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即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对所有学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更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由此就会导致优秀的学生“吃不饱”,使其潜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落后的学生却因“吃不了”而加重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导致学习“掉队”。这不仅会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在无形之中被摧毁,使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大大地降低。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教学形式上和教学过程中,我坚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二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三是注意把实践和效果考量放在教学最核心的位置。这也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隐性分层教学等新课改方式的初衷和动因。
一、隐性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隐性分层教学指教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起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把不同智力层次、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通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使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面的发展。这种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分层优化、因材施教的理论和原则。
现代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都为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比如,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当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做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导,优生做难题,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取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根据这种理论,人体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我们只有从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新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成为发展的真正手段。
国际上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是在主体与其他人的对话和磋商中建立起来的,也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看作一种资源,这种知识构建的过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而学习好的学生也可以在交往中发展自身的交往能力,促进对他人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表达、应用能力。
二、隐性分层教学实践
广义的分层教学主要有显性分层与隐性分层教学两类。其中,显性分层教学常见于班级之间的显性分层与班级内部的显性分层;而隐性分层教学主要存在于班级内部的隐性分层。推行隐性分层教学实践的目的,就是在“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下,教师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不同层面的理解程度,并且使得自己的个性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为了使隐性分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学实践中重点需要把握以下六个核心环节:
1.教学对象分层,突出针对性。学生的科学分层,是开展隐性分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分层不当或缺乏针对性,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最终效果。在同一班级内部,对学生的隐性分层,不能简单的按成绩划线,而是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情况、语言天分、兴趣程度和接受能力,按照好、中、差三个类别,对学生隐性分成A、 B 、C三个层次。要特别注意,这种分层,仅限于教师的教学运用,而不是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两者必须作严格的区分。分层是隐性的、非公开的,同时也是动态的,层级之间可以随时相互流动或转化的。学生在层级中的流动,应当服从于分层的初衷和目的,即在任何一个阶段教师总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在同一班级中最适当的位置。
2.教学目标分层,突出系统性。在隐性分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其特定的内在要求。就班子整体而言,要参考《新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既有长远的,有近期的,也有一节课的。同时作为班级中不同的层级,在系统性目标的前提下,要制定不同层级的阶段性教学目标,目标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不能定得太高而难以实现,也不能定得太低而让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发挥。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笔者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A层学生,除了牢固掌握教材内容,尽量拓展课外知识,使其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B层学生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辅以略高于教材的课外知识,使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层学生以灌输基础知识为主,能够掌握基本词汇,培养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跟上教学进度。
比如,我在新授牛津版5B Hobbies时,我给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首先,A、B、C类学生均需完成的基础目标,(1)听、说、读、写单词collect,classmate, a stamp, many, a ship, an animal, go shopping, take photos. (2)能够询问别人的爱好,Do you have any hobbies?及其回答:Yes, I do. I like doing sth.其次,A、B层学生需完成的巩固提高目标,在共同基础目标上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自己的爱好。如I like singing. I like dancing. How about you? What about you? 再次,由A层学生来完成运用拓展目标。不仅能询问你的爱好?(Do you have any hobbies?及其回答:Yes, I do.I like doing sth.)而且能询问他的/她的爱好及其回答。(Does he/she have any hobbies? Yes,he/she does. He/She likes doing sth.)甚至可以说说喜欢此类爱好的理由。 如:I like going shopping. Because I can get new clothes and get nice food. On Sundays,my mother often takes me to the supermarket.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t goods in it.有兴趣的学生甚至可以写成小作文,做做手抄报等。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教学形式上和教学过程中,我坚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二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三是注意把实践和效果考量放在教学最核心的位置。这也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隐性分层教学等新课改方式的初衷和动因。
一、隐性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隐性分层教学指教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起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把不同智力层次、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通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使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面的发展。这种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分层优化、因材施教的理论和原则。
现代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都为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比如,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当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做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导,优生做难题,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取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根据这种理论,人体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我们只有从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新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成为发展的真正手段。
国际上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是在主体与其他人的对话和磋商中建立起来的,也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看作一种资源,这种知识构建的过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而学习好的学生也可以在交往中发展自身的交往能力,促进对他人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表达、应用能力。
二、隐性分层教学实践
广义的分层教学主要有显性分层与隐性分层教学两类。其中,显性分层教学常见于班级之间的显性分层与班级内部的显性分层;而隐性分层教学主要存在于班级内部的隐性分层。推行隐性分层教学实践的目的,就是在“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下,教师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不同层面的理解程度,并且使得自己的个性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为了使隐性分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学实践中重点需要把握以下六个核心环节:
1.教学对象分层,突出针对性。学生的科学分层,是开展隐性分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分层不当或缺乏针对性,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最终效果。在同一班级内部,对学生的隐性分层,不能简单的按成绩划线,而是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情况、语言天分、兴趣程度和接受能力,按照好、中、差三个类别,对学生隐性分成A、 B 、C三个层次。要特别注意,这种分层,仅限于教师的教学运用,而不是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两者必须作严格的区分。分层是隐性的、非公开的,同时也是动态的,层级之间可以随时相互流动或转化的。学生在层级中的流动,应当服从于分层的初衷和目的,即在任何一个阶段教师总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在同一班级中最适当的位置。
2.教学目标分层,突出系统性。在隐性分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其特定的内在要求。就班子整体而言,要参考《新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既有长远的,有近期的,也有一节课的。同时作为班级中不同的层级,在系统性目标的前提下,要制定不同层级的阶段性教学目标,目标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不能定得太高而难以实现,也不能定得太低而让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发挥。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笔者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A层学生,除了牢固掌握教材内容,尽量拓展课外知识,使其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B层学生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辅以略高于教材的课外知识,使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层学生以灌输基础知识为主,能够掌握基本词汇,培养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跟上教学进度。
比如,我在新授牛津版5B Hobbies时,我给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首先,A、B、C类学生均需完成的基础目标,(1)听、说、读、写单词collect,classmate, a stamp, many, a ship, an animal, go shopping, take photos. (2)能够询问别人的爱好,Do you have any hobbies?及其回答:Yes, I do. I like doing sth.其次,A、B层学生需完成的巩固提高目标,在共同基础目标上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自己的爱好。如I like singing. I like dancing. How about you? What about you? 再次,由A层学生来完成运用拓展目标。不仅能询问你的爱好?(Do you have any hobbies?及其回答:Yes, I do.I like doing sth.)而且能询问他的/她的爱好及其回答。(Does he/she have any hobbies? Yes,he/she does. He/She likes doing sth.)甚至可以说说喜欢此类爱好的理由。 如:I like going shopping. Because I can get new clothes and get nice food. On Sundays,my mother often takes me to the supermarket.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t goods in it.有兴趣的学生甚至可以写成小作文,做做手抄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