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目标预设琐谈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nwu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历史教学目标的设计存在着一些弊端,它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运用新的理念设计、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使之既能真正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从而真正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那么如何确定一堂历史课的教学目标呢?本文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为纲
  
  《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是指这门学科通过教学活动要引起的学生的最后变化结果,是这门学科的总目标。没有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就失去了选择、确定目标的标准。“历史课程标准,首先从总体上概述了整个模块的课程目标,然后通过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史论共享四个栏目,具体解读和阐述每个专题的内容标准、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内容标准是教师探求教学目标的源头”,“学习要求则提出学生要达成的目标,揭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这两大块内容正是历史教师确定每堂课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不能超过课程标准,也不能低于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教师掌握了课程标准的精髓,确定教学目标就如同在知识海洋中找到了航行指南。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紧扣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是相对于教学内容而言的。没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就失去了根基,教学目标是从教学内容中提取的精华,是教学内容高度的概括和提炼。因此,确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对所讲内容进行理解和领悟。只有深刻领悟了教学内容,才能够将其内化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设计《明清君主专制的措施》一课的教学目标时,通过阅读教材,认识到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主要是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除此之外,还必须让学生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在教学中可联系历朝历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必然性。要让学生学会区别内阁制与宰相制度,并借此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教学对军机处的特点、作用进行概括,理解它对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经过了这样的阅读分析,教材中的内容都逐一呈现在教师面前,教学目标的确定也就胸有成竹了。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紧扣教学重点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所谓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学重点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学生知识结构化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通常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中都会包含若干重要的内容,重要的内容有可能就是教学重点。分析这些重要内容并确定其重点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关键之处。很多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中一味求全。唯恐遗漏了什么,好像面面俱到了才放心,这样很容易抓不住中心、重心。教学目标恰恰与教学的重点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重点都是教学的主要目标。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紧扣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巧。到底哪些才算是难点呢?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掌握教材内容以外,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状况,然后做出合乎常规的推断,预测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产生什么困难,出现什么问题,哪些可能成为学习中的难点,以便对症下药。我们说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就是这个道理。如此来确定教学难点,就可避免教学中的主观性、盲目性,也能切合学生的实际,尽力做到教学效果最大化。如在讲授必修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我查找了许多有关资料,并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设置历史情景,让学生体会历史,引导学生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积极性、局限性进行剖析,并归纳其实质。后来的上课实践证明,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课文的难点也得到了解决。
  
  五、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传统的历史教学很少有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学生所要做的就是接受和记忆。虽然这种接受式学习在现阶段还应该有其一席之地,但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更应注重对学习兴趣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它、记住它,而是最终要学会运用它。所以,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眼睛不能老盯着那些知识目标,要特别关注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要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和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让学生在感知历史的基础上达到启迪智慧、塑造性格、培养能力,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目的。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还应注意灵活性。我们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个完整的体系,每个专题、每节课都应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基本上都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但教学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不能奉守着静止的教学目标一成不变。当情况发生变化时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应该随机应变,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
  
  (责编 庞丹丹)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明确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倡导学习数学应与生活紧密结合,让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出来,通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起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  但从江苏省近几年
正确、流利地运用英语写作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高中英语写作的教学目的为:表达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培养规范的写作习惯。而且规定了优秀高中毕业生的写作能力要求: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通知、信函等;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和感情;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得当、用词准确;能填写各种表格;能写个人简历和申请
培根说过,人类主要是凭借机遇或直觉而不是逻辑创造了科学和艺术.教育学家著名数学家布鲁诺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直觉这种天赋”.数学直觉是一种非逻辑的、自发的和“不可解释”的思维形式,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是一种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积累上的一种升华,是思维者的灵感和顿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这种思维形式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构筑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语言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因此英语词汇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词汇量的扩大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前提。词汇教学贯穿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是英语教学中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词汇,学生常常苦于记忆单词效率低,遗忘速度快。因此作为一个英语教学工作者的我,不得不去思考是什么因素影
未来国力的竞争就是今天教育的竞争,未来民族的命运就掌握在今天的教育者手中,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根本特性就是目的性,这种目的性正是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曾经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任何一门学科都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初中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努力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挑战。在实施新课标中,要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把先进的理念转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那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教学方式,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还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在任何时候都适用,只有当它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时,才有可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可笔者发现,不切实际地照搬照抄新教学方法的现象比较严重。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必须有一种独特的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那就是: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优秀教法的优势以及自己学生的特点,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独特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有忧患意识,努力提高英语水平    英语语言是在
中国近代出现的反动政府有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这些政府代表中国历史上的最反动阶级的利益,其政策是反动的,但具体问题又需要具体分析,有一些政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从整个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客观上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性、进步作用。    一、清政府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政策上做了重大调整,设置总理衙门,举办洋务运动。就总理衙门来说,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
一、引子中国文化中固有的"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不作赘述。本文只就"天人合一"与色调谈几点心得,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已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课堂气氛也日趋活跃。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常常会提出一些“怪问题”或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尤其是思想政治课,内容广泛而且紧密联系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情况的可能性也就加大了。因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和技巧,能运用教育机智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