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dire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有效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儿童去探索数学问题,从中体验数学的奥秘。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设计成小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翁,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个故事:“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猫妈妈一心一意的钓鱼,钓到了一条又一条大鱼。而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猫妈妈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几表示,钓到二条大鱼呢?小猫一条也没有钓到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本来数的认识教学是比较单调、乏味的,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后,学生的兴趣浓厚,很自然地就把学习转化成一种内在需要和间接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应该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变化过程。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就有可能促进教学过程变成
  一种不断引起学生兴趣、探索知识的活动。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除无意注意、有意意外,还有第三注意,即后继性友谊注意,这种注意便是靠兴趣来维系的。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能使学生自身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
  例如《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1)音乐欣赏。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开欣赏一首歌,好吗?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多媒体播放《生日歌》,师生共同欣赏。)(2)提问激趣。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年月日)今年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每个同学的年龄和过的生日的个数是一样的。但有个同学却说:(多媒体播放)“我今年12岁了,可是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这时的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兴趣盎然,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原因。这样的教学,把学生们都引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供施展舞台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创设贴切学生生活的情境,会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数学。在教“按比分配”时,一上课,我就把学生带入帮体育老师分球的情境中。“体育老师想请你们帮帮他的忙,给三年级的学生分篮球,王老师有10个球,要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进行练习,你们看怎么分?”学生听到题,纷纷议论起来,交流后,基本上都同意男、女各分5个。这时,我说:“你们这种分法王老师试过,可三年级的男同学非常不满,说这样不合理。他们说,我们16个人,怎么和她们10个人分的一样多呢?老师太偏向了。那你们觉得怎样分才算公平呢?”学生们又陷入了沉思,经过讨论,有学生提出建议:按男、女学生人数的多少来分,多的多分点,少的少分点。有的学生起来来争议:那到底多分多少呢?我及时抓住时机:“对,多的要多分,少的要少分,那么有没有一定的依据呢?”又经过一番思考,学生们自己总结出“应按人数的比来分配,就比较合理了。”可见,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多么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再如,数学“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一课时,可大胆地处理教材,整节课将学生置身于“逛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购物的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运用已学的“小数意义”、“元、角、分的知识”和“估算”等有关知识,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最后选择自己喜爱的商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购物付钱、找钱的生活问题。这样就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进而感受到学习小数的计算是生活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四、创设操作情境,锻炼实践能力
  
  “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通过设计观察、演示,进行小实验、小操作等方法来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没有机械的讲解,而是创设了这样一个“动”境:让学生利用备好的纸板剪出两个完成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好后,要求学生分组检查剪的情况,随后,老师设问:“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摆拼(有的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紧接着老师又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面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看谁能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学生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推导出梯形的计算公式。最后,老师又引发法学生再次探索“为什么公式要除以2呢?”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摆拼,动脑思维的自主探究,获取了新知识。
  不管是怎样的情境,数学情境应可能更多地立足于数学内部本身,教师在创设时应认真思考希望通过情境使学生获得什么,在促使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方面所起的作用,这才是情境创设的根本所在。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审美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结构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学生从小就热爱生活,热爱未来,并树立为美好未来的实现而 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审美教育又可以催化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心性。还具有“益智”的功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教育中必须加强审美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审美感受力 审美想象力 审美理解力 审美统摄力 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教育是使教育者具有科学的审美观点,较强的审美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实力日益的强大,中国在国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习汉字的人也越来愈多。但是,汉字的教学是任何一名喜欢他的人都不能轻视的,汉字含义的丰富是世界上所独有的。汉字应从娃娃抓起,那么如何学好汉字,如何学到乐趣,本文介绍了三种方法:一、 自主探索,提高能力;二、聘任小老师,多元评价;三、快乐游戏,识字容易。三种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在日常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识字 教学 自主 探索 多元 评价
世界万物处处存在美:高山仰止是静态的美,汪洋恣肆是动态美;楼宇栉比有形体美,小桥流水有曲线美;万紫千红呈现色彩美,莺歌燕舞体现声韵美……对美的提示,离不开语言文字,更离不开语文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更要注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利用朗读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    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文章的人物、情景
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作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以下是本人几年来的一点教学浅见。    一、巧设导语,诱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
不少小学生对作文有一种恐惧感,或者说是无趣感。究其原因,是我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事实:小学生写作文往往从兴趣出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这是儿童学习作文的一般心理特征,小学作文教学应顺应这一特征,尽可能设计一些形式新颖,饶有趣味的习作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进行听、读、说、写综合训练,增强作文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一、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1、大蒜产量由亩株数,单株瓣数和平均瓣重三者构成、其中亩株数是群体性状,单株瓣数及平均瓣重是个体性状。在个体性状中,一般单株瓣数可塑性较小;而单瓣重受外界环境影响较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让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小就形成喜欢学习的倾向,实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设情境 动手操作 置身活动 巧设练习 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