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主战场——课堂教学也随之越来越现代化、科学化及多样化。于是“学会学习”已经成为教育发展趋势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新课程实验的今天,如何采用有效策略,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会学,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和探索谈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学会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小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如三年级数学中有一节《摸球统计》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具体的演练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自学的能力,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第一课堂是重要的,它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但它有局限性。而第二课堂以其“活、新、全”的特点成为第一课堂的继续和补充,是同学们自由活动,发展个性,任意驰骋的广阔天地,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成立“小数学家协会”,“数学难题咨询小组”,“数学趣题解答小组”等,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加以肯定,引导他们不断完善。
二、学习心理指导——“学会学习”的动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认真对学生开展学习心理指导。学习心理指导是小学生“学会学习”的动力和保证。教师介绍再好的学习方法、教给再多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学生若没有良好的学习心理也无济于事。比如;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明确就会造成学习兴趣不高,没有想学的欲望,甚至厌学、或者学习意志不坚强、学习情绪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教给了学生多少学习方法也不会收到预期效果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或渗透学习过程中的过渡学习、动机强化、学习迁移、学习卫生等学习心理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抱负和动机、兴趣和求知欲、情感与态度、意志与毅力等非智力因素。
三、创设自主课堂——“学会学习”的关键
我在教学“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时,曾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方法一:先出示书中例题的3小题,分别让学生解答,然后让学生根据解答的三道等式:⑴18÷3=6、⑵18÷6=3、⑶3×6=18回答第(2)题求的是除数,第3题求的是被除数,从而得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方法二:先出示18÷3=6、28÷4=7、 A÷B =C,让学生把这几道除法算式分别改写成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然后让学生猜测除法各部分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部分学生找出关系后,有的表示怀疑,我适时激励他们去验证这些关系是否正确,于是学生间有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陷入了沉思,有的翻开书进行自学。经过一番学习之后,有的用算式进行验证,有的列举出了生活应用题进行验证,有的画图进行了验证。这两种教法的结果对比是,方法一课堂气氛平稳,学生学得被动,虽然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许多学生对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在运用关系解决问题时表现得不熟练、易出错。方法二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积极的学习状态,由于关系是自己探索出来的,所以在运用关系解决问题时,表现得得心应手,正确率高,课后许多学生都感到成功与自信。
上面的例子表明:我们在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时不能像方法一那样,注重传统,亦步亦趋,而应该转变观念,像方法二那样,遵循“教师提供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制定目标,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来探索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模式。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步的提高。
四、指导探索方法——“学会学习”的基础?
我在教“圆的面积计算”时,先请学生回忆:怎样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配合多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生动看到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的动态过程,孕伏转化的思维方法。然后让学生出示圆形纸学具,你能应用转化的策略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吗?问题一提出,就引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高涨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通过独立思索、合作交流,操作转化等探索活动,发现了圆可剪拼成近似长方形;也可剪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还可剪拼成三角形或梯形等,都可推知圆的面积公式。这样创设操作情境,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探索空间,深化了探索过程,极大地催发了学生探索创造推陈出新的积极性,。
五、引导学习反思——“学会学习”的保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以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可以这样说,没有学生的自我反思,就难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在探索过程中或探索结束后,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当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似乎大功告成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全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如结果可信吗?计算有无错误?推理是否严密?有无疏漏?哪些事情忘做了?繁简如何?方法能否改进?也可以引导学生改变题中的条件进行再探讨,將问题进行发散性拓展引申和收敛性总结,对解题过程中的方法策略进行类比推理再研究。如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3厘米和5厘米,它们的半径比是( ):( ),直径比是( ):( ),周长比是( ):( ),面积比是( ):( )。解答后学生发现它们的半径比、直径比、周长比都相等,而面积比等于它们半径的平方比、直径的平方比、周长的平方比,是不是所有的两个圆的半径比、直径比、周长比和面积比都有这样的关系呢?为什么呢?从而引发学生的再探索。从这些不同的侧面,多角度地思考体会探索的方法、策略,使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
六、培养个性化学习——“学会学习”的目标
学法指导要因人而异。世界上没有最优的教法,也没有最优的学法。同样对甲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就不一定对乙学生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摸清学生的智力因素、性格特征、学习习惯、性别差异等的学习个性,从实际出发,在教给学生共性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要根据学习方法的个性特点,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学法指导,注意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于他们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有效的学法指导,才能把学法指导落到实处,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学习”。
首先要弘扬主体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个崭新平台。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如:计算“36+18”时,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师提出:可以怎样算?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汇报展示:二年级的小朋友竟然可以想出11种方法,归纳起来有:笔算、口算、摆、分四种算法。
其次要在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在学生说出多种算法后,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学生的各种算法,而是将学生的算法进行归纳整理,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比如:此时教师要抓住兴致勃勃的学生,要求他们对这些方法进行反思,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比较,谈谈自己最喜欢那种方法?你是怎样想的,打算怎样向同学推荐它,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最不喜欢的方法是那种?为什么不喜欢,你觉得它令你不喜欢的原因在哪里?这样引导学生去理解、去领会,学生的印象肯定是深刻的。老师同时给学生留下较大的自主空间,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让学生从小就学会“优选”的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学会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21世纪的人才需求。改革是“学会学习”发展、提升的必然手段。现代教育的发展形势要求教师要按照学生自学的方法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使教法和学法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将好教法变为学生的好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从而做到既教知识、又教方法,使学生真正从“学会”到“会学”,最终实现“乐学”。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江苏】
一、激发学习兴趣——“学会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小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如三年级数学中有一节《摸球统计》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具体的演练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自学的能力,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第一课堂是重要的,它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但它有局限性。而第二课堂以其“活、新、全”的特点成为第一课堂的继续和补充,是同学们自由活动,发展个性,任意驰骋的广阔天地,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成立“小数学家协会”,“数学难题咨询小组”,“数学趣题解答小组”等,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加以肯定,引导他们不断完善。
二、学习心理指导——“学会学习”的动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认真对学生开展学习心理指导。学习心理指导是小学生“学会学习”的动力和保证。教师介绍再好的学习方法、教给再多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学生若没有良好的学习心理也无济于事。比如;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明确就会造成学习兴趣不高,没有想学的欲望,甚至厌学、或者学习意志不坚强、学习情绪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教给了学生多少学习方法也不会收到预期效果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或渗透学习过程中的过渡学习、动机强化、学习迁移、学习卫生等学习心理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抱负和动机、兴趣和求知欲、情感与态度、意志与毅力等非智力因素。
三、创设自主课堂——“学会学习”的关键
我在教学“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时,曾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方法一:先出示书中例题的3小题,分别让学生解答,然后让学生根据解答的三道等式:⑴18÷3=6、⑵18÷6=3、⑶3×6=18回答第(2)题求的是除数,第3题求的是被除数,从而得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方法二:先出示18÷3=6、28÷4=7、 A÷B =C,让学生把这几道除法算式分别改写成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然后让学生猜测除法各部分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部分学生找出关系后,有的表示怀疑,我适时激励他们去验证这些关系是否正确,于是学生间有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陷入了沉思,有的翻开书进行自学。经过一番学习之后,有的用算式进行验证,有的列举出了生活应用题进行验证,有的画图进行了验证。这两种教法的结果对比是,方法一课堂气氛平稳,学生学得被动,虽然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许多学生对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在运用关系解决问题时表现得不熟练、易出错。方法二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积极的学习状态,由于关系是自己探索出来的,所以在运用关系解决问题时,表现得得心应手,正确率高,课后许多学生都感到成功与自信。
上面的例子表明:我们在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时不能像方法一那样,注重传统,亦步亦趋,而应该转变观念,像方法二那样,遵循“教师提供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制定目标,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来探索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模式。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步的提高。
四、指导探索方法——“学会学习”的基础?
我在教“圆的面积计算”时,先请学生回忆:怎样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配合多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生动看到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的动态过程,孕伏转化的思维方法。然后让学生出示圆形纸学具,你能应用转化的策略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吗?问题一提出,就引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高涨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通过独立思索、合作交流,操作转化等探索活动,发现了圆可剪拼成近似长方形;也可剪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还可剪拼成三角形或梯形等,都可推知圆的面积公式。这样创设操作情境,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探索空间,深化了探索过程,极大地催发了学生探索创造推陈出新的积极性,。
五、引导学习反思——“学会学习”的保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以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可以这样说,没有学生的自我反思,就难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在探索过程中或探索结束后,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当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似乎大功告成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全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如结果可信吗?计算有无错误?推理是否严密?有无疏漏?哪些事情忘做了?繁简如何?方法能否改进?也可以引导学生改变题中的条件进行再探讨,將问题进行发散性拓展引申和收敛性总结,对解题过程中的方法策略进行类比推理再研究。如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3厘米和5厘米,它们的半径比是( ):( ),直径比是( ):( ),周长比是( ):( ),面积比是( ):( )。解答后学生发现它们的半径比、直径比、周长比都相等,而面积比等于它们半径的平方比、直径的平方比、周长的平方比,是不是所有的两个圆的半径比、直径比、周长比和面积比都有这样的关系呢?为什么呢?从而引发学生的再探索。从这些不同的侧面,多角度地思考体会探索的方法、策略,使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
六、培养个性化学习——“学会学习”的目标
学法指导要因人而异。世界上没有最优的教法,也没有最优的学法。同样对甲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就不一定对乙学生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摸清学生的智力因素、性格特征、学习习惯、性别差异等的学习个性,从实际出发,在教给学生共性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要根据学习方法的个性特点,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学法指导,注意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于他们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有效的学法指导,才能把学法指导落到实处,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学习”。
首先要弘扬主体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个崭新平台。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如:计算“36+18”时,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师提出:可以怎样算?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汇报展示:二年级的小朋友竟然可以想出11种方法,归纳起来有:笔算、口算、摆、分四种算法。
其次要在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在学生说出多种算法后,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学生的各种算法,而是将学生的算法进行归纳整理,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比如:此时教师要抓住兴致勃勃的学生,要求他们对这些方法进行反思,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比较,谈谈自己最喜欢那种方法?你是怎样想的,打算怎样向同学推荐它,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最不喜欢的方法是那种?为什么不喜欢,你觉得它令你不喜欢的原因在哪里?这样引导学生去理解、去领会,学生的印象肯定是深刻的。老师同时给学生留下较大的自主空间,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让学生从小就学会“优选”的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学会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21世纪的人才需求。改革是“学会学习”发展、提升的必然手段。现代教育的发展形势要求教师要按照学生自学的方法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使教法和学法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将好教法变为学生的好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从而做到既教知识、又教方法,使学生真正从“学会”到“会学”,最终实现“乐学”。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