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历史教学需要的不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情境的内容要考虑学生的历史学科认知水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带着自己的情感去感知教材、去理解、去想象、去评价,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
[关键词]情境 创设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3-0255-01
现在初中历史新教材内容设计更趋于符合学生认知特征,大家也都知道初中学生认识事物,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形象去进行的,这就决定在历史教学中具有特色的情境教学法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情景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心理特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场景。下面就如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既然是一种教学手段,那就必须服从教学目标,必须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服务。一节历史课需不需要创设情境,应从能否增强教学效果出发。一般来说,创设情境的目的,或是制造氛围、或是彰显形象、或是陶冶情操、或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难点、或是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或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等。总之,只有教学目的明确,情境教学这一手段才能更好地为内容服务。
1、依据内容而定
初中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各有特点。情境的创设,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安排。从历史教学实践来看,凡是相对较抽象的、内容跳跃性较强的、文字不易说明的知识点,都可创设情境。例如,《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中的“北京人的特征”一目,《原始农耕生活》中的“半坡居民的生活”这类内容所述都涉及远古时代,年代特别久远,学生想象不到当时人们生存的情形,这样的内容都适宜创设情境,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金与南宋的对峙》中岳飞抗金事迹、《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左宝贵、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都令人荡气回肠,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创设情境,便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中“张骞通西域”一目、《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中“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两目充满传奇与神秘,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充分发挥其合理的再造想象,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积极上进、开拓进取的精神;《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中“书法、绘画与雕塑”一目、《盛唐气象》中“多彩的文学艺术”一目都充满艺术气息,那么怎样感受这些浓浓的艺术氣息,教师应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学生初步领略美的意境。至于所设的情境在什么时段出现,也常因教学需要而有所不同。有的可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有的可放在合作探究阶段、有的可放展示提升这一环节,当然有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连续创设情境,便于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因教学需要有所不同。课前教师根据知识呈现的特点创设情境,课堂上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历史状况,从整体上把握历史。
2、依据学生特点而定
初中生的思维,基本上还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七、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学生有意注意仍不会持续太久。因此,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具有较强的形象性、生动性。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多样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通过多种教学途径来创设情境。例如,用音乐渲染情境、用图片再现情境、用语言还原情境、用视频导入情境等。
二、运用情境
情境在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运用,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会更突出一些。
1、进入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就是充分利用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学生创设激发其学习欲望的氛围,振奋学生的学习精神,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零零后初中生大都是在电视、电脑和手机的陪伴下长大的,他们更愿意接纳声形并茂的东西。例如在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时,我为学生播放的是韩磊演唱的《最后的倾诉》,这一情境传达给学生的是汉武帝一生的伟大与艰辛,激发学生探讨汉武大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所采取措施的主客观原因,利于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2、依靠情境,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教材是完成初中历史教学目的、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学与教的纽带和中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首要任务是熟悉教材,熟悉教材的前提是学生要阅读教材,因此要给学生创设阅读情境,交给学生阅读方法(速读、细读、精读),速读时要初步了解应掌握哪些知识;细读时要思考问题,理解知识;精读时允许学生质疑。主动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有了疑问,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小组内合作探究完成。
3、优化情境,合作探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自主学习后,总会有一些问题自己无法解决,这时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此时的情境一定要是和谐的、宽松的、开放的、民主的、自由的,学生你争我辩、不拘一格、畅所欲言,发扬“百家争鸣”的优良传统,使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止一条,评价历史事物、人物不一面倒。例如,在学习《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问“你如何评价隋炀帝?”,对于这一问题学生观点就大相径庭,有的同学就全面否定隋炀帝,基本观点‘是昏庸残暴,枉为人君’;有的同学则较为中肯,基本观点是‘隋炀帝是暴君,但不是昏君,他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长城、驰道、巡游江南等、主观目的不是为了个人享受,他是要打造强大的隋帝国,只是不体恤民力,好大喜功而已,所以隋炀帝既是一个有重大历史过失的帝王,但同时也是一个有功业的的皇帝,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一诗是最好的说明’。通过各小组发表的见解,同学们最后都认可了后一种观点,给隋炀帝相对客观的评价。就是在这种愉悦的、民主宽松的情境下,学生出色完成了合作探究任务。
4、打造情境,训练语言表达
良好鲜明的情境如果能展现初中生面前,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以及想象能力便会积极活动,短时间内呈现出具体鲜明的感知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把自己所想、所得表达出来,就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之,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不论是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对教学的顺利开展,都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宗饶.教法运用与学法指导基本功﹝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62
[关键词]情境 创设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3-0255-01
现在初中历史新教材内容设计更趋于符合学生认知特征,大家也都知道初中学生认识事物,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形象去进行的,这就决定在历史教学中具有特色的情境教学法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情景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心理特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场景。下面就如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既然是一种教学手段,那就必须服从教学目标,必须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服务。一节历史课需不需要创设情境,应从能否增强教学效果出发。一般来说,创设情境的目的,或是制造氛围、或是彰显形象、或是陶冶情操、或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难点、或是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或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等。总之,只有教学目的明确,情境教学这一手段才能更好地为内容服务。
1、依据内容而定
初中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各有特点。情境的创设,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安排。从历史教学实践来看,凡是相对较抽象的、内容跳跃性较强的、文字不易说明的知识点,都可创设情境。例如,《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中的“北京人的特征”一目,《原始农耕生活》中的“半坡居民的生活”这类内容所述都涉及远古时代,年代特别久远,学生想象不到当时人们生存的情形,这样的内容都适宜创设情境,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金与南宋的对峙》中岳飞抗金事迹、《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左宝贵、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都令人荡气回肠,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创设情境,便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中“张骞通西域”一目、《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中“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两目充满传奇与神秘,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充分发挥其合理的再造想象,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积极上进、开拓进取的精神;《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中“书法、绘画与雕塑”一目、《盛唐气象》中“多彩的文学艺术”一目都充满艺术气息,那么怎样感受这些浓浓的艺术氣息,教师应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学生初步领略美的意境。至于所设的情境在什么时段出现,也常因教学需要而有所不同。有的可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有的可放在合作探究阶段、有的可放展示提升这一环节,当然有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连续创设情境,便于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因教学需要有所不同。课前教师根据知识呈现的特点创设情境,课堂上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历史状况,从整体上把握历史。
2、依据学生特点而定
初中生的思维,基本上还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七、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学生有意注意仍不会持续太久。因此,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具有较强的形象性、生动性。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多样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通过多种教学途径来创设情境。例如,用音乐渲染情境、用图片再现情境、用语言还原情境、用视频导入情境等。
二、运用情境
情境在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运用,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会更突出一些。
1、进入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就是充分利用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学生创设激发其学习欲望的氛围,振奋学生的学习精神,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零零后初中生大都是在电视、电脑和手机的陪伴下长大的,他们更愿意接纳声形并茂的东西。例如在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时,我为学生播放的是韩磊演唱的《最后的倾诉》,这一情境传达给学生的是汉武帝一生的伟大与艰辛,激发学生探讨汉武大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所采取措施的主客观原因,利于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2、依靠情境,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教材是完成初中历史教学目的、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学与教的纽带和中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首要任务是熟悉教材,熟悉教材的前提是学生要阅读教材,因此要给学生创设阅读情境,交给学生阅读方法(速读、细读、精读),速读时要初步了解应掌握哪些知识;细读时要思考问题,理解知识;精读时允许学生质疑。主动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有了疑问,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小组内合作探究完成。
3、优化情境,合作探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自主学习后,总会有一些问题自己无法解决,这时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此时的情境一定要是和谐的、宽松的、开放的、民主的、自由的,学生你争我辩、不拘一格、畅所欲言,发扬“百家争鸣”的优良传统,使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止一条,评价历史事物、人物不一面倒。例如,在学习《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问“你如何评价隋炀帝?”,对于这一问题学生观点就大相径庭,有的同学就全面否定隋炀帝,基本观点‘是昏庸残暴,枉为人君’;有的同学则较为中肯,基本观点是‘隋炀帝是暴君,但不是昏君,他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长城、驰道、巡游江南等、主观目的不是为了个人享受,他是要打造强大的隋帝国,只是不体恤民力,好大喜功而已,所以隋炀帝既是一个有重大历史过失的帝王,但同时也是一个有功业的的皇帝,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一诗是最好的说明’。通过各小组发表的见解,同学们最后都认可了后一种观点,给隋炀帝相对客观的评价。就是在这种愉悦的、民主宽松的情境下,学生出色完成了合作探究任务。
4、打造情境,训练语言表达
良好鲜明的情境如果能展现初中生面前,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以及想象能力便会积极活动,短时间内呈现出具体鲜明的感知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把自己所想、所得表达出来,就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之,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不论是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对教学的顺利开展,都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宗饶.教法运用与学法指导基本功﹝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