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出发让数学回归本真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_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如何有效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成长是一线教师的当前任务.该文首先阐述了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然后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为例,论述了生活化教学导入、教学素材选取、教学问题研讨、丰富教学活动、教学实践拓展五个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最后分析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理论依据;教学实践;本真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运用数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从生活出发,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来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激发其数学兴趣,培养其数学思维.下面,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让数学回归应用价值的本真.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1.“数学现实”原则
  荷兰的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在组织、开展数学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认知,积极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世界,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
  如学习例1,有关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问题时,(即三位小朋友在一起玩收集画片的游戏,其中小明有9张画片,小亮有24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在学生理解题目内涵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明确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师应创设情境来开展教学,让学生自由进行提问:如小亮和小红共有多少张画片?小明和小红共有多少张画片?两位男孩共有多少张画片?三位小朋友共有多少张画片?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利用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进行计算,同桌之间进行热烈的交流,互相探讨有效的解决途径,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寻找计算的简便途径,教师进行适时的巡视,提醒学生计算的注意事项,让他们选取自己喜欢的方法.
  2.“数学素养”理论
  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学的指导理念.围绕此目标,教师应遵循学生认知水平,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发挥、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通过质疑、研讨、交流、展示、测评等学习流程,培养、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探究能力等數学素养.
  例如在学生交流例1的四道习题的计算途径时,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讨小亮和小红共有的画片数(24 6=?);小亮和小明共有的画片数(24 9=?),即有关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选取学生代表,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分析先计算4 6=10,然后再用10 20=30,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小棒图示进行解说,即先将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将其捆成一捆,再加上原有的2捆,合起来是3捆,就是30根小棒.这时,还有学生提出用分成式的方法计算:将24分为20和4,先计算4 9=13,再计算20 13=33.这两种计算方法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多种数学思维方法,培养、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探究素养.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
  1.营造生活化的教学导入
  小学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知识较为抽象,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很多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有惧怕的心理.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伊始的导入环节,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感兴趣的身边事例入手,让学生轻松、自如的接受新知.
  例如学习例3,即有关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问题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于计算学习的兴趣,笔者邀请两位学生进行踢毽子比赛,其余同学计算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次数,学生们的兴致相当浓厚,积极要求参赛,笔者从中选定两名学生,两位同学在不同的时段内踢毽子的数量在变化,最后经过三个时间段的统计,三组数字出现了,18和21,33和25,16和13,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总数的统计.运算完成后,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过程,学生积极发言,分析了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计算策略,同时利用教具口算卡片进行展示.这个情境既使学生们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行了复习,又有效导入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新知学习.
  2.精选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有效的开展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化教学素材的选取、利用,如资料、图片、实物、视频等多样素材.教师在选取教学素材时,应结合教学目标,以服务教学目标为原则,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积极从教材中、教材外选用合适的素材.
  比如例4,让学生从中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问题,教师在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应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发展、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积极准备和选取了多媒体课件、挂图、小棒5捆、手偶以及若干磁性红旗,这些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到、接触到的物品,在课堂上看到这些物品,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遵循小学生的天性,联系小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积极展示、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其创造的潜能.
  3.研讨生活化的教学问题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提出相应层次的数学问题,问题的设置应紧扣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以问题为线索,通过观察、思考、对比、探讨等学习策略,运用相关的数学思想和原则解决问题.这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组织学生探究例4中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张邮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罗列常用的计算方法.从统计的结果来看,计算方法主要分为摆小棒和用计算器两种类型,接着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设疑:自己是如何通过这种方法来计算的?在学生介绍、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提问,如50根小棒非常好表示,用5捆小棒表示即可,那么被减数26应该怎么表示?这时学生积极献计献策:从一捆小棒里面抽取6根,再加2捆木棒.教师再提问:此时剩下多少?如何进行下一步计算?最后剩多少?学生回答:5捆小棒抽去2捆,剩3捆,再从其中1捆抽取6根,剩下的是2捆和4根,合起来就是24.这样拆小棒的问题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丰富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小学生年龄较小,具有爱玩、爱动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遵循学生的天性结合课程标准,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并且将活动设置于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学生通过游戏、竞赛、探究、操作、实践等丰富的活动,积极参与学习,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以例2的题目为例,为了让学生切实感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学习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请三位同学开展现场模拟活动,一位扮演小华,手中有30张图片;一位扮演小丽,手中有8张图片;一位扮演小军,手中有34张图片,并请其他学生设计相关的减法问题.学生们积极发言,分别从三个角度进行设疑:小军比小丽多多少?小军比小华多多少?小华比小丽多多少?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相应的实践操作、探究活动.对于30-8=( )的计算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摆小棒活动来解决,学生都知道3捆小棒代表30张图片,那么如何从这3捆里面去掉8根小棒?学生进行了现场演示实践:打开其中的一捆,从中去掉8根,这样学生轻松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5.延伸生活化的教学实践
  数学知识具有应用广泛性的特征.在开展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运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相关的数学思想及原理,并积极地运用相关知识予以解答,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如在學生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算、实践操作、整合比较等活动,在活动中掌握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了检测、巩固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掌握,教师组织了“闯关”活动,即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设置问题,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设置的问题多且计算准确.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生活实践经验入手,积极设置符合要求的问题,如自己共去同学那儿借阅了18本图书,还了9本,问现在还有多少本没还?在计算时,学生运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即遇到个位上不够减时,需要从被减数的十位上借一当十再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有效巩固了所学知识.
  三、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问题
  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实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陶冶其学习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及创造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不够,视野不够开阔,不会灵活运用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后,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化知识,教师组织学生整理操场卫生,当时有22位学生清除杂草,19位学生捡拾垃圾,16位学生运送垃圾.这时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设置问题,部分学生感到茫然,思维的敏捷度和灵活性都欠缺,不知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运用.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融入生活,通过感受、锻炼从生活中汲取有益的知识,将学习的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益于学生成长.
  总之,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拓途径,将学校这个小课堂与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紧密衔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回归数学本真,彰显学生个性,助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旭风.论中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与落实途径[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7):74-76.
  [2]王淑文.对接生活体验,让数学灵动起来[J].小学教学参考,2020(26):86-87.
  [3]沈安丽.让数学教学回归学生生活[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9):44.
  [4]肖振汉.小学生活化数学课堂构建策略探微[J].数学教学通讯,2020(25):74-75.
其他文献
【摘要】聘用学生作为助教参与到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既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对我校数学公共课程起到了有效的助力.根据收集到的问卷数据和近年来全校学生的补考数据,笔者分析了我校数学公共课学生助教工作的现状,从学生、教师、助教三个层面提出推进学生助教工作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公共课;学生助教;现状;对策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提升教学成果,高校安排具有一定学习经验的学生参与教学,通常
【摘要】中考复习课是以某一知识为基准,对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进行横向网构,对蕴含的数学思想进行纵向剖析的课.其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中考复习课围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使学生掌握“四基” “四能”,达到讲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  【关键词】中考复习课;核心素养;四基;四能  1 复习教学设计的思考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用代数的定
【摘要】在几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整理归纳出类型和方法,并把类型、方法和范例作为整体来积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当遇到一个几何图形问题时,学生能辨认它属于哪一类基本图形,或是由哪些基本图形复合而成.以此为索引,在记忆贮存中提取出相应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关键词】几何直观,逻辑思维,基本图形     数学核
【摘要】三角函数是初等函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单位圆上0°~360°角的六种常见三角函数的基础上,探究0°~360°角的六种常见三角函数的一些新的性质.  【关键词】单位圆;三角函数;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我们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y轴的交点为圆心,以1为半径画圆.我们把这个半径为1的圆叫作单位圆.[1]  如今,在现代教学中,我们常用的三角函数共有六种,分别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 正
【摘要】问题引领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在问题情境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将知识点变为训练点与问题点,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框架.问题引领可以良好地完成现代教学任务,挖掘数学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价值,训练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教师借助问题引领可以良好地解决以往教学存在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带领学生积极
【摘要】微课“短、小、精”的特征,能够满足学生在线和移动式学习需求,讲授式微课不仅可以引领学生高效预习,也可以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复习,随时随地学习等.本文以定积分求面积为例,阐述如何将微课应用于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微课;高等数学;定积分的应用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高等数学概念复杂,理论性强,表达抽象,推理严谨.那么教师该如何
【摘要】基于启发式教学思想,以“平行线的判定”为例,结合数学命题学习的三个阶段(命题获得、命题证明、命题应用),进行教学设计及其理论分析.  【关键词】数学命题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设计;平行线的判定  【基金项目】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研究项目(2018SFKC40).  一、引言  在初中教学阶段,加强数学命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十分重要的任务.数学命题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挖掘命题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对学生提出基础性、整合性、前瞻性的学习要求,也是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学习数学的本质要求,其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落实到小学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文章主要是以小学数学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提出对应的措施,以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泰州市第十一期教研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双向的,即教师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实现师生互动.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学会在质疑中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分组操作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查漏补缺.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因为学生往往过于被动,只有与学生共同营造一种融
【摘要】笔者以参加优质课评比——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上“认识厘米”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谈一些体悟.整堂课用各种感官的参与和环节的精心设计进行数学学习,凸显重点,效果明显.通过这堂课的磨炼,笔者认识到了要突破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促进1厘米建模,就是要“让孩子们放慢脚步,使学习的足迹印得深一些,再深一些”.  【关键词】突出重点;注重过程;放慢脚步;加深印迹  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