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时,进行知识的学习与内化,进而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感知数学的实用性;由于数学本身具有抽象特征,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更易理解数学知识点,培养数学学习思维,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一数学;抽象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教育要求重视素质教育改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并没有有效地落实,存在一定的困境,需要将这一理念全面贯穿与落实到学科教育中。高中数学内容主要包括数量与空间这两方面,学科具备抽象性特点。例如其中的数学概念内容,其特征与规律的产生都是来源于生活,然后将具有特殊性因素去除后抽象出来的,因此学生学生学习数学时需要具有抽象思维方法。
一、创设多样化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抽象过程
强化情境训练,创造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抽象的过程,锻炼抽象能力,帮助学生感知数学与知识的因果关系,帮助学生培养抽象素养。教师利用数学史,帮助学生增加对情境背景的了解,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抽象的过程。例如:在进行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平面向量的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向学生介绍向量的由来和发展过程,共经百余年才与数量分离,其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抽象活动过程,学生了解向量的发展过程,感悟数学思想,体会抽象方法,感知数学文化,从而提高数学抽象素养。其次是创设生活情境,教师可以拿出自己的钥匙串,随意提起一把钥匙,问学生该把钥匙的受力情况,学生由于在生活中常见此情境,同时具有一定的物理背景,能很容易的得出此时钥匙的受力情况,教师再引导学生探索,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地掌握平面向量。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抽象过程,又使学生将现实生活与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在大脑中建构形象,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二、关注数学知识本质,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抽象过程
高一很多学生对知识本质的掌握不好,概念大多是死记硬背用于应对考试,对其本质却不甚理解,理解数学本质才能有效地发挥数学力量。因此,要从知识本质入手,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亲自参与与体验数学抽象过程,学会数学知识。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一方面培养了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与能力。例如:在进行新教材必修二《平行向量的概念》教学时,对向量概念讲解时,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数学抽象概念的推理过程,充分利用问题进行引导与探究,“如果已知地图中公园A的位置,要想确定另一位置,需要知识哪些信息?”“你还能说出其他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吗?”教师利用问题信息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大小、方向”进行思考,感知向量的特殊性,感知数学与物理的密切联系。“请同学们类比学习数字的概念,你能将这些力、位移等量抽象出一种新的量吗?”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数字的概念,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寻找出这两种量之间的不同,从而得出向量的概念。“实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那向量呢?”结合力、位移等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类比位移与力表示,学生能够发现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但此时学生还不能认识到除去物理性质,向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教材中弹簧的受力情况,我们去除物理背景只谈论大小与方向,你能发现什么?”通过剥离物理背景回归到向量本质,启发学生体会向量就是具有大小的有向线段,通过上述过程,引导学生经历抽象过程生成向量概念,体会向量本质。
三、注重课堂交流与反思,积累数学抽象经验
数学抽象素养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而交流与反思恰巧是锻炼学生数學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氛围使学生主动高效地参与其中,组织教学活动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学生的生长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例如:在讲授新教材必修二《平面向量应用》内容时,利用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将学生按照数学成绩与平时表现,进行弹性分组,使各个小组的学习水平尽量平均。设计学习任务 “复习平面向量相关知识,并整理成思维导图展示”;“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所使用的向量方法”……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分配的学习任务,教师巡视,给出必要的引导。鼓励学生将思考的过程与得出的结论展示出来,教师进行总结,对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调,有助于学生进行反思交流,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为鼓励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总结
处于高一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处于转折的重要时期,在抽象思维方面发生了变化,由原有的经验思维主导向以理论为主体的思维进行转变。同时学生素养的培养主要是依托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说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结合抽象的数学内容,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将核心素养理念全面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内,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献军. 浅谈高中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培养[J]. 高考,2021(05):46-47.
[2]李玉华. 数学抽象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新趋势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4):116-117.
关键词:高一数学;抽象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教育要求重视素质教育改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并没有有效地落实,存在一定的困境,需要将这一理念全面贯穿与落实到学科教育中。高中数学内容主要包括数量与空间这两方面,学科具备抽象性特点。例如其中的数学概念内容,其特征与规律的产生都是来源于生活,然后将具有特殊性因素去除后抽象出来的,因此学生学生学习数学时需要具有抽象思维方法。
一、创设多样化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抽象过程
强化情境训练,创造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抽象的过程,锻炼抽象能力,帮助学生感知数学与知识的因果关系,帮助学生培养抽象素养。教师利用数学史,帮助学生增加对情境背景的了解,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抽象的过程。例如:在进行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平面向量的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向学生介绍向量的由来和发展过程,共经百余年才与数量分离,其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抽象活动过程,学生了解向量的发展过程,感悟数学思想,体会抽象方法,感知数学文化,从而提高数学抽象素养。其次是创设生活情境,教师可以拿出自己的钥匙串,随意提起一把钥匙,问学生该把钥匙的受力情况,学生由于在生活中常见此情境,同时具有一定的物理背景,能很容易的得出此时钥匙的受力情况,教师再引导学生探索,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地掌握平面向量。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抽象过程,又使学生将现实生活与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在大脑中建构形象,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二、关注数学知识本质,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抽象过程
高一很多学生对知识本质的掌握不好,概念大多是死记硬背用于应对考试,对其本质却不甚理解,理解数学本质才能有效地发挥数学力量。因此,要从知识本质入手,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亲自参与与体验数学抽象过程,学会数学知识。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一方面培养了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与能力。例如:在进行新教材必修二《平行向量的概念》教学时,对向量概念讲解时,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数学抽象概念的推理过程,充分利用问题进行引导与探究,“如果已知地图中公园A的位置,要想确定另一位置,需要知识哪些信息?”“你还能说出其他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吗?”教师利用问题信息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大小、方向”进行思考,感知向量的特殊性,感知数学与物理的密切联系。“请同学们类比学习数字的概念,你能将这些力、位移等量抽象出一种新的量吗?”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数字的概念,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寻找出这两种量之间的不同,从而得出向量的概念。“实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那向量呢?”结合力、位移等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类比位移与力表示,学生能够发现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但此时学生还不能认识到除去物理性质,向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教材中弹簧的受力情况,我们去除物理背景只谈论大小与方向,你能发现什么?”通过剥离物理背景回归到向量本质,启发学生体会向量就是具有大小的有向线段,通过上述过程,引导学生经历抽象过程生成向量概念,体会向量本质。
三、注重课堂交流与反思,积累数学抽象经验
数学抽象素养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而交流与反思恰巧是锻炼学生数學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氛围使学生主动高效地参与其中,组织教学活动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学生的生长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例如:在讲授新教材必修二《平面向量应用》内容时,利用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将学生按照数学成绩与平时表现,进行弹性分组,使各个小组的学习水平尽量平均。设计学习任务 “复习平面向量相关知识,并整理成思维导图展示”;“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所使用的向量方法”……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分配的学习任务,教师巡视,给出必要的引导。鼓励学生将思考的过程与得出的结论展示出来,教师进行总结,对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调,有助于学生进行反思交流,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为鼓励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总结
处于高一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处于转折的重要时期,在抽象思维方面发生了变化,由原有的经验思维主导向以理论为主体的思维进行转变。同时学生素养的培养主要是依托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说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结合抽象的数学内容,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将核心素养理念全面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内,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献军. 浅谈高中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培养[J]. 高考,2021(05):46-47.
[2]李玉华. 数学抽象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新趋势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