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对水墨画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中笔者就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在水墨画的影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以此有所贡献。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水墨画 影响
一、水墨画的艺术特征
水墨画是中国特色较强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借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和墨),表现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其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工具材料上来说,水墨画具有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具体地说就是将水、墨和宣纸的属性特征完美地体现出来,如水墨相调,出现干湿浓淡的层次;再有水墨和宣纸相融,产生溵湿渗透的特殊效果。二是水墨画表现特征,由于水墨和宣纸的交融渗透,善于表现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即意象。这种意象效果能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符合中国绘画注重意境的审美理想。
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後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对水墨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水墨画的影响
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结构,是组成中国画体系的元素之一,是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从物理的角度,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后人宗之。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在绘画中,画家以道的观点去观察、审视宇宙间万物,把自己置于大自然中,强调神与物游,在游玩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妙与神秘。作画时,不局限于同一时空的写实,而是凭记忆按照心想去表现景物,力求达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自由境界,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道的感悟、体验、转述、传达与表现。这种以道为本体存在,在空间意识上建构一个永恒的“质有而趣灵”的空间艺术表现,惟有山水画特殊的散点透视法才可以表达。宗炳的山水画论中的“会心”、“感神”、“神超理行”等观念是传神论美学的发展,是佛道合流形成的山水画美学思想。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川》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后来韩拙在《山水论》中提出了“阔远”、“迷远”、“幽远”予以补充合称“六远”透视法。这“六远”中观察自然没有一个固定觀察点,却注意从整体视角表现局部,其语文含糊、玄奥,正表达出了道家思想的精髓。道家对自然的直观一直是中国水墨画家的神秘的一面,直至后来披上了禅宗的外衣。
禅宗是佛教中惟一推动水墨画发展的部分,南宗禅问世于中唐以后。禅的实质是“释迎其表,老庄其实”;但是禅对人生及宇宙的直觉体验,“顿悟”其中的奥妙玄机,比道家略高一筹。禅的神秘的哲学精神是将儒、道、佛、印度教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的观察宇宙人生的思维方式。禅的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认为无忧无虑,纵情于山野就是“道”之所在,这是一种独特的化神秘为单纯的悟道方式。禅宗无视保守主义、形式主义、公式主义即任何约束和限制的东西,禅宗象征着绝对自由,这给画家们发挥创造力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禅宗还主张心造万物”,强调心是物质世界的主宰。
总之,中国水墨画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我们研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对水墨画的影响,目的在于了解中国水墨画艺术精神形成的基础,了解水墨画艺术的本质特征,以求继承和发展中国水墨画艺术。现代水墨画家追求对时空意识的变化,抽象形式的表现,传统技法和材料的变革,其实不是对传统水墨画的割裂,而是延续和发展,中国人千百年形成的观察体验人生、自然、宇宙方法“精神”实质,依然存在于现代水墨画中。
参考文献:
[1]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张彦远.顾恺之传.《历代名画记》卷五,第70-71页.
[3]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水墨画 影响
一、水墨画的艺术特征
水墨画是中国特色较强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借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和墨),表现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其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工具材料上来说,水墨画具有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具体地说就是将水、墨和宣纸的属性特征完美地体现出来,如水墨相调,出现干湿浓淡的层次;再有水墨和宣纸相融,产生溵湿渗透的特殊效果。二是水墨画表现特征,由于水墨和宣纸的交融渗透,善于表现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即意象。这种意象效果能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符合中国绘画注重意境的审美理想。
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後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对水墨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水墨画的影响
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结构,是组成中国画体系的元素之一,是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从物理的角度,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后人宗之。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在绘画中,画家以道的观点去观察、审视宇宙间万物,把自己置于大自然中,强调神与物游,在游玩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妙与神秘。作画时,不局限于同一时空的写实,而是凭记忆按照心想去表现景物,力求达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自由境界,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道的感悟、体验、转述、传达与表现。这种以道为本体存在,在空间意识上建构一个永恒的“质有而趣灵”的空间艺术表现,惟有山水画特殊的散点透视法才可以表达。宗炳的山水画论中的“会心”、“感神”、“神超理行”等观念是传神论美学的发展,是佛道合流形成的山水画美学思想。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川》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后来韩拙在《山水论》中提出了“阔远”、“迷远”、“幽远”予以补充合称“六远”透视法。这“六远”中观察自然没有一个固定觀察点,却注意从整体视角表现局部,其语文含糊、玄奥,正表达出了道家思想的精髓。道家对自然的直观一直是中国水墨画家的神秘的一面,直至后来披上了禅宗的外衣。
禅宗是佛教中惟一推动水墨画发展的部分,南宗禅问世于中唐以后。禅的实质是“释迎其表,老庄其实”;但是禅对人生及宇宙的直觉体验,“顿悟”其中的奥妙玄机,比道家略高一筹。禅的神秘的哲学精神是将儒、道、佛、印度教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的观察宇宙人生的思维方式。禅的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认为无忧无虑,纵情于山野就是“道”之所在,这是一种独特的化神秘为单纯的悟道方式。禅宗无视保守主义、形式主义、公式主义即任何约束和限制的东西,禅宗象征着绝对自由,这给画家们发挥创造力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禅宗还主张心造万物”,强调心是物质世界的主宰。
总之,中国水墨画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我们研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对水墨画的影响,目的在于了解中国水墨画艺术精神形成的基础,了解水墨画艺术的本质特征,以求继承和发展中国水墨画艺术。现代水墨画家追求对时空意识的变化,抽象形式的表现,传统技法和材料的变革,其实不是对传统水墨画的割裂,而是延续和发展,中国人千百年形成的观察体验人生、自然、宇宙方法“精神”实质,依然存在于现代水墨画中。
参考文献:
[1]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张彦远.顾恺之传.《历代名画记》卷五,第70-71页.
[3]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