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情地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教学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注意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强调朗读,无疑是一条有效的提高语感水平和语文能力的捷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并非如此。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有偏重于分析段落、结构层次、语言文字的运用等理性逻辑分析的倾向,这对于初中生来讲,道理过于抽象,接受起来有难度。另一方面又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灵活直接的直感形象思维,而培养这种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整体感知有很大帮助,要做到这点,朗读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灵活的语言思维能力。
  听了许多的语文课,往往读得太少,孩子们在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解中,晕头转向,找不着北。这种“讲风”充斥在许许多多的语文课堂里。
  想起了鲁迅先生和他曾经读过七年书的“三味书屋”,想起了那位“极方正,质朴,博學”的寿镜吾老先生,他读书的样子真是令人赞叹——
  “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想起了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先生回忆恩师陈小溪这样教语文——
  “在简单地讲解词语之后,他开始朗读或朗吟,读到或吟诵到妙处就停下来,说一声‘妙啊——嗯!’他并不说出妙在何处,但从他那眉飞色舞的神态,从他那喝彩般深情的语气,知道他的心境已经化入诗中,深深地受到感动。此时的我,也无须追问妙在何处,感情同老师一起交融在诗中了。”
  两位老先生真是可爱之至,真叫人敬仰,他们的课堂无法不让人喜欢,无法不让人心驰神往!这才是最成功的教法,这才是最高效的语文课堂!
  记得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中有这样一段话:“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自失”一词意为“听得入神,忘了自己”,这个词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迅哥儿”渐近赵庄,还未看到社戏,只是刚听到声音时极为入迷、极其向往的神态,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的情状。我就想:如果我们和我们的学生读课文也能达到这种“自失”的程度,到这种忘我而又痴迷的程度,该有多好啊。
  怎样才能做到“忘情、醉心”呢?首先语文教师要沉醉其中,同作者“同呼吸、共命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其次朗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就化身为作者,就当此文出自于我之口、我之心。我们内心一定要被文章的文字深深地吸引,被那种魔力感召而不能自拔,才能读得入情入境,作者心中有情笔下才能有情,我们心中有情朗读才能有感染力。
  听过韩军老师的两次课,印象最深的是他在2003年3月在徐州执教的观摩课《大堰河——我的保姆》。韩军老师先范读了一遍课文,伴着哀婉悱恻的音乐,韩军老师用自己的朗读把全体听课的老师仿佛带进了那个冷酷如铁、黑暗如漆的社会,一起感受大堰河的慈爱、善良与勤劳,一起感受艾青对乳母的怀念、感激与悼念。读着读着,韩军老师情不自禁地流下了伤感泪水,几至于失声痛哭,台下几百位听课的老师也流下了泪水。我想:韩军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同大堰河一样勤劳、无私、慈爱,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生活磨难,他是把自己当作艾青,否则绝不可能有如此动人心魄的效果。
  这就是最成功的语文课!著名特级教师王崧丹所谓的“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是‘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吧。
  我们说语文课堂是生命的课堂,我想:语文课不仅仅是学生度过的一段难忘的生命历程,也应该是教师人生中难忘的生命经历,教师忘情地读、醉心地读,学生也愿意投入地读、忘情地读、醉心地读,用心灵去阅读心灵、用生命去感悟生命!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是师生应该感到不是在上课,而是在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与诗意,享受生命的绚烂与美丽。
  要想全面搞好语文教学,大幅度地提高语文素质,朗读训练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语文老师要学会忘情地读、醉心地读!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除几首存疑之外,大约有五十首。在这约五十首词中,有咏梅花的、咏桂花的以及咏菊花的等等,而和表达愁情有关的词作就有三四十首,这其中有表达思念丈夫的离愁的也有表达家国之思的国愁的。作品中有直接写“愁”的,也有用意象间接表达“愁情”的。  一、以“愁”為词眼的作品  李清照在词作中直接带愁字的有几首代表性的作品,比如写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醉花阴》,文中借薄雾浓云、冰凉的玉枕、酒、暗香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这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共识,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往往大打折扣,最常见的是阅读教学过程的简化:学生尚未进入文本,教师就过早、过快地介入分析、讲解,匆匆给出结论。对于一些情文并茂、意蕴丰厚的课文,理应有一番“诵读”、“涵泳”的工夫,但不少老师常常是急于把学生从文章中强拉出来,问这问那,讲这讲那,从而造成学生与文本始终隔膜。由于缺乏学生“自得”的基础,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往往成为
期刊
个性化阅读,其实质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机遇和氛围,让阅读成为释放个性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在个性化阅读指导中,营造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情绪化的“场所”,是基础和前提;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权,给予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是重点与关键。  一、尊重学生的体验,给予他们主动发展的机会  法国著名的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事物需要比较,阅读同样需要比较,对比阅读分为纵向对比阅读和横向对比阅读。  一、纵向对比阅读  纵向对比阅读是单篇课文内的比较阅读。通过对文章内容前后的对比,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而更全面地认识主题。例如:传统经典名篇《我的叔叔于勒》里面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暗线是于勒的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