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多点言语体验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k29001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 “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以语言为主要学习对象,让学生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可见,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言语体验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语文课堂应该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亲历语言实践活动。
  然而,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地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深化思想等等,,用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自主言语思维,学生总是处于大量的聆听和寻找问题答案中学习,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进行言语体验。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体会:
  一、多点朗读,在琅琅书声中感悟语言
  要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言语,进而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离不开学生自我的多次朗读。因而,笔者以为,课堂中应多一点朗读。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一篇古典讽刺小说。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很有特点。在教学中,我通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朗读过程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感悟语言,品情悟意。1、初读。因为古典白话文和现代白话文在表达上有很多不同之处,所以给予学生充裕时间反复读,把文章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理解古典白话文中和现代白话文不一样的词语,例如:“诸亲六眷”“一声不倒一声”“登时”等等。理解了词语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与文本对话,把握文章内容。2、细读。即边读边议,边读边思。抓住关键句段,寓分析于朗读之中。如当学生抓住关键句体会到严监生病情严重后,引导学生把体会送到句子里读出来。当学生找出描写严监生的动作、神态三句话时,我让学生自由读着三句话,想一想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在潜心涵咏中学生会感受到严监生内心的变化过程。3、精读。欣赏课文精华,让学生反复吟咏、体味,与人物的感情产生共鸣,真正感受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学生在品读之时,情与意也得以升华。教学中,当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纷纷作出猜测时,我与学生也来猜想严监生的内心活动,继而追问“你们说的这些心理活动作家写进文章了吗?”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情表现出来。
  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学生可以理解文意,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在语言的感悟中,实现对语言背后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悦纳。
  二、多一点揣摩,在品味交流中言意兼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词语,反复咀嚼词语所表达的含义,通过言语的比较、追索、联想,把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学生内心鲜明的画面,让学生在品情悟意中,感受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达到言意兼得。
  要真正感受严监生的吝啬,必须细读文本,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走进他的内心。在学习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去思考:“读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在交流中,学生抓住了“摇了两三摇” “狠狠摇了几摇”“把眼闭着摇”“越发指得紧了”“只是指着不动”“两眼睁的滴溜圆”,引导学生比较言语运用的差异,体会严监生的内心的着急、生气、失望。“面对大侄子、二侄子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它的内心怎样?”在联系生活实际中,体会感受严监生的心急火燎。“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剩下什么?”体会严监生的绝望。“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不论是采用比较、追索、还是联系生活或者展开联想,这种种教学方式最终都是要立足于语言本身的。言语的揣摩为的是更好地解读语言,建构语言,丰满语言,并在这过程中学习和吸收语言,把握语言运用的规律,使语言课堂充满浓郁的语文味。
  三、多一点迁移,在随文练笔中运用语言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语言文字的学习重在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在课堂教学中,随文练笔不失为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
  《临死前的严监生》作者吴敬梓以充满讽刺的手笔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刻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可谓是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我为此设计了一个小练笔。
  出示短文:
  我的弟弟是个贪吃鬼。
  那天,妈妈做了弟弟最爱吃的香葱面。菜刚上来,弟弟就忍不住了,狂吃起来。爸爸妈妈看呆了。
  师:这篇小短文写得如何?哪里不足呢?你会怎么修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懂得抓住弟弟的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刻画弟弟贪吃的特点。)
  在阅读教学中,把小练笔的训练当作一个重要的言语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宜,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是高层次的言语体验。这不仅是卓有成效的吸收,内化,积累知识的过程,而且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获得一种新认识,掌握语言运用的能力,为今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基础。
  四、多一点拓展,在课外阅读中延伸体验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通过课堂教学,还应该向更广阔的课外阅读延伸。因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语文学习的内容向课外拓展,要善于把课堂学习内容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在结课时,激发学生:《儒林外史》中还刻画了许许多多的鲜活的人物。(课件出示)如从小爱读书爱画画,长大后不愿做官的王冕,中了举人后发了疯的范进,代人参加各种考试,天天吹牛的匡超人……课外让我们走进《儒林外史》,品人物描写,精彩无限。
  教师在课文学习的兴致处,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与兴趣,进行有效课外升华拓展。实现言语体验的课外延伸,使语文学习上实现质的飞跃。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要相信学生。只有不断实践,真切的言语体验,方能把握言语的密匙,形成言语运用能力。
其他文献
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远无法与城市相比,而网络的发达,手机的盛行,无不分噬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基本靠老师来“盯”,与我来讲,教学我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于“盯”学生,实在是强人所难。而作业本的完成对教学质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于是我们科学组开展了“科学作业情况”的调查。其中有关作业批语方面,向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  11你喜欢老师对你的科
【摘 要】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没有精神关怀,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班主任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更要学会精神关怀。本文从初中学生现实问题入手,从班主任工作的层面提出了对学生实施精神关怀的一些方法和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了解学生,拉近师生关系;二是关爱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三是家校互联,延续精神关爱。班主任对学生实施精神关怀,可以帮助学生心灵健康成长,人格完善健全,使其成为幸福的人。  【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历史与社会的学科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重视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历史与社会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掌握历史与社会对生活中的作用,引
摘 要 班主任是孩子心目中的朋友,是他们可以倾诉的对象;班主任是孩子心目中的神,是他们可以模仿的榜样;班主任是孩子心目中的伯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班级是孩子心目中的游乐场,是他们放飞理想的摇篮……班主任只有抓住了他们的心理,才能在工作中找到管理好班级的方法。与此同时,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做到心怀学生,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快乐。  关键词 心怀学生;闪光点;班主任;班级管理  中图分
【摘要】随着我们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国家的各项事业都实现了全面的进步和发展。学校的各项教育事业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小学生的锻炼和培养活动,需要从校外的实践开始,这样就能够充分的锻炼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全面的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认同感,最终实现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本篇文章针对小学生校外资源的开发
摘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教学,提出优化的课堂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是具有情感功能的独特“教育场”,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情”与“理”的相关性实践研究。  一、课堂教学“情”与“理”的理论探索  1.情理相关原理的研究  刘勰《文心雕龙》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辞必俏丽”。情理相
摘 要 时代呼唤生态文明,做好初中文明校园工作十分关键,也是提高学生文明意识的关键,为了提高工作有效性,要不断深入实际,以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方案,从而实现争做文明人,共创文明校的目标。  关键词 初中;文明校园;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052-01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把生态文明纳人中小学社会主义
进入21世纪,”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主体活动能力,已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主体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征,自主性是个体主体性的核心。”人如果不能自己做主,人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权力就没有被尊重和肯定。”社会需要有积极进取精神、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各级各类人才,这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实施班级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域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在课程整合理论指导下,立足《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捕捉孩子的生活点滴,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操作措施。  关键词 网络环境;作文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3-0217-0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
高效课堂是如今我校各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一节可以称得上高效的课,必须达到: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教学的效果不是看你教多少,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