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鲁迅书籍设计作品的审美特性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鲁迅作为新文化的代表,同时也对现代书籍设计有着重大贡献。其书籍设计作品有着民族性强、具有象征意义等特点,另外在书籍设计中,经常借用图案或绘画作品,这也成为其设计的一大特色。他的作品字体设计巧妙,版式安排打破常规而且配色十分质朴,这些都形成了鲁迅书籍设计作品朴素的美。他独树一帜的书籍设计特点,时至今日仍影响着当代书籍设计。
  关键词:鲁迅 书籍设计 审美特性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从书籍的形态开始出现,书籍历经了若干年的变迁,已经从“甲骨刻辞”等形式发展为今天的丰富多样化的现状。鲁迅(1881-1936),作为中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新文化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鲁迅对于艺术研究和书籍设计,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曾经研究过大量的汉画像拓本,并对引进国外版画有着重要作用。这些都使他在书籍设计风格中形成了以木刻为主,加上简练概括的形象,配合朴素的配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书籍设计特点。他虽然不是专业设计人员,却成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一 鲁迅书籍设计特色的形成与时代背景
  中国新文化运动虽然与欧洲新艺术运动相比,缺少其声势浩大的影响力,却对于当时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变革力量。它让人们感受到了新文化的推动力,并使中国彻底改变了闭关锁国的现象。西方先进的印刷和出版技术,也在这一时期引进中国。1897年中国成立了商务印书馆,后来又开始出现中华书局等出版机构,这些西式印刷技术的应用使书籍设计变革成为可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也同样受到了欧洲及邻国日本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不少欧洲留学归国人员给国内的书籍设计行业带来了装饰艺术与现代主义的气息。鲁迅作为留日的代表,在书籍设计中逐渐形成了朴素、简约的艺术特点。在“五四”运动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运动中,涌现出众多的文化先驱。鲁迅作为提倡现代书籍设计并亲力亲为设计实践的第一人,曾设计书籍封面六十多个,给予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打破传统书籍设计模式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新鲜气息。
  鲁迅在书籍设计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划时代的,他扎实的文化功底和独特的设计视角使后人难以企及。“五四”时期前后的文学书籍占整体书籍的很大比例,其内容新颖,反映现实,而不再是传统背景下小情调的描写。同时文化也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它传播受众的增加也使当时的书籍设计需要新鲜的模式和催人奋进的力量。
  二 鲁迅书籍设计作品的审美特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出现过文人参与到书籍的设计中,他们要么是给书籍绘制简单的类似国画的图形,要么就是选用简单的纸材加以表达。与同时期的文化人一样,鲁迅、胡适、蔡元培、叶圣陶等都为自己或他人的书籍设计封面。但是中国近代文人大都成长于封建私塾中,传统的诗、画等美学风格已融入到他们的血液中,然后几乎都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使当时的文人想吸收先进的文化。
  魯迅的书籍设计,主要反映了他极强的艺术功力和欣赏水平。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在设计中特点鲜明,大胆尝试,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在其作品中经常出现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如画像石、画像砖的纹样使用,同时也注意借鉴西方艺术表现效果,如版画、木刻、构成等风格特点等。除此以外,鲁迅的设计作品极具“洋为中用”的特点,虽然很多是“拿来主义”的视觉元素,但并不是让人捉摸不透,而是恰当地使用大众能接受的方法去诠释。
  1 民族性为主
  鲁迅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针砭时弊的角色,而在其书籍设计中,他创造性的将民族文化融入现代风格中。如1923年鲁迅翻译的爱罗先珂童话集《桃色的云》,封面便采用汉代石刻云纹羽人的云状图案组成长条形纹样,布满整个封面的上部,而把手写的仿宋体书名和作者放置在封面的下方。这个纹样出自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的一幅拓片,作品有着很强的传统特色。而在1926年完成的《心的探险》中,他将画像石拓片中选用的六朝人墓门铺满整个作品的封面,在其空白地方书写书名和作者,显示出鲁迅对传统元素极强的运用能力以及倡导民族性的特点。
  虽然鲁迅吸收和借鉴了外来文化的设计特点,但他在作品中仍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的影子,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创造性地运用本民族元素的摹本。在1923年出版的《国学季刊》第一卷中,鲁迅使用了封面满印的形式,上部以汉画为主,借用了汉画分栏构图的叙事特点,蔡元培的题字以黑色位于中央位置,中下部使用以线为主的汉画图案满铺,整体看来,视觉冲击力极强。在钱君匋的《书衣集》曾有记叙:“鲁迅先生曾经对陶元庆说‘我们搜集的汉唐画像砖和拓本,其中颇有一些好东西,可以作为这方面(书籍设计)的借鉴。’后来陶元庆为鲁迅设计的《工人绥惠略夫》和《朝花夕拾》等封面都得到了青铜器和石刻纹样的启示,开了一个新貌。”
  2 “拿来主义”并用
  鲁迅所处变革中的时代,人们综合地感受到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交融。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后的中国,中国开始逐渐接受西方文化。鲁迅的文化特征是受到西方文化很大影响的,这也使鲁迅书籍设计作品中吸收和借鉴了外来文化,并形成自己具有鲜明个性的特点。
  鲁迅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经常采用借鉴西方图案和装饰的手法,如作品《小约翰》、《在沙漠上》就直接选用了图案放置在封面主要部分。而《壁下译丛》这本书则是直接选取了一幅来自日本的以线为主的绘画,书的名称放置在左下角竖向书写的手写字体。他之所以大量借鉴图案或装饰图形,一方面是因为他重视将外来美术作品介绍给大家;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带领中国的书籍设计开创了多元化之路,他的作品既符合现代主义简洁的设计理念,又带有中国本土文化气质及文人风格,并开创性地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开端。
  另外,鲁迅一生偏爱收藏历史文物,其中对于汉画像、摩崖、造像等尤其喜爱,在鲁迅一生设计的60多份书籍设计作品中,有大量是吸收和借鉴了汉画像的图形。在1934年的《论旧形式的采用》中,他曾说道:“旧形式的采取……采取什么呢?我想,唐以前的真迹我们是无从目睹了,但还可以知道以故事为题材,这是可以取法;在唐可取佛画的灿烂,线画得空实和明快,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这些采取,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须融化于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赘述的事,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没,留其精髓,以滋养及发达幸得生体,决不因此类乎‘牛羊’的。”   3 象征意义
  “五四”运动前后,文学的象征性在书籍设计中大量得以体现,从这一点来说,鲁迅既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是现代书籍设计的引领者。在1926年再版的作品《呐喊》中,文章内容冲击着当时缺乏精神指路者的人们,而封面的设计也使用极强的象征意义警醒人们。封面整体采用了暗红色,书名和作者被黑色方块包围,书名“呐喊”采用手写字体,但写法巧妙。作品《坟》使用冷调配色,用了极简的点线面等构成主义的手法,将清冷、空灵的书籍感受铺陈开来,用笔不多但意义深刻。
  在人们迫切渴望得到新文化的同时,当时书籍作品有极强的文学性特征,大多文人还是习惯用讽刺、比拟等手法去针砭时弊。而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给人联想,催人深思,这也使象征意义成为书籍设计最好的方法之一。
  鲁迅的艺术才华是卓越的,其艺术思想是超出了当时普通文人的。他写作和翻译出版的大量书籍都是为了启蒙普通民众,藉以慰藉长期受苦受难的民众。正因为面对大众,鲁迅的书籍设计十分重视简单、通俗,通过象征手法将作品表现得更易理解。他设计的半月刊《莽原》,就是运用了这样的方法,苍茫的原野中有一些速写线条表现的树和灌木,既充分地点题又给人无限遐想。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改变传统书籍古旧样式,同时也提出为普通大众进行设计,使设计的受众扩大,进而影响国民、唤醒民众。
  4 善用朴素用色
  朴素的配色经常出现在鲁迅的作品中,这一方面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作品悲剧色彩所决定的。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大都带有浓重的悲剧特征,故书籍设计作品中大量使用暗红、黑色、土黄、赭石等。
  在配色的使用中,鲁迅非常喜使用红、黑的配色,红色不艳,黑色质朴。红色大多选择老红或是类似砖红色,而黑色则经常使用墨兰、墨黑。例如,作品《呐喊》的封面设计,就采用了黑色、红色的对比,这套配色加上白色的背景,既朴实无华又充满警醒意味。黑色在其设计作品中经常出现,有些是使用在书名的书写中,有些是大的背景色,有些作为文字和图形的边框等。他的书籍设计大多一两套色,善于使用纸质本身的色彩,从而使作品清新质朴、雅致脱俗。作品色彩大多惜色如金,色彩的纯度较低,很多色彩都或多或少地加入了灰色。
  5 字体设计水平卓越
  纵观鲁迅参与设计的众多书籍作品,封面和内页中的字体设计都能算做亮点。它们有的古拙、有的新颖,实用与美观并存,雅俗共赏。1934年出版的《引玉集》,封面字体用中英文并置的形式,手写黑体的书名,英文大写字母书写的作者全名,使整个作品既充满了东方韵味又有很强的趣味性。它与当时的同类作品设计完全不同,有极强的张扬感而不拘泥于某一形式,令人不禁感叹鲁迅的艺术才华。
  又如上文中提到的《吶喊》一书,字体采用隶书的基本写法但又有些许区别,字体中使用的三个“口”,就好像正在水深火热中的民众,加之黑色与红色的强烈对比,“呐喊”二字的字体设计成为本书内容的最好诠释。
  由于受到外来文化影响,鲁迅的书籍中也不乏具有异域特色的字体设计。如《小彼得》一书,使用了装饰性极强的花草形态用作书名字体设计的主要元素,整体看来朴实可爱,与文字内容十分贴近。1930年出版的《萌芽月刊》,虽然是鲁迅手写的字体,但其中灵活运用了所有笔画的转角,形成类三角形的图形效果。这与我们今日字体设计中把字体不仅仅当做“字,”而当做一种形式要素的设计方法不谋而合。其笔画粗细变化丰富,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极具装饰效果的字体形态。
  6 版式改良
  另外,在书籍的版式安排上,他打破了传统题目只排一行的做法,根据题目的重要性安排版式,有些竟占五行之多,这在当时是非常具有改革意识的。在书籍的裁切上,他提倡使用毛边,自称“毛边党”,以此保护书籍,这也是鲁迅设计的书籍独具创意的体现。作品《域外小说集》就是保留毛边未切的。这些版式应用中的鲜明作法,一方面反映了鲁迅追求变革的理念,另外一方面也表现出其在艺术创作中独特的才华。
  从立志医治国人的身体,到决心以文化为武器促使国人觉醒,鲁迅经历了重大的转变,而在艺术创作上也有着同样重大的变化。从“五四”运动前后到20世纪30年代,鲁迅逐渐有意识地接受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并使用到了书籍设计上。加之很高的艺术鉴赏力,石刻、画像石、版画等众多题材艺术作品的影响,逐渐形成了鲁迅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个性鲜明而又朴实典雅,很多作品成为书籍设计方面的经典之作。
  三 结语
  反观我们当前的书籍设计作品,虽然每年出版的书籍数量急剧增加,但适合大众的朴素书籍设计作品却难觅踪影。大多数作品的书籍设计盲目寻求高档的外表,反而是朴实无华的设计作品越来越少。我们翻开若干年前出版的优秀书籍,其朴素的外观,简洁的设计却能把书籍的精神内涵很好地诠释出来。现代书籍设计,更加强调作品的“时空性”,即关注阅读者在阅读中的每种感受。而鲁迅先生的书籍设计理念,将会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影响着当代中国书籍设计。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QN-449。
  参考文献:
  [1] 丘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 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3] 邓中和:《书籍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4] 周勇:《基于统一设计理念的书籍设计》,《包装工程》,2011年第24期。
  [5] 蒋忠智:《书籍封面设计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包装工程》,2010年第20期。
  [6] 曹睆俊、谢亨渊:《中国近代商标标识设计要素特点》,《装饰》,2012年第4期。
  作者简介:潘静,女,1980—,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现实—认知—语言”这一认知序列表明语言的形成基于人們对现实客观世界的体验和认知,是认知语言学解释语言的基本原理,因此,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旨在释解译文中的“两个世界”(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围绕着翻译主体和客体,本文提出了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即体验观、“人本主义”互动观、和谐观。同时,基于WordSmith 5.0的wordlist功能对唐诗《春晓》的两种英译文本进行数据统计,并运用以上翻
期刊
摘要 语篇分析的最终目标是对语篇进行阐释,阐释的重点聚焦在情景交际中。情景交际突显在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言三个方面。通过对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所写的《一个发现》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文学分析当中积极建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探索语言深层内涵的重大意义,厘清语篇与语境之间一脉相承的内在关系。由此,通过情境化的语篇分析,将知识建构在认知过程中。  关键词:语篇分析 文化语境 情景语境 语言  中
期刊
摘要 透过电影《太极》三部曲对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的演绎,笔者对其所折射出的传统武术的艺术进行了窥视。结果认为,武术影视这种载体加强了中国传统武术艺术性的呈现,同时也提升了太极拳在人们心目中的艺术地位;相反,太极通过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性也刺激了武术题材类票房率的提升。因此,通过这部电影的赏析,我们可以说电影艺术和传统武术艺术的有机结合,使二者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且更具有互补性。  关鍵词:电影
期刊
摘要 谎言是一个常见而复杂的语言现象。谎言的编造者适时根据语境变化来随时调整言语交际内容,以期达到欺骗的目的。本文以“关联——顺应”理论为框架,在对电影《逍遥法外》中的对话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话语标记语在言语交际中发挥了动态语境的建构作用并表现为一定的言外行为。本文从这一角度揭示了影片中谎言诞生的原因。  关键词:谎言 动态语境 话语标记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谎言
期刊
摘要 作为俄罗斯著名作曲家的佐罗塔耶夫所创作的手风琴音乐作品在对自身风格进行展现的同时推动了手风琴音乐艺术的发展,他的手风琴音乐作品不仅对不同音乐主题下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了良好的构建与诠释,同时对手风琴音乐艺术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做出了创新与突破。本文在对佐罗塔耶夫手风琴音乐艺术特色做出概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佐罗塔耶夫手风琴音乐作品《儿童组曲》,对佐罗塔耶夫手风琴音乐艺术特色做出探讨。  关键
期刊
摘要 孙吉安是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本文从孙吉安彩墨绘画的题材、艺术语言、笔墨特色等几方面展现了艺术家孙吉安一生的艺术成就,以他的具体作品为例,对其艺术语言、艺术思想进行了深度挖掘,其实质涉及了艺术家成长成才的许多关键性问题。作为一位已故艺术家,对当代艺术健康、繁荣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对我们的青年学子具有积极的启迪和教育作用,使他们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做学问,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时代的关系。
期刊
摘要 王维是唐代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不仅以诗著称于世,在绘画上也有很高的成就。王维将诗画结合,以富有创造性的水墨山水画奠定了在美术史上的不朽地位,对后世的文人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王维绘画风格及其特色;第二,历代对王维绘画的评价;第三,王维画史地位的变迁,从而论证王维被后人尊称为南宗之祖、文人画和水墨山水始创者的原因。  关键词:王维 山水画 文人画 南宗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本文从自然观照、绘画表现形式、艺术审美观三方面对龚贤山水画与塞尚风景画进行比较,得出两人存在着某些相同的审美趣味。这给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自然观照 绘画表现形式 艺术审美观 审美趣味 借鉴 启示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龚贤和塞尚是世界绘画发展史上两朵灿烂的奇葩,在倡导繁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背景下,比较不同国籍、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两人的
期刊
摘要 爱德华·马奈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有先锋意义的画家,他创作的《草地上的午餐》当中对于女性主题的阐发深刻而富有层次。本文主要从马奈女性主题角度的意义出发,分别从女性主题对于真实的阐述、女性主题对于对立的表现,以此来对马奈《草地上的午餐》中女性主题的深度进行挖掘,并对马奈的艺术审美价值观进行思索。  关键词:爱德华·马奈 《草地上的午餐》 女性主题  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识码:A  在19
期刊
摘要 水族豆浆印染工艺历史悠久,是水族先祖自北方濉水流域南迁到都柳江上游两岸定居以来世代传承下来的一项民间手工技艺,其魅力体现于是水族剪纸艺术与实用性完美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图案造型是水族民俗生活形象的艺术再现,洋溢着人情、神韵和寓意寄托的象征以及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的意义。  关键词:豆浆染 图案造型 寓意寄托 象征性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一 水族豆浆染制作工艺  水族豆浆印染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