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权主义运动和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结果,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和对原文的重构。本文以小说《紫色》中译本为例,从女性主义翻译的视角,分析了女译者陶洁在翻译过程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紫色》;翻译研究
【Abstract】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derives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eminist movement and the “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t transl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olor Purple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feminist consciousness embodied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by the female translator Tao Jie.
【Key words】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The Color Purple; Translation studies
一、翻译与女性
长期以来,翻译与女性一样,在社会历史中都处于弱势地位,在其自身等级结构中常被边缘化。在传统翻译理论中,各种对翻译的性别隐喻将翻译定义为女性。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便是法国翻译家Gilles Menage所提出的“les bells infidels”,即指“不忠的美人”,同时也意为“漂亮而不忠实的译文”。这个双关语暗指,漂亮的女性不忠实,而忠实的女性不漂亮;翻译也是如此,漂亮的译文不忠实,而忠实的译文必定不漂亮,两者不可兼得。这样“二元对立”的“忠实对等”的翻译原则将翻译塑造成一名忠心耿耿的奴仆形象,又或强化了那可怜兮兮的妻子忠实、漂亮的形象。“忠实”成为了衡量翻译和女性的统一标准。翻译如此被规控,不免受到不公正的评价和多样性发展的限制。
虽说“人人生而平等”,但在世俗眼中,在根深蒂固的男权文化中,男性是生来优越的,高人一等的,而女性则是卑微的,地位低下的。地位低下的自然就成为奴隶,而对于所有地位低下的人,他们应当处于主人的统治之下。如果一件事物被比喻为女性,那么它在世俗眼中就是低劣的。翻译就是如此,译作被视为原作的依附品,永远都在戴着脚镣跳舞;而“译者和女性在其各自的阶层组织中历来都处于弱者地位,译者是作者的仆人,女人天生低于男人。”在传统的翻译观念中,译者受作者的支配与统治,服务于作者,所以译者应该是隐形的,无权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这与过去女性的地位和经历很是相似。
然而,随着女性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逐渐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寻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反抗压迫,寻求女性话语权。女权主义运动涉及到了语言,女性通过进入文学界来发出自己的声音。随后出现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成为了女性话语权在翻译领域的拓展。
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出现与女性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密不可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将“女性角色”引入到翻译中来,大胆地表达女性自己的观点,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原则的桎梏。其一般研究的作品,其中人物为女性,作者为女性,译者也是女性。首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和对原作的“重构”。女性作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带有强烈的女性身份意识,有意图地将女性主义思想带入到译作中,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对原作进行重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女性译者的再创作,是译者与作者通过文本进行的合作,是两者一起参与完成的对话活动。”其次,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摈弃了传统的原文——译文、作者——译者的二元对立理论,主张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之间是平等互补、共生共荣的关系。“译文是原作生命的延续,为原作开启了一道通往更为广阔空间的大门,为原作的传播与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译文跨越了地域和语言的障碍,使译文读者感受原作之美,翻译的重构丰富了原文的意义,使读者对原文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早在16世紀,女性就运用译者身份为自己发声,为女性在写作领域争取自己的位置。因此,翻译成为了女性参与社会文化和进入文学界的一种方式。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翻译研究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重点:(1)关注女性的存在,消除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对女性的歧视,将女性意识植入翻译理念中;(2)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以语言为中心对原文进行解构和重构,同等对待原文和译文;(3)以“增补”(supplementing)、“加写前言与注脚”(prefacing and footing)和“劫持”(hijacking)等翻译策略体现译者“主体性”和实现创造性“重构”。下文将以女译者陶洁翻译的《紫色》汉译本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三、《紫色》汉译本评析
至今为止,《紫色》共有6个中译本,本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译本:女性译者陶洁所译的《紫颜色》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女译者陶洁是北京大学西方语言与文学系教授,美国妇女文学研究的专家,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作为女性译者,以女性天生的敏感和对妇女问题多年研究的背景,陶洁在其中译本中强烈地表现出女性主义翻译思想。在女性心理、情感及压迫等问题上,女译者更能准确的把握、表达原文的女性主义思想,以突出女性意识,再现原作情感。
首先,陶洁为其中译本《紫颜色》加写了译序“艾丽斯·沃克:一个有鲜明特色的美国黑人女作家”。译序中,突出介绍了原作者艾丽斯·沃克在争取黑人妇女解放和平权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对黑人妇女文学的贡献,而后对《紫颜色》小说情节加以介绍。但更为重要的是,在译序中,陶洁用了大量篇幅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原作的思想、文化冲突、人物形象以及语言艺术等进行了评价和分析。译序中指出,沃克在小说中着力描写的是黑人妇女问题,并成功塑造了一些具有妇女主义特征的女性人物形象,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描写了妇女的转变与独立。对于小说的写作技巧,译序中也作出了评价,认为小说采用的书信体体裁是18世纪英国很流行的男人描写女人时所采用的,沃克以女人的身份用同样的体裁写女人,是对女性写作权利的肯定。可以看出,女译者陶洁采用为译作加写序言的方式,对原作进行了女性主义的解读,为译文读者理解作品埋下了导向性的伏笔,这便有利于译作更全面的再现作为原作核心的女性主义思想。如若说由于考虑到“忠实”等传统翻译理论的原则性问题,在译文中通过种种方式加入译者的女性主义翻译思想会受到一定限制,那么“加写序言”则是自由度最大的体现译者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的方法。 下面将举例分析体现译者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的译文。
例1:原文:And now I feels sick every time I be the one to cook.
译文:现在每次轮到我做饭,我就恶心想吐。
此处是说主人公西丽被后父强暴后怀孕,同时还得做饭做家务的悲惨境遇。“sick”一词是对西丽怀孕状况的描写,译者作为女性,对怀孕的生理反应体验深刻,将其译作“恶心想吐”,而不是简单直译为“不舒服”,这样译文读者便能更为直接的读出西丽怀孕的事实。
例2:原文:You can do everything just like you want to and she ain’t gonna make you feed it or clothe it.
译文:你对她可以很随便,她决不会向你要吃要穿的。
西丽的后父打算把她卖给某某先生做妻子,但某某先生犹豫不决,于是后父对他说了这句话。译文中“随便”一词反映了严重的男尊女卑现象,男人对待女人可以“很随便”,就像对待无关紧要的物品一样,突出表现了在男权社会中黑人妇女极为悲惨的境遇,无形中与后文西丽的崛起和女性“认真”对待自我形成对比。
例3:原文:Annie Julia was a nasty‘oman bout the house.
译文:安妮·朱莉亚实在不是个会持家过日子的女人。
安妮·朱莉亚是某某先生的前妻,也是一个女性。陶洁在翻译“nasty”一词时,将之翻译为“不会持家过日子的”,有意隐去了该词“肮脏的,下流的,令人讨厌的”带有歧视性的涵义。在这个例子中,描述女性时,女性译者回避使用带有侮辱性的语言,体现了女性译者在翻译时的女性意识。
四、结语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成果之一,它从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了传统的翻译标准,重视译者和女性的地位,主张译者可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对作品进行重构。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研究翻译,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革新作用,为翻译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道路。本文以小说《紫色》中译本为例,从女性主义翻译的视角,分析了女译者陶洁在翻译过程中女性意识的体现。译者作为女性,更加关注作品的女性主义细节,对女性的情感、心理及审美更为敏感,通过译文有意地提升女性地位,以实现女性身份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参考文献:
[1]张建萍,赵宁.“翻译的性别”和“性别中的翻译”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谈起[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Ivy,D.K.Exploring Gender Speak:personal effectiveness in gender communication[M].USA: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0.
[3]Simon,Sherry.Gender in Translation: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ansmission[M].London:Routledge,1996.
[4]高晓博.女性主义翻译观及其实践———以《紫色》为例[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
[5]陈卫红.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1).
[6]Robinson,Douglas.Who Translates?Translator Subjectivities Beyond Reason[M].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1.
[7]Walker,Alice.The Color Purple[M].New York:Hareourt,1982.
[8]艾丽斯·沃克.紫颜色[M].陶洁,译.南京:譯林 出版社,1998.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紫色》;翻译研究
【Abstract】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derives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eminist movement and the “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t transl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olor Purple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feminist consciousness embodied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by the female translator Tao Jie.
【Key words】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The Color Purple; Translation studies
一、翻译与女性
长期以来,翻译与女性一样,在社会历史中都处于弱势地位,在其自身等级结构中常被边缘化。在传统翻译理论中,各种对翻译的性别隐喻将翻译定义为女性。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便是法国翻译家Gilles Menage所提出的“les bells infidels”,即指“不忠的美人”,同时也意为“漂亮而不忠实的译文”。这个双关语暗指,漂亮的女性不忠实,而忠实的女性不漂亮;翻译也是如此,漂亮的译文不忠实,而忠实的译文必定不漂亮,两者不可兼得。这样“二元对立”的“忠实对等”的翻译原则将翻译塑造成一名忠心耿耿的奴仆形象,又或强化了那可怜兮兮的妻子忠实、漂亮的形象。“忠实”成为了衡量翻译和女性的统一标准。翻译如此被规控,不免受到不公正的评价和多样性发展的限制。
虽说“人人生而平等”,但在世俗眼中,在根深蒂固的男权文化中,男性是生来优越的,高人一等的,而女性则是卑微的,地位低下的。地位低下的自然就成为奴隶,而对于所有地位低下的人,他们应当处于主人的统治之下。如果一件事物被比喻为女性,那么它在世俗眼中就是低劣的。翻译就是如此,译作被视为原作的依附品,永远都在戴着脚镣跳舞;而“译者和女性在其各自的阶层组织中历来都处于弱者地位,译者是作者的仆人,女人天生低于男人。”在传统的翻译观念中,译者受作者的支配与统治,服务于作者,所以译者应该是隐形的,无权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这与过去女性的地位和经历很是相似。
然而,随着女性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逐渐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寻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反抗压迫,寻求女性话语权。女权主义运动涉及到了语言,女性通过进入文学界来发出自己的声音。随后出现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成为了女性话语权在翻译领域的拓展。
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出现与女性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密不可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将“女性角色”引入到翻译中来,大胆地表达女性自己的观点,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原则的桎梏。其一般研究的作品,其中人物为女性,作者为女性,译者也是女性。首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和对原作的“重构”。女性作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带有强烈的女性身份意识,有意图地将女性主义思想带入到译作中,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对原作进行重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女性译者的再创作,是译者与作者通过文本进行的合作,是两者一起参与完成的对话活动。”其次,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摈弃了传统的原文——译文、作者——译者的二元对立理论,主张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之间是平等互补、共生共荣的关系。“译文是原作生命的延续,为原作开启了一道通往更为广阔空间的大门,为原作的传播与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译文跨越了地域和语言的障碍,使译文读者感受原作之美,翻译的重构丰富了原文的意义,使读者对原文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早在16世紀,女性就运用译者身份为自己发声,为女性在写作领域争取自己的位置。因此,翻译成为了女性参与社会文化和进入文学界的一种方式。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翻译研究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重点:(1)关注女性的存在,消除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对女性的歧视,将女性意识植入翻译理念中;(2)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以语言为中心对原文进行解构和重构,同等对待原文和译文;(3)以“增补”(supplementing)、“加写前言与注脚”(prefacing and footing)和“劫持”(hijacking)等翻译策略体现译者“主体性”和实现创造性“重构”。下文将以女译者陶洁翻译的《紫色》汉译本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三、《紫色》汉译本评析
至今为止,《紫色》共有6个中译本,本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译本:女性译者陶洁所译的《紫颜色》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女译者陶洁是北京大学西方语言与文学系教授,美国妇女文学研究的专家,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作为女性译者,以女性天生的敏感和对妇女问题多年研究的背景,陶洁在其中译本中强烈地表现出女性主义翻译思想。在女性心理、情感及压迫等问题上,女译者更能准确的把握、表达原文的女性主义思想,以突出女性意识,再现原作情感。
首先,陶洁为其中译本《紫颜色》加写了译序“艾丽斯·沃克:一个有鲜明特色的美国黑人女作家”。译序中,突出介绍了原作者艾丽斯·沃克在争取黑人妇女解放和平权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对黑人妇女文学的贡献,而后对《紫颜色》小说情节加以介绍。但更为重要的是,在译序中,陶洁用了大量篇幅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原作的思想、文化冲突、人物形象以及语言艺术等进行了评价和分析。译序中指出,沃克在小说中着力描写的是黑人妇女问题,并成功塑造了一些具有妇女主义特征的女性人物形象,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描写了妇女的转变与独立。对于小说的写作技巧,译序中也作出了评价,认为小说采用的书信体体裁是18世纪英国很流行的男人描写女人时所采用的,沃克以女人的身份用同样的体裁写女人,是对女性写作权利的肯定。可以看出,女译者陶洁采用为译作加写序言的方式,对原作进行了女性主义的解读,为译文读者理解作品埋下了导向性的伏笔,这便有利于译作更全面的再现作为原作核心的女性主义思想。如若说由于考虑到“忠实”等传统翻译理论的原则性问题,在译文中通过种种方式加入译者的女性主义翻译思想会受到一定限制,那么“加写序言”则是自由度最大的体现译者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的方法。 下面将举例分析体现译者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的译文。
例1:原文:And now I feels sick every time I be the one to cook.
译文:现在每次轮到我做饭,我就恶心想吐。
此处是说主人公西丽被后父强暴后怀孕,同时还得做饭做家务的悲惨境遇。“sick”一词是对西丽怀孕状况的描写,译者作为女性,对怀孕的生理反应体验深刻,将其译作“恶心想吐”,而不是简单直译为“不舒服”,这样译文读者便能更为直接的读出西丽怀孕的事实。
例2:原文:You can do everything just like you want to and she ain’t gonna make you feed it or clothe it.
译文:你对她可以很随便,她决不会向你要吃要穿的。
西丽的后父打算把她卖给某某先生做妻子,但某某先生犹豫不决,于是后父对他说了这句话。译文中“随便”一词反映了严重的男尊女卑现象,男人对待女人可以“很随便”,就像对待无关紧要的物品一样,突出表现了在男权社会中黑人妇女极为悲惨的境遇,无形中与后文西丽的崛起和女性“认真”对待自我形成对比。
例3:原文:Annie Julia was a nasty‘oman bout the house.
译文:安妮·朱莉亚实在不是个会持家过日子的女人。
安妮·朱莉亚是某某先生的前妻,也是一个女性。陶洁在翻译“nasty”一词时,将之翻译为“不会持家过日子的”,有意隐去了该词“肮脏的,下流的,令人讨厌的”带有歧视性的涵义。在这个例子中,描述女性时,女性译者回避使用带有侮辱性的语言,体现了女性译者在翻译时的女性意识。
四、结语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成果之一,它从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了传统的翻译标准,重视译者和女性的地位,主张译者可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对作品进行重构。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研究翻译,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革新作用,为翻译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道路。本文以小说《紫色》中译本为例,从女性主义翻译的视角,分析了女译者陶洁在翻译过程中女性意识的体现。译者作为女性,更加关注作品的女性主义细节,对女性的情感、心理及审美更为敏感,通过译文有意地提升女性地位,以实现女性身份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参考文献:
[1]张建萍,赵宁.“翻译的性别”和“性别中的翻译”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谈起[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Ivy,D.K.Exploring Gender Speak:personal effectiveness in gender communication[M].USA: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0.
[3]Simon,Sherry.Gender in Translation: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ansmission[M].London:Routledge,1996.
[4]高晓博.女性主义翻译观及其实践———以《紫色》为例[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
[5]陈卫红.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1).
[6]Robinson,Douglas.Who Translates?Translator Subjectivities Beyond Reason[M].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1.
[7]Walker,Alice.The Color Purple[M].New York:Hareourt,1982.
[8]艾丽斯·沃克.紫颜色[M].陶洁,译.南京:譯林 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