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我们的教学也只有立足于生活这个源头活水,才能生动、鲜活,才能焕發出生命的光彩,真正体现教育的魅力。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指那些与学生的生命经历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生命体验的科技和生活内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生活的多样性、生动性和丰富性,将人类文化的间接经验和学生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如“合理利用资源”一课,在解决怎么办的环节,书上介绍了“循环经济”这一概念,比较抽象,我就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本地最大的工业企业和农业企业为例设计案例,用数字的方式介绍了节约的好处。这样既有说服力,学生又会感到亲切,印象深刻。而后,我又设置了一个问题,除了书上列举的發展循环经济,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资源?这样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不要局限于书本,要学会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拓展,政治课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生动。
二、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新教材比以往的教材更具有可操作性,与学生的联系也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也给教师与学生留下了更多的發挥空间。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生活教材,树立起生活即教育的教材观。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才是更好的教科书。例如,在上“新学校新同学”一课时,先组织学生参观新校园,然后让学生做一份问卷调查:①学校给你的第一印象。②你最喜欢学校的一个地方。③进入新学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这种教学过程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生活即教材”的教材观,同时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了新学校、新的初中生活,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所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注重从学生自身的感受、生活经历出發,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社会热点、本地特色,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促使他们自己去设想、去体验,形成思维冲突,进而思考、解决,生成新的知识,然后再去指导实践,落实到行动中。如“保持乐观心态”中拓展训练“换种积极的想法”就是以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学生感觉很亲切,好像就是在讲自己的经历,有了真情实感,就很容易融入情境中去,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既拓展了知识,又指导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学就更有针对性,更有意义。同样地,在“合理利用资源”一课中,一开始,就以学生自己每日生活要用到的资源为切入口,让学生感知资源的有限性。而后又以时事“松花江污染事件”、“重庆百年大旱”引起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使他们深刻理解到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最后,以“我谈身边事”这一情节,回到指导实践的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列举自己所在的家庭里、校园里的浪费资源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关心身边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后从自身作起,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法,引导学生生成知识。
1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视频等材料,把生活过程请进课堂,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發学生学习热情,创造更多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
2 启發式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起到启發、引导的作用,突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新课改精神“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教学实效。
3 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采用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对话的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充分發挥主观能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去提炼,在生活化的氛围中实现知识的积累、价值观的形成、能力的提升。
4 理论联系实际法。以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为活动素材,以社会上热点时事、地方真实事例为背景,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分析,形成自己对知识的感悟,实现书本上抽象化的知识与鲜活的生活相联系。
总之,本着打造“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这一理念,努力贯彻“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让课堂本着“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焕發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發展,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指那些与学生的生命经历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生命体验的科技和生活内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生活的多样性、生动性和丰富性,将人类文化的间接经验和学生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如“合理利用资源”一课,在解决怎么办的环节,书上介绍了“循环经济”这一概念,比较抽象,我就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本地最大的工业企业和农业企业为例设计案例,用数字的方式介绍了节约的好处。这样既有说服力,学生又会感到亲切,印象深刻。而后,我又设置了一个问题,除了书上列举的發展循环经济,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资源?这样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不要局限于书本,要学会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拓展,政治课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生动。
二、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新教材比以往的教材更具有可操作性,与学生的联系也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也给教师与学生留下了更多的發挥空间。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生活教材,树立起生活即教育的教材观。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才是更好的教科书。例如,在上“新学校新同学”一课时,先组织学生参观新校园,然后让学生做一份问卷调查:①学校给你的第一印象。②你最喜欢学校的一个地方。③进入新学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这种教学过程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生活即教材”的教材观,同时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了新学校、新的初中生活,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所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注重从学生自身的感受、生活经历出發,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社会热点、本地特色,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促使他们自己去设想、去体验,形成思维冲突,进而思考、解决,生成新的知识,然后再去指导实践,落实到行动中。如“保持乐观心态”中拓展训练“换种积极的想法”就是以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学生感觉很亲切,好像就是在讲自己的经历,有了真情实感,就很容易融入情境中去,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既拓展了知识,又指导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学就更有针对性,更有意义。同样地,在“合理利用资源”一课中,一开始,就以学生自己每日生活要用到的资源为切入口,让学生感知资源的有限性。而后又以时事“松花江污染事件”、“重庆百年大旱”引起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使他们深刻理解到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最后,以“我谈身边事”这一情节,回到指导实践的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列举自己所在的家庭里、校园里的浪费资源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关心身边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后从自身作起,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法,引导学生生成知识。
1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视频等材料,把生活过程请进课堂,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發学生学习热情,创造更多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
2 启發式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起到启發、引导的作用,突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新课改精神“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教学实效。
3 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采用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对话的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充分發挥主观能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去提炼,在生活化的氛围中实现知识的积累、价值观的形成、能力的提升。
4 理论联系实际法。以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为活动素材,以社会上热点时事、地方真实事例为背景,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分析,形成自己对知识的感悟,实现书本上抽象化的知识与鲜活的生活相联系。
总之,本着打造“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这一理念,努力贯彻“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让课堂本着“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焕發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發展,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