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学校德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为全世界各国所重视。借鉴当代国外学校道德教育成功的经验,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国外 学校 道德教育 借鉴
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它关系民族危亡、国家兴衰、社会稳定和发展。因此,借鉴当代国外道德教育的经验,对于改进和加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实际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经验
第一,寓德育教育于其他课程之中。国外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中,普遍重视德育的正规化教育。日本的学校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实施教育:公民课,即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社会课,主要讲授人文学科的知识和道德规范;道德课,即就某一道德主题组织有关活动;特别活动课,相当于课外教育。另外,美国有公民课,加拿大有道德价值课,新加坡有道德教育课等。
第二,讲究德育方法技巧。新加坡在德育方式上实行七个结合,在德育方法上重视“六顺”。“七结合”是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道德教育与生活需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吓唬”相结合,共性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无形教育与有形教育相结合,大与小(国家归属感的培养与班组、社区、公司归属感的培养)相结合,物质奖励与光荣感教育相结合。“六顺”是顺情(动之以情)、顺性(根据人们的个性和年龄特性施教)、顺势(适时进行教育)、顺理(晓之以理)、顺利(因势利导)、顺真(讲真话,实事求是)。此外,新加坡的教育界人士为了改变学校道德教育中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鼓励学生参加讨论。还提出了四种教学法:一是文化传递法,即把道德标准传递给学生;二是设身处地考虑法,即通过教学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三是价值澄清法,即强调道德或价值观是经过自由选择、反省和行动澄清出来的;四是道德认识发展法,即通过道德两难问题,了解学生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提高认识层次。
第三,加强德育场所和环境建设。在美国,仅华盛顿市就有华盛顿故居和纪念碑、林肯纪念堂、自然历史博物馆、宇宙空间博物馆等。这些场馆规模宏伟,耗资巨大,每年还要动用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维护和改进。现已采用了模拟、影视、图片、文字、实物、音响等许多现代化手段进行烘托和渲染,感染力极强。美国把这些场馆看作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当作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美国传统教育、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而且规定向青少年免费开放。
第四,设立辅导中心。在美国的各所大学里,几乎都设有学生辅导中心,设有专职人员,归口于教育部的专门办公室。辅导中心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个人的成长、事业的选择和发展、学习能力的获取、心理障碍的排除等。辅导方式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上课,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如人际关系、行为自控和社会心理等。二是召开研讨会,围绕着某个问题,如考试紧张、选择职业等展开讨论、交流,由辅导人员进行适当引导。三是个别辅导,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个别人的心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疑释惑和咨询。此外,辅导中心还聘请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的教师作兼职辅导员,以便协助工作。
第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美国的大学不仅允许学生依照学校的有关规定组织学术、文化、宗教、政治等社团,锻炼能力,而且支持学生有组织地走向社会,承担一定的项目。如为伤残人员服务、为移民子女提供外语训练、为监禁青年指导等。有的学校称之为“热线活动”,有的叫“自愿主义”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了解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通过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青年具有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增强劳动观点,培养协调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
二、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发展
(一)要把道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学校的党政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切实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针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切实加强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目标要求;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开展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道德品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要把实践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践,德育理论的灌输才能收到实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德育理论与原则的正确性,才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德育理论。可以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德育对象素质的提高。把社会实践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树立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的责任感,不断提升思想认识水平、专业理论素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要创新道德教育的方法。道德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为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而采取的各种影响手段和活动策略。创新德育方法要求教育者在一切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受教育者可以接受的方式,找准时机,通过适当的载体,让每一个
受教育者自觉接受教育,感到自己是有自尊的、自信的、自豪的,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会有发展潜力和上升的空间。因此,在创新道德教育方法时,要体现思想性的高端设计,挖掘教育载体丰富的文化内涵,引导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要周密的计划和组织,引导受教育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赵野田.国外高校德育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启示[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3).
[2]赵瑞芳,张树杰.国外道德教育对我国青少年教育的启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2).
[3]刘新生.国外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6).
[4]蔡志良.培养道德能力:新世纪学校德育的主题[J].理论观察,2002(10).
关键词国外 学校 道德教育 借鉴
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它关系民族危亡、国家兴衰、社会稳定和发展。因此,借鉴当代国外道德教育的经验,对于改进和加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实际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经验
第一,寓德育教育于其他课程之中。国外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中,普遍重视德育的正规化教育。日本的学校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实施教育:公民课,即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社会课,主要讲授人文学科的知识和道德规范;道德课,即就某一道德主题组织有关活动;特别活动课,相当于课外教育。另外,美国有公民课,加拿大有道德价值课,新加坡有道德教育课等。
第二,讲究德育方法技巧。新加坡在德育方式上实行七个结合,在德育方法上重视“六顺”。“七结合”是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道德教育与生活需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吓唬”相结合,共性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无形教育与有形教育相结合,大与小(国家归属感的培养与班组、社区、公司归属感的培养)相结合,物质奖励与光荣感教育相结合。“六顺”是顺情(动之以情)、顺性(根据人们的个性和年龄特性施教)、顺势(适时进行教育)、顺理(晓之以理)、顺利(因势利导)、顺真(讲真话,实事求是)。此外,新加坡的教育界人士为了改变学校道德教育中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鼓励学生参加讨论。还提出了四种教学法:一是文化传递法,即把道德标准传递给学生;二是设身处地考虑法,即通过教学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三是价值澄清法,即强调道德或价值观是经过自由选择、反省和行动澄清出来的;四是道德认识发展法,即通过道德两难问题,了解学生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提高认识层次。
第三,加强德育场所和环境建设。在美国,仅华盛顿市就有华盛顿故居和纪念碑、林肯纪念堂、自然历史博物馆、宇宙空间博物馆等。这些场馆规模宏伟,耗资巨大,每年还要动用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维护和改进。现已采用了模拟、影视、图片、文字、实物、音响等许多现代化手段进行烘托和渲染,感染力极强。美国把这些场馆看作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当作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美国传统教育、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而且规定向青少年免费开放。
第四,设立辅导中心。在美国的各所大学里,几乎都设有学生辅导中心,设有专职人员,归口于教育部的专门办公室。辅导中心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个人的成长、事业的选择和发展、学习能力的获取、心理障碍的排除等。辅导方式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上课,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如人际关系、行为自控和社会心理等。二是召开研讨会,围绕着某个问题,如考试紧张、选择职业等展开讨论、交流,由辅导人员进行适当引导。三是个别辅导,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个别人的心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疑释惑和咨询。此外,辅导中心还聘请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的教师作兼职辅导员,以便协助工作。
第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美国的大学不仅允许学生依照学校的有关规定组织学术、文化、宗教、政治等社团,锻炼能力,而且支持学生有组织地走向社会,承担一定的项目。如为伤残人员服务、为移民子女提供外语训练、为监禁青年指导等。有的学校称之为“热线活动”,有的叫“自愿主义”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了解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通过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青年具有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增强劳动观点,培养协调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
二、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发展
(一)要把道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学校的党政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切实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针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切实加强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目标要求;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开展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道德品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要把实践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践,德育理论的灌输才能收到实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德育理论与原则的正确性,才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德育理论。可以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德育对象素质的提高。把社会实践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树立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的责任感,不断提升思想认识水平、专业理论素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要创新道德教育的方法。道德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为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而采取的各种影响手段和活动策略。创新德育方法要求教育者在一切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受教育者可以接受的方式,找准时机,通过适当的载体,让每一个
受教育者自觉接受教育,感到自己是有自尊的、自信的、自豪的,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会有发展潜力和上升的空间。因此,在创新道德教育方法时,要体现思想性的高端设计,挖掘教育载体丰富的文化内涵,引导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要周密的计划和组织,引导受教育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赵野田.国外高校德育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启示[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3).
[2]赵瑞芳,张树杰.国外道德教育对我国青少年教育的启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2).
[3]刘新生.国外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6).
[4]蔡志良.培养道德能力:新世纪学校德育的主题[J].理论观察,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