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临洮县小学“教育联盟”以及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的内涵为切入,从教育资源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以及借助互联网科技打造个性化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有效送教”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有效送教;残疾儿童;教育联盟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和临洮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关文件精神,临洮县依托城区学校教育资源优势组建成立“教育联盟”,引领带动农村学校及特殊教育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助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送教上门”作为基层教育联盟工作的有效手段,为区域的残疾儿童教育搭建了快车道,有效推动了临洮县教育均衡发展,使临洮教育业跨入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发展新阶段。
一、临洮县小学“教育联盟”以及残疾人“送教”工作的内涵
(一)临洮县小学“教育联盟”
临洮县小学教育联盟是为整体提升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教师素质为目的的合作组织,通过多边互动交流,实现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追求教育资源均衡化、优质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临洮县小学教育联盟以城区小学为龙头,辐射乡镇学区中心校和农村小规模小学,设立残疾儿童特殊教学点等,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共同
发展。
(二)残疾人“送教”工作的内涵
残疾人“送教”是基层教育联盟工作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县域教育联盟在促进城乡教育平衡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对轻度残疾儿童形成以学校随班就读为主,辅以“送教上门”的特殊教育体系;因客观原因不能到校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在县域教育联盟组织统一部署下,在县域各常规学校开展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教育服务工作。学校成立特殊教育领导小组,在兼顾学校常规教育工作的同时,组建“送教上门”师资,并制定送教工作计划和考核措施。具体体现为固定时间派两名教师到残疾儿童家去,针对残疾儿童语言交流障碍、听觉障碍、行为障碍等实施康复训练,以保证残疾儿童获得特殊教育及基础教育,提升残疾儿童认知水平和社会生活能力。
二、“有效送教”策略研究
怎样提高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育服务工作的有效性,是教育联盟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研究的课题,以下就“有效送教”的策略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一)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残疾儿童教育资源大数据信息平台
全面有效配置残疾儿童教育资源的前提是建立残疾儿童教育资源大数据信息平台。区域学校信息、特殊教育教师资源、残疾儿童信息、特殊教育教学辅助资源等有必要纳入信息平台统一管理,以便教育联盟能全面掌握区域内残疾儿童以及区域可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动态,并对特定的师资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为“送教上门”教学服务提供有效、优质的工作方案等。
教育联盟启动以来,“送教上门”服务于本辖区内因身体原因不能入学,且处于义务教育基础阶段的适龄残疾儿童。有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在信息系统平台的统一调度下,融合区域教育资源,为残疾儿童建成动态的特殊教育组织,为实现残疾儿童教育平等提供了支持,最大化普及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工作。
(二)借助教育联盟,打造复合型教育工作者
教育不是冷冰冰的流水线作业,无论科技怎样发展,教育工作者言传身教都是教育必须具备的环节,在教育联盟组织中,教育工作者需要主动适应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带来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的转变。
常规教育和特殊教育结合是“送教上门”的鲜明特点,教育联盟通过培训,帮助责任教师对送教对象进行分析,制定教育计划,在常规辅助教育的同时,实施个性化的特殊教育,帮助儿童实现康复训练、沟通能力训练、情感表达训练等。
教育联盟组织通过逐级下沉的培训计划,帮助打造复合型教育工作者。融合常规教育和特殊教育能力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培养正在逐步推行。“送教上门”是应用性强的教育工作形式,可能涉及学生生活学习的每一个领域,教师不可能都具备特殊教育的技能,培养教育复合型人才是教育联盟应用推广不能忽略的环节。
(三)借助互联网教育科技,打造个性化的“送教上门”教育计划
互联网教育科技带来了针对每个残疾儿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机会。通过实时智能产品跟踪记录儿童行为,针对不同孩子的生理或行为障碍,提出帮助孩子提升生存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教育方案,有目的的实施康复训练,量身定制综合教育计划。
互联网科技的智能产品和设备通过全面了解学生的外显行为和内在特征,实现“送教上门”教育服务的可定制性。送教老师的面授教育辅以先进智能设备数据分析,教育联盟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准确掌握学生情况,发现学生认知障碍行为模式,从而制定出千人千面的个性化特殊教育方案,以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发展潜能。
三、结语
临洮县小学教育联盟实施计划把普及义务教育上升为区域战略,“送教上门”活动则是打通残疾儿童平等接受基础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教育联盟幫助区域内特殊儿童普及义务教育的活动。通过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育联盟活动,实现覆盖残疾儿童在内的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全面普及,帮助提升各类型儿童基础教育质量,为区域教育事业长期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有效送教;残疾儿童;教育联盟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和临洮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关文件精神,临洮县依托城区学校教育资源优势组建成立“教育联盟”,引领带动农村学校及特殊教育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助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送教上门”作为基层教育联盟工作的有效手段,为区域的残疾儿童教育搭建了快车道,有效推动了临洮县教育均衡发展,使临洮教育业跨入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发展新阶段。
一、临洮县小学“教育联盟”以及残疾人“送教”工作的内涵
(一)临洮县小学“教育联盟”
临洮县小学教育联盟是为整体提升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教师素质为目的的合作组织,通过多边互动交流,实现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追求教育资源均衡化、优质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临洮县小学教育联盟以城区小学为龙头,辐射乡镇学区中心校和农村小规模小学,设立残疾儿童特殊教学点等,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共同
发展。
(二)残疾人“送教”工作的内涵
残疾人“送教”是基层教育联盟工作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县域教育联盟在促进城乡教育平衡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对轻度残疾儿童形成以学校随班就读为主,辅以“送教上门”的特殊教育体系;因客观原因不能到校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在县域教育联盟组织统一部署下,在县域各常规学校开展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教育服务工作。学校成立特殊教育领导小组,在兼顾学校常规教育工作的同时,组建“送教上门”师资,并制定送教工作计划和考核措施。具体体现为固定时间派两名教师到残疾儿童家去,针对残疾儿童语言交流障碍、听觉障碍、行为障碍等实施康复训练,以保证残疾儿童获得特殊教育及基础教育,提升残疾儿童认知水平和社会生活能力。
二、“有效送教”策略研究
怎样提高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育服务工作的有效性,是教育联盟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研究的课题,以下就“有效送教”的策略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一)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残疾儿童教育资源大数据信息平台
全面有效配置残疾儿童教育资源的前提是建立残疾儿童教育资源大数据信息平台。区域学校信息、特殊教育教师资源、残疾儿童信息、特殊教育教学辅助资源等有必要纳入信息平台统一管理,以便教育联盟能全面掌握区域内残疾儿童以及区域可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动态,并对特定的师资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为“送教上门”教学服务提供有效、优质的工作方案等。
教育联盟启动以来,“送教上门”服务于本辖区内因身体原因不能入学,且处于义务教育基础阶段的适龄残疾儿童。有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在信息系统平台的统一调度下,融合区域教育资源,为残疾儿童建成动态的特殊教育组织,为实现残疾儿童教育平等提供了支持,最大化普及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工作。
(二)借助教育联盟,打造复合型教育工作者
教育不是冷冰冰的流水线作业,无论科技怎样发展,教育工作者言传身教都是教育必须具备的环节,在教育联盟组织中,教育工作者需要主动适应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带来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的转变。
常规教育和特殊教育结合是“送教上门”的鲜明特点,教育联盟通过培训,帮助责任教师对送教对象进行分析,制定教育计划,在常规辅助教育的同时,实施个性化的特殊教育,帮助儿童实现康复训练、沟通能力训练、情感表达训练等。
教育联盟组织通过逐级下沉的培训计划,帮助打造复合型教育工作者。融合常规教育和特殊教育能力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培养正在逐步推行。“送教上门”是应用性强的教育工作形式,可能涉及学生生活学习的每一个领域,教师不可能都具备特殊教育的技能,培养教育复合型人才是教育联盟应用推广不能忽略的环节。
(三)借助互联网教育科技,打造个性化的“送教上门”教育计划
互联网教育科技带来了针对每个残疾儿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机会。通过实时智能产品跟踪记录儿童行为,针对不同孩子的生理或行为障碍,提出帮助孩子提升生存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教育方案,有目的的实施康复训练,量身定制综合教育计划。
互联网科技的智能产品和设备通过全面了解学生的外显行为和内在特征,实现“送教上门”教育服务的可定制性。送教老师的面授教育辅以先进智能设备数据分析,教育联盟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准确掌握学生情况,发现学生认知障碍行为模式,从而制定出千人千面的个性化特殊教育方案,以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发展潜能。
三、结语
临洮县小学教育联盟实施计划把普及义务教育上升为区域战略,“送教上门”活动则是打通残疾儿童平等接受基础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教育联盟幫助区域内特殊儿童普及义务教育的活动。通过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育联盟活动,实现覆盖残疾儿童在内的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全面普及,帮助提升各类型儿童基础教育质量,为区域教育事业长期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