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本身是趣味无穷的,但我们常听有人评议:某位老师的课有趣儿,味儿浓,引人入胜;而另一位老师的课,枯燥乏味,引人入睡。为什么一个有“味”,“引人入胜”;一个乏“味”,“引人入睡”?关键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运用。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论:“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面向具有一定母语基础的高中学生的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提供了极高的要求,要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性
教学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妙,形象生动,就要将作者文中之情与教者、学者的胸中之情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心理共振的磁场效应。简而言之,教学语言要说得生动,首先要有情感。没有情感的干巴巴的话语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么能打动别人?
于漪在《语文教学谈艺录》里也说到: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确实,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心灵必定会受到感染,情感必定会激起波澜,而学生受到生活阅历或学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情感的发生发展尚未健全。
因此,教师在调动起自己的情感后,一定要通过语言用自己火热的情感去触动学生平静的心,同时把对学生的关心、期待、鼓励、谅解,化作教学的语言,使学生原有的情感得到纯化、深化和强化,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若教师缺乏情感,是无法引导学生的情感流向的。
二.独特性
教学语言的独特性就是教师要避免种种套话、空话,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能如一池静水,无波无澜。这样,教师授课就要精心设计,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来遣词造句。由于教师的素质多种多样,所以课堂上呈现出来的特点,或优雅动人,或感情激昂,或壮严肃穆……真是各具特色。如我们所知的语文大师钱梦龙、魏书生、于漪,他们的教学语言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其独特性,于漪情感丰富、词采华丽的诗化语言;魏书生平易近人、亲切随和的朋友式语言;钱梦龙思想缜密、深邃的理性语言。
于漪老师在教《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单元时,她的导入语是这样的:“继米开朗基罗之后的法国大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人总要和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尤其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山川,美得令人陶醉,它在不同季节展现不同的美姿。”她在教学后说“用这样几句话描述,学生被有关‘美’的名言所吸引,被祖国山川美的描述所吸引,兴趣盎然地进入了该单元学习的轨道。”
总之,用独特的语言把要说的事理明确表达出来,就能打动学生。语言,大家的讲课总是带有深深的个人色彩,或精练、或生动、或优美、或风趣、或雄辩,以独特性取胜。
三.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瞬息万变的,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灵活性。青少年是好动的,生龙活虎的,对世界是好奇的,对外界反应是敏感的,所以,稍有风吹草动,注意力极易转移。而教师的临场自由发挥,可把学生从身边的见闻引入到要学习的内容中去,使课文内容不再遥远,学生学起来就会亲切多了,效果也就更好了。
如笔者在教学荀子的《劝学》一文时,分析完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后,正准备让学生讨论怎样从历史的角度重新解读书人的读书经验,一位同学突然发问:“老师,我怎么也不明白,积土成山,怎么就风雨兴焉了呢?”这一问题引起全班同学的关注,也让我措手不及。略一思考,于是我决定让大家暂时放下将要探讨的问题,重新就:“积土成山,怎么就风雨兴焉”这一论述是否合理展开讨论,经过激烈的思辨,同学们对荀子其人及写作风格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学生的需要的目标就是合适的目标。
教学实践证明: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灵活性,教学节奏分明,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则注意力集中;反之,则思维呆滞,兴味索然,注意力分散,令人昏昏欲睡。
戴加华,教师,现居江苏姜堰。
一.情感性
教学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妙,形象生动,就要将作者文中之情与教者、学者的胸中之情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心理共振的磁场效应。简而言之,教学语言要说得生动,首先要有情感。没有情感的干巴巴的话语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么能打动别人?
于漪在《语文教学谈艺录》里也说到: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确实,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心灵必定会受到感染,情感必定会激起波澜,而学生受到生活阅历或学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情感的发生发展尚未健全。
因此,教师在调动起自己的情感后,一定要通过语言用自己火热的情感去触动学生平静的心,同时把对学生的关心、期待、鼓励、谅解,化作教学的语言,使学生原有的情感得到纯化、深化和强化,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若教师缺乏情感,是无法引导学生的情感流向的。
二.独特性
教学语言的独特性就是教师要避免种种套话、空话,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能如一池静水,无波无澜。这样,教师授课就要精心设计,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来遣词造句。由于教师的素质多种多样,所以课堂上呈现出来的特点,或优雅动人,或感情激昂,或壮严肃穆……真是各具特色。如我们所知的语文大师钱梦龙、魏书生、于漪,他们的教学语言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其独特性,于漪情感丰富、词采华丽的诗化语言;魏书生平易近人、亲切随和的朋友式语言;钱梦龙思想缜密、深邃的理性语言。
于漪老师在教《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单元时,她的导入语是这样的:“继米开朗基罗之后的法国大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人总要和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尤其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山川,美得令人陶醉,它在不同季节展现不同的美姿。”她在教学后说“用这样几句话描述,学生被有关‘美’的名言所吸引,被祖国山川美的描述所吸引,兴趣盎然地进入了该单元学习的轨道。”
总之,用独特的语言把要说的事理明确表达出来,就能打动学生。语言,大家的讲课总是带有深深的个人色彩,或精练、或生动、或优美、或风趣、或雄辩,以独特性取胜。
三.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瞬息万变的,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灵活性。青少年是好动的,生龙活虎的,对世界是好奇的,对外界反应是敏感的,所以,稍有风吹草动,注意力极易转移。而教师的临场自由发挥,可把学生从身边的见闻引入到要学习的内容中去,使课文内容不再遥远,学生学起来就会亲切多了,效果也就更好了。
如笔者在教学荀子的《劝学》一文时,分析完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后,正准备让学生讨论怎样从历史的角度重新解读书人的读书经验,一位同学突然发问:“老师,我怎么也不明白,积土成山,怎么就风雨兴焉了呢?”这一问题引起全班同学的关注,也让我措手不及。略一思考,于是我决定让大家暂时放下将要探讨的问题,重新就:“积土成山,怎么就风雨兴焉”这一论述是否合理展开讨论,经过激烈的思辨,同学们对荀子其人及写作风格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学生的需要的目标就是合适的目标。
教学实践证明: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灵活性,教学节奏分明,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则注意力集中;反之,则思维呆滞,兴味索然,注意力分散,令人昏昏欲睡。
戴加华,教师,现居江苏姜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