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研究;教学策略;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8-0109-01
作为初中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物理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觑。与其它科目相比较,物理是陌生的、感情色彩较差的学科。物理课本中包含的大量理论和实践操作加大了初中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其实,物理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可以说息息相关,身边很多常见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科学探究能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明显提升物理课堂的效率。科学研究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课内实验研究、课外实验活动等。科学研究是学生在物理教师指导下,运用各种手段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1.通过实验课程增强初中生自主探究能力
(1)将教学内容与动手实验相联系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性格活泼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动手实验可以扭转枯燥的物理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物理教师可以设置一定比例的实验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及时记录试验结果并作出相应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引导补充作用。通过动手实践得来的知识更便于学生理解,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试验过程是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和使用程度的反应,有助于教师发现其中薄弱环节进行查缺补漏。物理教师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除讲解示范外,还要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物理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愿意动手操作,渴望表达自己。科学合理的实验设置能增添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更大优势。例如,在练习测量实验时,教师可选择一名同学为标的物,让其他学生为其测量身高,并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看大家结果是否相同。对不同的结果要求大家反复测量,寻找其中问题。动手探究比死记硬背数据更能加深学生记忆,更有助于提高物理成绩。
(2)设置问题引导科学研究
质疑是一切探究行为的开始,将问题带入实验教学,用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其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研究。受个体差异影响,多数学生不愿意表达自己,教师无法了解其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物理教师要注意使用鼓励策略,诱导大家积极发言,对争议问题要各抒己见并能提出有效依据。物理教师要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其发散性思维,帮助其培养创新能力。物理教师在设置问题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问题设置要难易得当。低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无法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和讨论,无法发挥作用。过度高于认知水平的问题会让学生求而不得,渐渐失去研究的欲望。
2.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学会不如让学生会学,物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学的最高目标。物理教師要谨遵新课标要求将自己由课堂绝对主体变为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行灌压物理知识有时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主体还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关系,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物理科学研究,教师在课堂起引导解惑作用,是提升物理成绩的有效方式。
3.渗透科学研究方法
物理教师要学会使用指导科学研究方法,具体操作时可以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实验环节。通常研究方法由以下几点组成,即提出问题、进行大胆假设、设计实验探究计划、实际操作、结果论证、教师点评等。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电路串联和并联时,教师可先讲解电路原理,按原理要求各组学生绘出电路设计图并利用实验器材将电路图组装出来。教师可在成品中选出雷同的电路图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从中找出串联和并联的差异。教师要对各小组的设计成品进行评价,对成品最为复杂的小组,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有瑕疵的小组要进行鼓励和指正。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较好的掌握物理知识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物理相对于其它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除理论性外还有较强的实践性。加大物理科学探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物理课堂效率,提升物理学习成绩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戴金平.“真实”背后是谎言“方法”里面是缺憾—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与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42(Z1):4-6
[2]熊小青,邢红军.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方式的显化研究[J].物理通报,2010(10):82-84
[3]高飞,邢红军.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途径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03):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