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层次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概念,其中一个就是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感恩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源远流长的历史铸就的文化精髄,是每一位中华民族儿女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多元文化的传播、冲击,中学生的感恩意识正在淡化,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他们不懂得感谢,不会感激,更别说是感动,帮助回馈社会的意识淡薄。基于此,借用语文这一特殊的人文学科,多次尝试,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将感恩意识渗透到学生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旨在逐步唤醒学生的对于中华民族感恩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培养学生感恩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感恩意识 渗透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指出:“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对初中学生进行感恩意识渗透和教育,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新时代的明确要求。
一、农村初中生感恩意识的淡薄分析
初中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支柱,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培养初中生的感恩意识能够有效地促进家庭、校园、社会和谐化。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与自卑心,性格较为复杂,而且生活在乡下的学生们大多是留守儿童和少年,家长长期疏于指导和关注,很容易导致学生误入歧途,被社会的不良风气所感染。特别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世界多元文化和信息的快速冲击,这种感恩意识逐渐趋于淡漠,他们不懂得感谢,不会感激,更别说是感动,而很多时候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学生学习成绩,忽视了感恩意识教育环节,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明确提出:“必须培养中学生尊重长者、 孝敬父母、心怀感恩意识的美好品德。”所以在农村语文课堂中开展感恩意识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健康人格,在课堂中实施感恩意识渗透势在必行。
二、语文课堂中感恩意识渗透的取材方向
取材一:师长与同学之恩
感恩师长,教师陪伴孩子的时间甚至超过学生,家长,教师的教诲,是初中生人生的灯塔。这不仅是尊重教师对于孩子们的付出,也包含着对知识和崇高的人格增进,更是对于师长所代表的高素质高品格的敬仰和向往。而鼓励着初中生珍视以同学的友情,感恩同学的帮助和陪伴,将同学之间的友爱转化为未来一生发展的力量。
取材二:父母与生命之恩
在农村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父母和生命之恩。让学生们学会感恩父母,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将影响这些农村孩子三观的形成。因此,在农村语文课堂中灌输感恩意识、拥有感恩情怀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取材三:自然与社会之恩
感恩自然,它是“天地万物之道”,自然让我们祖国的大河河山更加辽阔美丽,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富资源。利用农村本地优势,通过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禁止践踏一花一草等观念,以及普及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感恩社会的馈赠,感恩在困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和鼓励自己的人们。教会农村孩子们感恩自然和社会,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好地回馈社会。
取材四:祖国之恩
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基础是爱国教育,提升孩子们的爱国情操,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课堂上灌输学生爱国的情怀以及报效祖国的养育之恩,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通过几代人浴血奋战、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志气、胸怀大志的人。
三、农村语文教学上感恩意识的渗透策略
(一)运用课程素材触碰感恩
在语文课堂上感恩教育渗透过程中,运用课程素材的内容渗透到学生情感深处,去触碰学生心灵中最深处,近距离与学生接触,走进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感知世界。比如在教背影》一课时,令学生在自由朗诵全文的基础上,选岀文中令自己感触深刻的语句进行讨论和交流,结合学生选出的例句为其讲解朱自清描写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促使学生由此联想到自己的父亲,加深学生感恩之情。
(二)创设教学情境学会感恩
在语文课堂上,注重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直觉感受,往往能够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授《我的母亲》一课时,设计一个这样的场景,如果你看到妈妈拿着很多东西上楼回家时,你会怎么做呢,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然有感而发,在学生们踊跃的发言中,课堂气氛也就显得轻松愉悦,抓住学生们的发言,自然而然,学生们在第一时间就感受到母亲伟大的恩情,从而学会感恩。
(三)巧用周记作文直抒感恩
感言意识的渗透不仅需要丰富的语文课程素材,还需要抓住学生的生活,依靠实际行动表达自身对父母、朋友等的真切情感。例如在语文作文教学时,让学生以“摸摸爸爸妈妈的手和脚”为话题,让学生回家在为父亲或母亲洗脚后,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并将优秀作文张贴在班级中的“作文天地”中,让学生以周记作文为依托,直抒感恩,将自己内心的真挚情感以文字的形式加以具体形象化,深切体会到感恩情怀中蕴含的爱与感动。
(四)借用多媒体拥抱感恩
对于初中语文感恩类课文教学来说,多媒体的介入为我们更好的激发和唤醒学生们的情感体验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直观的手段。通过网络资源收集感恩教育视频素材,为学生播放优秀影视作品、经典栏目等内容,能够使学生以更加直观的角度近距离拥抱感恩教育内容,赋予学生生动、真实的感官体验。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描绘祖国大好河川的课文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央视出品的《故宫》纪录片,使学生领略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文明史发展的艰辛历程与其铸就的璀璨文明,令学生油然升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或是在学习完《背影》后,为学生播放《高三八班》《老师们》等优秀电影作品,令学生真切体会到亲情的感动。真正的拥抱感恩。
(五)引用课外实践体验感恩
尽管语文教材在感恩意识的渗透中 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渗透成果,就要实现教材理论知识和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以课外实践活动形式更好体验感恩。例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利用学校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环节,让学生代表以“感恩教师”为核心展开进行演讲,再组织学生在班会展开讨论。有时还可利用学校组织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掘学生感情思维,加深学生感恩意识,进而将这种感恩意识付之行动。
四、结语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了语文课程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健全学生的人格,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与发展。而感恩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继承流传的優良传统文化,初中作为学生成长和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应将感恩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明白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受益终生,学生将知识与做人的道理内化为自身的宝贵财富,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对祖国、对人民有益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国军.初中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应用策略U].新课程· 中旬,2016(10),
[2]饶宝美.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叮语文建设, 2015(10Z).
[3]刘惠.感恩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教育:文 摘版,2016(8).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感恩意识 渗透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指出:“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对初中学生进行感恩意识渗透和教育,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新时代的明确要求。
一、农村初中生感恩意识的淡薄分析
初中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支柱,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培养初中生的感恩意识能够有效地促进家庭、校园、社会和谐化。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与自卑心,性格较为复杂,而且生活在乡下的学生们大多是留守儿童和少年,家长长期疏于指导和关注,很容易导致学生误入歧途,被社会的不良风气所感染。特别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世界多元文化和信息的快速冲击,这种感恩意识逐渐趋于淡漠,他们不懂得感谢,不会感激,更别说是感动,而很多时候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学生学习成绩,忽视了感恩意识教育环节,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明确提出:“必须培养中学生尊重长者、 孝敬父母、心怀感恩意识的美好品德。”所以在农村语文课堂中开展感恩意识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健康人格,在课堂中实施感恩意识渗透势在必行。
二、语文课堂中感恩意识渗透的取材方向
取材一:师长与同学之恩
感恩师长,教师陪伴孩子的时间甚至超过学生,家长,教师的教诲,是初中生人生的灯塔。这不仅是尊重教师对于孩子们的付出,也包含着对知识和崇高的人格增进,更是对于师长所代表的高素质高品格的敬仰和向往。而鼓励着初中生珍视以同学的友情,感恩同学的帮助和陪伴,将同学之间的友爱转化为未来一生发展的力量。
取材二:父母与生命之恩
在农村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父母和生命之恩。让学生们学会感恩父母,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将影响这些农村孩子三观的形成。因此,在农村语文课堂中灌输感恩意识、拥有感恩情怀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取材三:自然与社会之恩
感恩自然,它是“天地万物之道”,自然让我们祖国的大河河山更加辽阔美丽,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富资源。利用农村本地优势,通过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禁止践踏一花一草等观念,以及普及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感恩社会的馈赠,感恩在困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和鼓励自己的人们。教会农村孩子们感恩自然和社会,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好地回馈社会。
取材四:祖国之恩
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基础是爱国教育,提升孩子们的爱国情操,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课堂上灌输学生爱国的情怀以及报效祖国的养育之恩,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通过几代人浴血奋战、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志气、胸怀大志的人。
三、农村语文教学上感恩意识的渗透策略
(一)运用课程素材触碰感恩
在语文课堂上感恩教育渗透过程中,运用课程素材的内容渗透到学生情感深处,去触碰学生心灵中最深处,近距离与学生接触,走进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感知世界。比如在教背影》一课时,令学生在自由朗诵全文的基础上,选岀文中令自己感触深刻的语句进行讨论和交流,结合学生选出的例句为其讲解朱自清描写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促使学生由此联想到自己的父亲,加深学生感恩之情。
(二)创设教学情境学会感恩
在语文课堂上,注重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直觉感受,往往能够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授《我的母亲》一课时,设计一个这样的场景,如果你看到妈妈拿着很多东西上楼回家时,你会怎么做呢,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然有感而发,在学生们踊跃的发言中,课堂气氛也就显得轻松愉悦,抓住学生们的发言,自然而然,学生们在第一时间就感受到母亲伟大的恩情,从而学会感恩。
(三)巧用周记作文直抒感恩
感言意识的渗透不仅需要丰富的语文课程素材,还需要抓住学生的生活,依靠实际行动表达自身对父母、朋友等的真切情感。例如在语文作文教学时,让学生以“摸摸爸爸妈妈的手和脚”为话题,让学生回家在为父亲或母亲洗脚后,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并将优秀作文张贴在班级中的“作文天地”中,让学生以周记作文为依托,直抒感恩,将自己内心的真挚情感以文字的形式加以具体形象化,深切体会到感恩情怀中蕴含的爱与感动。
(四)借用多媒体拥抱感恩
对于初中语文感恩类课文教学来说,多媒体的介入为我们更好的激发和唤醒学生们的情感体验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直观的手段。通过网络资源收集感恩教育视频素材,为学生播放优秀影视作品、经典栏目等内容,能够使学生以更加直观的角度近距离拥抱感恩教育内容,赋予学生生动、真实的感官体验。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描绘祖国大好河川的课文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央视出品的《故宫》纪录片,使学生领略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文明史发展的艰辛历程与其铸就的璀璨文明,令学生油然升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或是在学习完《背影》后,为学生播放《高三八班》《老师们》等优秀电影作品,令学生真切体会到亲情的感动。真正的拥抱感恩。
(五)引用课外实践体验感恩
尽管语文教材在感恩意识的渗透中 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渗透成果,就要实现教材理论知识和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以课外实践活动形式更好体验感恩。例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利用学校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环节,让学生代表以“感恩教师”为核心展开进行演讲,再组织学生在班会展开讨论。有时还可利用学校组织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掘学生感情思维,加深学生感恩意识,进而将这种感恩意识付之行动。
四、结语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了语文课程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健全学生的人格,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与发展。而感恩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继承流传的優良传统文化,初中作为学生成长和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应将感恩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明白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受益终生,学生将知识与做人的道理内化为自身的宝贵财富,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对祖国、对人民有益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国军.初中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应用策略U].新课程· 中旬,2016(10),
[2]饶宝美.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叮语文建设, 2015(10Z).
[3]刘惠.感恩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教育:文 摘版,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