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法欣赏教学是小学书法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欣赏与书写实践是相互联系的。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赏析手段提高对书法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从而将书法魅力转化成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书写水平。具体可以从“读、比、品、评、临”等方面多维度地开展小学书法欣赏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学生在书法领域的观察、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关键词】小学书法;欣赏教学;审美素养
书法是反映生命的艺术。学生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既可以学习不同的书法语言和表现手法,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和专业的书法知识,又能产生创作热情,提高审美能力。然而,传统的小学书法教学基本还停留在书写技能的教学上。在书法教学中,书法欣赏往往是被忽视的内容。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小学生阅历较浅,知识量少,不懂书法欣赏的方法,对欣赏内容也十分陌生。二是教师对欣赏教学不重视,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开展小学书法欣赏教学,值得一线教师思索与探究。
一、读——了解书写的技巧
“读”,并非指发出声去读,而是“观”的意思。这里的“读”主要指读帖,是学书的一个重要方法。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察之者尚精”,读帖要精细周到,努力养成敏锐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临帖之余或临帖之前,仔细观察和揣摩帖中字在点画、结体、章法布局和神韵等方面的技巧,在“观之入眼”的同时做到“铭记于心”,而后再去临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揣摩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是通过用笔来实现的。用笔的过程就是书写的过程。“读”单字的用笔,可以观察单字笔画中起笔的角度、表现在纸上的藏露锋、形态上的方圆变化、行笔过程中的提按变化、收笔处的方圆形态以及转折处的连接方式。
在教学《书法作品欣赏》一课时,教师截取了某字帖的一部分,让学生找一找字帖中有哪些横画。学生找出了左尖横、右尖横、长横、短横、回锋横……而后教师出示学生找出的各种“横”,让学生再次“读”,观察每一横的起笔是藏锋还是露锋,是圆笔还是方笔,行笔上有何变化等。“读”点画线条这个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学生在细心揣摩中,了解到书法大家王羲之书写时的用笔方法,感受到笔画的变化之美。
(二)分析字形结构
书法属于造型艺术。判断一幅作品水平的高低,最直观的做法便是观察字形结构。字的结构合理、框架设计巧妙,字形就美观耐看,作品也就质量上乘。读帖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看懂书写者安排笔画的法则和规律。
为了让学生了解行书的字形特点,某教师在《书法作品欣赏》一课中设计了“读”字形的环节,让学生观察《兰亭序》中单独字的外部轮廓。学生很快发现这些字都是不规则形的。接着教师追问为什么会是不规则的形状。学生观察笔画的粗细、长短、大小、高低、斜正后得出字体呈现不规则的原因。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领悟到了孙过庭《书谱》中所说的“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求险绝”的结体特点。
(三)感悟布局形态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相连,或承接,构成了行,而后集行成章,构成了书法作品的布局。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感悟整行字的大小变化、奇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然连贯、血脉畅通的节奏感。
在《书法作品欣赏》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在“读”书帖后回答:每个字都很端正吗?这样的连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发现部分字有歪斜的变化,给人左右摇摆的感觉……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兰亭序》在布局上的跌宕起伏:作品每行的中轴线并非简单的直线,而是随着字的变化呈现出生动的左右摇晃状态,体现出一种水平流动的美感。
二、比——发现技法的变化
“比”是对“读”的延伸,为的是更好地读懂内容。通常面对单独的一件作品时,学生会遇到难以读懂的内容。此时如果把具有联系和区别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结果就会一目了然。在书法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书法技法的不同,感受技法变化。
(一)不同笔法的比较
笔法指的是用笔的方法,不同书法家书写时运用的笔法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同时出示两类不同的字,让学生通过比较欣赏由不同筆法产生的不同美感。教学欣赏课《名碑荟萃》时,教师安排学生欣赏颜体和柳体的书法作品。为了让学生体会两种书体笔法的不同,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两种碑帖的笔法,而后再重点分析由不同笔法写出的同一个“书”字在方圆、转折、轻重等方面的变化。学生在比较学习中,欣赏到了不同用笔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以及给人的不同感受。颜体的笔法逆起藏收、横细竖粗、圆润厚实、筋力饱满;柳体的笔法逆起成方、劲健挺拔、内显骨力。由此,学生对古代书法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不同字法的比较
字法,即字的结构安排,也就是集点画成字的方法。中国汉字几经变革,各种书体都有自己的结体规律。欣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比不同书体的字法,帮助学生感受正与斜、向与背、松与紧等字法变化。
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教学指导》中,有许多课都安排了“单钩比对”这一内容。为了引导学生欣赏这些字在字法上的区别,某教师在上四年级(上)的第二课《独体字的结构》时,就让学生对“年”字的不同字法进行比较。教师先让学生画这些字的外部轮廓,感受由不同结体产生的字形外部轮廓的变化。通过单钩比对后,学生明白了欧阳询、颜真卿等几位书法家处理笔画关系的方法。
(三)不同风格的比较
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等的不同,书法家书写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学时,教师应带领学生感受由各种不同风格带来的艺术美感。
比如在欣赏黄庭坚和苏东坡的不同书法风格时,教师让学生观看两人的视频故事:有一次,黄问苏:“我的字写得如何?”苏调侃说:“你的字是‘树梢挂蛇’。”黄听后一笑:“那您老的字便是‘石压蛤蟆’了。”通过观看生动有趣的视频故事,学生感受到了黄庭坚与苏东坡书法的不同风格特点:“树梢挂蛇”说明其字长,笔画细软而无力;“石压蛤蟆”则说明其字短而扁,似喘不过气来。由此,学生对两位书法大家的书写风格有了更多的了解,其知识视野也得到了拓展。 三、品——感受艺术的内涵
书法作品所蕴含的意象丰富,令人称奇。初看似乎平淡无奇的书法实际蕴含着丰富的景象:富于变化的笔墨形式、气象奔腾的生命意象、“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飘逸姿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书法的艺术内涵,并帮助其将之内化为自身的艺术素养。
(一)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过程
书法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状态是静止不动的,但学生欣赏时应想象作者的创作过程,如用笔的节奏、力度等,从而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动态的过程,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变化。
比如欣赏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的辅助,引导学生想象王羲之等风流名士在春游活动中流觞曲水、饮酒作诗的情景, 从而感受王羲之乘酒兴所抒发的真实情感以及《兰亭序》文意书法的飘逸神采。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是颜真卿在悲痛之极时为亡侄颜季明写的悼词,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其书法作品时,可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写作背景,感受作者悲愤而深情的倾诉,体会作品中那股雄浑遒劲、豪迈激盈的悲壮之气。
(二)从线条形态联想到具体形象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类似事物进行比较,从而使书法形象化、具体化。事实上,许多书法作品都曾受到过生活的启发,如公孙大娘舞剑、担夫争道、两蛇相斗……这些内容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参考,是创作的基础。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联想,欣赏书法作品的点画之美。比如出示横画,让学生说说“横”的形状像什么,学生会说像扁担、桥梁等;又如捺画,学生会联想到滑滑梯等。之后教师再结合古代书法家概括出来的“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这类形象有趣的说法,帮助学生体会书法的形态美。学生由線条形态联想到了具体形象,感悟到了书法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生动的笔墨线条。
四、评——表达自己的理解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评述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每个学生都可以对作品等视觉世界作出自己的评述。从分类上看,书法作品也属于视觉类艺术作品,教师可以教学生借用美术中的欣赏和评述方法,对书法作品作出自己的评述。
教学《书法作品欣赏》课时,教师设计了评述书法作品的引导问题。
1.作品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远观一幅作品,观察作品的幅式和整体效果。教师尊重学生的感受,并鼓励学生把感受表达出来。学生能够说出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如何,作品的内容与整体幅式搭配是否得体,作品的整体布局是否合适等。这一过程使得学生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变得具体,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赏析作品。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美术观赏能力和评论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作品中运用了哪些书写技法?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近距离观察作品的局部细节,并思考和分析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从而深入到对笔画、结构、笔力、节奏等的评述。如每一根线条的曲直、粗细、长短以及字的大小、宽窄、斜正等都给人以不同的美感。通过思考这一问题,学生进一步观察作品,并产生独特见解,鉴赏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3.你喜欢这件作品吗?这个问题旨在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从多角度评述作品。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对作品的看法,内容可涉及思想观念、情感态度、艺术风格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人喜好,切忌将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学生。
五、临——体验书法的美感
教学书法欣赏课的根本目的是要在教会学生欣赏的基础上进行书写实践,提高书写水平。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欣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书法在点画、结构和章法上的变化,教师需要教学生学习临摹方法,而后设计体验式临摹练习。
(一)学习临摹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临摹的含义和重要性,把临摹的各种方法介绍给学生。比如古人常用的一种方法叫“摹帖”,又叫“仿影”或拓写。学习这一方法时,教师让学生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来写字。这种方法既降低了小学生学习书法的难度,又能使学生体验到笔画的细微变化。
即使是颇有成就的书法家也十分重视临摹的作用,他们许多时候都是在临摹中学习、思考、创造的,继承古人的优秀成果,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用笔、结字、章法和气势等。
(二)进行临摹练习
学生通过临摹优秀书法作品的实践,能够进一步感受到书法作品中那些细微的美妙之处,从而提高审美情趣,为日后的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上《书法作品欣赏》课时,教师在学生初步感受《兰亭序》“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精美奇妙后,选取了《兰亭序》中的二十个不同的“之”字。在学生感受了各个“之”字的不同用笔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摹写练习。通过摹写,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作品中笔画线条无一雷同、波诡变化的奇特美感。
“操千曲而后晓声,赏千字而后能书。”受个性心理的影响,欣赏书法的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进行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读、比、品、评、临”几种方法交替使用,从多维度进行书法欣赏教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书法技能和书法理论知识。学生将在书法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吸纳中华书法艺术中的文化精神,从而提升观察、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倪文东.书法鉴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2]盛文林.书法艺术欣赏[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浙江省杭州市丁荷小学 310000)
【关键词】小学书法;欣赏教学;审美素养
书法是反映生命的艺术。学生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既可以学习不同的书法语言和表现手法,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和专业的书法知识,又能产生创作热情,提高审美能力。然而,传统的小学书法教学基本还停留在书写技能的教学上。在书法教学中,书法欣赏往往是被忽视的内容。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小学生阅历较浅,知识量少,不懂书法欣赏的方法,对欣赏内容也十分陌生。二是教师对欣赏教学不重视,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开展小学书法欣赏教学,值得一线教师思索与探究。
一、读——了解书写的技巧
“读”,并非指发出声去读,而是“观”的意思。这里的“读”主要指读帖,是学书的一个重要方法。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察之者尚精”,读帖要精细周到,努力养成敏锐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临帖之余或临帖之前,仔细观察和揣摩帖中字在点画、结体、章法布局和神韵等方面的技巧,在“观之入眼”的同时做到“铭记于心”,而后再去临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揣摩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是通过用笔来实现的。用笔的过程就是书写的过程。“读”单字的用笔,可以观察单字笔画中起笔的角度、表现在纸上的藏露锋、形态上的方圆变化、行笔过程中的提按变化、收笔处的方圆形态以及转折处的连接方式。
在教学《书法作品欣赏》一课时,教师截取了某字帖的一部分,让学生找一找字帖中有哪些横画。学生找出了左尖横、右尖横、长横、短横、回锋横……而后教师出示学生找出的各种“横”,让学生再次“读”,观察每一横的起笔是藏锋还是露锋,是圆笔还是方笔,行笔上有何变化等。“读”点画线条这个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学生在细心揣摩中,了解到书法大家王羲之书写时的用笔方法,感受到笔画的变化之美。
(二)分析字形结构
书法属于造型艺术。判断一幅作品水平的高低,最直观的做法便是观察字形结构。字的结构合理、框架设计巧妙,字形就美观耐看,作品也就质量上乘。读帖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看懂书写者安排笔画的法则和规律。
为了让学生了解行书的字形特点,某教师在《书法作品欣赏》一课中设计了“读”字形的环节,让学生观察《兰亭序》中单独字的外部轮廓。学生很快发现这些字都是不规则形的。接着教师追问为什么会是不规则的形状。学生观察笔画的粗细、长短、大小、高低、斜正后得出字体呈现不规则的原因。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领悟到了孙过庭《书谱》中所说的“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求险绝”的结体特点。
(三)感悟布局形态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相连,或承接,构成了行,而后集行成章,构成了书法作品的布局。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感悟整行字的大小变化、奇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然连贯、血脉畅通的节奏感。
在《书法作品欣赏》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在“读”书帖后回答:每个字都很端正吗?这样的连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发现部分字有歪斜的变化,给人左右摇摆的感觉……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兰亭序》在布局上的跌宕起伏:作品每行的中轴线并非简单的直线,而是随着字的变化呈现出生动的左右摇晃状态,体现出一种水平流动的美感。
二、比——发现技法的变化
“比”是对“读”的延伸,为的是更好地读懂内容。通常面对单独的一件作品时,学生会遇到难以读懂的内容。此时如果把具有联系和区别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结果就会一目了然。在书法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书法技法的不同,感受技法变化。
(一)不同笔法的比较
笔法指的是用笔的方法,不同书法家书写时运用的笔法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同时出示两类不同的字,让学生通过比较欣赏由不同筆法产生的不同美感。教学欣赏课《名碑荟萃》时,教师安排学生欣赏颜体和柳体的书法作品。为了让学生体会两种书体笔法的不同,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两种碑帖的笔法,而后再重点分析由不同笔法写出的同一个“书”字在方圆、转折、轻重等方面的变化。学生在比较学习中,欣赏到了不同用笔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以及给人的不同感受。颜体的笔法逆起藏收、横细竖粗、圆润厚实、筋力饱满;柳体的笔法逆起成方、劲健挺拔、内显骨力。由此,学生对古代书法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不同字法的比较
字法,即字的结构安排,也就是集点画成字的方法。中国汉字几经变革,各种书体都有自己的结体规律。欣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比不同书体的字法,帮助学生感受正与斜、向与背、松与紧等字法变化。
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教学指导》中,有许多课都安排了“单钩比对”这一内容。为了引导学生欣赏这些字在字法上的区别,某教师在上四年级(上)的第二课《独体字的结构》时,就让学生对“年”字的不同字法进行比较。教师先让学生画这些字的外部轮廓,感受由不同结体产生的字形外部轮廓的变化。通过单钩比对后,学生明白了欧阳询、颜真卿等几位书法家处理笔画关系的方法。
(三)不同风格的比较
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等的不同,书法家书写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学时,教师应带领学生感受由各种不同风格带来的艺术美感。
比如在欣赏黄庭坚和苏东坡的不同书法风格时,教师让学生观看两人的视频故事:有一次,黄问苏:“我的字写得如何?”苏调侃说:“你的字是‘树梢挂蛇’。”黄听后一笑:“那您老的字便是‘石压蛤蟆’了。”通过观看生动有趣的视频故事,学生感受到了黄庭坚与苏东坡书法的不同风格特点:“树梢挂蛇”说明其字长,笔画细软而无力;“石压蛤蟆”则说明其字短而扁,似喘不过气来。由此,学生对两位书法大家的书写风格有了更多的了解,其知识视野也得到了拓展。 三、品——感受艺术的内涵
书法作品所蕴含的意象丰富,令人称奇。初看似乎平淡无奇的书法实际蕴含着丰富的景象:富于变化的笔墨形式、气象奔腾的生命意象、“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飘逸姿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书法的艺术内涵,并帮助其将之内化为自身的艺术素养。
(一)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过程
书法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状态是静止不动的,但学生欣赏时应想象作者的创作过程,如用笔的节奏、力度等,从而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动态的过程,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变化。
比如欣赏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的辅助,引导学生想象王羲之等风流名士在春游活动中流觞曲水、饮酒作诗的情景, 从而感受王羲之乘酒兴所抒发的真实情感以及《兰亭序》文意书法的飘逸神采。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是颜真卿在悲痛之极时为亡侄颜季明写的悼词,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其书法作品时,可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写作背景,感受作者悲愤而深情的倾诉,体会作品中那股雄浑遒劲、豪迈激盈的悲壮之气。
(二)从线条形态联想到具体形象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类似事物进行比较,从而使书法形象化、具体化。事实上,许多书法作品都曾受到过生活的启发,如公孙大娘舞剑、担夫争道、两蛇相斗……这些内容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参考,是创作的基础。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联想,欣赏书法作品的点画之美。比如出示横画,让学生说说“横”的形状像什么,学生会说像扁担、桥梁等;又如捺画,学生会联想到滑滑梯等。之后教师再结合古代书法家概括出来的“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这类形象有趣的说法,帮助学生体会书法的形态美。学生由線条形态联想到了具体形象,感悟到了书法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生动的笔墨线条。
四、评——表达自己的理解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评述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每个学生都可以对作品等视觉世界作出自己的评述。从分类上看,书法作品也属于视觉类艺术作品,教师可以教学生借用美术中的欣赏和评述方法,对书法作品作出自己的评述。
教学《书法作品欣赏》课时,教师设计了评述书法作品的引导问题。
1.作品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远观一幅作品,观察作品的幅式和整体效果。教师尊重学生的感受,并鼓励学生把感受表达出来。学生能够说出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如何,作品的内容与整体幅式搭配是否得体,作品的整体布局是否合适等。这一过程使得学生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变得具体,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赏析作品。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美术观赏能力和评论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作品中运用了哪些书写技法?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近距离观察作品的局部细节,并思考和分析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从而深入到对笔画、结构、笔力、节奏等的评述。如每一根线条的曲直、粗细、长短以及字的大小、宽窄、斜正等都给人以不同的美感。通过思考这一问题,学生进一步观察作品,并产生独特见解,鉴赏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3.你喜欢这件作品吗?这个问题旨在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从多角度评述作品。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对作品的看法,内容可涉及思想观念、情感态度、艺术风格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人喜好,切忌将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学生。
五、临——体验书法的美感
教学书法欣赏课的根本目的是要在教会学生欣赏的基础上进行书写实践,提高书写水平。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欣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书法在点画、结构和章法上的变化,教师需要教学生学习临摹方法,而后设计体验式临摹练习。
(一)学习临摹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临摹的含义和重要性,把临摹的各种方法介绍给学生。比如古人常用的一种方法叫“摹帖”,又叫“仿影”或拓写。学习这一方法时,教师让学生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来写字。这种方法既降低了小学生学习书法的难度,又能使学生体验到笔画的细微变化。
即使是颇有成就的书法家也十分重视临摹的作用,他们许多时候都是在临摹中学习、思考、创造的,继承古人的优秀成果,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用笔、结字、章法和气势等。
(二)进行临摹练习
学生通过临摹优秀书法作品的实践,能够进一步感受到书法作品中那些细微的美妙之处,从而提高审美情趣,为日后的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上《书法作品欣赏》课时,教师在学生初步感受《兰亭序》“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精美奇妙后,选取了《兰亭序》中的二十个不同的“之”字。在学生感受了各个“之”字的不同用笔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摹写练习。通过摹写,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作品中笔画线条无一雷同、波诡变化的奇特美感。
“操千曲而后晓声,赏千字而后能书。”受个性心理的影响,欣赏书法的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进行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读、比、品、评、临”几种方法交替使用,从多维度进行书法欣赏教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书法技能和书法理论知识。学生将在书法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吸纳中华书法艺术中的文化精神,从而提升观察、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倪文东.书法鉴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2]盛文林.书法艺术欣赏[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浙江省杭州市丁荷小学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