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孩子面临太多的外界诱惑,有趣的、滑稽的、可爱的、惊险的……在孩子们看来,外面的世界比学校更精彩。虽然我们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我们的目标更多的是追求分数,一味地要求更会让孩子厌倦学习。因此,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当前教育的关键问题,没有兴趣,还追求什么教育成效呢?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如果我们能时刻关注这些细节,相信它会让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
1 接触心灵,给孩子永久的关注
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用夸美纽斯的一句话“学生之所以善恶学问,原因在教员自己身上”。或许,我们偶尔会抱怨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会抱怨他们对学习的漠视,甚至会把孩子未做家庭作业的责任追究在家长身上。事实上,我们忽视了这些学生之所以特殊的根源——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就因为他们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不积极性和滞后性,于是老师的定位也让孩子给自己定了位。这是非常可怕的,即便陶行知先生早已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但我们始终无法避免这一现象。
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我们不重视培养师生感情,那么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将付出更多的精力。课间,我们可以走下讲台,走向学生,去问问他们最近在学习上有什么问题,聊聊他们在家的情况或者了解一下他们的兴趣爱好……我们也可以实地家访,表示对学生的特别关注,将我们暖暖的爱送到孩子和家长的身边。即便是对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只要我们对学生倍加重视和关心,一如既往地给予他们更多关心呵护,就一定会赢得他们对老师的信任,他们也会慢慢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他们也会“亲其师,信其道”,主动地投入学习。
2 鼓励引导,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
一些孩子不喜欢学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校课堂缺乏吸引力。新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新理念推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平时真正落到实处,努力学习并改进自己教学方法的老师并不多。而研究厌学孩子的心理,探索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这无疑给老师增加了负担……因此,我想,课堂模式单一化的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还是很难改善。
但是,不管我们适合怎样的教学模式,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绝不能将知识全盘授予,而不考虑孩子们的反应。这样缺乏引导和互动的课堂不仅没有吸引力,更糟糕的是,它将使学生丧失自学能力,还将泯灭孩子们的创造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引导孩子们自己参与,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那收到的效益跟一味灌输是全然不一样的,因为经过紧张的脑力活动而获得的新知识是最不容易遗忘的。要知道,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他们特别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如果我们能满足他们的这种欲望,必能引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 关注喜好,让学生享受成功体验
林格伦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是啊,兴趣之上的游戏不就能让孩子们享受成功的体验吗?
有时候,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会设计一两个游戏,希望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的确,很多时候游戏的加入能为课堂增添生气和活力,能推进下一步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是,如何巧妙地设计课堂游戏,很多时候也是一种需要锤炼的艺术,它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收效。
游戏的设计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爱好出发。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产生共鸣,这时候他们会更加投入,更加专注,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在游戏中会表现得比平时更棒,相信自己会取得游戏的胜利。当游戏顺利结束,我们不仅达到了设计游戏的目的,还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自己的学生会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会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会得到老师更多的表扬,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那些默默无闻、不够自信的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提供表现的机会,给予成功的体验,然后得到鼓励——要勇敢自信地表现自己。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只有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才能让他们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4 减轻负担,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很多老师舍不得浪费课堂上的时间,喜欢将课堂作业布置在课间完成;有些老师甚至不肯放弃课间十分钟,铃声响了很久还要对着一群心不在焉的学生侃侃而谈;有些老师还喜欢给后进生布置额外的作业,希望他们取得进步……这些做法表面上是为孩子们好,事实上并没有什么效果,反而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反感,讨厌学习。因为我们剥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这是孩子们最痛恨的事情,谁小的时候不想着多玩一会儿呢?为此我们要体谅孩子们的心理,不要给予太多的学习约束,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支配。
总之,“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如果我们爱学生,就必须注重教育细节,把兴趣还给学生。
1 接触心灵,给孩子永久的关注
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用夸美纽斯的一句话“学生之所以善恶学问,原因在教员自己身上”。或许,我们偶尔会抱怨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会抱怨他们对学习的漠视,甚至会把孩子未做家庭作业的责任追究在家长身上。事实上,我们忽视了这些学生之所以特殊的根源——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就因为他们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不积极性和滞后性,于是老师的定位也让孩子给自己定了位。这是非常可怕的,即便陶行知先生早已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但我们始终无法避免这一现象。
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我们不重视培养师生感情,那么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将付出更多的精力。课间,我们可以走下讲台,走向学生,去问问他们最近在学习上有什么问题,聊聊他们在家的情况或者了解一下他们的兴趣爱好……我们也可以实地家访,表示对学生的特别关注,将我们暖暖的爱送到孩子和家长的身边。即便是对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只要我们对学生倍加重视和关心,一如既往地给予他们更多关心呵护,就一定会赢得他们对老师的信任,他们也会慢慢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他们也会“亲其师,信其道”,主动地投入学习。
2 鼓励引导,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
一些孩子不喜欢学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校课堂缺乏吸引力。新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新理念推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平时真正落到实处,努力学习并改进自己教学方法的老师并不多。而研究厌学孩子的心理,探索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这无疑给老师增加了负担……因此,我想,课堂模式单一化的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还是很难改善。
但是,不管我们适合怎样的教学模式,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绝不能将知识全盘授予,而不考虑孩子们的反应。这样缺乏引导和互动的课堂不仅没有吸引力,更糟糕的是,它将使学生丧失自学能力,还将泯灭孩子们的创造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引导孩子们自己参与,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那收到的效益跟一味灌输是全然不一样的,因为经过紧张的脑力活动而获得的新知识是最不容易遗忘的。要知道,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他们特别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如果我们能满足他们的这种欲望,必能引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 关注喜好,让学生享受成功体验
林格伦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是啊,兴趣之上的游戏不就能让孩子们享受成功的体验吗?
有时候,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会设计一两个游戏,希望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的确,很多时候游戏的加入能为课堂增添生气和活力,能推进下一步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是,如何巧妙地设计课堂游戏,很多时候也是一种需要锤炼的艺术,它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收效。
游戏的设计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爱好出发。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产生共鸣,这时候他们会更加投入,更加专注,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在游戏中会表现得比平时更棒,相信自己会取得游戏的胜利。当游戏顺利结束,我们不仅达到了设计游戏的目的,还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自己的学生会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会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会得到老师更多的表扬,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那些默默无闻、不够自信的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提供表现的机会,给予成功的体验,然后得到鼓励——要勇敢自信地表现自己。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只有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才能让他们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4 减轻负担,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很多老师舍不得浪费课堂上的时间,喜欢将课堂作业布置在课间完成;有些老师甚至不肯放弃课间十分钟,铃声响了很久还要对着一群心不在焉的学生侃侃而谈;有些老师还喜欢给后进生布置额外的作业,希望他们取得进步……这些做法表面上是为孩子们好,事实上并没有什么效果,反而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反感,讨厌学习。因为我们剥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这是孩子们最痛恨的事情,谁小的时候不想着多玩一会儿呢?为此我们要体谅孩子们的心理,不要给予太多的学习约束,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支配。
总之,“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如果我们爱学生,就必须注重教育细节,把兴趣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