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儿真病危,一场骗局下的人间大爱

来源 :祝你幸福·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23654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6月24日,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内,一个年轻女孩被护士从手术室推出,早早等侯在门外的两位中年妇女得到医生“手术很成功”的示意后,立即相拥在一起,喜极而泣。
  这两位年纪相近的妇女,一位是当地知名的女企业家,资产过亿,另一位则是与丈夫离异多年的下岗女工。两人身份相差如此悬殊,更非亲非故,为何关注同一个女孩的病情?她们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一场自女孩出生之日起延续至今的人间至爱故事在这里无声上演……
  
  寻女儿只为给她殷实生活
  
  现年36岁的赵培秀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工人家庭,身为家中独女的她从小聪明乖巧,深受长辈的疼爱。1990年7月,18岁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商贸专业学习,从此更是被父母视为毕生的骄傲。
  1990年9月,赵培秀告别了父母,独自来到杭州求学。目睹杭州的繁华与身边同学的阔绰,赵培秀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视知识为珍宝的她一下子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钱”上。正是抱着这种心理,她尽力与学校里家境显赫的学生们搞好关系,并通过他们与一位自称富家子弟的社会青年刘志斌打得火热。刘志斌尽管没上过大学,却与赵的一帮同学关系十分要好,常常出手阔绰地请他们在市内高消费场所娱乐,因此不管到哪里往往前呼后拥。尽管刘志斌已经结婚,但他毫不掩饰对漂亮的赵培秀有好感,一群人出去时往往特别关照赵培秀。这使赵培秀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一帮朋友的怂恿下,赵培秀开始公开地做起了刘志斌的情人,过起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没出两个月,刘志斌另有新欢,向赵培秀提出分手。赵培秀也不愿“把二奶进行到底”,便向他索要了一笔“青春损失费”,然后很快离开了他。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了结,却不料第二学期伊始,赵培秀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的结果是她已经怀有近五个月的身孕。
  拿到化验单,赵培秀只觉天旋地转一寒假在家里吃得多、穿得也多,因此尽管感觉到自己逐渐臃肿,她也没放在心上,没想到竟然是这么回事!
  抚着自己的肚子,耳边回响着医生“胎儿已经5个月了,流产手术危险性会很大”的话语,赵培秀最终决定铤而走险——先将孩子生下来,再悄悄将其遗弃。
  为了避人耳目,赵培秀从医院开了一张假病历证明,向学校请了几个月假,在外租房待产。两个多月后,她在诊所内顺利诞下一女。女儿出生后不足10小时,惊魂未定的赵培秀便连夜打车来到郊外,将孩子扔在了一排民房门口。
  “卸”下了孩子这一包袱,赵培秀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回到学校后,她常常在梦里见到孩子向自己哭泣。每次从梦中惊醒,赵培秀都泪流满面地摸着自己平坦的小腹喃喃自语:“妈妈对不住你,你可一定要好好的。”
  一个月后,赵培秀终于忍不住来到了当初自己丢弃孩子的地方。她假装无意地向四周的居民打听那名弃婴的下落,周围几个居民告诉她,那孩子已经被一个姓马的产妇拾去和自己的孩子同养了。听到自己的女儿已经被好心人捡走,赵培秀一颗心终于落了地。
  “也不知是哪个当妈的这么狠心,不管孩子的死活。”
  “要不是那孩子哭声大,谁能发现得了她?说不定早就饿死了。”听到人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谴责,赵培秀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匆匆逃离了。
  此后的大学生涯中,赵培秀像变了个人似的全身心地扑在了学业上,她连续四年拿到学校的一等奖学金。其间,由她执笔的一套商务运营策划被市内一家企业买下。1994年,赵培秀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自己的大学生涯。她拒绝了母校发出的留校邀请,径直来到了当初买下她策划方案的大金风食品商贸有限公司。
  在这里,赵培秀遇到了她后来的丈夫,当时的顶头上司徐秉洪。徐秉洪十分欣赏赵培秀的认真、机灵,处理起工作来往往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赵培秀则仰慕徐的满腹才学和领导才能。工作上的频繁接触,让这一对青年男女很快相爱了。婚后没几年,两人手头有了一定资金,不甘心受制于人的徐秉洪便决定向原单位辞职后自立门户。由于眼光精准的徐秉洪瞅准了当时的市场,加上赵培秀的鼎力支持,两人很快建立起了一个以商贸运营机构为核心的小型商贸城。利润如滚雪球般越来越丰厚,两人的商贸城也越做越大,在金华市提起徐秉洪、赵培秀的名字,可谓是无人不晓。
  眼看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丈夫体贴,儿子懂事,此时的赵培秀却无法将“女儿”从心灵中彻底地抹去。愈是生活安定,她找到女儿的想法就愈是强烈。每当看到儿子活泼可爱的身影,她总会忍不住地想:自己的女儿此刻在做什么呢?她只比儿子大了五岁,此时是不是像儿子一样在学校与同学一起读书?是不是像儿子一样有名牌鞋穿、有肯德基吃?但随即,这些想法都被赵培秀一一否定掉了。女儿的生活状况一定不好。每每想到那些郊区的小平房,赵培秀的心都要碎了。
  终于,赵培秀在一个周末凭着记忆开车找到了当年自己丢弃孩子的地方。可是这里已经是一派完全陌生的景象。她只得向附近的居民打听曾经在这里居住过的那位姓马的妇女。
  
  绝症女儿是假的?
  
  或许是天怜赵培秀,就在她询问的几位居民中,正巧有一位老人所描述的马姓妇女与赵培秀所要找的十分吻合。老人告诉赵培秀,这里曾经住着一位名叫马丽玲的女人,现在大概有40来岁,带着两个年纪相仿的女儿。她早年就和丈夫由于感情不和离婚了,一个人拉扯两个女儿,日子过得很苦。但是,老人接下来的话却让赵培秀的心凉了半截:十年前房子拆迁时,30出头的马丽玲就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现在谁也没见过她们娘儿仨。
  不管怎么说,线索终归是多了一条。赵培秀当即来到马丽玲前夫陈永龙的单位,希望从他那里得到马丽玲的线索。然而陈永龙所在的配件厂共有几千号职工,赵培秀在那里转了一下午,询问了无数进进出出的职工,也没找到一个认识陈永龙的人。最后,她只得回到了家中。
  这一天,徐秉洪夜晚回到家中便注意到妻子的脸色不对,然而任他怎么询问,赵培秀只一个劲说是身体不舒服。
  找女儿的路似乎就要清晰了。尽管不知道找到女儿后自己能做些什么,但赵培秀清楚地知道,一旦与女儿长期地联系上,想要瞒过丈夫很难。一方面,她想说服自己放弃寻找女儿,继续现在平稳安定的生活:另一方面,她又实在放不下自己的亲骨肉在不知名的地方受苦受累。最终,她_还是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把马丽玲前夫陈永龙的工作单位地址在心里默背着。她告诉丈夫,自己这几天有事,没法去公司帮忙了。
  面对丈夫疑惑的目光,她默默地垂下了眼帘。
  第二天一早,赵培秀准时出现在陈永龙的工作单位,像前一天一样向来来往往的人群挨个打听陈永龙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接近中午时,终于有一位职工告诉她,自己认识一位名叫陈永龙的员工,接着便带赵培秀来到了他工作的车间。
  赵培秀告诉陈永龙,自己是马丽玲儿 时的一位好朋友,现在急于联系上她。就这样,赵培秀顺利地得到了马丽玲的地址。
  开车马不停蹄地赶到马丽玲的住处,赵培秀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吗丽玲住在一排比当年还小的小平房的尽头。屋内除了桌子、椅子和一张床外只有一些杂物。纵使是白天,房内的阳光也少得可怜,房内的一切都显得肮脏而油腻。见到有人来了,正低头收拾东西的马丽玲问她是找谁的。赵培秀忍不住脱口而出:“16年前,你在家门口拣过一个女婴吗?”
  听了她的话,马丽玲的脸上一时显出震惊、恐慌和厌恶的表情来。她立即摇头说道:“没有,我的两个女儿都是我自己生的,你找错人了!”
  说完,马丽玲粗暴地推了赵培秀一把。赵培秀冷不防被推了个趔趄,她赶紧说:“大姐!你放心,我不是来要回孩子的,我听说你这些年也不容易,是想帮帮你!”
  马丽玲目光呆滞地看了她一眼,接着继续摇头说:“你真是找错人了,我没拾过孩子,要不你到别的地方再去找!”说完,她使劲将赵培秀推出门外,重重关上了家门。
  任赵培秀如何敲门和解释,她在屋内一声不吭。无奈,赵培秀只得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一张纸上塞进门缝。
  开车回家的路上,泪水在赵培秀的脸上肆意奔流。自己的猜测得到了印证:女儿的生活一直很艰难。而自己现在竟连见女儿一面的机会也几乎没有了。回到家中,赵培秀始终有些魂不守舍。她没有料到的是,马丽玲几天后给她打来了电话。
  这天中午,赵培秀吃过了午饭刚要午休,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接通电话后,里面只传来一个女人的哭声。赵培秀听得心里有些发怵,她试探着问了一句:“是马姐么?”电话那端立即传来一声含糊不清的“嗯”。
  赵培秀不敢吭声,只得一手紧紧地握着电话等马丽玲平静下来。大概哭了三分钟,马丽玲才慢慢控制住了情绪。她说出的第一句话便让赵培秀的脑中如雷鸣石裂:“你救救小雨吧!她得白血病了,就快死了!”
  从马丽玲断断续续的讲述里,赵培秀大略地明白了一个事实:自己的女儿现今已经患上了白血病,由于无钱作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现在已经处在死亡的边缘!
  挂了电话,泪流满面的赵培秀面对惊愕的丈夫和儿子说出了16年前的秘密。徐秉洪铁青着脸听她讲完,仿佛不认识地看着这个泣不成声的女人,慢慢从牙缝里吐出了几个字:“你竟然还做过这样荒谬的事……真是做孽!”
  看着丈夫转身摔门而去的背影,赵培秀的心都快碎了,但她此刻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她站起身来,胡乱地抹了两把脸上的眼泪,便冲出门去开车向马丽玲的住处驶去。
  在由马丽玲指路去医院的路上,两个女人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却又相互安慰对方,一个女孩的命运把两个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在医院里,赵培秀见到了正在熟睡中的小雨,她骨瘦如柴。赵培秀坐在病床前,紧紧攥着小雨的手不愿松开,马丽玲则在一边不停地抹着眼泪。
  从病房出来后,赵培秀提出先去给小雨做骨髓配对,并说自己将尽力寻找刘志斌前来做配对。不料,马丽玲却面露难色。起初,赵培秀以为是马丽玲不了解骨髓配对的事项,便耐心向她解释说:“亲人的配对率是非常高的。”孰料马丽玲没等她说完,便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那好。”本来是挽救小雨的最大希望,马丽玲却显得毫不关心,这让赵培秀心里有些疑惑。
  几天后,赵培秀和小雨的配对结果出来了,配对是失败的。
  在这期间,赵培秀在小雨的治疗上已经花费了数万元。化疗过后,小雨的病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医生告诉赵培秀,做骨髓配对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患者的病情便很难得到控制了。就在心急如焚的赵培秀四处打听刘志斌的消息时,马丽玲突然向她提出,应该带陈永龙来做次骨髓配对。面对赵培秀狐疑的目光,她显得有些吞吞吐吐:“离婚后我俩的关系一直很僵,这事你出面让他来就行了。”
  找不到刘志斌难道就要让陈永龙来做骨髓配对?赵培秀觉得马丽玲的想法有些荒谬。但马丽玲却一再请求她找陈永龙来试一试。无奈,赵培秀只得找到陈永龙,请他前来做骨髓配对。然而出来的结果却令赵培秀震惊了:他与小雨的指数几乎完全吻合,是再合适不过的骨髓源!
  事已至此,马丽玲方知事情再也瞒不下去了。她哭着向赵培秀说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其实小雨并不是赵培秀的女儿,而是她自己与陈永龙的亲生女儿!16年前,她确实曾经在门口拾到过一个女婴,但带回家养了没几天,孩子就夭折了。
  听完马丽玲的一番话,赵培秀如遭雷击般站在原处一动也没动。
  就在赵培秀盯着马丽玲一声不吭时,马丽玲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她的面前,拉住了她的裤角。
  “求求你一定要救救我们小雨啊!她才16岁!她要是死了,我也活不下去了!当年那个孩子,真的不怪我,不是我害的呀!你的孩子要是活着,也该和小雨一样大了。你就把她当成你自己的孩子吧!求求你别让我们看着她一天一天不行好吗?”
  说到动情处,陈永龙也满面泪水地跪在了赵培秀的面前。他说:“你是这里出名的人,给小雨做手术的钱对你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可那是让我们一辈子也掏不起的啊!你要是救了小雨,就是救了我们三个,今后小雨就是你的亲闺女。我们就是做牛做马,也一定会报答你的!”
  赵培秀看着这跪在地上的夫妇两人,只见他们的双唇一张一翕,耳朵里根本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她只知道一个事实:自己的女儿,早在16年前就永远地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了。
  
  生命与血脉孰轻孰重?
  
  这天,赵培秀如梦游般回到了家中,只见丈夫已经在收拾行李,桌子上放着一份离婚协议书。含着泪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下了名字,赵培秀终于在丈夫牵着儿子离开家的那一刻痛哭失声。16年前失去了女儿,现在自己又失去了丈夫和儿子,赵培秀感到自己已经一无所有。坐在空荡荡的家中,她总不自觉地想起小雨那苍白而虚弱的面孔。
  自己失去了亲人,还能让马丽玲和陈永龙再经历一次么?赵培秀痛苦地摇了摇头。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她决心倾尽所有救助小雨,挽留住小雨离开的脚步。
  第二天早上,双眼红肿的赵培秀出现在小雨的病床前。小雨一见到她,忙甜甜地叫了声“阿姨”。正趴在一边熟睡的马丽玲和陈永龙被吵醒了。两人见到赵培秀,不由得站起身来让座,尴尬而感激的表情凝结在两人的脸上。
  赵培秀坐在小雨的床边摸了摸她的脸,轻轻地说:“你以后也就是我的女儿了。”提到女儿,赵培秀不禁再次掉下了眼泪。马陈夫妇的眼圈也红红的,不知该说些什么。良久,陈永龙突然重重地说了一声:“谢谢!”
  马丽玲也忙接上他的话,不停地向赵培秀道谢。
  赵培秀擦擦眼泪,轻轻地摇了摇头,挤出一个笑容来。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疲惫不堪的赵培秀从医院向家赶,走到楼下,竟发现家里的灯是亮的。待她走进家门,不禁大吃一惊:只见丈夫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儿子则在地上专心致志地推着小汽车,家里原先被丈夫带走的东西全部一样不少地放回了原处,仿佛它们从未被动过一样!
  看到赵培秀激动又委屈的神情,丈夫放下报纸走向前,轻轻地抱住了她。
  “你失去了女儿,但你还有我们呢!”丈夫说。
  原来,马、陈夫妇知道了赵培秀家里发生的一切。为了替她挽回家庭,两人跑到徐秉洪的单位去送感谢信,并流着泪向徐秉洪讲述了事情的原委。
  徐秉洪与赵培秀离婚本来就有些赌气,现在听说妻子受了如此大的伤害还坚持救助那名陌生的孩子,大受感动。他觉得此时妻子最需要的就是他和儿子的支持,因此很快带着儿子回到了家中。
  “你是个伟大的母亲。”徐秉洪在赵培秀耳边轻轻地说。
  此时,依偎在他怀里的赵培秀早已是泪流满面。
  
  编辑 孙玮
其他文献
当他将一张纸条塞进我手里时,我一下蒙了。展开一看,上面写着:“晚上7点肯德基。”抬起头,他早已离去,再看看纸条,心跳得飞快。  从来没有收到过纸条,年少的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这一切,只是忽然问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将纸条夹在书中,我在想,去还是不去?  那晚,我最终没有赴约。那张纸条折磨了我一个晚上,拿着它,想了很多,而想得最多的便是,他不是我喜欢的人。当时也不知道,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只是对他没有任
期刊
因为母亲早逝,家里的生活重担一直靠父亲支撑。我考上大学,父亲靠着给人打零工供我上学。每月父亲将辛苦攒下的皱巴巴的钞票寄给我的时候,都要忍受邮局服务员鄙夷的目光。然而,父亲总是毫不在意,总是乐呵呵地填单子,然后挺着胸脯乐呵呵地离开。有了我这个大学生女儿,父亲的骄傲总是无处不在。  转眼间,大学四年就匆匆走过。毕业后,我应聘到了我大学所在城市的一家律师事务所,成了一个出入写字楼的白领,从领第一个月的工
期刊
我一位朋友,一个疲惫的已婚男子,内疚地告诉我,自己可能真的是一个极端自私的男人。  他说,他的太太是个对他好得不能再好的女人,可是他就是对她有说不出的厌恶。  平日里,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她一个人承揽下来的,不过,她在做任何家务的时候,也不会让他安静。  一会儿,她拿着他的衬衣过来说,你看看,这领子穿得这么黑,用了领洁净也不行,我用自己的手就这么搓,搓了这么久,最后还用了漂白剂才弄白了的。  
期刊
刘老大    刘东升的父亲刘老大是一个煤矿的矿工,每天下井之前,他都在腰里揣两个大馒头。  到了矿区,领了工牌,坐升降机。升降机走起来有时快点儿,有时慢点儿,有时走不耐烦了还一颠一颠地发出“咔、咔”的响声,刘老大就会摸摸腰。工友们都知道那地方拴着俩馒头。  在湿热的、鬼火般灯光、几百米深的井下作业段,矿工们用手镐或用风镐打钻,取煤。刘老大有时会停下手里的活,摸摸腰间的那俩馒头。  刘老大每次回到家
期刊
春节的时候,全家人在一起翻看老照片。看着几十年前我同父母、兄弟姐妹的合影照,不由得想起多年前的往事。  我是17岁那年夏天,也就是1966年7月份,离开河南襄城老家的亲人,同许昌地区的147位支边青年一起,奔赴西藏高原支援边疆建设的。我走后,父母在家真是操碎了心。  1968年中秋,我进藏支边的第三个中秋,远在几千里外家乡的父母听说我可能回家休假,就把中秋节买来的月饼留下了一块,等我回来吃。  那
期刊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喜欢养鸡。  小的时候,农村的人们能够填饱肚子已是十分勉强了,更别说养鸡,可母亲总是宁愿自己少吃一口,也要省一点点粮食喂养小鸡。她指望这些小鸡长大后下蛋换一点零钱,以便打点油换点盐什么的,用来补贴家用。  印象中的院子里总有三五只鸡转悠着。它们好像老是吃不饱的样子,毛色既不光滑,亦不鲜亮,叽叽喳喳不满地乱叫着。偶尔在墙角边发现了一条雨后的蚯蚓,就会引发一场争夺大战,最终得胜的那只
期刊
小时候,喜欢看妈妈晒霉。芦获编的席子当中,一件白底的印着细竹叶图案的褂子,母亲总要拎出来,说上一阵。无非是那年,和父亲订婚,在获港的街铺上怎样怎样遇到的。那年是哪一年呢?还在我出生之前。那应该是很老旧的衣服了,没见母亲穿上身,可也不见她扔,只留着,年年掏出来晒。也许,那件印了青葱竹叶的嫁衣,母亲是把它当青春一样来凭吊的吧,在外人不解的目光里,在自己的心里。  我大妈家的女儿多,她的大女儿比我大四岁
期刊
春天的柳笛    在命运的风中,人只是一粒沙。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是一粒沙,虽然这粒沙会有很多想法。  10岁那年,父亲就给我订了娃娃亲。我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几乎都笼罩在这门亲事的阴影中。  父亲跟毛叔叔是中学同学,是拜过把子的兄弟,在上世纪60年代那场大饥荒中,毛叔叔对我们一家有活命之恩。一天深夜,毛叔叔送来了一斗谷。当时我已经饿得不会走路,而母亲吃槐叶吃得腿都肿了,鞋子穿不上,干脆用剪刀把
期刊
7年前,83岁的母亲突然患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她一生勤劳、慈善、俭朴,养育子女,关心他人,许多事情令我永远不能忘记。  母亲个儿不高,身板硬朗,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她17岁出嫁,理家务,下农田,风里来,雨里去,辛勤地忙碌。我的祖父英年早逝,父亲上世纪40年代参加了人民军队,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才回到家乡。在父亲南征北战的10年间,家中有年迈体弱的祖母和年幼的哥哥,姐姐,还种着十余亩丘陵薄地
期刊
倾城:  我有件很苦恼的事,想跟你倾诉一下,给点建议好吗?  我59岁,是一个大型企业的高管,因前夫太花,离婚了,自己带着7岁的孩子,孩子今年读一年级。在一次朋友聚会中,我认识了一个男人,我们都是本科学历,经历也相当,有共同语言。开始也就是吃吃饭,喝喝茶,感觉很踏实,我慢慢就对他有感觉了。  我在很孤独的时候遇到他。我很希望有个男朋友。我觉得他为人厚道,虽然没有多少钱,但工作还是努力的,让人很放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