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味朗读谈有效朗读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chard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
  师:好,记住这些词语的读音,扫除了读书的拦路虎之后,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生大声朗读)
  师:大家读得很顺畅、很流利,但是,有一个小小的缺点——读得没有文言文的味道,请再读第二遍,这次要读出一点文言味道来。(生茫然,文言的味道怎么读出来)
  师:大家不知道文言的味道怎么读出来?那好,老师示范,请大家找出来“念无与为乐者”的“念”,“盖竹柏影也”的“盖”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这三个词语读的时候要拖长声音。(边说边拖长声音示范)大家试试。(生模仿读)
  师:好,有了一点文言的味道。请大家继续朗读一遍,这次要求大家读出作者夜游的兴致。(生又茫然,怎么又有夜游的兴致呢)
  师:请大家找出“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两个句子,这两个句子写出了苏轼当时的心理非常轻松,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苏轼的轻松自在、怡然自乐。(生全身心投入文本,大声阅读,慢慢揣摩,渐入佳境,有的甚至摇头晃脑起来)
  师:大家有了很大进步,读出了夜游的喜悦。请大家继续读,这次要读出苏轼心里的那“一点点复杂的情愫”来。(生又一次茫然:苏轼不是愉快的吗?怎么又有一点点复杂的情愫呢)
  师:大家可能不知道当时苏轼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之下。元丰二年,当时朝廷内有几个人从苏东坡的诗中摘出几句诗,污蔑他有谋反之意,皇帝下令将其抓起来审判,关在御史台(别名乌台),这就是“乌台诗案”。后来苏轼被贬到了黄州,在那里,他写下了这篇文章。了解了文章的背景,请大家找出蕴涵作者复杂情愫的语句来。(生很快找出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语句)
  师:请大家再次用心读课文,这次要读出一点点复杂的情愫——夜游的兴致中又有着点点滴滴的感慨和淡淡的无奈。(生读)
  师:好,大家读得很好,在黄州被贬的四年里,苏轼成了一个连看看月亮都高兴的人。那天,苏轼发现月光很好,心情很是欣喜,于是,他去找张怀民,但是,他心里充满了矛盾,毕竟天色已晚,怀民是否就寝了呢?到了怀民处,他又有了一个惊喜,请大家继续朗读课文,找出哪个字能表达苏轼此时的惊喜和快乐。(生快速阅读,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亦”)
  师:请大家再次朗读,要读出惊喜和快乐。(生开始兴致勃勃而又情感复杂地、摇头晃脑地朗读第五遍)
  【赏析】我们常常说,课堂教学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细末之节,就能体现教师的实力和功力。《记承天寺夜游》这篇课文篇幅短小,只有区区84个字,却言简意丰,蕴涵着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那么,这样的文章到底应该怎样指导朗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既有喜悦又有哀愁、既有自由洒脱而又饱含淡淡无奈和忧伤的复杂情感呢?在这里,特级教师余映潮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让学生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渐臻理解,触摸到了作者的灵魂。五遍朗读,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从读出“文言味道”,到读出“作者的喜悦”,再到读出“复杂的情愫”,最后又要读出“快乐”,学生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对文章逐渐有了深入的理解,无论是对文章的背景还是对文意,还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学生都通过声音把自己的理解表达了出来。四次引导,五次朗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看到这里,我豁然明白了什么是有效朗读、有层次的朗读,清楚了什么是注重了情感的体验,情感的体验到底应该怎样体验。是的,上述教学环节表面是朗读指导,其实细细分析,哪一次的指导不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验呢?不是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呢?能让学生有所提高的朗读,才是真正的朗读,才是有味的朗读,才是高效的朗读。在常人眼里,语文课需要激昂的情调,殊不知,语文课更需要朴实和自然,因为美的极致便是无华。在课堂上,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表面的书声琅琅,更需要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有所体验。(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高新区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六年的,应当流动”写进了《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征求意见稿)》,在人们纷纷关注究竟如何制订切实有效的操作细则实行教师流动的时候,请别忘了要多给“流动教师”以心理关怀。  “流动教师”的困扰,有日常生活层面的,如语言交流障碍,饮食、生活、习惯差异;有教育环境层面的,如教育硬件的悬殊、教研氛围的区别;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如离开熟悉的生活、工作环境来到陌
期刊
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备课组长严把作业关,严格规范资料征订, 江苏省镇江一中“问题导学”为师生减负。“过去,学生在高三这一年,仅物理就要做七八千道题!自从学校推出了‘防护网’般的改革措施,各科练习和作业都大大减少,像物理,有的老师把习题量减掉一半,但考试的效果并没减下来。”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中学的物理高级教师邹建平如是说。  3年来,镇江一中把学生从“题海”中“捞”起来,不开晚自习,双休日和寒暑假不补课
期刊
编者按:二甲中学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中学。在“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积极倡导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主张校长不仅应该是一个行动者,还应该是一个思考者、引领者,更应该是上课的能手、理念的推手、改革的先行者。因为“生命化教育”,因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短短的两年时间,这所学校充满了生命活力,逐渐成了一所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校。     在“取法乎上”中提升教师品位   陶继新:凌校长好!
期刊
走进蒲江县实验外国语小学,最令人瞩目的是洋溢在师生脸上的自信与快乐,教室里不时传出朗朗的书声、悦耳的歌声;课间,孩子们在操场上快乐地嬉戏、运动……让你觉得这里与其说是校园不如说是一个乐园。欢乐是一种氛围,一种情绪,在美丽的校园里回荡,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自己的童年。这里,曾经是我们追梦的地方;今天,是孩子们放飞梦想的乐园。快乐,成为梦想腾飞的翅膀!孩子们的灿烂笑脸如盛开的鲜花在这块沃土上绽放,快乐教
期刊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既是学生对面积单位认识的一次拓展,也是学生空间观念上的一次飞跃。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建构1公顷的表象,我们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一、以批判的眼光去审视    准备一节课,我们常常会从对自己或他人以往教学经验的回顾与反思开始,以批判的眼光去审视总会有别样的收获。“认识公顷”的常见教学流程是:第一环节,出示一些图片,告诉学生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
期刊
孙子兵法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补给的效率和流畅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古代战争的成败,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必须事先做好准备,才能事半功倍。在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做好课前准备,就像古代战前准备“粮草”一样。本文所讲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指小学生在上数学课前进行的准备,是学生在课外为学习新知所进行的相关准备,主要有特定物品准备、知识与经验准备、活动准备、心理准备等。    一、学生课前准备
期刊
在文本中感知形象,从形象中触摸社会生活,应当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难点所在,也是文学作品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早在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写作思想。所谓“为时”,就是说文艺创作必须能反映时代现实,并为时代现实服务;所谓“为事”,就是说文艺作品必须写社会、写人民生活的具体事实,从而达到反映现实的目的。自然,阅读文学作品,读者就必须认识社会生活。引导中学生这一群特殊的读者,
期刊
“悠悠古韵枫杨冠下传文化,默默园丁桃李花前育未来。”伫立在南昌市邮政路小学门口,记者立刻被眼前浮雕墙上这副对联所吸引。走进学校,明媚的阳光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操场旁一棵硕大的枫杨树映入眼帘。这棵粗壮、繁茂、葱茏的百年枫杨傲然屹立,像是一位长者在述说着岁月故事。小鸟们不时地从枫杨树上飞下来,环绕着校园发出婉转的鸣叫,像是在欢快地唱着歌儿……     悠悠枫杨翩翩舞     9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
期刊
阅读教学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是不是善导。何为导呢?钱梦龙老师说最好的应该是“因势利导”。顺势而导,师逸而功倍;反之必师劳而功半。阅读教学应该开始于识“势”,展开于善“导”,最重要的是从质疑开始。  【片段】  生:题目是“三借芭蕉扇”,可孙悟空没有一次是借,这个题目不对?  师:你认为三次“借”可以换成什么呢?  生:第一次孙悟空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又踢又跳,硬要她交出扇子,铁扇公主不得不交出来
期刊
《凡卡》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课文,篇幅较长。特级教师林莘老师着眼于细微之处,巧妙引导学生想象、朗读、感悟,让悲惨刺痛人心,让美丽与快乐尽情,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徜徉在凡卡的精神世界里,和凡卡一起哀求,一起回忆,一起梦想……  【片段一】丰满“打”字,触摸悲惨世界  (屏幕出现凡卡信里“痛苦的学徒生活”这一段落)  师:“打”——似乎很平常的一个字,请一个同学读“挨打”的部分,看看哪些字眼深
期刊