉。另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即使是粗鄙的语言和动作孩子也无从分辨,甚至加以模仿。基于此,身为一名小学教师,应时刻注意着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自己的一举一动伤害到了孩子。
例如:老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要避免用过于严厉、嘲讽的话语,能够随时给孩子一个和蔼的微笑,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老师所喜欢的,被周边的人所呵护的。另外,老师要以优雅、大气的姿态展现在孩子面前,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3)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所谓的情感教育,首先要给学生树立信心,敢于及时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学会表达后,要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良好的情感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基于此,老师可以运用同伴互助的教育方式。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各小组的学生在团结协作下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鼓励学生们在小组中勇于表达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并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通过小组的力量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
3、社会各界应广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心理健康问题频发,我国应不断加强心理健康建设,提升社会幸福感,为小学生打造出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首先,应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一批心里领域的优秀人才。紧接着,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并呼吁社会各界要趁早加强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力求“从娃娃抓起”,培养品格健全的好公民。然后,应付诸行动,在各所小学附近开办心理教育委员会,专门负责本区域的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受到了社会普遍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应时刻关注着社会价值观的导向,并及时的扭转局势,给小学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把他们培养成品格健全的人。
结束语:
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个体发展,更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素质教育当中的重中之重。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教育工程,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以及相互之间的有机结合,为小学儿童打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孩子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只有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才能让祖国的未来绽放出更加鲜艳的花朵。
参考文献:
[1]俞國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
[2]向晴. 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相关因素研究[C],2005,(9).
[3]张玲玲.小学生心理卫生调查分析. [J] 中国校医.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