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段六环”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即将教学划分为前中后三段,智慧引入、任务导学、活动促学、互动研学、学以致用、学力延伸六个环节,代替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资源服务平台的应用是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三段六环教学模式的辅助力量,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本文围绕小学高年级数学展开“三段六环”的教学模式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段六环;资源服务平台
引言:“三段六环”教学模式是一个强调教学并重的模式,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和动脑思考空间。信息化资源服务平台与“三段六环”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小学生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养成。从引入环节开始,教师就可以应用上传途径分享微课资源;学以致用环节教师可以使用题库为学生抽选题目,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组合的随堂测试题,并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总结错题、出新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以人教版六年级《百分数》为例进行“三段六环”教学模式。
一、智慧引入环节
教师为学生制作有关《百分数》的微课视频,从已经学过的分数知识入手过渡到百分数,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并点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微课视频的时长控制在10min以内,并搭配资源服务平台的题库资源,引导学生在自学后通过题库进行自学情况掌握。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后台视频播放时长、播放次数、答题正确率等数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问,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留下一定的学习任务,比如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百分数,一个百分数由几个部分组成,百分数怎样写、怎样读等,为课堂上的展示环节打前提。
二、任务导学环节
学生在课前完成了预习任务单后,教师需要将课堂前10~15min留给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以分享自学成果或小组讨论成果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因势利导。以《百分数》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用10~15min的时间来展示从后台获取的学生自学数据,搭配例题来让学生讲一讲对例题的理解。这一环节相当于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以“老师”的视角来阐述自学的成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自主学习是否存在漏洞和不足。
三、活动促学环节
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比如:教师提出一个比较具体的教學场景,一场校内篮球赛中,一班和三班是最终决赛的对手,两个班级现在需要靠罚篮板球决胜负。一班里有两个队员王同学和李同学,王同学的罚篮数据是5投3中,李同学的罚篮数据是6投4中,教练应该选哪一名队员去罚这决定胜负的一球?学生的答题过程可通过学生机直接反馈到教师的电子白板上,全面呈现思考过程、解题过程。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上讲台在交互白板上写下自己的思路,与小组内外的同学进行分享。在关于篮球命中率的题目中,有学生发现虽然用分数表示王同学和李同学的投篮命中情况不容易对比出二者谁大谁小,需要通过分成分母一致的分数或计算成小数,由于存在小数除不尽的情况,所以通分成分母一致的分数更容易比较出二者的大小。当通分分数时,分母是100时百分数的契机就出现了。在这样具体的活动情境中开展百分数教学,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的来源、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对数学知识掌握的灵活程度。
四、互动研学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拿出与例题比较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探讨,需要写出思考、计算的整个过程,并组内判断成员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之间出题,即小组甲出一道有关百分数的题目给小组乙去回答,小组乙出题给小组丙回答,形成相互之间的互动研讨氛围,实现教学的互动成长。
五、学以致用环节
经过教学活动和小组内、外互动后,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已经基本完成,教师可以为学生出一些生活化的试题来进行测试,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意识和能力。学以致用环节教师可以直接应用教材上做一做、练一练环节的试题,也可以应用资源服务平台上题库中的试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就发现自己是否存在薄弱项。
六、学力延伸环节
学生在随堂练中发现自己有知识点掌握的薄弱环节,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这一环节的效果就是学力延伸。如果教师应用的是平台题库,则学生所做错的题目会直接出现在错题本中,由平台算法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同类型题进行巩固,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未错题目的拓展型题。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课后巩固和拓展需要针对性的题目,资源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计算能够更好的辅助学生完成延伸拓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三段六环”教学模式下,资源服务平台的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能够得到调动和发挥。教师应用这一模式的初衷是以学生为本,应更多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和体会。
参考文献:
[1]王兆辉. 基于资源服务平台的小学数学“三段六环”教学模式案例研析[J]. 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5(01):50-54.
[2]谢治,邵汉民. 构建“三段六环”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活动模式的实践探究[J]. 教师,2012(14):44-46.
湖北省恩施市江城希望小学 冯金霞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段六环;资源服务平台
引言:“三段六环”教学模式是一个强调教学并重的模式,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和动脑思考空间。信息化资源服务平台与“三段六环”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小学生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养成。从引入环节开始,教师就可以应用上传途径分享微课资源;学以致用环节教师可以使用题库为学生抽选题目,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组合的随堂测试题,并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总结错题、出新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以人教版六年级《百分数》为例进行“三段六环”教学模式。
一、智慧引入环节
教师为学生制作有关《百分数》的微课视频,从已经学过的分数知识入手过渡到百分数,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并点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微课视频的时长控制在10min以内,并搭配资源服务平台的题库资源,引导学生在自学后通过题库进行自学情况掌握。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后台视频播放时长、播放次数、答题正确率等数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问,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留下一定的学习任务,比如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百分数,一个百分数由几个部分组成,百分数怎样写、怎样读等,为课堂上的展示环节打前提。
二、任务导学环节
学生在课前完成了预习任务单后,教师需要将课堂前10~15min留给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以分享自学成果或小组讨论成果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因势利导。以《百分数》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用10~15min的时间来展示从后台获取的学生自学数据,搭配例题来让学生讲一讲对例题的理解。这一环节相当于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以“老师”的视角来阐述自学的成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自主学习是否存在漏洞和不足。
三、活动促学环节
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比如:教师提出一个比较具体的教學场景,一场校内篮球赛中,一班和三班是最终决赛的对手,两个班级现在需要靠罚篮板球决胜负。一班里有两个队员王同学和李同学,王同学的罚篮数据是5投3中,李同学的罚篮数据是6投4中,教练应该选哪一名队员去罚这决定胜负的一球?学生的答题过程可通过学生机直接反馈到教师的电子白板上,全面呈现思考过程、解题过程。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上讲台在交互白板上写下自己的思路,与小组内外的同学进行分享。在关于篮球命中率的题目中,有学生发现虽然用分数表示王同学和李同学的投篮命中情况不容易对比出二者谁大谁小,需要通过分成分母一致的分数或计算成小数,由于存在小数除不尽的情况,所以通分成分母一致的分数更容易比较出二者的大小。当通分分数时,分母是100时百分数的契机就出现了。在这样具体的活动情境中开展百分数教学,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的来源、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对数学知识掌握的灵活程度。
四、互动研学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拿出与例题比较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探讨,需要写出思考、计算的整个过程,并组内判断成员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之间出题,即小组甲出一道有关百分数的题目给小组乙去回答,小组乙出题给小组丙回答,形成相互之间的互动研讨氛围,实现教学的互动成长。
五、学以致用环节
经过教学活动和小组内、外互动后,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已经基本完成,教师可以为学生出一些生活化的试题来进行测试,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意识和能力。学以致用环节教师可以直接应用教材上做一做、练一练环节的试题,也可以应用资源服务平台上题库中的试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就发现自己是否存在薄弱项。
六、学力延伸环节
学生在随堂练中发现自己有知识点掌握的薄弱环节,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这一环节的效果就是学力延伸。如果教师应用的是平台题库,则学生所做错的题目会直接出现在错题本中,由平台算法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同类型题进行巩固,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未错题目的拓展型题。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课后巩固和拓展需要针对性的题目,资源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计算能够更好的辅助学生完成延伸拓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三段六环”教学模式下,资源服务平台的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能够得到调动和发挥。教师应用这一模式的初衷是以学生为本,应更多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和体会。
参考文献:
[1]王兆辉. 基于资源服务平台的小学数学“三段六环”教学模式案例研析[J]. 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5(01):50-54.
[2]谢治,邵汉民. 构建“三段六环”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活动模式的实践探究[J]. 教师,2012(14):44-46.
湖北省恩施市江城希望小学 冯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