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四年,此时的欧债危机也愈演愈烈,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比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济形势更为糟糕。从2012年4月份开始,中国经济这列高速列车突然失速了。去年,有经济学家分析指出中国可能是最后一个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的国家,原因是中国并非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体制机制问题,既包括政府体制,也包括经济体制。
【关键词】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 发展
一、积极推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改革
“两会”后,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也谈到了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而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中国一直以经济增长取代了社会及政治结构的变革,现在应该是反其道而行之了,是为未来更加长久的经济增长建立一个更加健康的社会及政治基础的时候了。
中国当今的主要问题是政府与强势企业“合谋”。为了打破这种“合谋”,为了以市场经济的发式来发展经济,政府职能、架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必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从经济学意义上看,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的一般原则是:
(一)把裁判员的职能和运动员的职能彻底分开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的经济中国有企业的比重较大。然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又是平等进入、一视同仁,如果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就会妨碍公平政策的制定和公平有效的执行,甚至会形成行政性垄断。因此,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着眼点应当放在把裁判员的职能和运动员的职能彻底分开上,即政企分开。
(二)应该建立高效、廉洁的强政府
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不同于计划经济下的政府职能,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功能是宏观的、方向性的。因此,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应当定位准确,应当是能够稳健地驾驭市场经济,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走势,主要以法规的方式引导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高效廉洁、令行禁止的强政府。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期间,当代中国的政府更应该是强势的。因为“过渡”,意味着“变革”,就是要打破旧的均衡建立新的均衡,会产生诸多的矛盾,需要政府强制性地推动。就政府改革而言,也需要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推动。
(三)政府改革应该消除部门利益与垄断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个别政府部门形成了部门利益。如果这些部门还有管辖的企业,更形成了行政支持的垄断进而导致广大人民群众不满。应该明确中央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而不应该有部门的、独特的利益,更不应该以职权去谋取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因此,进一步改革,应当通过制度设计,消除部门利益,消除依靠行政力量的垄断。
(四)改变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使地方政府的行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改革,不仅包括对中央政府的职能和架构进行改革,而且还包括对地方政府职能、构架以及评价标准进行改革。
在我国,地方政府担当的任务要比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地方政府繁重得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使得我们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地方政府官员的选拔制度。但是我们还有诸多改进的空间:一是在官员的选拔过程中,让利益相关者的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发言渠道。二是地方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去塑造经济发展的环境,指示和引导产业发展的方向,而不是扮演投资主体的角色。三是要能够设计出反映经济社会协调,符合持续发展要求的科学的政绩考核标准和方式。
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过上半年一系列调整,经济有了初步回升迹象,通货膨胀压力也在缓解。在今年的调控中,各级政府更加注重调整结构和解决深层次问题,包括进一步打破垄断、让民营经济进入更多行业领域等,都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在过去30多年里,所取得的成就,来自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毫无疑问的!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因此,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跟本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量上来看,体现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从质上来看,公有经济应该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公有资产不仅要保持量的优势还要注重质的提高。为此,要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总的原则是: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着力完善股本结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二是继续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二)对产权的明确和保护,是建立市场经济的重要前提
向市场经济过渡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解决产权的问题。市场经济对产权的基本要求是产权的人格化。一旦产权明确,企业就称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决策的市场竞争主体。产权明确后,国家应该对产权实施有效的保护,通过立法的途径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对侵犯产权的人进行严厉的打击,保护产权所有者的权力。使每个人认识到产权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三)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尤其是近年来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拉大,基尼系数逼近红线,给社会带了一些隐患。造成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根源是生产条件分配的不公,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产条件分配不公的问题,必须构建收入分配的微观基础。一是在市场准入、义务教育、劳动就业、公共物品的使用等诸多的领域实行统一的制度安排,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二是打破垄断,消除市场分割,完善市场体系,促进生产条件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均衡分配。三是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增加他们的人力资本投资,改善他们的收入状况。四是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维护分配过程和机会的公平。
(四)建立创新的意识、机制和模式
中国的出口贸易量很大,但是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很低。随着中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日益下降。为此,创新迫在眉睫。一是改革和提高教育水平。二是着力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的创新,改进商业环境的质量和流动性。三是企业的制度安排应该有利于创新。
(五)进一步推进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
一是完善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二是完善税收制度。推进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改革,调整和完善资源税。三是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步伐,不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相关制度,建立起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机制。
未来的改革任务艰巨且有风险,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攻克难关,建立与中国当前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义平.来自市场经济的繁荣:论中国经济之发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4).
作者简介:郭殿成(1983-),男,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09级在职研究生,现就职于重庆市大学城水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金融学。
(责任编辑:陈岑)
【关键词】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 发展
一、积极推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改革
“两会”后,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也谈到了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而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中国一直以经济增长取代了社会及政治结构的变革,现在应该是反其道而行之了,是为未来更加长久的经济增长建立一个更加健康的社会及政治基础的时候了。
中国当今的主要问题是政府与强势企业“合谋”。为了打破这种“合谋”,为了以市场经济的发式来发展经济,政府职能、架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必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从经济学意义上看,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的一般原则是:
(一)把裁判员的职能和运动员的职能彻底分开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的经济中国有企业的比重较大。然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又是平等进入、一视同仁,如果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就会妨碍公平政策的制定和公平有效的执行,甚至会形成行政性垄断。因此,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着眼点应当放在把裁判员的职能和运动员的职能彻底分开上,即政企分开。
(二)应该建立高效、廉洁的强政府
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不同于计划经济下的政府职能,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功能是宏观的、方向性的。因此,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应当定位准确,应当是能够稳健地驾驭市场经济,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走势,主要以法规的方式引导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高效廉洁、令行禁止的强政府。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期间,当代中国的政府更应该是强势的。因为“过渡”,意味着“变革”,就是要打破旧的均衡建立新的均衡,会产生诸多的矛盾,需要政府强制性地推动。就政府改革而言,也需要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推动。
(三)政府改革应该消除部门利益与垄断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个别政府部门形成了部门利益。如果这些部门还有管辖的企业,更形成了行政支持的垄断进而导致广大人民群众不满。应该明确中央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而不应该有部门的、独特的利益,更不应该以职权去谋取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因此,进一步改革,应当通过制度设计,消除部门利益,消除依靠行政力量的垄断。
(四)改变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使地方政府的行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改革,不仅包括对中央政府的职能和架构进行改革,而且还包括对地方政府职能、构架以及评价标准进行改革。
在我国,地方政府担当的任务要比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地方政府繁重得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使得我们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地方政府官员的选拔制度。但是我们还有诸多改进的空间:一是在官员的选拔过程中,让利益相关者的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发言渠道。二是地方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去塑造经济发展的环境,指示和引导产业发展的方向,而不是扮演投资主体的角色。三是要能够设计出反映经济社会协调,符合持续发展要求的科学的政绩考核标准和方式。
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过上半年一系列调整,经济有了初步回升迹象,通货膨胀压力也在缓解。在今年的调控中,各级政府更加注重调整结构和解决深层次问题,包括进一步打破垄断、让民营经济进入更多行业领域等,都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在过去30多年里,所取得的成就,来自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毫无疑问的!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因此,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跟本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量上来看,体现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从质上来看,公有经济应该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公有资产不仅要保持量的优势还要注重质的提高。为此,要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总的原则是: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着力完善股本结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二是继续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二)对产权的明确和保护,是建立市场经济的重要前提
向市场经济过渡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解决产权的问题。市场经济对产权的基本要求是产权的人格化。一旦产权明确,企业就称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决策的市场竞争主体。产权明确后,国家应该对产权实施有效的保护,通过立法的途径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对侵犯产权的人进行严厉的打击,保护产权所有者的权力。使每个人认识到产权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三)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尤其是近年来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拉大,基尼系数逼近红线,给社会带了一些隐患。造成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根源是生产条件分配的不公,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产条件分配不公的问题,必须构建收入分配的微观基础。一是在市场准入、义务教育、劳动就业、公共物品的使用等诸多的领域实行统一的制度安排,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二是打破垄断,消除市场分割,完善市场体系,促进生产条件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均衡分配。三是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增加他们的人力资本投资,改善他们的收入状况。四是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维护分配过程和机会的公平。
(四)建立创新的意识、机制和模式
中国的出口贸易量很大,但是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很低。随着中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日益下降。为此,创新迫在眉睫。一是改革和提高教育水平。二是着力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的创新,改进商业环境的质量和流动性。三是企业的制度安排应该有利于创新。
(五)进一步推进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
一是完善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二是完善税收制度。推进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改革,调整和完善资源税。三是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步伐,不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相关制度,建立起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机制。
未来的改革任务艰巨且有风险,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攻克难关,建立与中国当前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义平.来自市场经济的繁荣:论中国经济之发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4).
作者简介:郭殿成(1983-),男,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09级在职研究生,现就职于重庆市大学城水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金融学。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