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菱荡》看小说中景与人的关系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lin_s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名的小说因为其诗化特点,情节上跳跃性比较强,呈现出片段化的特点,所以难以从情节的角度去解读。而废名的小说也注重构建环境和人物的形象。他在短篇小说《菱荡》中着重刻画了两个意象:菱荡和聋子。而菱荡和聋子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城里人并不以为菱荡是陶家村的,是陈聋子的。”而事实情况是,废名强调了“菱荡属陶家村”,“陶家村在菱荡圩的坝上”,“菱荡圩是以这个菱荡得名”,所以菱荡是陶家村的标志,它对于陶家村的意义不言而喻。而陈聋子只是在陶家村做了十几年的长工,他甚至不是陶家村土生土长的人。基于这样的关系,为何大家都认为菱荡是陈聋子的?那只能再次说明,菱荡和陈聋子在大家眼里是一体的。
   废名笔下的菱荡有哪些特点呢?
   一、小而封闭
   “菱荡圩算不得大圩”,“坝上的树叫菱荡圩的天比地来得小,除了陶家村以及陶家村对面的一个小庙,走路是在树林里走了一圈”。可见菱荡圩的天地本就小,更何况在其坝上的陶家村,更何况菱荡只是陶家村里的湖。所以菱荡是小的。而“菱荡周围常青树的矮林,密得很”,“荡岸,绿草散着野花,成一个圈圈”。那菱荡圩呢?它所处的天地,“坝外一重山,两重山”,被重重叠叠围了起来,菱荡所处的天地是那么小,又仿佛与世隔绝。
   二、深而有活力
   废名说,“洗衣的多半住在西城根,河水渴了到菱荡来洗。菱荡的深,这才被她们搅动了。”这才被搅动了,说明菱荡不是能轻易搅动的,搅动它的不是风不是雨,却是这些洗衣的女子。她们是如何搅动菱荡的呢?“太阳落山以及天刚刚破晓的时候,坝上也听得见她们喉咙叫,甚至,衣篮太重了坐在坝脚下草地上‘打一栈’的也与正在捶捣忤的相呼应。野花做了她们的蒲团,原来青青的草她们踏成了路。”这些女人用叫喊,用捶打声,搅动了菱荡,她们在菱荡中肆意地揭开衣襟洗澡,玩笑。这是比菱荡中的鱼更鲜活的生命。因为这些,菱荡充满了活力。
   三、菱荡的“菱”
   聋子只是陶家村一个外来的长工,他在陶家村无疑是卑微的。他种菜、卖菱,在陶家村做着微不足道的事。大家都“打趣他”,虽然这种打趣并不是因为瞧不起,但也能窺见聋子在陶家村的地位。他甚至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倒并不是村民忘了,而是来到陶家村之前就没有带别的名字来。但人们称他为“聋子”,并不是因为他聋,而是因为“轻易不见他说话”。比如,“洗衣女人问他讨萝卜吃——好比他正在萝卜田里,他也连忙拔起一个大的,连叶子给她。不过讨萝卜他就答应一个萝卜,再说他的萝卜不好,他无话回,笑是笑的。菱荡圩的萝卜吃在口里实在甜。”
   聋子尽管卑微,尽管痴痴呆呆不解风情,他却从不愁眉苦脸,永远笑对生活。他快乐,有智慧,他也能慷慨地给女人拔萝卜。女人洗澡的时候,他能善意地避开,与人为便。聋子身上的特质与菱如出一辙。他老实本分,老爹只相信他一人,村里人都喜欢他,女人打趣她。但他同样是一个不俗的聋子,跟村民不同的是,他从不相信洗手塔的传说,他有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这难道不是一个活生生的“菱荡”吗?
   菱荡是静态的聋子。“菱荡”在作家的笔下被有意识地人格化了。它永不衰竭地默默奉献和静默地存在。聋子对于陶家村人或城里人的帮助,就如菱荡给予城里城外的人的滋养一样,无处、无时不在。
   聋子是动态的菱荡。他有如“菱荡”般纯净透彻的心地,他有如“菱荡”般明亮真诚的禀性,有“无欲”的生活追求,如“菱荡”一般只是奉献,从不索取。
其他文献
【问题描述】   我走进教室,用平静的语气说:“下课后,杨浩到办公室来一下。”   “咦?”同学们用疑惑探询的眼神看看我,又看看杨浩。我假装没有看见,依然平静地望着他们。同学们神情各异,有的淡然,有的紧张,有的惶惑,有的面露喜色……顿了顿,我在黑板上板书:以“老师叫我去办公室”为题,写一个片段作文,写出“我”在去办公室路上心里的所猜所想。   一名同学这样写:张老师叫我去办公室,是因为什么事
期刊
摘要:经过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富有个性和独立性,但思维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就写作而言,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高中教学阶段要将写作思维纳入教学目标,尤其要重视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作文现状;阅读训练;批判性思维;写作教学   什么是批判思维?顾名思义,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
期刊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各年级各阶段的科目教育都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很多科目被重视起来。小学生年龄小,兴趣广泛,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小学阶段开设了许多课程,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全面能力。据调查,在小学生兴趣课堂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音乐课等。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一、用课件结合情境,让音乐美化心灵   情境教学法是音乐教学
期刊
摘要: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而素材积累是写作前的必要准备。同学们要读书本、读生活、读媒体,日积月累,逐步建立自己充实的作文素材宝库。   关键词:素材;积累;书本;生活;媒体   博览方可约取,厚积才能薄发。就算是御膳大师,没有油盐酱醋,没有鱼肉蔬菜等原料,也是一筹莫展。写作正是如此,要写出一篇好文章,丰富的材料必不可少,而这首先就要求我们做好采购员,主动去采购。  读书本——汲取前人精华 
期刊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写作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当今中小学的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不高的现象长期存在。本文结合初一写作教学实践,从“欣赏·模仿·创作”三方面阐述了写作教学的路径实践,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素养打下扎实基础。   关键词:初一语文;写作教学;路径   初一学生往往存在写作兴趣不高、写作目的不明确、写作基础薄弱
期刊
【教学内容】   2017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外拓展篇目:《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2017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诗歌。通过对诗歌的品读,结合杜甫的诗歌作品,我将情感目标确定为感悟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语用目标为学会体会诗人炼字用词的精妙。   【教学目标】   1.细读品味,体会诗人炼字用词的精
期刊
十五六岁的孩子,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该劈头盖脸地痛骂他们一顿吗?不。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時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所以,在“狂风暴雨”与“润物无声”中,我选择了更具智慧更有效果的教育方式——用便笺和书信等方式和我的学生平静交流。   临近高考,“高原反应”出现,学习倦怠,纪律松散,我觉得我有对全班同学说些什么的必要了。我用了整整三天时间,两个深夜,写出一封2757字的《毕业前夕致15
期刊
社会高速发展,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之一。中学生物教学是一项生态环境的教学,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生态哲学,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是当前解决环境问题的思想基础之一,也是生态教育的重要渠道。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其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牢固树立“生态兴则文明兴”的观念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对人类
期刊
一、听音乐导入   给学生播放音乐《赛马》,引导学生思考听到这首曲子后,联想到什么场面,并要求学生描绘出自己联想到的画面。(问题设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这首曲子,你们听到了什么画面?)(设计意图:“语言建构与运用”要求學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能够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语言表达)   二、介绍和诗歌相关的基本知识   1.知人   作者:李贺——诗鬼,富于想象,用词瑰丽;演奏者:李凭
期刊
写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写话能力的养成将在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写话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语言逻辑可以起到显著提升作用,在文学素养的培养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写话能力应该给予相当的重视,积极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一、对于低年级小学生的写话基础培养   语文教学是低年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地掌握汉字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