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要求学生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来面对现实生活。体验性学习策略就是这些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以下是我关于体验性学习的几点看法。
一、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1.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在新课标下,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型的教师转为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由单一型教师转为综合型教师;由传统教学方式转为现代教学方式;由面向全体学生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
2.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装满知识的容器”。因此,首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热爱每一个学生。其次,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是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再次,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的个性是多样的,因此,我们不能用统一的尺度衡量每一个学生,用统一的模式规范每一个学生。最后,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本身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闪光点更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资源。
3.教师教学过程观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可以统治学,也不可以代替学,教师的教要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师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学交流,形成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此过程是师生展开对话、理解而达成“你—我”师生关系的过程,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体验中共生共长的过程。
二、努力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1.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更要尊重他们各自不重复的个性、可爱的单纯和浪漫的天真;不但要尊重他们与自己相同的思维,更要尊重他们敏锐有余而成熟不足的求异思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因为有缺陷、不完善的发言也胜于缄默与懒惰。对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了解,不强求“同一”,确保不堵塞学生的创新思路,时时刻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自觉思维、独立创新的环境。比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答问时可使用一些简短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分析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建议很独特”;或是“不要紧张,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这些期盼性的语言,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要加强师生互动。互动就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学中,一堂成功的、充满生机的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在这里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师生共同活动;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互动主要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其中分组活动是学生间互动的主要形式。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学中进行分组活动可以让学生相互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1)为学生质疑问难提供宽松的环境。自由、宽松的外在环境对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很重要。学生的大胆设疑、质疑需要教师的鼓励,因为多数学生想质疑却疑虑重重,既怕老师瞧不起,又怕同学讥笑。这时教师要对学生即使看起来幼稚可笑的问题给予充分恰当的鼓励、肯定。
(2)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问难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包办代替,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在学习中发现,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养成良好的质疑问难的习惯。
(3)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基本方法。学生设疑质疑的基本方法可以从认识事物的三个层面上考虑:一是“是什么”,二是“为什么”,三是“怎么样”。前两者是浅层次的质疑,后者是深层次的问难。
三、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
1.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智力上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之中。
2.故事情境。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比如讲解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时,可插入“群牛遇虎,齐心护犊,一牛带二犊独奔,为虎所食”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注意力高度集中。此时教师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发扬团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再如学习尊师重教内容时,可举“程门立雪”的典故,教育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尊重老师。
3.艺术情境。
在思品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名诗佳句,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创设教学情境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集体、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美好情感,实现情感教学目标。如讲解“改革开放”内容时,可播放《春天的故事》等。这样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达到思想教育的较好效果。
4.漫画情境。
政治教材内容抽象、枯燥,恰当地利用漫画,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力与思维能力。如讲解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现状时,可选用漫画“小鸟的悲哀”进行教学。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然后由学生思考讨论:这幅图说明了什么?看后启发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仅立足于教学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活动,如书报的阅读、资料的收集整理、观察记录、制作广告词、调查报告等。二是群体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兴趣小组、合办壁报、召开主题班会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到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激发其求知欲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1.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在新课标下,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型的教师转为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由单一型教师转为综合型教师;由传统教学方式转为现代教学方式;由面向全体学生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
2.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装满知识的容器”。因此,首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热爱每一个学生。其次,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是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再次,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的个性是多样的,因此,我们不能用统一的尺度衡量每一个学生,用统一的模式规范每一个学生。最后,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本身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闪光点更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资源。
3.教师教学过程观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可以统治学,也不可以代替学,教师的教要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师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学交流,形成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此过程是师生展开对话、理解而达成“你—我”师生关系的过程,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体验中共生共长的过程。
二、努力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1.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更要尊重他们各自不重复的个性、可爱的单纯和浪漫的天真;不但要尊重他们与自己相同的思维,更要尊重他们敏锐有余而成熟不足的求异思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因为有缺陷、不完善的发言也胜于缄默与懒惰。对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了解,不强求“同一”,确保不堵塞学生的创新思路,时时刻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自觉思维、独立创新的环境。比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答问时可使用一些简短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分析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建议很独特”;或是“不要紧张,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这些期盼性的语言,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要加强师生互动。互动就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学中,一堂成功的、充满生机的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在这里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师生共同活动;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互动主要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其中分组活动是学生间互动的主要形式。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学中进行分组活动可以让学生相互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1)为学生质疑问难提供宽松的环境。自由、宽松的外在环境对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很重要。学生的大胆设疑、质疑需要教师的鼓励,因为多数学生想质疑却疑虑重重,既怕老师瞧不起,又怕同学讥笑。这时教师要对学生即使看起来幼稚可笑的问题给予充分恰当的鼓励、肯定。
(2)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问难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包办代替,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在学习中发现,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养成良好的质疑问难的习惯。
(3)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基本方法。学生设疑质疑的基本方法可以从认识事物的三个层面上考虑:一是“是什么”,二是“为什么”,三是“怎么样”。前两者是浅层次的质疑,后者是深层次的问难。
三、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
1.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智力上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之中。
2.故事情境。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比如讲解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时,可插入“群牛遇虎,齐心护犊,一牛带二犊独奔,为虎所食”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注意力高度集中。此时教师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发扬团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再如学习尊师重教内容时,可举“程门立雪”的典故,教育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尊重老师。
3.艺术情境。
在思品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名诗佳句,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创设教学情境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集体、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美好情感,实现情感教学目标。如讲解“改革开放”内容时,可播放《春天的故事》等。这样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达到思想教育的较好效果。
4.漫画情境。
政治教材内容抽象、枯燥,恰当地利用漫画,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力与思维能力。如讲解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现状时,可选用漫画“小鸟的悲哀”进行教学。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然后由学生思考讨论:这幅图说明了什么?看后启发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仅立足于教学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活动,如书报的阅读、资料的收集整理、观察记录、制作广告词、调查报告等。二是群体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兴趣小组、合办壁报、召开主题班会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到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激发其求知欲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