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与除法》这个单元,教材创设了3个“分一分”,把用口诀求商编排在认识除法算式和除法意义之后,但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早在学习除法算式之前就已经知道用口诀求商了,如果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忽略了学生原有的这一认知水平,按部就班,不仅本末倒置,造成老师的教与学生认知的冲突,抑制了他们思维的连续性,还会造成学生缺乏探索新知的兴趣。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应遵循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灵活使用教材;其次要运用多媒体课件,细化操作指导;最后要联系生活实际,落实课外延伸拓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生为本”;优化教学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与除法》这个单元,教材先创设了3个“分一分”,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体验和理解,然后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数学化,最后在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逐步摆脱对实物操作的依赖。整个编排从实物操作到抽象数学化的过程,既有助于学生形成表象,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又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在编排上可谓匠心独具。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经常遇到以下问题:第一,“分一分”动手操作较多,学生思维活跃,容易引发兴奋情绪,课堂纪律不易把控,常常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二,大部分学生容易把操作活动与具体所学的知识脱节,对于理解能力有困难的学生,常常是会摆、会圈、会画,却不能与除法算式联系起来,越学越糊涂;第三,大部分学生已经在学习除法算式之前就已经知道用口诀求商了,可是教材却把用口诀求商编排在认识除法算式和除法意义之后,这不仅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以生为本”的原则,而且忽略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本末倒置,造成学生缺乏探索新知的兴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应“以生为本”,从以下几方面来优化数学教学。
一、遵循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灵活使用教材
新课标提倡: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我们常说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所以在教学本单元之前,我们应先对本班学生的学情做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发现大部分学生只要一提到除法,马上就知道用乘法口诀求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把操作活動与具体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只会单纯地画一画,圈一圈。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在学完分桃子(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分苹果(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分糖果(体验大数目的平均分的过程与策略的多样性)3种“分一分”之后,我们可以把小熊开店(用乘法口诀求商)和分香蕉(认识除法意义与除法算式)两个内容结合起来,直接让学生用口诀求商,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例如: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根?列式时,学生喜欢直接说12÷2=6(根),商脱口而出,如果这时我们教师还是按部就班,让学生拿出学具分一分再得出答案,一方面打断了学生的思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费时费力,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于是我们可以抓住时机马上提问学生:“你怎么知道12÷2=6呢?”自然引导学生说出用口诀“二六十二”来求商,然后在下一课时专项学习乘、除法的互逆关系。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后面第八单元进一步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现代多媒体课件,细化操作指导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新课标的这一精神,本单元创设了许多“分一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深刻体验平均分的意义,然而二年级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差,喜欢新鲜事物,容易兴奋,在操作活动中往往容易混乱,常常是不按老师要求各做各的,组织纪律较难控制。而本单元又有较多操作活动,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有效地组织操作活动,我们可以采用了两人合作为主,课件操作为辅的办法,通过课件的色彩,动感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巩固对操作目的的理解,而且通过两人合作评比的方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互相监督作用,又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例如:在教学分糖果课时,我先布置学生两人一组,用小棒代替糖果分一分,比比哪个组的办法多,再让各组代表到电脑上操作汇报。因为抓住了学生想操作电脑的迫切心理,所以在两人合作中他们为了能操作电脑,在台下摆小棒时就特别认真,而且在各组代表汇报时,清晰动感的画面也吸引了下面听课的学生,使他们能静下心来,倾听别的同学的不同方法,再互相交流沟通,明白分东西的不同策略。
三、联系生活实际,课外延伸拓展。
新课标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教,更要重视学生的学,要让学生能够根据情境来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而且要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习惯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跟着老师的步子走,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成了“死读书”。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小熊开店”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会用1—5的乘法口诀求商”编排在“分香蕉”这一课时之前,而把本节课的重点设定为能够提出乘,除法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首先启发学生回忆平时生活中哪些问题要用除法来解决,有的学生说,早上去饮茶,一张桌子坐4个人,他们家有8个人要几张桌子?还有的学生说,去超市买文具,每支笔3元,9元可以买几支?一个学生打破冷场,其他学生马上茅塞顿开,积极发言,于是,我又让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哪些问题又可以用乘法解决,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活跃,在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时,既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源于生活,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抓住这一契机,我要求学生课后和父母一起去市场或文具店,自己尝试去买东西。但为了能够正确算数,我们这节课就先来模拟买东西。然后就要求学生看课本“小熊开店”的主题图,先提出乘法问题并解答,再提出乘法问题并解答。这样教学,既使学生体会了乘法与除法运算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又使学生能将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实践证明我们教师只有以生为本,灵活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大胆地尝试,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数学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与发展,才能为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生为本”;优化教学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与除法》这个单元,教材先创设了3个“分一分”,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体验和理解,然后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数学化,最后在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逐步摆脱对实物操作的依赖。整个编排从实物操作到抽象数学化的过程,既有助于学生形成表象,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又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在编排上可谓匠心独具。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经常遇到以下问题:第一,“分一分”动手操作较多,学生思维活跃,容易引发兴奋情绪,课堂纪律不易把控,常常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二,大部分学生容易把操作活动与具体所学的知识脱节,对于理解能力有困难的学生,常常是会摆、会圈、会画,却不能与除法算式联系起来,越学越糊涂;第三,大部分学生已经在学习除法算式之前就已经知道用口诀求商了,可是教材却把用口诀求商编排在认识除法算式和除法意义之后,这不仅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以生为本”的原则,而且忽略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本末倒置,造成学生缺乏探索新知的兴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应“以生为本”,从以下几方面来优化数学教学。
一、遵循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灵活使用教材
新课标提倡: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我们常说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所以在教学本单元之前,我们应先对本班学生的学情做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发现大部分学生只要一提到除法,马上就知道用乘法口诀求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把操作活動与具体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只会单纯地画一画,圈一圈。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在学完分桃子(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分苹果(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分糖果(体验大数目的平均分的过程与策略的多样性)3种“分一分”之后,我们可以把小熊开店(用乘法口诀求商)和分香蕉(认识除法意义与除法算式)两个内容结合起来,直接让学生用口诀求商,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例如: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根?列式时,学生喜欢直接说12÷2=6(根),商脱口而出,如果这时我们教师还是按部就班,让学生拿出学具分一分再得出答案,一方面打断了学生的思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费时费力,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于是我们可以抓住时机马上提问学生:“你怎么知道12÷2=6呢?”自然引导学生说出用口诀“二六十二”来求商,然后在下一课时专项学习乘、除法的互逆关系。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后面第八单元进一步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现代多媒体课件,细化操作指导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新课标的这一精神,本单元创设了许多“分一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深刻体验平均分的意义,然而二年级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差,喜欢新鲜事物,容易兴奋,在操作活动中往往容易混乱,常常是不按老师要求各做各的,组织纪律较难控制。而本单元又有较多操作活动,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有效地组织操作活动,我们可以采用了两人合作为主,课件操作为辅的办法,通过课件的色彩,动感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巩固对操作目的的理解,而且通过两人合作评比的方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互相监督作用,又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例如:在教学分糖果课时,我先布置学生两人一组,用小棒代替糖果分一分,比比哪个组的办法多,再让各组代表到电脑上操作汇报。因为抓住了学生想操作电脑的迫切心理,所以在两人合作中他们为了能操作电脑,在台下摆小棒时就特别认真,而且在各组代表汇报时,清晰动感的画面也吸引了下面听课的学生,使他们能静下心来,倾听别的同学的不同方法,再互相交流沟通,明白分东西的不同策略。
三、联系生活实际,课外延伸拓展。
新课标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教,更要重视学生的学,要让学生能够根据情境来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而且要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习惯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跟着老师的步子走,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成了“死读书”。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小熊开店”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会用1—5的乘法口诀求商”编排在“分香蕉”这一课时之前,而把本节课的重点设定为能够提出乘,除法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首先启发学生回忆平时生活中哪些问题要用除法来解决,有的学生说,早上去饮茶,一张桌子坐4个人,他们家有8个人要几张桌子?还有的学生说,去超市买文具,每支笔3元,9元可以买几支?一个学生打破冷场,其他学生马上茅塞顿开,积极发言,于是,我又让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哪些问题又可以用乘法解决,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活跃,在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时,既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源于生活,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抓住这一契机,我要求学生课后和父母一起去市场或文具店,自己尝试去买东西。但为了能够正确算数,我们这节课就先来模拟买东西。然后就要求学生看课本“小熊开店”的主题图,先提出乘法问题并解答,再提出乘法问题并解答。这样教学,既使学生体会了乘法与除法运算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又使学生能将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实践证明我们教师只有以生为本,灵活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大胆地尝试,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数学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与发展,才能为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