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施工企业内部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许许多多的风险源,加之内部审计的双重性,使得内部审计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尽量较少或避免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风险;风险源;风险防范与控制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它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监督和服务两重性。一方面代表国家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同时也为实现本部门、本单位的目标服务,为维护本单位的合法权益服务,为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服务,为本单位的领导服务。正因为内部审计的这种双重身份,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客观性和公正性必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也就为审计风险留下了隐患。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随时树立风险意识,做好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下面根据本人历年来参与项目审计和项目考核过程所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就如何防范和规避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作一探讨:
1.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
审计地位独立性的限制:众所周知,内部审计只局限于本单位领导的管理工具,是单位领导主观意志的体现,很难像社会审计那样处于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的中介地位。鉴于此,内部审计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客观性和公正性必定受到影响,此外内部审计还要面临内不复杂的人事关系,审计取证难度较大,这些都为内部审计埋下了风险隐患。
审计环境的局限性: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在开展审计业务时审计手段和方式方法受主客观局限。客观方面:第一是内部审计属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行为,当审计某个事项涉及外单位如供货商、分包商等经济往来时调查取证无法得到保证;第二是内部审计人员与本单位人员长期工作生活在一起,明知道项目上关键人物和企业的某些部门之间有着亲属关系和其他经济利益关系,审计所取到的取证显失公平和公正,审计人员却束手无策,只能走过场,最终使得审计人员承担较大的审计风险,假如外部审计对单位内部所发生的问题未发现或未披露,一般人可以谅解,而内部审计无论是什么原因,什么时候,只要出现问题,哪怕很小的违法问题,如果审计结论没有披露,都会被认为是审计部门工作失误。主观方面主要是:审计人员观念比较狭隘,认为审计就是查错纠弊,只要会看帐、懂点财务知识就能搞好审计,对工程的各个环节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一窍不通,有的就是懂一点皮毛也经不住被审单位的反驳,更谈不上把问题查深查透。这样的审计人员要从事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也许比较胜任,但要从事那些专业较强的专项审计,给审计带来的风险就会很大。
审计范围的扩大带来审计风险系数的加大:内部审计的职能应该是监督和服务,但为了提高审计质量,收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不少内部审计人员已逐渐渗入到企业内部管理中,如经济合同的会签、设备租赁和材料采购的招标谈判都要求审计人员参与,有的甚至连内部设备维修费核销也要求审计签字,我个人认为内部审计渗透到企业管理中去并不一件坏事,可以给审计人员搭建一个良好学习平台,但审计人员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应把握好尺度,不能给自己套上紧箍咒,无形中加大自己的审计风险。因为在其他人看来审计应该最公正最权威的,只要是审计签字的东西应该都是没有问题的。但审计人员也不是万能的,
2.施工项目成本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源
构成项目成本的要素主要是执行工程合同有关的直接费用。所谓直接费用,是指项目耗用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含设备租赁费)及其他直接费。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风险源主要存在于项目成本的直接费用中。
材料费:常见的现象有:有的项目在材料采购中化整为零,逃避材料限额采购、大额材料必须招标采购的规定;有的项目不是货比三家,而是只求供货方是否“环境宽松”“操作简便”,诛不知简便的背后另有隐情;有的项目不经过规定审批程序就签订合同,一个人说了算,无制约机制,无透明度,暗箱操作;有的项目在运输、收发、保管等环节制度不严,缺少监督制约机制,造成运输途中、工地仓库、施工现场材料浪费或丢失;有的项目管理混乱,台帐不清、帐物不符,各施工队伍之间及各单项工程之间材料相互窜项,鱼目混珠;有的分包项目,主材甲供,分包单位领料时却没有制约机制,造成严重的超领和浪费,更有分包单位将甲供主材在现场对外卖掉,或是有的项目名义上主材甲供,实际操作过程中全是分包单位自行采购,事后凭进货发票甲方按实报销。
人工费:常见的现象有:一些项目不以精干高效为原则,关系当头,人越多越好,造成队伍臃肿,人浮于事,结果不仅增加项目人工费开支还增加了项目管理难度;有的项目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借口,拒绝使用职工,大量使用民工,但两者之间的差额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实惠,只是项目上活动更为方便;有的项目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组织不当,窝工或重复劳动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定额工包不住,盲目补贴;有的项目随意提高职工生活标准,虚开民工工资,用于职工生活补贴;有的项目对劳务用工没有考核机制,吃大锅饭,造成大量的劳务用工是出工不出活;也有的项目巧立名目,乱发奖金造成项目效益与职工收入严重不配比,有的分包项目,分包单位实为没有任何资质的个体,却以内联队伍的名义大包大揽。
机械费:目前大部分项目主材都是由甲方提供,因此机械费在项目施工成本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机械费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也就越来越突出。一般表现在,有的项目未能按工程施工进度和设备能力的要求合理配置机械设备;有的的项目不能正确分析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以及项目可能产生的回报盲目投入大型机械设备,外租设备随意性大、利用率低;有的项目人为放大租入时间、故意缩短租出时间;有的项目因机械设备维修和油耗无定额、无考核,因此设备油耗成倍增加;有的项目利用内部设备或租赁设备替分包队伍完成部分工作量,对分包队伍所用的机械台班无记录,有的即使有记录也不是很完整,结算时台班费用难以扣回,结果是利润流向分包单位。有的项目需开运费发票,或是利用现场签证多计运输台班及其他施工机械台班。 其他方面:有的项目因低价中标,工程进度款很少,要顺利完成项目,财务部门到处筹措资金,使得财务费用加大,无形中增加了潜亏因素;有的项目不能精打细算,其他直接费用控制不严,临时设施过于奢华,费用开支无计划,无标准,无节制;有的项目合同条款签订不规范,内容考虑不周密,凡涉及工程验收,工程结算等条款的约定总是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同时在实际施工中遇到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等项目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与现场监理办理签证手续,少办、漏办的现象普遍存在,结果是工程干得很漂亮,效益却不如人意。某项目顶管穿路,图纸上要求12米长,现场施工时因路边有鱼塘,顶管时要一起顶过鱼塘,实际顶管长度为36米,因现场人员未能及时办理变更手续,仅此一项损失收入5万元。
3.如何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
树立风险意识,做好风险评估。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执行主席张绍普认为:“内部审计就是风险评估师,内部审计的职能是对整个管理系统进行分析评估,促进完善内部制度,未来的审计事业是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作为审计师应在风险高的领域去检查。成为为管理风险评估的专家,保证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投资决策的正确,经济活动的合法。”为此:第一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如果审计人员风险意识差,就会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或者错误地估计和判断审计事项,对重大或舞弊现象就容易忽略,导致发表于事实相反的审计报告,就会产生审计风险,同时在审计实践中,时时保持风险意识,注意减少风险,也是审计人员的一种自我保护。第二准确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的大小。准确评估风险的大小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从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着手,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发现控制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比如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从组织投标投标到签订合同以及进场施工都应有一套严格的内度控制制度。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施工企业都以低价中标,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结果是不仅人材机费用偏低,取费也低。管理好的企业尚能盈利,管理稍微松懈一点就容易发生亏损。合理计算投标价,防止盲目投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减少投标费用,提高中标率,施工企业投标机构要拥有对不同类型工程项目有深度认识,加强投标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注重投标策略,通过提高中标率来减少项目投标发生的各种费用开支。工程中标后,要把好合同审核签约关。企业管理者或经营决策层要组织投标人员对招投标文件各个条款认真分析研究,施工合同签约时,要紧紧抓住工期、质量、安全、材料设备供应、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工程款支付、施工现场管理、违约索赔等要约,各种条款必须十分明确,切不可含糊不清,以求得在工程竣工结算时减少损失,才能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工程施工时,预算员要勤跑现场,了解现场实际情况,与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经常沟通,提高现场签证效率,一个施工企业要做到不光能干,还要能算,只会干,不会算,等于白干。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对这一系列的内部控制程序比较熟悉,才能初步估量风险存在的可能性,找到工作的切入点,进而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只有评估出风险的大小,才有可能为领导提供提供可靠的依据。
转变思想观念,拓宽审计视野。审计人员应转变传统的审计就是查账的狭隘观念,树立现代内部审计具有重要管理职能的意识,把审计目标转向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要知道风险不仅存在于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于管理控制的各个环节,当然这种管理又不同于其他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其他职能部门是处于一线的直接管理,而审计的管理职能应该体现在间接管理方面,审计人员的超脱性、公正性要求审计工作必须是独立于管理工作之外的超脱监督,同时这种监督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形式,它不仅对工程项目成本支出进行监督,而且是对整个实施内部控制的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再监督。所以要求审计人员应按照审计工作要求,开展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对重大材料采购,重大费用支出,大额现金支出,劳务分包、大包以及其他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内控制度遵守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成本控制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单位领导沟通,研究并采取措施,坚决予以纠正。如果遇到某些领导或相关部门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一些具体事务的职能管理,应注重只是从专业认识的角度参与,而非以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的身份进行,同时注意在事后对该项目审计时,尽量执行回避制度。
及时收集审计所需要的企业内部资料。审计要做到依法审计,不仅仅是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内的规章制度也是内部审计的重要依据。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风险源的存在,究其原因是管理上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无章可循,或有章不依,因此如何减少风险源,降本增效应该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线,在工程项目施工总造价中,材料费约占总造价的60%,因而材料的管理是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材料管理制度要求必须从采购这一环节抓起,项目大宗材料应由相关部门统一供应为宜,也可实行批量招标采购制,竞质竞价,或是按施工计划和价格信息,采取现货与期货兼备采购。项目部自行采购的材料必须做到货比三家,材料采、运、收、管、发每一个环节都建立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同时,提倡科技创新,改进施工工艺,积极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新技术、新工艺;用工制度要求是要切实加强人工费控制,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并定期跟踪检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要积极推行定额包干的办法,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要建立项目经理选聘制,选贤任能。要把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管理层,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项目中标后,可引进竞争机制,按照专业技能、综合管理水平、个人交际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实行内部招聘、竞争上岗;机械使用制度要求是要严格机械费用控制,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要注意一机多用,加强机械操作手的责任感,降低设备维修费;其他规章制度主要是要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本,降低间接成本。要切实加强合同管理,减少合同纠纷,强化索赔意识。严格稽核制度,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检查。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对项目部进行财务服务,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指导,通过检查,了解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保证责任目标成本的实现。为此,财务部门必须直接对企业负责,进行不受项目部、各管理部门制约的成本稽核工作。工程竣工交付时,对现场的收入和支出及时做出比较分析,总结项目实际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的项目减少风险源,及时发现问题,提高项目创效水平创造更好的平台。要严格考核制度,不要让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切实解决施工单位包盈不包亏的老大难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只有了解施工企业内部这些应有规章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独立于管理工作之外的超脱监督职能。
鉴于以上要求以及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对审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专业水平、人际关系以还是知识更新等方面都应胜人一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规避审计风险,为保证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保驾护航。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4-10
关键词:风险;风险源;风险防范与控制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它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监督和服务两重性。一方面代表国家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同时也为实现本部门、本单位的目标服务,为维护本单位的合法权益服务,为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服务,为本单位的领导服务。正因为内部审计的这种双重身份,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客观性和公正性必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也就为审计风险留下了隐患。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随时树立风险意识,做好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下面根据本人历年来参与项目审计和项目考核过程所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就如何防范和规避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作一探讨:
1.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
审计地位独立性的限制:众所周知,内部审计只局限于本单位领导的管理工具,是单位领导主观意志的体现,很难像社会审计那样处于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的中介地位。鉴于此,内部审计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客观性和公正性必定受到影响,此外内部审计还要面临内不复杂的人事关系,审计取证难度较大,这些都为内部审计埋下了风险隐患。
审计环境的局限性: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在开展审计业务时审计手段和方式方法受主客观局限。客观方面:第一是内部审计属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行为,当审计某个事项涉及外单位如供货商、分包商等经济往来时调查取证无法得到保证;第二是内部审计人员与本单位人员长期工作生活在一起,明知道项目上关键人物和企业的某些部门之间有着亲属关系和其他经济利益关系,审计所取到的取证显失公平和公正,审计人员却束手无策,只能走过场,最终使得审计人员承担较大的审计风险,假如外部审计对单位内部所发生的问题未发现或未披露,一般人可以谅解,而内部审计无论是什么原因,什么时候,只要出现问题,哪怕很小的违法问题,如果审计结论没有披露,都会被认为是审计部门工作失误。主观方面主要是:审计人员观念比较狭隘,认为审计就是查错纠弊,只要会看帐、懂点财务知识就能搞好审计,对工程的各个环节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一窍不通,有的就是懂一点皮毛也经不住被审单位的反驳,更谈不上把问题查深查透。这样的审计人员要从事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也许比较胜任,但要从事那些专业较强的专项审计,给审计带来的风险就会很大。
审计范围的扩大带来审计风险系数的加大:内部审计的职能应该是监督和服务,但为了提高审计质量,收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不少内部审计人员已逐渐渗入到企业内部管理中,如经济合同的会签、设备租赁和材料采购的招标谈判都要求审计人员参与,有的甚至连内部设备维修费核销也要求审计签字,我个人认为内部审计渗透到企业管理中去并不一件坏事,可以给审计人员搭建一个良好学习平台,但审计人员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应把握好尺度,不能给自己套上紧箍咒,无形中加大自己的审计风险。因为在其他人看来审计应该最公正最权威的,只要是审计签字的东西应该都是没有问题的。但审计人员也不是万能的,
2.施工项目成本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源
构成项目成本的要素主要是执行工程合同有关的直接费用。所谓直接费用,是指项目耗用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含设备租赁费)及其他直接费。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风险源主要存在于项目成本的直接费用中。
材料费:常见的现象有:有的项目在材料采购中化整为零,逃避材料限额采购、大额材料必须招标采购的规定;有的项目不是货比三家,而是只求供货方是否“环境宽松”“操作简便”,诛不知简便的背后另有隐情;有的项目不经过规定审批程序就签订合同,一个人说了算,无制约机制,无透明度,暗箱操作;有的项目在运输、收发、保管等环节制度不严,缺少监督制约机制,造成运输途中、工地仓库、施工现场材料浪费或丢失;有的项目管理混乱,台帐不清、帐物不符,各施工队伍之间及各单项工程之间材料相互窜项,鱼目混珠;有的分包项目,主材甲供,分包单位领料时却没有制约机制,造成严重的超领和浪费,更有分包单位将甲供主材在现场对外卖掉,或是有的项目名义上主材甲供,实际操作过程中全是分包单位自行采购,事后凭进货发票甲方按实报销。
人工费:常见的现象有:一些项目不以精干高效为原则,关系当头,人越多越好,造成队伍臃肿,人浮于事,结果不仅增加项目人工费开支还增加了项目管理难度;有的项目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借口,拒绝使用职工,大量使用民工,但两者之间的差额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实惠,只是项目上活动更为方便;有的项目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组织不当,窝工或重复劳动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定额工包不住,盲目补贴;有的项目随意提高职工生活标准,虚开民工工资,用于职工生活补贴;有的项目对劳务用工没有考核机制,吃大锅饭,造成大量的劳务用工是出工不出活;也有的项目巧立名目,乱发奖金造成项目效益与职工收入严重不配比,有的分包项目,分包单位实为没有任何资质的个体,却以内联队伍的名义大包大揽。
机械费:目前大部分项目主材都是由甲方提供,因此机械费在项目施工成本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机械费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也就越来越突出。一般表现在,有的项目未能按工程施工进度和设备能力的要求合理配置机械设备;有的的项目不能正确分析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以及项目可能产生的回报盲目投入大型机械设备,外租设备随意性大、利用率低;有的项目人为放大租入时间、故意缩短租出时间;有的项目因机械设备维修和油耗无定额、无考核,因此设备油耗成倍增加;有的项目利用内部设备或租赁设备替分包队伍完成部分工作量,对分包队伍所用的机械台班无记录,有的即使有记录也不是很完整,结算时台班费用难以扣回,结果是利润流向分包单位。有的项目需开运费发票,或是利用现场签证多计运输台班及其他施工机械台班。 其他方面:有的项目因低价中标,工程进度款很少,要顺利完成项目,财务部门到处筹措资金,使得财务费用加大,无形中增加了潜亏因素;有的项目不能精打细算,其他直接费用控制不严,临时设施过于奢华,费用开支无计划,无标准,无节制;有的项目合同条款签订不规范,内容考虑不周密,凡涉及工程验收,工程结算等条款的约定总是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同时在实际施工中遇到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等项目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与现场监理办理签证手续,少办、漏办的现象普遍存在,结果是工程干得很漂亮,效益却不如人意。某项目顶管穿路,图纸上要求12米长,现场施工时因路边有鱼塘,顶管时要一起顶过鱼塘,实际顶管长度为36米,因现场人员未能及时办理变更手续,仅此一项损失收入5万元。
3.如何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
树立风险意识,做好风险评估。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执行主席张绍普认为:“内部审计就是风险评估师,内部审计的职能是对整个管理系统进行分析评估,促进完善内部制度,未来的审计事业是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作为审计师应在风险高的领域去检查。成为为管理风险评估的专家,保证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投资决策的正确,经济活动的合法。”为此:第一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如果审计人员风险意识差,就会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或者错误地估计和判断审计事项,对重大或舞弊现象就容易忽略,导致发表于事实相反的审计报告,就会产生审计风险,同时在审计实践中,时时保持风险意识,注意减少风险,也是审计人员的一种自我保护。第二准确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的大小。准确评估风险的大小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从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着手,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发现控制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比如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从组织投标投标到签订合同以及进场施工都应有一套严格的内度控制制度。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施工企业都以低价中标,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结果是不仅人材机费用偏低,取费也低。管理好的企业尚能盈利,管理稍微松懈一点就容易发生亏损。合理计算投标价,防止盲目投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减少投标费用,提高中标率,施工企业投标机构要拥有对不同类型工程项目有深度认识,加强投标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注重投标策略,通过提高中标率来减少项目投标发生的各种费用开支。工程中标后,要把好合同审核签约关。企业管理者或经营决策层要组织投标人员对招投标文件各个条款认真分析研究,施工合同签约时,要紧紧抓住工期、质量、安全、材料设备供应、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工程款支付、施工现场管理、违约索赔等要约,各种条款必须十分明确,切不可含糊不清,以求得在工程竣工结算时减少损失,才能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工程施工时,预算员要勤跑现场,了解现场实际情况,与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经常沟通,提高现场签证效率,一个施工企业要做到不光能干,还要能算,只会干,不会算,等于白干。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对这一系列的内部控制程序比较熟悉,才能初步估量风险存在的可能性,找到工作的切入点,进而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只有评估出风险的大小,才有可能为领导提供提供可靠的依据。
转变思想观念,拓宽审计视野。审计人员应转变传统的审计就是查账的狭隘观念,树立现代内部审计具有重要管理职能的意识,把审计目标转向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要知道风险不仅存在于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于管理控制的各个环节,当然这种管理又不同于其他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其他职能部门是处于一线的直接管理,而审计的管理职能应该体现在间接管理方面,审计人员的超脱性、公正性要求审计工作必须是独立于管理工作之外的超脱监督,同时这种监督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形式,它不仅对工程项目成本支出进行监督,而且是对整个实施内部控制的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再监督。所以要求审计人员应按照审计工作要求,开展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对重大材料采购,重大费用支出,大额现金支出,劳务分包、大包以及其他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内控制度遵守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成本控制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单位领导沟通,研究并采取措施,坚决予以纠正。如果遇到某些领导或相关部门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一些具体事务的职能管理,应注重只是从专业认识的角度参与,而非以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的身份进行,同时注意在事后对该项目审计时,尽量执行回避制度。
及时收集审计所需要的企业内部资料。审计要做到依法审计,不仅仅是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内的规章制度也是内部审计的重要依据。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风险源的存在,究其原因是管理上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无章可循,或有章不依,因此如何减少风险源,降本增效应该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线,在工程项目施工总造价中,材料费约占总造价的60%,因而材料的管理是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材料管理制度要求必须从采购这一环节抓起,项目大宗材料应由相关部门统一供应为宜,也可实行批量招标采购制,竞质竞价,或是按施工计划和价格信息,采取现货与期货兼备采购。项目部自行采购的材料必须做到货比三家,材料采、运、收、管、发每一个环节都建立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同时,提倡科技创新,改进施工工艺,积极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新技术、新工艺;用工制度要求是要切实加强人工费控制,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并定期跟踪检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要积极推行定额包干的办法,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要建立项目经理选聘制,选贤任能。要把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管理层,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项目中标后,可引进竞争机制,按照专业技能、综合管理水平、个人交际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实行内部招聘、竞争上岗;机械使用制度要求是要严格机械费用控制,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要注意一机多用,加强机械操作手的责任感,降低设备维修费;其他规章制度主要是要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本,降低间接成本。要切实加强合同管理,减少合同纠纷,强化索赔意识。严格稽核制度,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检查。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对项目部进行财务服务,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指导,通过检查,了解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保证责任目标成本的实现。为此,财务部门必须直接对企业负责,进行不受项目部、各管理部门制约的成本稽核工作。工程竣工交付时,对现场的收入和支出及时做出比较分析,总结项目实际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的项目减少风险源,及时发现问题,提高项目创效水平创造更好的平台。要严格考核制度,不要让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切实解决施工单位包盈不包亏的老大难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只有了解施工企业内部这些应有规章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独立于管理工作之外的超脱监督职能。
鉴于以上要求以及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对审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专业水平、人际关系以还是知识更新等方面都应胜人一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规避审计风险,为保证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保驾护航。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