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新生使用SAS、SDS量表调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心理健康水平对本人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程度,指出中职新生各种典型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和对策。
生使用SAS、SDS量表调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心理健康水平对本人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程度,指出中职新生各种典型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和对策。
健康状况,分析其心理健康水平对本人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程度,指出中职新生各种典型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中职学生多为考不上大学、考不上高中的学生群体,年龄一般在14-18岁之间,是家长最忧心、社会最担心的群体,是在未成年人中整体素质偏低的一个群体。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这个群体,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尤以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成为其他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新生采用SAS、SDS量表,进行普查,了解中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中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为中职学校开展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调查方法与结果
采用调查中的普查的方法,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年级新生进行SAS、SDS量表调查。发出问卷188份,问卷当场回收,有效问卷172份。问卷有效率为91.5%,其中汉族学生99人,民族学生73人;男生87人,女生85人。
使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作为本次调查的工具。SAS量表可以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SDS量表可以评定抑郁症状的轻重程度,均不能用于诊断。
调查结果如下:
1.1显示无焦虑抑郁的学生达到一半以上
汉族学生中53.5%的人群处于量表临界线以下,显示心理状况良好。民族学生中56.2%的人群处于量表临界线以下,高于汉族学生2.7个百分比,显示心理状况良好。
1.2 显示重度焦虑抑郁的学生仅为个别
汉族学生中仅2%学生显示重度抑郁,且均为男生;1%学生显示重度焦虑,为男生。民族学生中没有显示重度抑郁者和重度焦虑者。
1.3 从轻度、中度到重度,学生比例呈大幅递减状态
汉族学生显示轻度、中度到重度抑郁者人数呈递减状态。民族学生显示轻度、中度到重度抑郁者人数呈递减状态。汉族学生显示轻度、中度到重度焦虑者人数呈递减状态。民族学生显示轻度、中度到重度焦虑者人数呈递减状态。
1.4 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心理状况水平相近
从调查结果看,民汉学生心理状况水平相近,学生各段所占比例相近,差异不明显。
1.5 在焦虑心理方面,汉族学生显示良好者人数大幅高于民族学生
汉族学生显示具有焦虑心理者较少,仅占24.2%,大幅度高于民族学生的48%。
本次调查存在样本数据过小的缺陷。由于学生人群的局限性,本次调查的样本范围过小,致使样本结果具有典型性。
2 分析现象与原因
2.1 青春发育的不成熟导致心理发展不足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上出现第二性征,而相应的心理上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适应身体上的变化。但这一阶段身体发育并未完成,心理上的发展也处于一个摸索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不独立,易受周围人的影响。看问题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在情绪和情感上,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情绪体验不够稳定。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不足,难于较好的掌控自我的情绪,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
2.2 初中阶段的挫败导致自信心不足
由于中考的失敗,一部分学生选择来到中等职业学校上学。在初中阶段,他们品尝了学习失败的滋味。来到中职,这种情绪仍然左右着他们,影响着在新的学校的表现和发挥。初中阶段学习上的挫败感使他们建立不起来强有力的自信心,进而影响到学校生活的其他方面,表现为学习动机不强、交往能力欠缺等等。在心理结构上表现为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3 学校环境的变化导致适应力不足
新生们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需要适应这个新的环境。以前走读的学生现在需要住校,需要适应学校环境、宿舍环境,学习与人交往、与人相处的艺术。以前的上午四节课变成现在的两节大课,老师讲课的节奏与以前不同,需要适应老师的讲课形式、讲课方法。学习的内容由基础课转变为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需要适应、寻找新的学习方法。部分对新环境适应能力不够的新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甚至有的学生始终无法完全适应新环境,从而导致了部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若得不到及时的化解,于是越来越严重。
2.4 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心理问题产生
进入中职的学生普遍表现在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够良好,甚至单亲、离异家庭占到了多数。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良好的教育,从而表现出学习成绩不够好,行为习惯不够健康。一个好的母亲胜过一个好的老师,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最终可以追根溯源到他的童年和家庭。家庭环境不良导致心理问题产生。
2.5 支持系统的不足导致心理问题堆积
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不知道寻找专业人士为他提供帮助予以解决,更多的是和同学聊聊,和朋友聊聊,而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社会提供的支持系统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导致了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堆积的结果只能是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3 教育措施与对策
3.1 重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仅限于心理不健康者和心理状态不良者,而是所有的人群,帮助我们形成自我调控能力,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目前国家已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也由原来的一学期增加到四学期。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对学生有百利而无一害。唯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受益,更有效的把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3.2 学生管理与关爱并重
学生管理和学生关爱是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一方面我们通过学生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一方面我们通过关爱学生使他们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体会到社会大环境对他们的支持。通过管理和关爱学生,促进他们的心理正常健康发展,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和人际交往上的成功。
3.3 建立完善的心理支持系统
建立完善的心理支持系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学生一旦察觉自我的心理问题,能够有效地找到支持系统予以解决或缓解,从而减少心理疾患的产生和对社会治安的破坏。完善的心理支持系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构建。家庭懂得给予孩子关爱和帮助,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心理咨询室给予学生普及教育和专业指导,社会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提供免费或收费的专业心理指导。这些信息必须是透明的,以备学生在需要时能够方便的获得帮助。
3.4 改善社会道德大环境
社会上的不良道德事件对社会大环境的破环力是巨大的。唯有我们感到社会环境是安全的、温暖的,我们在这个环境中才能生活的更安心、更舒适,才更有利于我们拥有一
个健康的心理环境。社会道德大环境的改善需要政府、社会相关机构以及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去建构。唯有社会环境美好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理环境才能更加美好。
3.5 加强危重人群发现与防控
本次調查结果显示,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虽然占少数,但仍然存在。要加强对这类人群的监管和防控,一方面随时注意这类人群的平时行为动向;一方面有技巧的加强对这类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帮助,尽量缓解直至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通过对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分析,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更有效率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何种措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中职新生因其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刚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教育而受到我们的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表现得也更加突出、更具有典型性。通过分析和研究,我们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以确保新生安全度过适应期,使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和职业能力,最终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作者简介:
肖雷(1978-),女,安徽人,本科学历,讲师,从事中职教育教学工作。
生使用SAS、SDS量表调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心理健康水平对本人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程度,指出中职新生各种典型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和对策。
健康状况,分析其心理健康水平对本人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程度,指出中职新生各种典型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中职学生多为考不上大学、考不上高中的学生群体,年龄一般在14-18岁之间,是家长最忧心、社会最担心的群体,是在未成年人中整体素质偏低的一个群体。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这个群体,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尤以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成为其他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新生采用SAS、SDS量表,进行普查,了解中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中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为中职学校开展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调查方法与结果
采用调查中的普查的方法,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年级新生进行SAS、SDS量表调查。发出问卷188份,问卷当场回收,有效问卷172份。问卷有效率为91.5%,其中汉族学生99人,民族学生73人;男生87人,女生85人。
使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作为本次调查的工具。SAS量表可以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SDS量表可以评定抑郁症状的轻重程度,均不能用于诊断。
调查结果如下:
1.1显示无焦虑抑郁的学生达到一半以上
汉族学生中53.5%的人群处于量表临界线以下,显示心理状况良好。民族学生中56.2%的人群处于量表临界线以下,高于汉族学生2.7个百分比,显示心理状况良好。
1.2 显示重度焦虑抑郁的学生仅为个别
汉族学生中仅2%学生显示重度抑郁,且均为男生;1%学生显示重度焦虑,为男生。民族学生中没有显示重度抑郁者和重度焦虑者。
1.3 从轻度、中度到重度,学生比例呈大幅递减状态
汉族学生显示轻度、中度到重度抑郁者人数呈递减状态。民族学生显示轻度、中度到重度抑郁者人数呈递减状态。汉族学生显示轻度、中度到重度焦虑者人数呈递减状态。民族学生显示轻度、中度到重度焦虑者人数呈递减状态。
1.4 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心理状况水平相近
从调查结果看,民汉学生心理状况水平相近,学生各段所占比例相近,差异不明显。
1.5 在焦虑心理方面,汉族学生显示良好者人数大幅高于民族学生
汉族学生显示具有焦虑心理者较少,仅占24.2%,大幅度高于民族学生的48%。
本次调查存在样本数据过小的缺陷。由于学生人群的局限性,本次调查的样本范围过小,致使样本结果具有典型性。
2 分析现象与原因
2.1 青春发育的不成熟导致心理发展不足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上出现第二性征,而相应的心理上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适应身体上的变化。但这一阶段身体发育并未完成,心理上的发展也处于一个摸索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不独立,易受周围人的影响。看问题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在情绪和情感上,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情绪体验不够稳定。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不足,难于较好的掌控自我的情绪,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
2.2 初中阶段的挫败导致自信心不足
由于中考的失敗,一部分学生选择来到中等职业学校上学。在初中阶段,他们品尝了学习失败的滋味。来到中职,这种情绪仍然左右着他们,影响着在新的学校的表现和发挥。初中阶段学习上的挫败感使他们建立不起来强有力的自信心,进而影响到学校生活的其他方面,表现为学习动机不强、交往能力欠缺等等。在心理结构上表现为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3 学校环境的变化导致适应力不足
新生们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需要适应这个新的环境。以前走读的学生现在需要住校,需要适应学校环境、宿舍环境,学习与人交往、与人相处的艺术。以前的上午四节课变成现在的两节大课,老师讲课的节奏与以前不同,需要适应老师的讲课形式、讲课方法。学习的内容由基础课转变为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需要适应、寻找新的学习方法。部分对新环境适应能力不够的新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甚至有的学生始终无法完全适应新环境,从而导致了部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若得不到及时的化解,于是越来越严重。
2.4 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心理问题产生
进入中职的学生普遍表现在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够良好,甚至单亲、离异家庭占到了多数。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良好的教育,从而表现出学习成绩不够好,行为习惯不够健康。一个好的母亲胜过一个好的老师,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最终可以追根溯源到他的童年和家庭。家庭环境不良导致心理问题产生。
2.5 支持系统的不足导致心理问题堆积
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不知道寻找专业人士为他提供帮助予以解决,更多的是和同学聊聊,和朋友聊聊,而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社会提供的支持系统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导致了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堆积的结果只能是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3 教育措施与对策
3.1 重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仅限于心理不健康者和心理状态不良者,而是所有的人群,帮助我们形成自我调控能力,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目前国家已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也由原来的一学期增加到四学期。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对学生有百利而无一害。唯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受益,更有效的把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3.2 学生管理与关爱并重
学生管理和学生关爱是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一方面我们通过学生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一方面我们通过关爱学生使他们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体会到社会大环境对他们的支持。通过管理和关爱学生,促进他们的心理正常健康发展,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和人际交往上的成功。
3.3 建立完善的心理支持系统
建立完善的心理支持系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学生一旦察觉自我的心理问题,能够有效地找到支持系统予以解决或缓解,从而减少心理疾患的产生和对社会治安的破坏。完善的心理支持系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构建。家庭懂得给予孩子关爱和帮助,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心理咨询室给予学生普及教育和专业指导,社会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提供免费或收费的专业心理指导。这些信息必须是透明的,以备学生在需要时能够方便的获得帮助。
3.4 改善社会道德大环境
社会上的不良道德事件对社会大环境的破环力是巨大的。唯有我们感到社会环境是安全的、温暖的,我们在这个环境中才能生活的更安心、更舒适,才更有利于我们拥有一
个健康的心理环境。社会道德大环境的改善需要政府、社会相关机构以及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去建构。唯有社会环境美好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理环境才能更加美好。
3.5 加强危重人群发现与防控
本次調查结果显示,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虽然占少数,但仍然存在。要加强对这类人群的监管和防控,一方面随时注意这类人群的平时行为动向;一方面有技巧的加强对这类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帮助,尽量缓解直至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通过对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分析,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更有效率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何种措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中职新生因其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刚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教育而受到我们的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表现得也更加突出、更具有典型性。通过分析和研究,我们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以确保新生安全度过适应期,使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和职业能力,最终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作者简介:
肖雷(1978-),女,安徽人,本科学历,讲师,从事中职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