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5-039-01
暑假还没有开学,无事可做,于是赖在床上睡午觉,广州的夏天异常炎热,总想躲在房间里吹吹空调,玩玩手机,逗逗孩子。忽然一阵刺耳的声音传来,连绵不断,于是整个人都烦躁起来,最后忍不住爬到窗口探望,哎,又开始砍树了!哪些林木工人把大树枝一一锯掉,只为让阳光洒满地面,不遮行人前进的视线。乐此不疲,将近一个月了!
于是忍不住在想,作为一个老师,我也是一个花匠,怎样才能打理好我守护的园林,让他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这个话题想了很久,但是感觉始终像一粒微尘,漂浮在半空中,随风飘动。直到今年教师节和一位学生的一番谈话,浑浑噩噩中有所明朗,逐渐理出一个头绪。那个学生是几年前毕业的,在QQ上他向我诉苦,“老师,我感觉我的信仰崩溃了,怎么办?”呵呵,信仰?我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一时之间,我竟也无语,但还是硬着头皮回复了他“能崩溃的信仰说明本身站不住脚,你再换一个吧。”他又问我:“老师你是党员对吧?你的信仰是什么?”跟一个高中生谈论党员的信仰问题,我觉得政治术语未免生涩难懂,于是我简单回答了他:“诚信做人,良心做事,问心无愧。”也不知他是否明白,他很开心,最后他说“老师,你能做我的人生导师,导航的罗盘吗?”
人生导师啊!这是一个多么严肃而神圣的话题,老师做导师,怎么导?今年的一部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学会了一个词,“渡劫”,作为师父的墨渊生生挨了三道雷击帮自己的徒弟司音渡劫,那我作为一个普通老师怎么帮学生渡劫?学生的劫是什么?各种各样的考试,学业、知识?思来想去,觉得这些都是阶段性的,甚至可以自学得到。与其传授知识,护他春风十里,送他一段坦途,明媚一时,不如教他以德服人,帮他渡劫,将受益三生三世,收获十里桃林。“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老师就是要做一个布德的人,我相信,我若精彩,蝴蝶自来。
于是課堂上,我开始尝试,以情动人,以德树人、以理服人。新初一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去年改编的,教无定法,也还没有多少研究成果,这也给了自己肆意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于是我初步想充分挖掘一下我身边的老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正面例子进课堂,自认为这些身边人身边事比起古人名人的陈年旧事要更加鲜活和具有说服力,更加贴近生活,接近学生。
想法有了,着手行动。上周我讲《少年有梦》这个话题,其实很早之前就从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不少资料来备课,但是直到讲课的前一天半夜我辗转反侧,决定更换素材,改用自己的成长故事。于是后半夜我将自己的故事进行一番梳理,以《我的博士梦》为主题,在课堂上用我自认为还算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讲述。从最后的效果来看,即使是吵闹嘴碎的班级,竟也认真的聆听,一句话都没有插嘴,甚至在我讲完故事之后同学们还忍不住鼓起了掌声。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成功的,最起码,他们认同老师的行为,织梦、追梦、圆梦的历程是值得的。
那一节课不能说自己教学成绩会提高,教学任务完成的有多好,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或许有那么一瞬间,我的某个举动打动了他们,即使是浑浑噩噩整天不知学习为谁的学生,也许不知不觉中已唤醒他们心中理想的种子;但我更希望有那么一刻,他们懵懵懂懂有个想法:我也要有个梦想,不辞辛苦,追梦,圆梦!
那节课后,接下来的几天,我都进行巩固,让梦想的种子深入人心,我想让他们在学习中更过的收获到的是快乐,而非负担和痛苦,即使学业不佳,人人也可以有别的追求,生命、生存的意义远非“成绩”两字可以概括。当然,课下也有同学问我,“老师你说我的梦想(上戏或北影)可以实现吗?”“老师,你怎么最后来到了骏景教书呢”“老师你都要有两个孩子了,还打算考博吗”……
你若精彩,蝴蝶自来!我想,学生围着你,喜欢你,与老师聊天,不光是因为老师学博,也不是功利性的想问问题提升成绩,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交流,甚至说是老师的魅力征服了他,令他折服、钦佩!而这种魅力,我想就是那淡淡的微不可闻,妙不可言却有迹可循的“德行”。
我不是一个聪明人,情商不够高,也不八面玲珑,十年前实习时,就有学生说我是生活在诗画里的,可远观不可近攀。而今教书七载,仍觉得自己习惯了成人化的交流方式,也没怎么研究过学生的心理,所以与学生仍旧有疏离。直到自己晋升为妈妈,才开始从零开始,琢磨孩子的心理,摸索学生的心思。
尽管我自己不够成功,但我至今仍坚信“身教胜过言传”,一言一行总关情,注重德育,但“德”不是说教,而是点滴渗透,从小事做起,寻找身边的正能量,将“德”传递下去!“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只有传道,崇德,崇尚社会主义价值观方能唤回生命的本真,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德行天下,而不是在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问题上就纠结半天。立德树人,德育先行,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受益终身,幸福三生三世!
暑假还没有开学,无事可做,于是赖在床上睡午觉,广州的夏天异常炎热,总想躲在房间里吹吹空调,玩玩手机,逗逗孩子。忽然一阵刺耳的声音传来,连绵不断,于是整个人都烦躁起来,最后忍不住爬到窗口探望,哎,又开始砍树了!哪些林木工人把大树枝一一锯掉,只为让阳光洒满地面,不遮行人前进的视线。乐此不疲,将近一个月了!
于是忍不住在想,作为一个老师,我也是一个花匠,怎样才能打理好我守护的园林,让他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这个话题想了很久,但是感觉始终像一粒微尘,漂浮在半空中,随风飘动。直到今年教师节和一位学生的一番谈话,浑浑噩噩中有所明朗,逐渐理出一个头绪。那个学生是几年前毕业的,在QQ上他向我诉苦,“老师,我感觉我的信仰崩溃了,怎么办?”呵呵,信仰?我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一时之间,我竟也无语,但还是硬着头皮回复了他“能崩溃的信仰说明本身站不住脚,你再换一个吧。”他又问我:“老师你是党员对吧?你的信仰是什么?”跟一个高中生谈论党员的信仰问题,我觉得政治术语未免生涩难懂,于是我简单回答了他:“诚信做人,良心做事,问心无愧。”也不知他是否明白,他很开心,最后他说“老师,你能做我的人生导师,导航的罗盘吗?”
人生导师啊!这是一个多么严肃而神圣的话题,老师做导师,怎么导?今年的一部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学会了一个词,“渡劫”,作为师父的墨渊生生挨了三道雷击帮自己的徒弟司音渡劫,那我作为一个普通老师怎么帮学生渡劫?学生的劫是什么?各种各样的考试,学业、知识?思来想去,觉得这些都是阶段性的,甚至可以自学得到。与其传授知识,护他春风十里,送他一段坦途,明媚一时,不如教他以德服人,帮他渡劫,将受益三生三世,收获十里桃林。“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老师就是要做一个布德的人,我相信,我若精彩,蝴蝶自来。
于是課堂上,我开始尝试,以情动人,以德树人、以理服人。新初一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去年改编的,教无定法,也还没有多少研究成果,这也给了自己肆意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于是我初步想充分挖掘一下我身边的老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正面例子进课堂,自认为这些身边人身边事比起古人名人的陈年旧事要更加鲜活和具有说服力,更加贴近生活,接近学生。
想法有了,着手行动。上周我讲《少年有梦》这个话题,其实很早之前就从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不少资料来备课,但是直到讲课的前一天半夜我辗转反侧,决定更换素材,改用自己的成长故事。于是后半夜我将自己的故事进行一番梳理,以《我的博士梦》为主题,在课堂上用我自认为还算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讲述。从最后的效果来看,即使是吵闹嘴碎的班级,竟也认真的聆听,一句话都没有插嘴,甚至在我讲完故事之后同学们还忍不住鼓起了掌声。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成功的,最起码,他们认同老师的行为,织梦、追梦、圆梦的历程是值得的。
那一节课不能说自己教学成绩会提高,教学任务完成的有多好,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或许有那么一瞬间,我的某个举动打动了他们,即使是浑浑噩噩整天不知学习为谁的学生,也许不知不觉中已唤醒他们心中理想的种子;但我更希望有那么一刻,他们懵懵懂懂有个想法:我也要有个梦想,不辞辛苦,追梦,圆梦!
那节课后,接下来的几天,我都进行巩固,让梦想的种子深入人心,我想让他们在学习中更过的收获到的是快乐,而非负担和痛苦,即使学业不佳,人人也可以有别的追求,生命、生存的意义远非“成绩”两字可以概括。当然,课下也有同学问我,“老师你说我的梦想(上戏或北影)可以实现吗?”“老师,你怎么最后来到了骏景教书呢”“老师你都要有两个孩子了,还打算考博吗”……
你若精彩,蝴蝶自来!我想,学生围着你,喜欢你,与老师聊天,不光是因为老师学博,也不是功利性的想问问题提升成绩,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交流,甚至说是老师的魅力征服了他,令他折服、钦佩!而这种魅力,我想就是那淡淡的微不可闻,妙不可言却有迹可循的“德行”。
我不是一个聪明人,情商不够高,也不八面玲珑,十年前实习时,就有学生说我是生活在诗画里的,可远观不可近攀。而今教书七载,仍觉得自己习惯了成人化的交流方式,也没怎么研究过学生的心理,所以与学生仍旧有疏离。直到自己晋升为妈妈,才开始从零开始,琢磨孩子的心理,摸索学生的心思。
尽管我自己不够成功,但我至今仍坚信“身教胜过言传”,一言一行总关情,注重德育,但“德”不是说教,而是点滴渗透,从小事做起,寻找身边的正能量,将“德”传递下去!“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只有传道,崇德,崇尚社会主义价值观方能唤回生命的本真,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德行天下,而不是在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问题上就纠结半天。立德树人,德育先行,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受益终身,幸福三生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