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广袤的历史长河中,好的行为和思想与不好的风气都会产生,初中的学生缺乏判断一些事物的能力,到现在为止,在教育这一体系中,德育方面的教育都是比较重要的,而历史与社会这门科目作为一个人文科目,讲的是以真实事件为依据,相较其他的科目来说,它更具有教育学生的优势。因此学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新教育准则也强调了加强学生的品德素质和个人能力的必要性。如何将德育当中的教育融入到历史与社会的授课环节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成为了广大授课的老师的职责所在。老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在授课环节中融入德育因素,努力让学生成为有美好品质的新一代人。
关键词:德育渗透;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与德育有关,德育作为我国文明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发扬,不断的教育着人们。初中的历史与社会科目是学生必学的一个科目,其中包含了古今的事件和国家的演变等等广泛的内容,全面的介绍整个人类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水平,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对发生的事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德育当中的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和素质,让学生具备正确的观念,作为初中的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很强,对很多事物都能产生乐趣,所以教师在讲述书中内容的同时,要培育学生的德育思想。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授课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1建立正确认知
初中这个阶段是学生形成一些正确观念的重要时期,正确的指引能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思想,相反,错误的引导和教育会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到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学校一直是我国学生们接受现代化教育的主要地点和场所,通过课堂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初中历史与社会包含的内容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整个人类的发展,以此为基础来培育学生的历史意识思维和社会世界观,形成自己的知识和内容的体系,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历史课程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历史上一些优秀的人物,毅然决然地给学生建立了一些良好的榜样,学生对这些伟大人物进行了学习,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学习这些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对自己的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
1.2培养历史道德思维
历史这个科目着重培育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水平以及让学生具备历史思维,从而让学生建立起一种以正确的的态度来对待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学生将自己分析的能力具体的运用到生活中,以一种客观的、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生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固守本心,以一种平静的心态面对生后,而这种影响是渐渐的发生在学生身上的。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教学策略
2.1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认同感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长久历史和优秀的传统,弘扬优秀的精神是长久不断的。历史课程是广大学生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书本中所蕴含着的我国文化从人类起源到清代,再到上个世纪的所有演进历史过程,全面展现在广大学生面前,是广大学生学习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因素。在授课的环节中,要全面地利用一些优秀的文化,将其与德育方面的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唤起广大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增强学生所学文化的自信心。当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其想法和观念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精华与糟粕同时涌现出来,这就需要老师必须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提升辨别文化的水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中华文明的曙光”讲述了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老师可以问学生,引起学生思考:那时候的人们如何建立起第一个巢穴?什么事件是文明的开始?这种教育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了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更知道了古代和现代文明的不同,对整个文明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能以一种发展的态度对待现在的文明。
2.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是人们心中对国家的一种最浓烈的情感,也是对自己国家的认可与忠实。爱国的教学是我国的一项美德,不僅仅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们道德到遵守的规范,对学衡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历史老师,在授课环节中,老师更加有责任在历史授课中融入爱国的教育,从而培育学生的爱国思想。为完成爱国教学的任务,历史书本中给予的资源是不够的,但在授课中老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过去和现在,把握和发展以后。所以,老师在历史授课环节中,要培育学生的爱国思想,对学生进行应时的教育。比如说,在学习“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的时候,其中介绍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内容,在对这一课进行讲述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上课时先不直接带领学学生学生进行本课的学习,而是先给学生放映一段短视频节目,是关于“1997年香港回归纪录片”的片段,学生们都非常认真的投入到这段视频中。老师见学生们聚精会神,等片段放映一段后,通过问题制造一个学习的情景。老师先问学生:“请你们思考一下,我国的制度是什么呢?”学生们大部分都能答复出是社会主义制度。接着放映,当片段放映到香港被英国夺取时,老师继续问:“英国为什么要抢走香港呢?”学生联想后能够答出当时的中国实力不够。老师紧接着问:“为什么现在又把香港交还给我国了呢?”学生联想后答复,因为我国的实力增强了。教师这时不断的鼓励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明白“弱国无外交”。通过这样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对国家的爱国之心进而产生。在历史课本的内容中,讲到具体的一些人物与事件时,老师可以通过制造问题情景的方式来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结语:综上所述,在历史的授课环节中,老师要用好历史中的事件和人物的带领作用,让学生具备尊重传统、辨别事物的能力,改变自己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将书本知识的了解转换为自身的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美好品格的形成,让学生成为道德品质高、综合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宝龙.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J].黑龙江科学,2020,v.9;No.118(3):85-86.
[2]周伟云.弘扬学科主旋律夯实德育主阵地——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路径[J].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参考,2020,444(18):27-28.
[3]郑兴义.如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东西南北:教育,2019(17):0182-0182.
关键词:德育渗透;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与德育有关,德育作为我国文明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发扬,不断的教育着人们。初中的历史与社会科目是学生必学的一个科目,其中包含了古今的事件和国家的演变等等广泛的内容,全面的介绍整个人类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水平,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对发生的事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德育当中的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和素质,让学生具备正确的观念,作为初中的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很强,对很多事物都能产生乐趣,所以教师在讲述书中内容的同时,要培育学生的德育思想。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授课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1建立正确认知
初中这个阶段是学生形成一些正确观念的重要时期,正确的指引能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思想,相反,错误的引导和教育会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到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学校一直是我国学生们接受现代化教育的主要地点和场所,通过课堂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初中历史与社会包含的内容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整个人类的发展,以此为基础来培育学生的历史意识思维和社会世界观,形成自己的知识和内容的体系,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历史课程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历史上一些优秀的人物,毅然决然地给学生建立了一些良好的榜样,学生对这些伟大人物进行了学习,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学习这些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对自己的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
1.2培养历史道德思维
历史这个科目着重培育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水平以及让学生具备历史思维,从而让学生建立起一种以正确的的态度来对待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学生将自己分析的能力具体的运用到生活中,以一种客观的、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生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固守本心,以一种平静的心态面对生后,而这种影响是渐渐的发生在学生身上的。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教学策略
2.1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认同感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长久历史和优秀的传统,弘扬优秀的精神是长久不断的。历史课程是广大学生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书本中所蕴含着的我国文化从人类起源到清代,再到上个世纪的所有演进历史过程,全面展现在广大学生面前,是广大学生学习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因素。在授课的环节中,要全面地利用一些优秀的文化,将其与德育方面的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唤起广大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增强学生所学文化的自信心。当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其想法和观念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精华与糟粕同时涌现出来,这就需要老师必须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提升辨别文化的水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中华文明的曙光”讲述了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老师可以问学生,引起学生思考:那时候的人们如何建立起第一个巢穴?什么事件是文明的开始?这种教育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了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更知道了古代和现代文明的不同,对整个文明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能以一种发展的态度对待现在的文明。
2.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是人们心中对国家的一种最浓烈的情感,也是对自己国家的认可与忠实。爱国的教学是我国的一项美德,不僅仅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们道德到遵守的规范,对学衡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历史老师,在授课环节中,老师更加有责任在历史授课中融入爱国的教育,从而培育学生的爱国思想。为完成爱国教学的任务,历史书本中给予的资源是不够的,但在授课中老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过去和现在,把握和发展以后。所以,老师在历史授课环节中,要培育学生的爱国思想,对学生进行应时的教育。比如说,在学习“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的时候,其中介绍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内容,在对这一课进行讲述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上课时先不直接带领学学生学生进行本课的学习,而是先给学生放映一段短视频节目,是关于“1997年香港回归纪录片”的片段,学生们都非常认真的投入到这段视频中。老师见学生们聚精会神,等片段放映一段后,通过问题制造一个学习的情景。老师先问学生:“请你们思考一下,我国的制度是什么呢?”学生们大部分都能答复出是社会主义制度。接着放映,当片段放映到香港被英国夺取时,老师继续问:“英国为什么要抢走香港呢?”学生联想后能够答出当时的中国实力不够。老师紧接着问:“为什么现在又把香港交还给我国了呢?”学生联想后答复,因为我国的实力增强了。教师这时不断的鼓励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明白“弱国无外交”。通过这样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对国家的爱国之心进而产生。在历史课本的内容中,讲到具体的一些人物与事件时,老师可以通过制造问题情景的方式来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结语:综上所述,在历史的授课环节中,老师要用好历史中的事件和人物的带领作用,让学生具备尊重传统、辨别事物的能力,改变自己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将书本知识的了解转换为自身的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美好品格的形成,让学生成为道德品质高、综合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宝龙.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J].黑龙江科学,2020,v.9;No.118(3):85-86.
[2]周伟云.弘扬学科主旋律夯实德育主阵地——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路径[J].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参考,2020,444(18):27-28.
[3]郑兴义.如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东西南北:教育,2019(17):018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