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课堂交流要远离表面的热闹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滕月梅老师在《课堂交流要远离表面的热闹》一文提出:“学生的交流不仅是为了教师了解学生,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表达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为了学生相互间的学习、碰撞、启发和取长补短”,这话非常有道理。课堂交流至少要产生三种教学效果,才是切乎实际的交流。
  一、交流要显示出教师的积极引导效果
  课堂交流作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手段,之所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就是因为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需求,能“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但是,这种交流不是漫无目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走上知识的彼岸。一位教师教学《阿里山纪行》,师生多次交流,看上去很热闹,但实际上是在浅层面上进行。我认为,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对话。比如,第一,教师告诉学生游记运用移步换景手法,要学生找出具体的句子来。可以倒过来引导:游记层次清晰,请找出具体句子,说说作家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还有没有其它手法?第二,教师告诉学生文本语言富有节奏美、拟声美、修辞美,让学生对应去找相应的语段。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美的语段,再去品读、思考、交流,这样的句子美在哪里,用的是什么方法。第三,教师问学生,游记用歌曲《高山青》连缀首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首尾照应是这篇散文的特色,如果不用《高山青》,看看还有什么其它歌曲更适合?
  交流需要引导,但引导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引导应该是“授之以渔”,引导切忌将知识“喂”到学生嘴里。
  二、交流要碰撞出独特的个性思维火花
  课堂交流其实就是一种对话,是师生对文本解读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这种对话,如果只是浅尝辄止,表面上的热闹,也许能满足学生一时的好奇心,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单调无聊。如果通过对话交流,让学生碰撞出独特的思维火花来,有了哪怕是错误的或者是片面的但确是“我”的见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对话”这种形式的兴趣都会有增无减。我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大胆地亮出自己的观点,积极地参加讨论甚至是辩论。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我采用激励法。激励法能使学生有发言的冲动,有一吐为快的欲望。
  比如,学习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我提问:“小说写哲尔赛岛的旅行,作家安排了‘我’的父母巧遇于勒但又没有见面这一情节。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怎样安排?”这个问题富有挑战性。我要求学生根据人物的性格来考虑故事的布局。一开始,大家凝神思索,一会儿便私语起来。发言开始了,有学生认为作家现在的布局最合理,有学生觉得可以作些微调,让若瑟夫去认这位亲叔叔,因为若瑟夫有同情心。为了使交流气氛更热烈,我激励大家说:“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同意作家原来的布局,一种是让若瑟夫去认亲叔叔,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关键是我们应该拿出足够分量的理由。谁来打头阵?”两派各抒己见,正当争执不下的时候,有位学生发言说,应该让于勒直接认出菲利普夫妇。具体可安排成:于勒相认哥嫂,哥嫂冷漠以待,若瑟夫请叔叔一道回家,于勒拒绝。他说,莫泊桑的安排是回避,通过回避来反映世态炎凉,鞭挞嫌贫爱富的金钱关系,但回避法的安排,只反映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没有对于勒个性进行刻画,如果按照我的安排,于勒认同亲情但又不屈服于金钱的倔强个性可以刻画出来,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会更加入木三分。这位学生刚说完,其个性化的设计就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不管这位学生说得对还是错,这样的交流已经撞出创造性思维火花。
  激励法的运用需要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富有鼓动性,平平淡淡的语言不可能激发学生思维灵感。
  三、交流要训练好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对口语交际往往不那么重视。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入人际交流的素养。”课堂交流是难得的口语交际场所,作为教师,应该利用这样的机会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初中生的突出特征是倾听不够,常常不等对方把话讲完,没弄清对方发言的意图就抢着发言。因此,我在课堂口语交际中主要抓倾听和表达两个方面。关于倾听,我告诉学生,倾听是种艺术,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是互相交流的前提。我提出要求:让对方把话说完,把握对方说话的要点,考虑应对的策略。关于表达,我要求做到:注意对象和场合,发言应有个中心,注意发言的条理性,注意语言的得体。这些提法,拓展了学生的立体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口语交际水平。
  语文教学需要实在有效的交流,不需要走过场、花架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指导性的定位、学生主体性的落实是远离课堂交流表面热闹的根本。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226371)
其他文献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往往那些气质高雅、谈吐不凡的人会给我们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觉得这样的人真是颇具魅力。同样,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而这些人物形象的非凡魅力都要归功于作者对人物的成功刻画。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人物描写中的一种,主要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神情、风度等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向读者
作文教学是中学教学的半壁江山,决定着学生的命运。每位一线教师,甚至语文界都在探索一条高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绝大多数效果不太佳。许多作文课存在重写作技巧轻写作内容,重理论讲解轻实践引导,重勤写作轻悟感,重修改轻发现等现象,直接导致作文教学呈现生硬、冰冷的局面,有骨无肉,信息甚少,没有活气。学生的兴趣未能激发,生活积累、知识积累、思想积累、情感积累未被调动,思维未被调动,写出的不是我们所期盼的立意明、选
教育之法,博大精深。日记教育之法实在是自我教育的法宝。广大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大都使用了这个法宝。然而,如何让这个法宝发挥其应有的法力,却是不少教育工作者忽略的问题。笔者试就此问题谈谈个人浅见。   一、为什么要要求学生写日记   这个问题因为回答者角色的不同常常会有不同的解答。班主任通常是为了透视学生的心灵,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供依据;语文老师通常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分注重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甚至对学生作文的写作主题、表达方式、叙述条理、分段结构等都有明确的要求,过分强调这些规范的明显负面效应就是影响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发展。而新课标则贯彻了减少学生写作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写作的个性化方针,使学生能在作文中充分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本文就将针对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以中学作文教学为例,将传统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把学生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组织课堂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初中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关于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问题,在教育领域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探讨,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能够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负担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这贯穿到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的利用这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
在一定的热浸镀工艺下,基板的晶粒度会影响镀层的形成机理及其生长速率。在本项研究中,通过制备晶粒度分别为5μm和40μm的两种低碳钢试样,在不同的热浸镀时间(5~40s)下,研究钢的晶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怨气:那就是课内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谋篇,可往往等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一看,远远达不到自己所想要
十几年前初登三尺讲台,时常慨叹做一名好语文老师竟是如此艰难。如今,经过教坛的风雨洗礼,在艰难中前行的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书香为伴,童心为友,我着实三生有幸;培育桃李,播种智慧,我悟得三“生”法宝,有幸通向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一、生趣盎然,激活课堂  漂亮的脸庞令人心动,生动可爱的表情、别有味道的举手投足令人难忘。精致的五官只是静止的美丽道具,明澈的眼眸、流转的眼波、灿烂的笑容却有
语言是文章的物质外壳,优美的语言可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引人入胜,使人产生一种美的享受。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既要辞藻美,又要内涵美。没有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是很难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华丽的篇章的确很吸引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自己的语言更亮丽一些呢?    一、善用排比,增强气势    排比句节奏和谐,句式连用,能拓宽文章的力度,增强语句的表现力,特别是文章的开头,一个排比句引人入胜,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