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的一般目标
职业教育的一般目标是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形成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以下几种教学活动: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育活动
为什么要采用以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育活动?因为职业教育强调一体化教学,需要采用把理论教学和技能学习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即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职业能力。
实训和实习2种教学活动
这2种教学活动中任何一种都必须有目标,实训、实习的目标:形成职业能力。因而在规划这2种教学活动的时候,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析,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与技能,已经会做哪些事情;其次,要规划实训、实习的内容,规划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要掌握哪些技能;再次,通过所规划的实训、实习内容,检验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即检验是否达到了目标,形成了职业能力。
我们应该如何去发展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
对学校课程计划建设起基本作用的是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开发、实训设备、工厂这4根职业教育的发展支柱,这4根支柱围绕着教学计划开展,是立体式的教学方式,但我国现在少了企业这根支柱,只平面式的教学方式,并非是立体式的。我们要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就必须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平面式或立体式职业教育都需要有实训基地建设这根支柱,它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柱。如果缺少实训基地建设这根支柱,我们的职业教育就达不到立体式,甚至是以知识辐射性为基准的平面也建立不起来。如果仅仅靠企业,抽掉实训基地建设,那么我们的职业教育将由立体式退回到平面式。因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工厂实习就是在真实的职业环境,真实的职业岗位,通过实习,学生才能熟悉职业岗位,是就业必经的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真刀真枪地干,但是要真刀真枪地干,是需要基础的,就是在学校中的教学与实训.职业教育以职业活动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不仅仅是干,还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行动过程导向,是对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导向,对形成职业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职业能力.所以,在职业教育阶段,学习是主要的,没有学习,只强调真刀真枪的干,那还用学校干什么?在某中程度上,可以说实验与实训,是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实训与实习,是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和师傅带徒弟的区别.
如何巩固我国特色的平面式教学,探索从平面式过渡到立体式的过渡模式 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都要围绕着职业教育的目标——形成职业核心能力而展开,采用创新型实训设备去建设示范性实训基地。
什么叫做实训设备?实训设备就是既有真实的生产性功能又整合了学习功能。那么何谓创新?创新要具备如下因素,第一:创新,要采用先进技术,例如高度虚拟技术、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数字技术等先进技术去整合生产设备的学习功能。例如亚龙科技集团研发的YL-235,亚龙YL-235型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为2007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技能竞赛和2007年浙江省“亚龙杯”大学生技能大赛维修电工类比赛指定设备。它由铝合金导轨式实训台、机电一体化设备部件、PLC模块、变频器模块、按钮模块、电源模块、接线端子排和各种传感器等组成。其整体结构采用开放式和拆装式,学生可以自由组装和调试送料检测部件、物料搬运部件、物料分拣部件和自动生产线等机电一体化设备;PLC模块、变频器模块、按钮模块、常用装置模块等可任意调换和组合,进行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PLC控制程序的编写与运行、变频器调速系统的组装与调试、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和实训。
亚龙YL-235型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PLC模块的I/O 端子、变频器的接线端子、各常用模块与PLC的连接端子,均与安全插座连接,使用带安全插头的导线进行电路连接;各指令开关、光电开关、传感器和指示元件的电路,则通过端子排进行连接。插拔线连接电路与端子牌连接电路相结合,既保证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形成和巩固,又保证电路连接的快速、安全和可靠。
该实训考核装置既能进行机电设备安装、PLC应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知识模块的单项实训项目的教学,也能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气动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综合技能训练。具有气动技术教学与实训、电气控制技术和PLC应用技术教学与实训、机电设备安装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与实训、自动控制技术教学与实训的功能。而完全实现模块化的设计,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以“任务驱动”的“行为导向”需要,学生可以在此装置上自由组装,并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进行创新。
例如亚龙研发的数控实训考核设备系列,它具有以下特点:
(1)数控系统选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数控系统;(2)集合了数控加工、数控编程、数控维修于一体;(3)侧重点突出数控维修;(4)机床采用半实物和实物结构;(5)在数控维修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维修经验;(6)采用全开放的测试端子;(7)故障设置采用智能化实训考核系统。
而故障点的设置有以下特点:
(1)故障设置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2)把同一故障现象的不同故障原因进行罗列,学生通过对故障的检测,判断出故障原因,积累经验;(3)整个排除故障的过程同实际维修过程相似;(4)采用考核软件对不同的维修能力进行智能化评分。这些故障点的设置并非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根据多家机械工厂多年经念的累积,根据工厂数控机床经常出现的故障进行综合虚拟。实训装置配置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可以进行数控加工。
第二、创新型设备用于建设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做到很好地进行共学结合。共学结合的模式就是把完成工作任务和完成学习任务相结合;把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相结合;把对学习的评价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的评价相结合。
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意义
实行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新时期、新阶段技工院校所面临的新任务。“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高技能人才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以高技能人才为龙头的技能人才队伍的强有力支撑。
校企合作是一条有别于传统培养的能够较大规模、较快速度、较高水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路子。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是检验高技能人才工作成效的一项重点工作。实行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措施,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技工院校特别是国家重点以上技工学校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各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开展职工培训的重要方式。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要求是:贯彻实施劳动保障部确立的“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高端,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实现梯次发展,推动职业培训工作整体开展”的高端带动发展战略,按照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院校基础、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发挥好院校和企业两个方面作用,并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如何加强校企合作。
(1)贯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互利双赢”校企合作原则。技工院校要以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紧密结合企业先进生产装备和技术发展的最新要求,找准院校和行业、企业的结合点,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办学层次定位和生源的结构,共同制定合作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等,充分运用好企业在师资、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技能以及课题攻关有机结合,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进程。
(2)认真学习各地校企合作经验,积极构建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3)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统筹协调机构。根据当地方、区域产业发展布局和企业实际需求以及学校资源现状,制定推动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发展规划;为成员单位提供信息引导和服务,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院校与优质企业合作对接的平台;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引导学校和企业做好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承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专业教学文件审定、专业建设研究、指导校企签署合作协议等。
(4)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制度。开展对培训市场需求变化的研究,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组织校企合作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按课题进行专项开发,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按企业的需求适时推出新课程,补充新内容以适应生产实际需要。继续按照行业特点和岗位特点做好服务企业内部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评价的研究工作,为企业提供更为个性化的专项职业能力培训服务。
(5)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市场机制。在操作层面继续发挥校企在技能人才培养上的各自优势,通过市场机制强化人、财、物资源在校企间的转移或流动,形成培养技能人才的合力。校企共同制定技能人才培养专项服务计划,共享校企资源,共同实施计划并搞好服务,提升企业职工队伍素质,增强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能力。加强培养成本核算管理,形成合理的成本分摊和利益共享机制,不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6)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公共服务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联系制度,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作机制,明确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作内容,创新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作形式,确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作方法。
实习与实训的区别
实训基地建设的真正内涵不是办校工厂。实训基地强调的是“实训”,学生通过反复的动手实训最终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单纯的办校工厂,很多设备没有办法为学生提供反复动手实训的机会,那就不能叫实训基地要更名为生产基地了。以数控专业为例,数控设备这么贵,谁会让没有掌握技能学生直接开机床?如数控维修专业,我们是等设备出现故障才让学生动手实训,还是直接把设备弄坏让学生去修?如果让我们的学生看完师傅拆装发动机就到办汽车维修厂,直接在维修厂动手?所以说,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虚实结合,有给学生实训用的设备也有可以生产的真家伙,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先让学生在一些可以反复实训的设备进行实训(能够把数控机床的典型集中故障反映出来让学生反复检测排除故障就比让学生直接在真实机床上学维修更好,然后再使用真实的设备。即便是在德国,也在用博世力士乐公司、费斯托公司等生产的先进教学实训设备完成真实设备没办法完成的实训。
亚龙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提供的服务,亚龙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的定位
作为实训设备研制企业,我们服务的对象是职业院校我们设备研发的来源杂企业、行业,是根据企业、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研发整合的,我们设备的真实生产性功能从企业、行业而来,通过我们企业的研发,整合学习功能再输往各个学校。亚龙通过开发生产性实训设备,在生产功能和学习功能之间起到一个中间枢纽的作用。
我们如何为职业教育服务,跟企业结合我们要去了解企业、行业有哪些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这些工作内容的要求、标准,这些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如何把这些要求转化为工作任务?这就体现在我们的实训设备当中,我们的责任就是跟企业实际生产和实际需要相结合,生产具有生产性的实训设备。面对职业院校,我们要做的事情是:(1)提供生产性实训设备,协助职业院校建设示范性实训基地。
(2)帮助职业院校进行师资本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师资培训包括: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专业技能、实训设备使用这几方面的培训;对转岗老师的培训。转岗老师分为以下2种:一是高职专业课老师少文化课老师多,尤其是从职业高中转岗而来的文化课老师大概占了50%,文化课老师超出了学校的需要,因而文化课老师要转岗成专业课老师那么他们需要重点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从企业转岗去职业院校的老师,他们需要重点进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培训。
(3)通过技能大赛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
职业教育的一般目标是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形成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以下几种教学活动: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育活动
为什么要采用以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育活动?因为职业教育强调一体化教学,需要采用把理论教学和技能学习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即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职业能力。
实训和实习2种教学活动
这2种教学活动中任何一种都必须有目标,实训、实习的目标:形成职业能力。因而在规划这2种教学活动的时候,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析,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与技能,已经会做哪些事情;其次,要规划实训、实习的内容,规划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要掌握哪些技能;再次,通过所规划的实训、实习内容,检验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即检验是否达到了目标,形成了职业能力。
我们应该如何去发展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
对学校课程计划建设起基本作用的是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开发、实训设备、工厂这4根职业教育的发展支柱,这4根支柱围绕着教学计划开展,是立体式的教学方式,但我国现在少了企业这根支柱,只平面式的教学方式,并非是立体式的。我们要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就必须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平面式或立体式职业教育都需要有实训基地建设这根支柱,它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柱。如果缺少实训基地建设这根支柱,我们的职业教育就达不到立体式,甚至是以知识辐射性为基准的平面也建立不起来。如果仅仅靠企业,抽掉实训基地建设,那么我们的职业教育将由立体式退回到平面式。因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工厂实习就是在真实的职业环境,真实的职业岗位,通过实习,学生才能熟悉职业岗位,是就业必经的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真刀真枪地干,但是要真刀真枪地干,是需要基础的,就是在学校中的教学与实训.职业教育以职业活动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不仅仅是干,还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行动过程导向,是对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导向,对形成职业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职业能力.所以,在职业教育阶段,学习是主要的,没有学习,只强调真刀真枪的干,那还用学校干什么?在某中程度上,可以说实验与实训,是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实训与实习,是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和师傅带徒弟的区别.
如何巩固我国特色的平面式教学,探索从平面式过渡到立体式的过渡模式 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都要围绕着职业教育的目标——形成职业核心能力而展开,采用创新型实训设备去建设示范性实训基地。
什么叫做实训设备?实训设备就是既有真实的生产性功能又整合了学习功能。那么何谓创新?创新要具备如下因素,第一:创新,要采用先进技术,例如高度虚拟技术、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数字技术等先进技术去整合生产设备的学习功能。例如亚龙科技集团研发的YL-235,亚龙YL-235型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为2007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技能竞赛和2007年浙江省“亚龙杯”大学生技能大赛维修电工类比赛指定设备。它由铝合金导轨式实训台、机电一体化设备部件、PLC模块、变频器模块、按钮模块、电源模块、接线端子排和各种传感器等组成。其整体结构采用开放式和拆装式,学生可以自由组装和调试送料检测部件、物料搬运部件、物料分拣部件和自动生产线等机电一体化设备;PLC模块、变频器模块、按钮模块、常用装置模块等可任意调换和组合,进行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PLC控制程序的编写与运行、变频器调速系统的组装与调试、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和实训。
亚龙YL-235型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PLC模块的I/O 端子、变频器的接线端子、各常用模块与PLC的连接端子,均与安全插座连接,使用带安全插头的导线进行电路连接;各指令开关、光电开关、传感器和指示元件的电路,则通过端子排进行连接。插拔线连接电路与端子牌连接电路相结合,既保证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形成和巩固,又保证电路连接的快速、安全和可靠。
该实训考核装置既能进行机电设备安装、PLC应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知识模块的单项实训项目的教学,也能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气动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综合技能训练。具有气动技术教学与实训、电气控制技术和PLC应用技术教学与实训、机电设备安装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与实训、自动控制技术教学与实训的功能。而完全实现模块化的设计,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以“任务驱动”的“行为导向”需要,学生可以在此装置上自由组装,并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进行创新。
例如亚龙研发的数控实训考核设备系列,它具有以下特点:
(1)数控系统选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数控系统;(2)集合了数控加工、数控编程、数控维修于一体;(3)侧重点突出数控维修;(4)机床采用半实物和实物结构;(5)在数控维修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维修经验;(6)采用全开放的测试端子;(7)故障设置采用智能化实训考核系统。
而故障点的设置有以下特点:
(1)故障设置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2)把同一故障现象的不同故障原因进行罗列,学生通过对故障的检测,判断出故障原因,积累经验;(3)整个排除故障的过程同实际维修过程相似;(4)采用考核软件对不同的维修能力进行智能化评分。这些故障点的设置并非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根据多家机械工厂多年经念的累积,根据工厂数控机床经常出现的故障进行综合虚拟。实训装置配置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可以进行数控加工。
第二、创新型设备用于建设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做到很好地进行共学结合。共学结合的模式就是把完成工作任务和完成学习任务相结合;把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相结合;把对学习的评价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的评价相结合。
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意义
实行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新时期、新阶段技工院校所面临的新任务。“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高技能人才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以高技能人才为龙头的技能人才队伍的强有力支撑。
校企合作是一条有别于传统培养的能够较大规模、较快速度、较高水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路子。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是检验高技能人才工作成效的一项重点工作。实行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措施,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技工院校特别是国家重点以上技工学校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各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开展职工培训的重要方式。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要求是:贯彻实施劳动保障部确立的“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高端,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实现梯次发展,推动职业培训工作整体开展”的高端带动发展战略,按照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院校基础、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发挥好院校和企业两个方面作用,并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如何加强校企合作。
(1)贯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互利双赢”校企合作原则。技工院校要以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紧密结合企业先进生产装备和技术发展的最新要求,找准院校和行业、企业的结合点,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办学层次定位和生源的结构,共同制定合作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等,充分运用好企业在师资、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技能以及课题攻关有机结合,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进程。
(2)认真学习各地校企合作经验,积极构建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3)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统筹协调机构。根据当地方、区域产业发展布局和企业实际需求以及学校资源现状,制定推动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发展规划;为成员单位提供信息引导和服务,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院校与优质企业合作对接的平台;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引导学校和企业做好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承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专业教学文件审定、专业建设研究、指导校企签署合作协议等。
(4)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制度。开展对培训市场需求变化的研究,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组织校企合作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按课题进行专项开发,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按企业的需求适时推出新课程,补充新内容以适应生产实际需要。继续按照行业特点和岗位特点做好服务企业内部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评价的研究工作,为企业提供更为个性化的专项职业能力培训服务。
(5)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市场机制。在操作层面继续发挥校企在技能人才培养上的各自优势,通过市场机制强化人、财、物资源在校企间的转移或流动,形成培养技能人才的合力。校企共同制定技能人才培养专项服务计划,共享校企资源,共同实施计划并搞好服务,提升企业职工队伍素质,增强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能力。加强培养成本核算管理,形成合理的成本分摊和利益共享机制,不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6)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公共服务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联系制度,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作机制,明确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作内容,创新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作形式,确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作方法。
实习与实训的区别
实训基地建设的真正内涵不是办校工厂。实训基地强调的是“实训”,学生通过反复的动手实训最终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单纯的办校工厂,很多设备没有办法为学生提供反复动手实训的机会,那就不能叫实训基地要更名为生产基地了。以数控专业为例,数控设备这么贵,谁会让没有掌握技能学生直接开机床?如数控维修专业,我们是等设备出现故障才让学生动手实训,还是直接把设备弄坏让学生去修?如果让我们的学生看完师傅拆装发动机就到办汽车维修厂,直接在维修厂动手?所以说,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虚实结合,有给学生实训用的设备也有可以生产的真家伙,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先让学生在一些可以反复实训的设备进行实训(能够把数控机床的典型集中故障反映出来让学生反复检测排除故障就比让学生直接在真实机床上学维修更好,然后再使用真实的设备。即便是在德国,也在用博世力士乐公司、费斯托公司等生产的先进教学实训设备完成真实设备没办法完成的实训。
亚龙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提供的服务,亚龙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的定位
作为实训设备研制企业,我们服务的对象是职业院校我们设备研发的来源杂企业、行业,是根据企业、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研发整合的,我们设备的真实生产性功能从企业、行业而来,通过我们企业的研发,整合学习功能再输往各个学校。亚龙通过开发生产性实训设备,在生产功能和学习功能之间起到一个中间枢纽的作用。
我们如何为职业教育服务,跟企业结合我们要去了解企业、行业有哪些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这些工作内容的要求、标准,这些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如何把这些要求转化为工作任务?这就体现在我们的实训设备当中,我们的责任就是跟企业实际生产和实际需要相结合,生产具有生产性的实训设备。面对职业院校,我们要做的事情是:(1)提供生产性实训设备,协助职业院校建设示范性实训基地。
(2)帮助职业院校进行师资本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师资培训包括: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专业技能、实训设备使用这几方面的培训;对转岗老师的培训。转岗老师分为以下2种:一是高职专业课老师少文化课老师多,尤其是从职业高中转岗而来的文化课老师大概占了50%,文化课老师超出了学校的需要,因而文化课老师要转岗成专业课老师那么他们需要重点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从企业转岗去职业院校的老师,他们需要重点进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培训。
(3)通过技能大赛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